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292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1、【学习目标】

1、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3、了解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二、【重难点】

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乱政和黄巾起义

难点:

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8-60,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出光武中兴的背景、时间、措施和影响?

2、找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影响)

3、归纳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人物、结果和作用?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一、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陈胜吴广起义与黄巾起义的异同?

 

五、【当堂训练】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B.新朝C.隋朝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D.东汉黄巾起义

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

公元184年

领导人:

张角

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

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家民负担

3、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二、

不同点: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相同点:

二者都以失败告终

 

【当堂训练】

1、B2、C3、B4、C5、D

6、C7、D8、D9、B10、A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等内容。

课题中“兴”主要是指光武中兴,东汉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亡”主要是指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政,政治腐败,最终引发了黄巾起义。

学情分析

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

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

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字、图片等史料的分析,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思考东汉兴亡的原因和影响,感悟社会稳定发展需要统治者关注民生,减轻人民负担,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

光武中兴。

难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汉朝为什么被分为“西汉”与“东汉”?

2.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汉朝还有汉光武帝,你知道他吗、。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思考东汉兴亡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过渡语:

你想知道为什么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吗?

你想知道为什么是“光武中兴”吗?

你想了解光武帝刘秀其人其事吗?

你想知道“跋扈将军”的故事背景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提问一起学习,来探寻答案吧。

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

 

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

【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

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

4.阅读教材,找出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

整理史实:

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

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

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教师通过图片《东汉宁城图》《东汉渔猎收获画像砖》《东汉集市画像砖》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

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

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教师过渡语:

西汉覆亡之后,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再度兴起,延续近200年。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最终在大规模农民起义冲击下分崩离析。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东汉政权的升沉兴亡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

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体验】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史料探究、体验感悟

一、东汉之兴。

1.表格:

《东汉人口统计表》。

西汉末年到东汉中期,人口数量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汉代出现了“文景之治”与“兴武中兴”局面,请依据两大盛世面的内容,讨论总结古代盛世局面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二、东汉衰亡

史料一汉顺帝未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大意是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史料二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质帝。

史料三东汉后期政权形势示意图

以上材料反映东汉中期以后朝政有何变化?

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影响?

三、兴亡之思

东汉的兴亡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是否有借鉴意义?

教师教学策略:

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

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

分小组讨论、展示。

史料探究、体验感悟

一、孝文帝改革——变革旧俗。

1.西汉末到东汉初下降,东汉初到东汉中期持续增长,接近西汉最高水平。

社会动荡造成人口数量下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增长。

2.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等。

二、东汉衰亡

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导致了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兴亡之思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就必须不断政策调整和关注民生。

社会发展进步需要人才,任贤才能更好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个国家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要像文帝、景帝和光武帝一样有长远的发展目光。

教师结束语:

光武中兴及东后期政权腐败引发了黄巾起义的史实,让我们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体会出“文治兴国,腐朽亡国”的深刻内涵。

 

通过史料探究,突破重点,进行主题学习。

【巩固检测迁移运用】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完成课后检测练习,教师矫正反馈。

所学知识巩固检测,迁移运用。

注:

小故事:

刘秀起兵初期,舂陵义军势力尚小。

新野一战大胜后,接着棘阳一战大败。

刘秀与小妹伯姬骑马慌乱逃跑之时,遇到二姐刘元,便合力想拉刘元上马。

刘元深知,马负多人,速度下降,可能三人都逃不了,就主动放弃上马,还用棍子猛击马臀,结果刘秀与小妹成功逃脱,刘元却惨死敌手。

刘元以自己的慷慨赴死,成就了弟妹的脱险。

在反莽复汉的斗争中,刘秀家族先后牺牲了包括大哥刘縯、二姐刘元、二哥刘仲等在内的十余人。

马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生死关头,兄弟姊妹间的亲情是无限的,为了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而斗争的英雄气概是无限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张汪二中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

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王莽

2.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朝中大将篡夺皇位,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

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4.西汉灭亡是由下列哪位历史人人物篡夺政权而灭亡的

A.王新,B.刘秀,C.王莽,D.刘彻

5.东汉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头戴黄巾,称为“黄巾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吴广,B.项羽,C.刘邦,D.张角

6.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存续时间很短,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

7.“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

8.(题文)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

9.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

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10.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11.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B.减轻刑法    

C.合并州县,裁减官员,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2.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光武中兴

B.外戚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称帝

13.110年,赵佶登基,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端州更名为肇庆。

据此判断,端州被称为“肇庆”是在(  )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14.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15.光武帝刘秀生于公元前6年,死于公元57年,他活了几周岁?

A.61岁

B.62岁

C.63岁

D.64岁

16.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7.李明在XX搜索里输入“张角”“农民起义”,由此判断下列哪项正是他想要了解

的内容是

A.大泽乡起义

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8.观察下表,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1岁

14岁

9岁

 

A.诸侯争霸激烈

B.中央集权强化

C.民族融合加强

D.外戚宦官执政

1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③起义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④起义最终被东汉军队残酷镇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常被亲近者侵夺。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①宦官 

②诸侯 

③豪强地主 

④外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

“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10岁,随后的9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15岁,最小的是殇帝1岁,东汉最后10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9.5岁。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