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2958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6 大小:1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6页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6页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6页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6页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2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docx

温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

 

温州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科学专业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环境规划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

《环境经济学》理论课教学大纲7

《环境专业前言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5

《清洁生产》教学大纲21

《生物监测》教学大纲26

《环境地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33

《环境毒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40

《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理论课教学大纲47

《环境规划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51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56

《环境评价》理论课程教学大纲58

《环境生态学》理论课教学大纲64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课教学大纲83

《环境专业英语》理论课教学大纲92

《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95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09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111

《环境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大纲122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31

《环境监测》理论课教学大纲139

《环境监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47

《环境信息系统》理论课教学大纲154

《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158

《环境学概论B》教学大纲166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7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78

《环境规划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环境规划学(Environmentalplanning)

课程代码:

122110901L

学分/总学时:

3/48

开课单位: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面向专业:

环境科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环境规划学是环境科学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工作流程和主要方法,为学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继续深造打好专业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环境学概论,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评价,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统计学等课程。

三、课程基本要求

环境规划学内容丰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有系统性又突出重点地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等已修课程的基本知识,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环境规划的类型、特点、任务、发展现状、主要理论基础和典型环境规划案例;

2、理解并掌握环境规划学的主要内容、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要求;

3、掌握环境调查、环境预测和环境决策的技术方法

四、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课内理论学时数

课外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1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基础理论

4

1

第三章

环境规划内容

30

8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10

4

考试

2

0

总课时

48

五、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环境规划的特征、作用和任务、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环境规划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规划概念、分类和地位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三、环境规划的地位

第二节环境规划特征、原则和任务

一、环境规划的主要特征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

三、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一、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

二、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现状

三、我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和展望

[重点难点]

一、环境规划的类型

二、环境规划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生态产业学理论;掌握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概念、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人地协调发展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系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系统

二、环境容量

三、环境承载力

第二节协调发展、复合生态系统和空间结构理论

一、协调发展理论

1、提出背景

2、基本观点

3、协调发展理论和环境规划的关系

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1、内涵

2、复合生态系统结构

3、复合生态系统功能

4、复合生态系统特点

5、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规划的关系

三、生态产业学理论

1、产业生态系统

2、产业生态学原则

3、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

[重点难点]

一、协调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实现原则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30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环境预测的类型和方法、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效应调查内容方法;掌握环境规划目标、指标、环境特征调查方法、环境功能区划、环境预测和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特征调查

1、调查方法

2、调查内容

二、环境预测

1、概念

2、预测依据

3、预测类型

4、预测内容

5、预测方法

5、预测结果分析

第二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规划的目标

1、概念

2、特点

3、基本要求

4、类型

5、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6、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7、实例规划目标

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1、概念

2、内涵

3、原则

4、类型

5、实例规划指标

第三节环境功能区划

一、环境功能区划概念

二、环境功能区划目的

三、环境功能区划依据

四、环境功能区划内容

五、环境功能区划类型

六、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七、环境功能区划实例

第四节环境规划方案生成、决策和实施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定义

二、环境规划方案类型

三、环境规划方案实例

四、环境规划方案生成

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

2、环境规划方案优化

五、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重点难点]

一、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二、环境预测结果分析

三、环境功能区划

四、环境规划方案设计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10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环境规划决策过程、大气污染预测方法;掌握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水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预测方法和环境规划决策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规划常用预测方法

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人口预测

2、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

3、能耗预测

二、大气污染预测

1、源强预测

2、环境质量预测

三、水污染预测

1、水污染源强预测

2、环境质量预测

四、固体废物污染预测

五、噪声污染预测

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

一、环境决策概述

1、环境决策过程

2、环境规划决策特征

3、环境规划决策分析

二、环境规划决策分析方法

1、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1)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2)数学规划方法

2、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1)概念

(2)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一、弹性系数法预测工业耗煤量

二、水环境质量预测模型

三、基于线性规划的单目标决策

四、基于矩阵法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六、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科书:

《环境规划学》郭怀成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书:

(1)《区域环境规划方法》,刘天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水环境评价与规划》,陈晓宏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城市环境规划》,徐肇忠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七、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全部教学网络化,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平台。

2、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增强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课外学习要求

课外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各章节课外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制作学习成果汇报ppt,每章节选择其中一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质疑、教师进行点评,汇报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即课堂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20%;课堂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60%。

十、其它说明无

 

编制人:

崔灵周 审核人:

 

 

       

 

《环境经济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环境经济学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学时:

32学时

学分:

2学分

考核方式:

考查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

前修课程:

《环境学概论》

建设开课学期:

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内容、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目前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经济政策的分析、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

二、课程基本要求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有系统性又突出重点地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学的基本知识有关知识,以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和应用;

4、掌握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5、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的分析、制定与评估。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节

标题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

4

第三章

环境经济系统

2

第四章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

第五章

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

6

第六章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4

第七章

环境经济问题分析

6

第八章

环境经济政策

4

合计

48

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环境经济学》,李克国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王华东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美]汤姆.惕藤伯格著,朱启贵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实例与理论研究》,徐嵩龄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内容的讲授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多种形式(适当的自学,适当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比如环境经济学问题分析这章可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多种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网上问题答疑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地方特色,联系温州和浙江的实际,讲授课程。

2.课程考核方法

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70%)或学期末论文考核等考核方式均可。

六、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环境经济学有关概念和环境经济学的若干重大课题,熟悉环境经济学建立和发展,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含义、任务和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对象、性质和作用

一、对象

二、性质

三、作用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任务与内容

一、任务

二、内容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若干重大课题

[重点难点]

一、传统经济学面临挑战

二、环境经济系统

三、环境经济学的含义

第二章经济学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4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分类和分析方法,理解经济学的定义;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熟悉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掌握市场均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均衡价格的变动;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分类和分析方法,理解经济学的定义;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熟悉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掌握市场均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均衡价格的变动;了解生产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生产函数和生产利润最大化原则;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和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了解福利经济学的概述,熟悉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和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理解补偿原则和次优理论,掌握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环境质量的需求与供给。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概述

一、经济学的定义

二、经济学的分类

三、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市场均衡理论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论

三、市场均衡理论

第三节生产理论

一、概述

二、生产利润最大化

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概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四、无差异曲线分析

五、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经济效率理论

一、福利经济学

二、经济效率的实现

三、补偿原则和次优理论

[重点难点]

一、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者均衡)

二、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三、机会成本

四、市场均衡理论

五、补偿原则和次优理论

六、消费者均衡

七、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三章环境经济系统(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方法;了解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理解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理念,掌握循环经济的内容、模式和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经济系统概述

一、环境经济系统组成

二、环境经济系统的分类

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三、循环经济的模式

四、循环经济在日本的实践

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

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第三节节约型社会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案例专题—环境与经济协调研究

[重点难点]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循环经济的原则

三、生态足迹

第四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4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环境价值的构成,熟悉环境资源价值理论,掌握环境资源的定价的方法;了解三效益协调理论的概述;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的条件,掌握外部性的定义、分类、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和科斯理论;掌握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二、环境价值构成

三、环境资源的定价

第二节三效益协调理论

一、三效益

二、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三节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的定义

二、外部性的分类

三、环境外部性与最优污染水平

四、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影响

五、外部性、产权和科斯定理

六、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案例专题—环境外部性的纠正思路

[重点难点]

一、外部性的后果—低效的资源配置

二、庇古税

三、排污权交易和自愿协商制度(科斯手段)

四、边际机会成本法

五、效用价值论

第五章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6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和基本原理;掌握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步骤;掌握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直接市场法;掌握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解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参数的选择;了解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和案例;掌握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参数的选择;理解环境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计算的案例;理解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二、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基本概念和步骤

一、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

二、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

一、直接市场法

二、替代市场法

三、意愿调查评估法

四、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一、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四、森林资源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

第五节实例分析

一、中国的环境污染损失

二、长江三峡工程分析的实例

三、宁波和苏州环境污染损失分析

四、沈抚污灌区费用效益分析

五、重庆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

六、浙江省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

七、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

八、大连市城市噪声污染损失估算

第六节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一、生态系统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

二、经济理论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第七节费用效果分析

一、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

二、某火力发电厂费用效果分析的实例

[重点难点]

一、贴现率

二、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

三、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

四、旅行费用法

五、内涵资产定价法

六、机会成本法

第六章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4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特点和产生与发展,理解静态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与结构,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投入产出表编制的方法,理解投入产出模型的几个基本假设,掌握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模型能够求解的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静态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与结构

三、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四、投入产出表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案例专题—农业生态系统经济能值投入产出分析

[重点难点]

一、投入产出的分类

二、静态投入产出表基本表式与结构

三、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四、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第七章环境经济问题分析(6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提高学生查找、阅读文献书籍总结概括的能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熟悉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掌握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查找、阅读文献书籍总结概括的能力,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贸易与环境

一、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二、绿色贸易壁垒

第二节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

一、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定量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定性

第三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现状

二、对策

第四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对策

[重点难点]

一、绿色贸易壁垒

二、BOT

第八章环境经济政策(4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环境经济手段的类型、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环境经济政策的组成,理解环境经济政策的定义,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了解发达国家的环境税的现状。

了解排污收费制度的演变历程、我国和浙江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熟悉排污收费的作用,理解排污收费制度与命令控制政策的比较,掌握排污收费的理论模型、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了解排污权交易制度,熟悉排污权交易的结构和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理解排污权交易制度理论基础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评价,掌握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机制、环境补贴和保证金-返还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经济政策概述

一、定义

二、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

三、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四、环境经济政策的组成

五、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六、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七、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八、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第二节环境税和金融政策

一、发达国家的环境税

二、环境税的效果分析

三、环境税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的环境税收政策

五、信贷政策

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第三节排污收费和生态补偿费

一、排污收费的理论模型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演变历程

三、排污收费的作用

五、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六、中国的排污收费标准

七、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八、我国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

九、浙江省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

第四节排污许可证交易、环境补贴和保证金-返还系统

一、排污权交易制度简介

二、排污许可证交易的理论基础

三、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机制

四、排污权交易的结构

五、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六、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评价

七、环境补贴

八、保证金-返还系统

[重点难点]

一、环境税

二、环境补贴

三、排污许可证交易的理论基础

四、保证金-返还系统

七、其它说明

1、在授课中,以教材为主,辅以其他参考书以及最近该学科的研究成果;

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授课章节的学时安排上,可作适当调整;

3、根据学生先修课程的内容及掌握情况,在具体章节的重点及难点上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4、根据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实际授课中适当增加当前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方向及出现的新问题,以弥补教材内容更新慢的缺点。

5、第七章推荐主讲教师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

6、成绩比例可按学校要求和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环境专业前言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环境科学专业前沿

(Forwardcourseofenvironmentalsciencespeciality)

课程代码:

122111201L

课程学分:

2

课程总学时:

32学时

面向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

课程性质:

选修

开课院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使用教材:

自编教材、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报告

先修课程:

环境科学导轮、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工业生态学、环境生物、环境毒理学等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环境科学近年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并针对目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工程技术实例,讲解目前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善环境以及节约能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环境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农业革命以前。

在农业革命以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折。

这次大转折的标志是能够利用“制造工具用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火。

据我国科学家考证,在元谋人遗址中有大量的炭屑、烧骨等遗迹,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火的证明。

这说明,大约在17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火。

由于能够利用火这一体外能源,人类结束了自然奴隶的历史,由被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改造环境,开始了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

伴随着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就出现了。

一些学者认为,在史前社会,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如美洲野牛绝迹可能与人们过度狩猎有关。

旧石器时代晚期。

猛犸象、披毛犀的消失,也可能是同样的原因所致。

不过,在农业革命以前,人口一直是很少的,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只占地球表面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从总体上讲,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还很低,还只能依赖自然环境,以采集和猎取天然动植物为生。

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但是并不突出,地球生态系统还有足够的能力自行恢复平衡。

所以,在农业革命以前,环境基本上是按照自然规律运动变化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自然环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提高学生跟踪本学科研究前沿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选课建议

该课程是为环境科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建议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外,还需阅读环境科学的中外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