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45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

部编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完美版1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明确游览路线,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课文,体会各处景点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二、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各处景点的特点,感受叶老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和叶圣陶老先生一起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参观双龙洞的浏览路线,下面大家就一起回忆一下。

请大家拿出学习卡,回忆着填写游览路线,也就是填写图中的方框内容。

 

 

2、生完成游览路线图

(二)品读课文,感知景点特点

1、师过渡:

作者的游览路线大家清晰了,这样我们在和作者一起游双龙洞时就相当有了导游,参观时更有针对性了。

这也是我们写游记文章和读游记文章时应首先注意的地方,明路线。

(板书:

明路线)。

下面我们就随着导游一起去游双龙洞,如果你对哪处景点或那些景点感兴趣就多读几遍,看看那里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生自学,小组交流

3、预设:

★体会路上的“美”

(1)找生读相关语句。

(2)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美、明艳、赏心悦目、色彩缤纷……)

(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变换调子”

●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溪流变化之快)

●指导朗读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

“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4)作者在春末的一天,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赏心悦目的景色扑入作者的眼帘,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5)找生读课文。

★体会洞口的“宽”

(1)找生读相关语句。

(2)洞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宽)

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很形象的写出了洞口的宽。

★体会外洞的“大”

(1)找生读相关语句

(2)说外洞特点

作者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外洞的大。

★体会孔隙的“窄、矮”

(1)找生读相关语句说特点

(2)重点语句点拨

●“怎样小的小船呢?

……是这样小的小船。

”采用设问的手法用间接事物写出孔隙之窄。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擦伤鼻子”作者细腻地写出了乘船通过孔隙时的情形和心情,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小船进出的方式很有趣,我们结合文中的句子,同桌说一说,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

★体会内洞的“黑、大、奇”

(1)“黑”——“内洞一团漆黑……不知道有多宽广。

(2)“奇”:

奇一形状的变化多端。

奇二颜色各异。

●学生想象都会有哪些形状,哪些颜色。

●教师小结:

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

(3)“大”——“在洞里走了一转……那么大”

十来进:

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4、教师小结:

每一处景点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在介绍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做到了详略得当。

这也是大家在写作时学习值得学习的地方。

(板书:

抓特点详略得当)

5、在这篇游记里,除了我们陪同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以外,有一个景物也一直陪着我们走完全程,聪明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泉水)

(1)找找写泉水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2)在游览图上把溪流的流经路线标出来。

(3)教师小结:

作者用游线和水线贯穿全文。

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和叶圣陶老先生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神奇与美丽,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我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多出去走走,感受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

游览完之后,大家也要把它记录下来,明顺序,抓特点、详略得当是我们写游记时应注意的地方,细心的你们一定也会写出好的文章来。

(四)作业(任选其一)

(1)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因此写下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课下我们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再查找一下双龙洞的其他资料。

(2)写一篇游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写作:

按一定的顺序写印象深刻的一景。

教学重点

能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

教学难点

写景的方法。

了解课文是如何把孔隙的特点写清楚的。

教学准备

叶圣陶的资料,双龙洞图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按照预习卡的要求完成本课预习。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

气势”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游览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了解游记要素

1.教师以双龙洞图导入课文,介绍写作背景。

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览此地,他写道(出示第1自然段):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2.交流: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

游记要写清何时、何人、何地、何事。

3.过渡:

叶圣陶先生把这次游览的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一篇家喻户晓的游记(出示课题)。

他是怎样游览双龙洞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明确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与同桌讨论解决。

(2)边看示意图,边读课文,想想作者分别写到了哪些地方,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图上填一填。

路上→(   )→(   )→(   )→(   )→出洞

2.理解词语,指名读词。

读准“变换调子”,随机理解“明艳、蜿蜒”,指导“蜒”的字形。

浙江 明艳 突兀森郁 肩背 臀部 移动 登陆 石笋 石钟乳 漆黑 蜿蜒 窄

变化多端 聚集 拥挤 昏暗 挤压

(1)学生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教师正音指导。

(2)教师提问:

你理解这些词语吗?

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自己预习所得。

(3)课件出示“变化多端”的“端”字在字典中的意思,请学生选择。

端:

①(东西的)头。

②(事情的)开头。

③原因;起因。

④方面;项目。

3.交流分享,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知道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一条明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一条暗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1)教师提问: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

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2)默读课文,梳理游览顺序。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游览顺序的词句。

②出示相关句子:

一路迎着溪流。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③课件出示,板书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④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⑤对照课文,试着把这些地点连起来说,同桌互说。

⑥教师小结:

对照路线,作者先写了途中所见,再写游洞,最后写出洞。

(3)文章除了这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我们也来找一找相关句子。

只要让学生明白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条线索,不需要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语。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三组生字“浙、杜、陆、端、源”“鹃、郁、移、额、乳”和“笋、窄、臀、罗”。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组生字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第一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是左右等宽,第三组是上下结构,其中“笋、窄、罗”是上窄下宽,“臀”是上宽下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重点指导“臀”的书写。

“臀”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各部分要写得扁些,下面的月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部分。

2.出示半包围结构的字“肩”,让学生说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

“肩”字里面的“月”除了变形,还要稍稍露出户字头一点点。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后修改,完成写字作业。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同桌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回忆作者的游览顺序。

预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检查,指名学生回忆泉水流经的路线。

预设: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过渡:

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二、移步换景,欣赏美景

1.让学生读第2、3自然段,思考:

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圈一圈。

要点:

映山红、油桐、沙土、山、溪流。

2.让学生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说说感受。

预设:

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3.讨论:

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预设: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随着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教师小结:

作者一路游去,我们一路看去,人在走,景在变。

三、自主研读,发现写景特点

1.自主研读,圈画批注。

布置任务:

自己读一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想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圈圈画画,写批注。

2.小组研讨,发现特点。

小组研讨要求:

(1)根据自己阅读所得,与伙伴一起完成表格。

作者走到了哪里?

有什么特点?

  

(2)找找相关句子,说说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来的。

3.小组上台交流。

交流方式:

说表格——说句子——合作读。

作者走到了哪里?

有什么特点?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狭小

内洞

黑、奇、大

  四、聚焦重点,研读重点语句

1.交流读文感受,聚焦研读重点。

(1)学生交流:

游记除了交代游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

在游双龙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印象深刻呢?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3)明确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1)理解“孔隙”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孔隙的特点:

狭小。

(3)指名交流,指导朗读,互动评价,随文感悟:

孔隙的狭小。

a.指名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b.轻声读句,思考:

从圈出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组织交流。

预设一: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学生讨论:

船大还是小?

教师出示比较句子:

怎样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学生思考: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

短短两句话,连用“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

随机补充:

“刚合适”“再没法容”体会船小。

学生读句子感悟。

预设二: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思考:

船是怎么入洞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