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836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docx

高考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2017年高考(126)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

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

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

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

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

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

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

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

脱身独骑。

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人,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人,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杨一清,字应宁。

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

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

一清善权变,尤晓畅边事。

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

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

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

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

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冗费,军纪肃然。

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

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

一清夜发火,响应山谷间。

寇疑大兵至,遁出塞。

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

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

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

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

仍致仕归。

安化王寘鐇反。

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

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

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

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

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

赖公力定反侧。

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

永曰:

何谓也?

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

永难之曰:

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

一清慷慨曰:

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

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永曰:

脱不济,奈何?

一清曰:

言出于公必济。

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

于是永勃然起曰:

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

竟如一清策诛瑾。

一清性阔大。

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

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

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

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

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有删改)

注:

权变:

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

阑出:

擅出,不得许可而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B.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C.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D.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

明清时代,秀才主要是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

B.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

C.擢表示升官,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还有加、升、超、提、陟、徙等。

D.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于是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

禁止奸人带私茶擅自出关牟利,把茶利完全集中到官府手中,使西番人前来贸易,从而使番马大都聚集过来为朝廷军用。

B.杨一清统管三镇军务,大权奸刘瑾痛恨杨一清不归附自己,于是诬陷并逮捕杨一清。

最终在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助下,杨一清才得以解脱。

C.杨一清富有军事才能。

在总兵曹雄的军队被隔绝不通音讯的情况下。

杨一清率领轻骑兵从平凉昼夜兼行,抵达曹雄军中,为他调度指挥,多设置疑兵逼迫敌寇,迫使敌寇移进犯隆德。

D.在平定安化王朱寘反叛后,杨一清利用宦官、监军张永与刘瑾的矛盾,力劝张永剪除刘瑾,张永最终协助杨一清铲除了刘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乘间扼腕言曰:

赖公力定反侧。

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

(2)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

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8.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9.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蜀道难》中由静写动,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壮观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14分)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

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

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

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

王老汉说:

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

做了贼还敢亮着灯?

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

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

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

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

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

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

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

做人要本分!

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

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

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

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

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篇幅虽短,但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析。

(5分)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12分)

穆旦:

忠魂耿热满玉壶

夏生荷

1949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硕士学位。

1952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本可留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任教,即便是靠着写诗也可能有很好的生活,但他却坚持要回国,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翻译给新中国的读者。

可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美国政府不允许在美的中国籍高级知识分子离开,穆旦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了祖国,在南开大学任外语系副教授。

一回来,穆旦就开始紧张的翻译工作,为了给这个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他甚至停止了写诗,以便专心于译作。

5年内,他便翻译出版了普希金的好几部代表作,以及《拜伦抒情诗选》《济慈诗选》等等。

他的译作发行量很大,以至于没人知道他是诗人穆旦,只知道他是翻译家查良铮。

然而,穆旦不会逢场作戏,更不会说假话,遇事总是喜欢仗义执言,因此很不得一些人的喜欢,这也为他后来的连连厄运埋下了隐患。

1959年,在南开大学反右倾运动中,有人翻出了穆旦的过去,举报了他,天津中院随即宣布穆旦为历史反革命,判处他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动。

这是历史的悲剧,穆旦无力反抗。

作为历史反革命的他,被发配到校图书馆,白天要从事打扫厕所、楼道等杂役,晚上则要写思想汇报认罪反省。

亲朋们不再上门,穆旦也变得沉默寡言,当初他执意要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但现在却要放下手中的笔,沉重的枷锁会被打断,牢狱会被颠覆,而门口的自由将微笑地把你们拥抱……这是穆旦翻译的普希金的诗歌,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枷锁何时才能被打破。

4年后,穆旦终于被解除管制,成为了图书馆的普通员工,虽然他仍然要定期写思想汇报,但毕竟能重新提笔了,此时的他决定完成一个宏大的计划,翻译美国作家拜伦的名篇——《唐璜》,他曾对妻子说:

《唐璜》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部诗体小说,我一定要让中国的读者读到它!

此后,每天下班后,穆旦便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伏案翻译,他常为一行诗、一个字而整夜不能寐,为一条注释、一个疑点而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图书馆。

穆旦用了整整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2万多行的《唐璜》初译稿。

但就在此时,文革爆发了,因为远征军的问题,穆旦再次陷入困境,他被红卫兵抄家,没收和焚烧掉很多书籍和稿纸,好在他拼死保住了《唐璜》的手稿。

1973年,穆旦修改好了《唐璜》,并试探着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信,询问能否出版,编辑回信说,寄来看看。

穆旦兴奋不已,他用牛皮信封小心地将译稿包好,并在扉页上写上鲁迅的名句,用于激励自己: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但译稿寄出去后便石沉大海。

直到3年后,穆旦才托朋友打听到《唐璜》的下落,友人告诉他:

仍然在出版社,暂不能出版,但编辑有意保留。

穆旦欣喜不已,可遗憾的是,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得知心血之作《唐璜》的消息。

穆旦去世3年后的1980年,《唐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1985年春,穆旦的骨灰落葬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里,陪伴他的是一部散发着油墨香的《唐璜》。

1981年,穆旦被平反,友人为他送上了一副挽联:

坦荡荡玉壶冰心,血热热耿介忠魂!

这或许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吧。

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穆旦曾这样写道:

我至今仍认为,人只能或为理想而活着,或是为物质享受而活着,享受到手的可能淡而无味,只有理想使生活兴致勃勃,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芝加哥大学毕业后,穆旦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翻译给新中国的读者,就毅然放弃美国很好的生活,冲破了重重阻挠,最终回到祖国,开始紧张的翻译工作。

B.穆旦一回国,停止写诗,专心译作,以给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为己任,引介世界优秀文学。

他用一生的追求和表达,温暖着我们这个民族。

C.穆旦在反右倾运动中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动,被迫中断了翻译工作。

解除管制后,手中的笔用来写思想汇报认罪反省,人也变得沉默寡言。

D.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回信让穆旦兴奋不已,他将修改好的译著《唐璜》寄出,又用鲁迅的名句激励自己,但他终究没能看到自己的译作——《唐璜》的出版。

(2)穆旦的骨灰落葬在北京的万安公墓里,为什么陪伴他的是出版的译著《唐璜》?

请结合材料分析。

(4分)

(3)为什么说坦荡荡玉壶冰心,血热热耿介忠魂是穆旦伟大人格的写照?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而对女排精神的解读、传播与弘扬也日渐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经过半个多月的鏖战,里约奥运会最终尘埃落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共70枚奖牌。

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基金活期定额投资具有相似临时储蓄的特性,能集腋成裘,平摊投资利息,降低局部风险。

A.

B.

C.

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XX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5.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探索半人马座α星目前是科幻,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那也只是将来时。

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山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

具体而言,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

轮椅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科幻想法。

A.

尽管但

即便

不仅

B.

虽然但是

所以

如果

那么

不仅

C.

尽管但

因此

只要

D.

因为所以

即便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

,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

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

如若未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

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

17.下面是我校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对于奋斗中的高三学生,理想的大学无疑是开启新生活的一把钥匙。

因为,在那里,可以拥有更大自由,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人喜欢学习,专注于专业钻研,经常泡图书馆或者去实验室,几乎将所有时间用于搞学术;有人喜欢实践,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参与各类活动,努力争取实习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还有人喜欢玩乐,喜欢美食、摄影、旅游、骑行、极限运动、电子竞技等;……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权衡、选择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周朴园的话是说谎,是歪曲,不属于春秋笔法。

2.B(董仲舒是第一个结合《春秋》解说春秋笔法的人,左丘明只是做了精当的概括,并未解说。

另外原文说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

3.C(使乱臣贼子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笔法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B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5.C【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项错误在于,徙:

调任官职。

6.D【解析】张永最终协助杨一清铲除了刘瑾错,原文是竟如一清策诛瑾。

7.

(1)趁机握住张永的手腕说:

是靠你的力量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