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498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阶段性测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朗读者》是我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量却增长10%。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

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

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D.《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

A.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B.想要做慈善的念头在他心里潜滋暗长,越来越强烈了。

C.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专心致志,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D.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残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B.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C.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愉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6.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7.下面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是()

A.阻挠   妖娆    富饶    侥幸

B.惴惴   湍急    踹开    喘气

C.玷污   沾染    粘贴    毡房

D.磋商   蹉跎    差使    嗟叹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学习不仅需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张老师说,“还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

B.春节晚会邀请场内外观众通过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参与互动。

C.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自去年12月开播以来,在中国视频网站点击率持续上升。

D.莫言在采访中向我们详尽地讲述了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改变命运的一分》回答下面小题

改变命运的一分

①办公室只制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成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

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接怯地叫了声:

“老师。

②“查分数吧?

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

”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地温和的一面。

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把“能不能”呢嘀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

这不好。

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

”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

”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

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于也犯不上动行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

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要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唉!

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

”秦老师灵感一闪。

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此时,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

”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

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

“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抓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

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

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

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

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并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⑪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文老师秦老师。

⑫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仍是激动不已。

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注)高利贷:

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

9.从文章第①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

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

(答出两点即可)

10.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

11.请从描写的角度说出下面这句话好在哪里。

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

12.文章第⑦段中。

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

13.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三、句子默写

14.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古诗中的上句或下旬。

(任选其中两句)

①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2)请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下片。

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15.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吾孰与徐公美?

”妾日: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

“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综合性学习

18.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网瘾”

(1)根据短文内容,请在A、B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青少年为什么会染上网瘾?

中科院心理所高文斌博士认为:

中国孩子在成长中,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A______的缺失。

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比如一些离异家庭和留守家庭,孩子沉迷网络的概率就大,尤其是男孩。

游戏的缺失。

当然不是指电脑游戏。

孩子需要游戏去释放剩余的精力。

需要在游戏中有肢体接触。

当现实无法满足时,他们就去找替代品,很容易迷上网络游戏。

B______的缺失。

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伙伴玩耍,但家长早晚接送,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在校作业负担也重,无空闲时间,网络便提供了机会。

(2)甲、乙两幅漫画是家长对孩子上网不同的做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我赞成______的做法,赞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网瘾”。

一时间成了家长、老师、社会非常关心的话题。

网民在网上纷纷跟帖参与讨论,你也来参加吧。

@落雪就梅酒一壶:

如果一个青少年每天打游戏三四五个小时,他的学习、身体、精神状态、人际交往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容易产生偏执、孤僻,甚至暴力倾向。

@米呦呦TFBoy:

如果网游是一种病,那每天刷微博,玩朋友圈,聊微信,淘宝购物是不是也是一种病?

我的跟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19.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从而使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

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文片段在线)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写法分析)以上选段通过对比手法,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解读了名人和凡人的差别。

运用对比手法,可以使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互相映衬,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比与对偶、对比与反衬的不同。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对比的两种事物并无主次之分,反衬是“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二、现代文阅读

1、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