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470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 与美德结伴 与文明同行汇总.docx

第五单元与美德结伴与文明同行汇总

第五单元与美德结伴与文明同行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课文简析:

拥有美德,拥有文明,就拥有了美好的心灵和高贵的气质,本单元所选课文将引领读者与美德结伴,和文明同行。

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养花》、《信任》、《享受心安理得》、《宽容》、《轻点关门》;两首古诗《题乌江亭》、《泊船瓜洲》;一个综合练习。

本单元主要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所以在21课教学时教师着重把创造性复述的常用方法教给学生,如: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作者的语言文字,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等,让学生在22课、23课的学习中逐步体会摸索。

在学习24、25课时让学生在小组中按提示单独复述一个故事,把文中的人物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教师则及时点拨。

21课《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乐趣”为线索展开,先概括说“我”爱花、爱养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及“我”专养哪些花。

接着分述养花有哪些喜、忧;最后总结点明养花的乐趣。

整篇文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叙事抒情结合,偶有议论。

22课《信任》以小狗为线索贯穿全文。

路边的大黄狗似乎是在等我们——老橡树下的几只小狗像向导一般把我们引进桃树林——小狗们护送我们满载而归来到橡树下——我们与热情的小狗们道别返回。

在我们采摘桃子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看林人、收费者。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由得让人感叹这是一个被信任被尊重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令人留恋。

因为这里不仅有甜美的桃子,更有人间的真情——相互信任。

另外这篇文章有一个特色,就是运用了一定的对话形式表达了我们的疑问,这对于学生复习写话的不同形式有帮助。

23课《享受心安理得》采用分总的结构,讲述了我在欧洲亲眼所见到的三件事,再总结出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那么自然而然能心安理得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

24课《宽容》主要叙述“我”在住院第一天打点滴时面对年轻护士不能准确扎进吊针,妻有些恼怒,而“我”却温和地鼓励并指导年轻护士,终于使她成功地将针扎进的事。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明快,叙述紧凑。

用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将几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也通过人物言语道出所讲的道理——宽容是一种美德。

25课《轻点关门》讲述了一件普通而又感人的小事:

我们刚搬进新居,一楼的一对儒雅的中年夫妇因为他们的父亲心脏不好,受不了重响便登门请求我们以后出入单元房防盗门时轻点关门。

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整个楼道的人们都是轻手轻脚的,原来都受到那对中年夫妇的拜托。

一年后,他们的老父亲去世了,这对中年夫妇又受老父亲的临终嘱托挨家挨户给邻居叩头、鞠躬,感谢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的照顾,这让我感慨万分,给我们启示: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掌握字词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扩展识字若干,积累并理解词语“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秉烛夜游、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年逾八旬、美不胜收、毫无愧色、鲜花盛开、心安理得、雪中送炭、一针见血、轻盈、眉头舒展、舒了一口气、儒雅、沉吟、举手之劳”;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词语:

“疑惑、歉意、摁响、叩头、鞠躬、感慨、储蓄”。

2.读准字音:

三年五载、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瞟、颇、颊、扎中、回血、犯得着。

3.能联系文章具体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4.能边读边思,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读懂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5.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二)重点品析的词句、训练的句式和要求。

要求:

读句子,从句中划出重点的词语,理解词语,并体会它的含义:

1.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1课)

2.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2课)

3.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23课)

4.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23课)

5.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25课)

(三)需要积累的语段:

21课第3、7节;22课第8节;23课第5节;25课第6节

(四)单元训练重点:

1.能边读边思,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读懂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2.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五)单元主题情意目标:

通过学习去感受养花的乐趣,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懂得拥有美德,拥有文明,就如同拥有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它能提升你的形象,使你更漂亮,更精神,更让人喜欢。

三、单元教学重点

1.能边读边思,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读懂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2.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四、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

类型

内容

教时

1

课文

《养花》

2

《信任》

2

《享受心安理得》

2

《宽容》

1

《轻点关门》

1

2

古诗

《题乌江亭》、《泊船瓜洲》

1

3

作文

2

4

综合练习

1

5

单元梳理

1

五、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主题是“与美德结伴与文明同行”,让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阅读,了解国内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美德,在教学时通过静心阅读、诵读课文、品词品句、复述等方法体会文章的中心,并从中受到教育。

2.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因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训练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自准备,再小组合作交流,后大组交流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本资料由明珠小学陆静老师提供实验小学施建宇老师校对

21养花

【教材分析】

1.课文简析。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文中讲述了老舍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表达了老舍对劳动的热爱,读后使人们对劳动的甜酸苦辣有了深刻的体会。

文中的“不劳动,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充分揭示了为人做事的道理:

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作者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用人物的行为揭示所讲的道理。

从文章结构看,全文以“乐趣”为线索展开,1、2节先概括说明“我”爱花、爱养花当作一种乐趣,及“我”专养哪些花,语言平实,流露出浓浓的“爱花”之情;3-6节分述养花有哪些喜、忧;7节总结点明养花的乐趣。

整篇文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叙事抒情结合,偶有议论。

语言朴实亲切,读读她,就像和一位睿智的长者亲切交谈,令人回味无穷。

2.词句分析。

对句子的理解。

要求:

读句子,从句中划出重点的词语,理解词语,并体会它的含义: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在养花过程中有时高兴,有时忧愁,有时欢笑,有时掉泪,看着花儿开花、结果,闻到香味,欣赏色彩,在劳动中增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对词语的理解。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门道:

门路。

养花的方法、知识

秉烛夜游:

拿着燃着的蜡烛在夜间游玩。

循环:

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能通过查字典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并解释黑体字的意思:

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秉烛夜游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品味语句,进而感悟文章中心。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3.能概括养花的乐趣。

4.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的含义。

5.能选择“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中的一个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体会养花的乐趣。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

(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

【教学重难点】

1.能概括养花的乐趣。

2.能仔细阅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品味词语、语句,体会“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的含义。

3.能选择“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中的一个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体会养花的乐趣。

【课前预习】

1.《养花》的作者是,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文章是。

我感受到老舍是一个的人。

2.形近词注音、组词。

载()()倾()()秉()()

栽()()顷()()乘()()

3.先解释黑体字,再理解整个词。

秉烛夜游---大雨倾盆---

有益身心---置之不理---

胜于吃药---三年五载---

4.熟读课文,填空。

我爱花,所以。

我爱养的不是,而是

,不仅因为,

还因为

5.课文的疑惑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一)还记得“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句话是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

(二)《母鸡》一文,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我们不得不佩服它的作者—-老舍爷爷那诙谐幽默的语言,细腻传神的文笔,尤其是那蕴涵在故事中的发人深省的、难于忘怀的哲理。

今天我们又将有幸学习老舍爷爷的一篇文章《养花》。

【设计意图:

去年对老舍笔下的《母鸡》感受深切,通过复习温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反馈,初步感知。

(一)指名分节读文。

(二)抽默词语,然后指名说说他们的意思:

秉烛夜游、大雨倾盆、有益身心、

置之不理、胜于吃药、三年五载

(三)交流:

我的疑惑和感受。

预设: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补充资料。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

解放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

老舍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

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收花草。

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事。

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哪些乐趣呢,一边认真听课文录音,一边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

四、读此句质疑。

(关键词质疑、反义词质疑)(养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喜,又有哪些忧?

养花长了哪些见识?

为什么说养花给作者带来了忧伤,还有乐趣呢?

……)

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下一课中解答。

五、作业。

基础性:

1.积累文中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贵()关切()照管()门道()

3.抄写课文的中心句。

4.熟读课文,作者在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又有哪些忧伤?

发展性:

读课文,在每一节的旁边,用一句话写出这节主要讲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新。

听写句子:

(一)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

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养花的门道,增长知识。

(二)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二、学习课文3—6节。

(一)作者在养花的过程中,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作者在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请默读课文3—6节,抓住文章中的有关语句品味,完成下表:

养花的乐趣

乐趣一

乐趣二

乐趣三

……

(二)交流。

乐趣一:

长见识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并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这样花才能养得好。

三年五载老活着,很有趣。

1.理解:

门道:

养花的方法、知识。

“关切”形容非常关心。

作者“像好朋友似的关切”院子里的花草,表明他有多么喜爱它们。

2.指导朗读:

看着满院子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开花结果,作者心里涌起怎样的情感?

你能把表达作者这样心情的句子读读吗?

乐趣二:

养花劳动,从劳动中获得乐趣。

(质疑:

为什么养花要劳动?

劳动还快乐?

1.出示填空:

养花劳动:

浇水、搬盆;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天气好转搬花出屋。

劳动中的乐趣:

浇水、搬盆的劳动;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

所以说:

(如此循环,。

这多么有意思啊!

)理解:

如此循环。

从中看出了什么?

这句话写的是养花的又一种乐趣。

作者边写作边养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这真比吃药还有益于健康啊。

2.指导朗读:

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这多么有意思啊!

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乐趣三:

养花使人喜悦

除了在种养花草中获得知识、劳动中受益身心外,还有哪些乐趣呢?

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是呀,辛勤的劳作换来甜甜的收获:

送牛奶的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了约朋友共赏;花儿分根了赠朋友一些,让大家分享种花的乐趣,所以说养花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但这一节写作上不同上述的段落,老舍选用了略写的方法,如果要把它介绍详细多好,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想象进行复述。

那么你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复述一下。

复述课文就是用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和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复述的方法有许多种,大致分为重复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两大类,前者要求尽量完整地保留课文内容情节及顺序,这个稍容易掌握。

后者要求大家凭借语言材料对它进行扩充,可改变复述材料的结构,顺序,角度和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

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又是开篇,所以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现在请大家稍作准备,基础扎实的同学,建议你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你们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有时也可结合课文插图,大胆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或是在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学到的相关方面的内容充实到复述中去。

(准备——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推荐学生——大组交流)

(三)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300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里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30多种,100多棵。

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读到这里,你是否和老师一样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篇课文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这里要写伤心的事?

(提示:

伤心是因为菊秧被砸死了,秋天就少了许多的菊花……

伤心之深是因为爱花之切,可以反衬养花的乐趣……)

小结:

花好人喜,花毁人忧,将花的好坏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从中可看出老舍爷爷一家对花的喜爱之情,在喜怒哀乐中体验人生的乐趣。

生活是多彩的,即便是一时的失意也是生活中的一次宝贵的经历,一项宝贵的财富,回想起来同样乐趣无穷。

(四)齐读第6节,小结:

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24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三、学习1-2节,了解作者与人的不同。

(一)课文中还有哪里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情感,默读课文1—2节。

说说老舍作为一名作家,在养花上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乐趣”,指快乐、有意思。

作者“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明他养花只是为了得到快乐,没有别的目的,如为了卖花赚钱,为了装饰庭院给别人看等。

“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具体地写出作者的乐趣是看花。

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为什么?

请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二)引读,体会老舍的为人。

1.老舍养花的目的是(爱花)。

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作者把养花当作了(生活中的乐趣)。

其实老舍爷爷爱种那些朴实无华,生命力顽强的花与他的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爱屋及乌啊!

2.出示:

严家炎曾说:

老舍表面上很随和,待人也很亲切。

但有着极强的自尊,即有他刚烈的一面。

“读书达理,则心平识远,富贵名利无所乞求。

旦夕警策,守之终身,便是真君子,大英雄。

”这段话是老舍送给朋友的,同时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境界。

3.诗言志,老舍赠人诗,言己之志;文如其人,你从《养花》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追求知识、崇尚奋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基础性:

1.照样子写词。

奇花异草、、自生自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填空。

我爱花,所以。

我爱养的不是,而是,不仅因为,还因为

院子里的“花”要感谢老舍先生:

然而老舍先生却也要感谢花儿: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任选一句)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冬天过去了,到处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场暴雨。

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妈妈和我最亲,可有时候也有一些小摩擦。

4.抄写句子,悟出养花的道理。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

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养花的门道,增长知识。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发展性:

1.佳句赏析(任选2句)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

2.《养花》的作者是,原名。

我们曾经读过他写的文章《》。

你还了解他写了哪些文章吗?

请列举一些。

3.写一写:

生活中的情趣。

有一位名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老舍在平常的养花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并且表现得那么自然真切,这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更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只要你用心体会,你的生活中也一定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新鲜事,把这些都用你的笔写下来,就成为一篇《生活中的情趣》。

附板书:

21养花

(乐趣)

长见识有花有实有香有色

须劳动使人喜悦(伤心)

本资料有明珠小学陆静老师提供实验小学施建宇老师校对

教学反思与重构

 

22信任

【教材分析】

1.课文简析。

文章记叙了我们被公路边的一块告示吸引,在告示板的指引下驱车来到一片桃林。

在小狗的带领下,我们钻进果林,亲手摘了两篮桃子,并自觉地按留言上的提示在钱箱里投进两篮桃子的钱——十元的事情。

文章表现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应互相信任。

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而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信任要以诚信为基础,只有大家都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本文以小狗线索贯穿全文。

在我们采摘桃子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看林人、收费者,小狗就是好客的接待、向导,他们代替主人热情接待前来摘桃子的人们。

主人一点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摘桃子的人们也都自觉付钱。

一切是这样的自然。

这样的地方令人留恋。

另外这篇文章有一个特色,就是运用了一定的对话形式表达了我们的疑问,这对于学生复习写话的不同形式有帮助。

2.词句解析。

对句子的理解。

要求:

读句子,从句中划出重点的词语,理解词语,并体会它的含义: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在这次采桃过程中,我体会到桃园主人的朴实、纯真,体会到了“信任”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感受到相互信任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我们体验到最纯洁的情感。

对词语的理解。

沁人心脾:

沁:

渗入;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现也可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馋涎欲滴:

涎:

口水。

谗得口水要流下来。

形容十分贪吃,有时也用与比喻。

根深叶茂:

茂:

茂密;根很深,叶子长得很茂密。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

2.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3.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

4.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

(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然后读通课文。

好客、跳跃欢吠、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栅栏、根深叶茂、不禁

2.思考:

“信任”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意外的情节

意外的原因

3.画出描写狗的语句,熟读成诵。

填空:

短文中小狗是一只、、的狗。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名言,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一)出示名言。

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苏霍姆林斯基

这名言告诉我们什么?

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信任”什么意思?

(相信而敢于托付。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三)小结:

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

信任 桃园主人采桃客人)

(四)双方是怎样信任?

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自采、自付)

二、初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信任 桃园主人采桃客人自采自付)

三、学习课文2-7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一起学习课文。

(一)首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填空并试着画一画:

交流后出示:

我们把车()一棵老橡树的树阴下,小屋旁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

“朋友,欢迎您。

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祝您愉快!

1.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

(尽管——只管)

2.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①把“我们”当作朋友;②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③信任“我们”)

(二)好温馨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主人对客人的充分信任。

其实大家是否发现在整篇课文中并没有写到桃园主人,倒是只有几只小动物在替主人招呼客人,那么它又是怎样招呼客人的呢?

下一节继续学习。

四、作业。

基础性:

1.抄写词语。

2.查字典,写出粗体字的意思,并把粗体字的音节抄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