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2566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1.docx

五数下册学期课程纲要1

科目名称

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

基础性课程

设计人

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学校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总课时数

60课时左右

日期

2013、2

学期课程目标

编写要领

遵循全面、适当、清晰的原则,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数的运算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二)测量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能根据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4.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粉刷围墙”,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形成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

课程内容

单元

单元专题

单元内容

知识链接

课时安排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2.旋转

3.欣赏设计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4

 

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6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3.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1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真分数与假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5.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6.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

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20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7

统计

1.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

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3

数学广角

找次品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2

总复习

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空间与图形统计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4

课程实施

编写要领

1.围绕学习重点、难点和薄弱点。

2.教学资源的利用。

 

实施内容

教法实施

学法运用

实施模式

数与

代数

因数和倍数

1.学习时,应加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要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等有关概念。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

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观察法、比较和分类法、自学法、筛选法、抽象概括法,迁移法。

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观图引出乘法算式,通过乘法算式直接得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

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学的方法,找出规律。

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数因数分类的方法,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在学习100以内质数表时,我们可以通过筛选的方法找出。

 

计算课教学模式

①复习铺垫,情境激趣─②巧用迁移,自主探索─③引导归纳,明确方法─④练习深化,优化方法─⑤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学习时,可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

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在教学中,应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过程。

 

图形

几何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知识是在我们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因此,在学习时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

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通过列举并观察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在学习长方体体积时,可以通过将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成长方体的活动,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在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对比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者的意义,计算公式,单位名称,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①创设情境─②揭示目标─③自主学习─④合作交流─⑤展示反馈─⑥检测目标

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和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在学习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方面,学习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注重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我们可以先自学课本内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图制作的全过程。

①引发需求—②操作探究—③应用拓展—④总结延伸

综合与实践

由于我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思维能力与抽象能力有所增强。

因此在制定活动计划时不能单纯追求形式的花样翻新,既要注意内容新颖、有趣,形式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还要注意内容的知识性与思考性,使我们在饶有兴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育智力和培养能力。

如“粉刷围墙”,因为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学习活动可以采取室内学习和室外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可先在课前为本课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室内学习时,可以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展示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大家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伙伴之间的互评,大家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活动结束之后,也可将自己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小组合作讨论法、发散思维法。

如在粉刷围墙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小组内明确分工,充分协作。

也可以把不同小组制定的不同方案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应用题教学模式

①情境导入—②提出问题——⑧尝试探究——④巩固运用

 

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①收集数据、查阅资料—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③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课程资源

实施

1.教材:

教材以及对教材进行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

2.导学案: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3.试卷:

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编制单元测验。

4.自制:

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制作的课件等。

4.班班通:

利用班班通的丰富资源,扩充视频、讲座、习题、图片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扩充信息量。

课程评价

编写

要领

1.与课程目标匹配,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2.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本学期主要采用

一、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一)定量评价

1、笔试(100分)

(1)评价内容:

主要考核概念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评价标准参见老师提供的试卷。

(3)评价方法:

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期末占60%,平时占40%。

(4)评价人员:

教师。

2、口算(5分)

(1)评价内容:

考查口算能力,主要是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口算内容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整十数除以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

(2)评价方法:

编制3~5套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每套20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选取一套试题。

每月测试一次,最后计算平均分。

(3)评价标准: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写得数。

全对的为5分,每错2题减0.5分。

(4)评价人员:

教师。

3、实践操作(5分)

(1)评价内容:

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教材的实践操作内容而定。

(2)评价方法:

教师提供给学生若干实践操作的内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每月检测一次,每位学生一学期只要参加一次检测。

教师要作好记录,保留资料。

(3)评价标准:

操作正确、方法科学合理、程序规范。

实践操作方法具有多样性或创造性的可给予加分。

(4)评价人员:

教师。

(二)定性评价

1、数学表达(5分)

(1)评价内容:

概念的形成、公式算理的推导、应用题分析推理、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描述、提出疑问等。

(2)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主要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要作好评价记录。

(3)评价标准:

能有条理、清晰地表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等均可得满分。

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灵活掌握。

(4)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

2、课堂表现(5分)

(1)评价内容:

认真听讲、注意观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虚心接受他人评价;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2)评价方法及标准:

能很好做到以上几点的,得满分,某方面有不足的,酌情降低分数。

可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3)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

3、作业情况(5分)

(1)评价内容:

包括课作、家作。

(2)评价方法及标准:

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或作业有进步者得满分,某方面不足的,视情况减分。

(3)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及家长。

4、成果展示(5分)

(1)评价内容:

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是数学日记、数学小报、设计的美观图案、数学金点子等。

(2)评价方法及标准:

主动参与展示,视作品受欢迎程度酌情给分。

(3)评价人员:

教师、学生。

  

二、加大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凡表现突出,受到老师表扬的,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周五对全周情况进行总结,凡得到4个“正”字的,就被评为本周班级的学习标兵,可以在教室后面的评比栏中添加一面小红旗。

(2)定期利用校信通、家长会、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督促孩子的学习。

(3)制作学生“及时卡”,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或知识上的不足,利用卡片的形式,及时发现,及时点拨,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学习完百分数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统计一下一——六年级班级近视人数,并算出百分比,引导学生爱护眼睛,适度用眼,注意卫生,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三、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作业评价:

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数学日记、调查报告、手抄报进行明确的作业要求,划分不同等级,由每组的数学组长记录,周周总结,评出作业标兵,并定期表彰。

(2)卷面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公正、全面的考察每一位学生。

所需条件

1.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2.练习:

借鉴《数学练习与巩固》(五年级下册)

3.设备:

多媒体

4.其它资:

网络:

班班通信息教育平台,自制:

(教具、课件等)PPT、教学卡片、教学光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