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573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届江苏省南京市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

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

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磷脂和蛋白质B.多糖和蛋白质C.胆固醇和多糖D.胆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中信息“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让我们有了思考的方向。

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物质是糖蛋白,是多糖和蛋白质结合的结果,因此答案为B。

考点:

考查学生收集、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材中已有知识,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题中给出的信息,此题难度不大。

2.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N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发菜和菠菜细胞内DNA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答案】B

【解析】叶绿素含有的元素是C、H、O、N、Mg,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是C、H、O、N、Fe,两者都含有N,A错误;绿藻和黑藻均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颤藻是蓝藻(原核生物)中的一种,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B正确;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发菜细胞中的DNA为环状DNA,菠菜属于真核生物,菠菜细胞中的DNA为链状双螺旋结构,C错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组成RNA的成分中有核糖,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组成DNA的成分中有脱氧核糖,酶绝大多数是RNA,少数是蛋白质,所以核糖体、质粒和酶中肯定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是质粒,D错误。

3.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促进或抑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它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B.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C.据图分析,若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为抑制,②③为促进

D.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答案】A

【解析】胆固醇属于脂质,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构成动物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A错误;据图分析,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由图中可知,过多的胆固醇进入细胞后,可以通过影响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抑制LDL受体的合成,此为图示中的①过程。

也可以通过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应为图示中的②过程.还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化,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储存下来,此为③过程,C错误;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成分;动物激素的调节

4.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腺苷酸激酶催化1分子ATP分解伴随着2分子ADP的生成

B.腺苷酸激酶催化该反应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

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

【答案】B

【解析】ATP分子含3个磷酸基团,ADP含2个磷酸基团,AMP含1个磷酸基团,腺苷酸激酶能催化1分子ATP脱掉2个磷酸基团,因此腺苷酸激酶催化1分子ATP分解伴随着2分子ADP的生成,A正确;腺苷酸激酶催化该反应会释放能量,因此腺苷酸激酶催化该反应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腺苷酸激酶能促进ATP的水解,故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C正确;腺苷酸激酶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故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ATP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有关,ATP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有关。

5.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运输分为下图所示的a、b、c三种类型(■、▲、○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Q侧是细胞质基质

B.转运▲的能量可能来自转运■时释放的能量

C.进行b类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线粒体

D.进行c类型主动运输的生物有可能是某些细菌

【答案】C

【解析】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P表示细胞膜外表面,Q表示细胞膜内表面,所以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A正确;▲物质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物质与■物质通过同一个载体运输,可知▲物质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物质转运时释放的能量,B正确;b方式是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c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光能驱动,可能是某些光合细菌,D正确。

6.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pH、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其他条件适宜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答案】C

【解析】析曲线甲:

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

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pH值过低酶失活,据此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将降低,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是底物浓度,不是酶浓度,故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A错误;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B错误;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D是低温、H点是最适pH,C正确;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识记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能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从而快速判断出曲线代表的影响因素。

7.如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B.③的产生过程为B的CO2固定提供能量

C.过程D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

D.过程B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C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光反应阶段,B为暗反应阶段,C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D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物质①是氧气,物质②③是ADP和Pi,物质④是C5。

光反应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水解是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错误;有氧呼吸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储存ATP中,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内,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但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8.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出生后在周岁时含量降低至接近成人水平。

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也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B.胚胎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答案】B

【解析】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会增加,A错误;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正确;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C错误;肝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D错误。

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可以克服不同种生物间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B.纤维素酶、胰蛋白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等可作为生物工程工具酶

C.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D.人们可能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大量生产特异性强、纯度高的抗体

【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A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需要纤维素酶、果胶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胰蛋白酶,基因工程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B正确;克隆动物培育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而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C错误;利用动物细胞工程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D正确。

【点睛】理清C选项中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的区别:

 

试管动物

克隆动物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技术手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

遗传规律

遵循

不遵循

10.下图是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某植物离体的白色花瓣培养得到不同的结果,有关该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图中需要光照处理的过程有①和②

C.①、②、③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为培养基中激素比例的差异

D.①、②、③继续培养得到的幼苗均为白化苗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三幅图显示的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芽和根的过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植株,所以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图中①过程不需要光照,B错误;图中三幅图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C正确;①、②、③继续培养得到的幼苗应该是正常的绿色幼苗,D错误。

1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A.胸腺嘧啶B.胞嘧啶C.腺嘌呤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且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

解:

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故选:

B.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2.寨卡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

下图表示寨卡病毒的增殖和表达。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寨卡病毒属于RNA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

B.病毒RNA复制时需要的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C.病毒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

D.病毒R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寨卡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属于RNA病毒,其增值过程中没有方式逆转录过程,所以其体内没有逆转录酶,A错误;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体内的酶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的,B正确;病毒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C正确;病毒R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配对,G与C配对,D正确。

13.将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为3:

2:

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A.1/3B.1/2C.2/3D.3/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假设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X,则AA所占比例为1—X,则基因型为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1/4X、Aa2/4X、aa1/4X,基因型为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1—X),已知子代中AA、Aa、aa的数量比为3:

2:

1,即aa=1/6=1/4X,算出X=2/3。

故选C项。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4.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隐性性状

均为显性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验证自由组合规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②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②和④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Ⅱ、Ⅲ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②和③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都在Ⅱ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①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④个体只有控制紫红眼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①的所有性状都为显性纯合,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余性状也是显性纯合;控制残翅和黑身的基因都在Ⅱ染色体上,控制紫红眼的基因都在Ⅲ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前提条件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5.某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分化受等位基因M、m控制。

研究发现,含基因M的受精卵发育成雄株。

该植物刚萌发形成的嫩茎有绿色、紫色与红色三种类型,依次由基因a1、a2、a3控制,且前者对后者完全显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紫茎雌株的基因型是a2a2mm、a2a3mm

B.绿茎雄株有6种基因型

C.一个该植物的种群中,雌株与雄株的数目比为1:

1,则m基因的频率为75%

D.紫茎雄株与绿茎雌株杂交的子代出现红茎个体,则子代出现绿茎雌株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雌株基因组成为mm,嫩茎有绿色、紫色与红色三种类型,依次由基因a1、a2、a3控制,且前者对后者完全显性,可判断紫茎雌株的基因型为a2a2mm、a2a3mm,A正确;雌株基因组成为mm,因此雄株的基因组成是Mm,绿茎雄株的基因型为a1a1Mm、a1a2Mm、a1a3Mm共3种,B错误;在一个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

1,则M基因频率为1/2Mm×1/2×100%=25%,m的基因频率为1-25%=75%,C正确;红茎个体的基因型为a3a3。

紫茎雄株与绿茎雌株杂交,子代中出现一部分红茎个体。

可判断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a2a3Mm和a1a3mm,由此可推知,绿茎:

紫茎:

红茎=2:

1:

1,雌:

雄=1:

1,则子代中出现绿茎雌株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16.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

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2中杂合白色:

黑色为

A.9:

1B.10:

1C.2:

1D.3:

1

【答案】B

【解析】已知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

即--I-为白色、bbii为黑色、B-ii褐色。

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是BbIi,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色的基因型为bbii,占的比例为1/16,F2杂合白色中,BbII(占2/16),BBIi(占2/16)、BbIi(占4/16),bbIi(占2/16),因此产生的F2中杂合白色:

黑色=10:

1,故选B。

17.猫是XY型性别决定二倍体生物,控制猫体毛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l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X染色体因高度螺旋化而失活成为巴氏小体。

基因型为XAY与XaXa的亲代杂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雄性子代全为黑色,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

B.雌性子代全为橙色,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

C.表现型为黑橙相间的子代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

D.其反交的子代中表现为黑橙相间的个体不能检测到巴氏小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型为XAY与XaXa的亲代杂交,子代雄性基因型为XaY,颜色为黑色,体细胞中无巴氏小体,A错误,子代雌性基因型为XAXa,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随机的l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X染色体因高度螺旋化而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因此表现为黑橙相间,体细胞中可检测到巴氏小体,B错误,C正确,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应用伴性遗传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18.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D

【解析】①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②中,双亲均正常,但生有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③父亲是患者,所生的3个女儿都是患者,母亲正常,2个儿子都正常,无法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但男患者的女儿均患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C正确;④中父亲是患者,其女儿正常,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

19.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答案】D

【解析】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或Ⅲ-3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X没有分开,A错误;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而由于Ⅲ-2是血友病患者,所以Ⅳ-1的基因型是XHXh,B错误;

C、若Ⅲ-2(基因型为XhY)和Ⅲ-3(基因型为XHXH或XHXh)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

D、若IV-1(基因型为XHXh)和正常男子(基因型为XHY)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D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伴性遗传--血友病,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2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时,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需要在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①错误;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②正确;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CO2,因此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③错误;碘遇淀粉变蓝,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因碘液只能检测反应物淀粉的剩余量,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④错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⑤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因此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⑥正确,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0、N

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可能为氨基酸

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核糖体中

【答案】ABD

【解析】试题分析:

若B为葡萄糖,因为C为生物大分子(多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应为糖原,而乳糖属于二糖,A项错误;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组成核糖核苷酸的元素(A)为C、H、O、N、P,B项错误;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应是蛋白质,B为氨基酸,C项正确;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为DNA,DNA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中,而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含有DNA,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2.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氢元素的转移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