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2397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docx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非师范)

专业代码:

090403

二、专业定位

专业性质:

理科,非师范类

专业层次:

本科

招生规模:

每年招收新生5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200名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需要,系统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经营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

1.素质要求

(1)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进行思想分析和理解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

2.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和训练,要系统地、扎实地掌握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扎实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知识基础。

系统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形成完整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知识体系。

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实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外延、形成及运用有深入理解;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理解。

(2)较强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验能力。

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数量处理与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撰写等的基本方法,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学习和实验探究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进行清晰地解剖。

(3)农业资源调查和开发能力。

能整合各类知识及调用各种资源以较佳的方式提出方案、建议、计划及完成任务;能够负责地在多样选择中果敢做出决定;对决定的后果有一定的预见性并能对结果做出科学性评价,即学生能掌握3-4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用技术,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指导地方生产实践。

具体要求:

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形成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能力、农业环境保护能力、土壤改良的能力、生态农业建设的能力、环境监测能力、农业资源调查能力、农产品质量贮藏加工与管理能力。

(4)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学院通识课程的学习,培养多视野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服务于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形成;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对知识学习有较强的欲望和能力,能够从多角度感知事物及知识的属性并加以阐述,初步具备全球化观念;了解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现状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对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生态农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构想;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论文;毕业生能很快适应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各项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3.知识结构要求

(1)系统地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基本知识,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

(2)熟悉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农业资源学科发展的前沿、现状及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状况。

五、学制、学分、学时、学位

学制: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3~6年(含休学)

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及选修课,总学分≥165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

学时:

2828~2900学时

学位:

农学学士学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通过学士学位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玉溪师范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修读方式

门次数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合计

学时

占总学时

百分比(%)

合计

通识教育课

必修

25

50

30.30

58

864

30.55

1008~1080

选修

4

8

4.85

144~216

5.09

学科基础课

必修

11

36

21.82

36

720

25.46

720

专业课

必修

12

36

21.82

71

486

17.19

1100

选修

11

35

21.21

614

21.71

合计

62

165

100

165

2828~2900

100

2828~2900

七、专业主干课程简介和学位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士学位课程为《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土壤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环境监测与评价》、《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作物学通论》、《专业实习》共11门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土壤地理学》、《土地资源学》、《环境监测与评价》、《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作物学通论》、《农业生态学》、《专业实习》10门课程,课程介绍如下。

土壤学

课程名称:

土壤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4

授课学时:

72学时周学时:

4

课程简介: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课程主要介绍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开发利用问题。

植物营养学

课程名称:

植物营养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授课学时:

54学时周学时:

3

课程简介:

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着重讲授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分配和利用的规律;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和代谢机理;植物营养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肥料的性质和施用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课程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授课学时:

54学时周学时:

3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讲授资源科学概述、资源的形成、分布、评价原理与方法、资源定价与开发决策、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型、环境效应、安全等;农业资源各要素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资源的发展态势和优化配置、世界和中国主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土地资源学

课程名称:

土地资源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授课学时:

54学时周学时:

3

课程简介:

课程介绍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差异;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以及土地和土地资源的类型;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土地调查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应用领域;土地管理的相关主题。

环境监测与评价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与评价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4

授课学时:

72学时周学时:

4

课程简介:

课程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和评价技术。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

课程名称: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授课学时:

54学时周学时:

3

课程简介:

课程为农学门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课,包括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两个部分,主要讲授有关植物体内物质含量和肥料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的国际权威定性、定量测定方法。

植物分析部分主要讲授应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测定不同植物组织中不同形态养分含量,肥料部分主要讲授有机肥、化肥、微肥中某一营养成分或有害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掌握植物组织和肥料成分分析中经典的和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能较熟练地运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管理实践中。

作物学通论

课程名称:

作物学通论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授课学时:

54学时周学时:

3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讲授作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涵盖作物学的发展特点、作物进化与分布、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作物与生态环境关系、生产管理技术、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等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作物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兼顾内容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旨在为认识和分析作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农业生态学

课程名称:

农业生态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授课学时:

54学时周学时:

3

课程简介: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讲授其中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协同演变、管理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

学习农业生态学的目的意义一方面要了解有关生态学的一般知识及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问题与系统优化途径。

专业实习

课程名称:

专业实习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4

实习时间:

9周 

实习目标:

专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必须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农业生产,参与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政策的实施与宣传等工作,进一步了解我国、我区城乡现状、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

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一般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基本训练,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主要内容: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习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宽广,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所涵盖的内容,也包括教科书中还没有反映的相关内容。

学生将以实习生的身份到相关农业、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部门、单位进行实践性锻炼,包括参加实现地点农作物营养诊断及农作物生产情况的调查工作;参与并指导实习点农作物的施肥;参加有关厂、场生产及管理;参加实习地点农用物资如肥料、农药、种子的使用、销售等实践;调查实习地点土壤、土地、水、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监测实习地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参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污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参加工农业、生态环境利用及保护的政策、法规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开展土壤利用、土地开发、施肥、环境保护经验的调查、总结工作等实习内容。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与安排: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习在本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参加一项具体农业资源环境生产和研究项目,或把学生安排到地方相关农业、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部门、单位,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参与相应的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综合实习根据接受单位、项目类型、规模、内容、进行时间等,采用分散实习或集中实习两种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与评价:

以实习单位评价和实习报告为主体。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安排

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四个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习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实验实习是使学生亲手验证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验证书本知识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在此同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和创新知识。

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植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土壤学实验、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等多门课程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以实验室及实地实验为主,利用实验设备、分析测试仪器等,每2-3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根据实验课程不同,实验实习学分部分实验课程单独设置,部分实验课程包含在相应的理论课程学分之中。

2.专业见习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实践教学是认识性实习,也称为“专业见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玉溪市周边生态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现状、进程和规划的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生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实施规划特点,结合理论,理解我国农业深发展的态势。

意义在于使低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接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所学知识在不同方面的具体应用,将课堂知识与实践实施真正结合起来,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专业综合实习奠定基础。

专业见习安排在第三学期,共4天时间,1个学分,是在学生学习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等专业课后进行的。

根据学院所在的地域特点,专业见习地点一般选择在玉溪市及周边市县,见习内容包括相关农业生产、加工、发展、种植、农业资源保护及管理等内容,能充分满足认知性实习的要求。

3.专业实习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后,进行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学习认识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农业生产,参与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政策的实施与宣传等工作,进一步了解我国、我区城乡现状、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

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一般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基本训练,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相关农业、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部门、单位进行实践性锻炼,进行包括参加实现地点农作物营养诊断及农作物生产情况的调查工作;参与并指导实习点农作物的施肥;参加有关厂、场生产及管理;参加实习地点农用物资如肥料、农药、种子的使用、销售等实践;调查实习地点土壤、土地、水、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监测实习地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参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污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参加工农业、生态环境利用及保护的政策、法规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开展土壤利用、土地开发、施肥、环境保护经验的调查、总结工作等实习内容。

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处理工作中突发问题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习在本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参加一项具体农业资源环境生产和研究项目,或把学生安排到地方相关农业、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部门、单位,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参与相应的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综合实习根据接受单位、项目类型、规模、内容、进行时间等,采用分散实习或集中实习两种方式进行。

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很多生产项目周期长及生长时间段特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综合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9周,共4个学分。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研究素质至关重要。

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由本专业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也可聘请校外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

学生可以选择与理论研究、操作技能、综合分析、教学技能、教学设计、创新及应用等相关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选题、设计及开展研究工作,毕业论文的完成及论文答辩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

导师根据论文的质量、水平和答辩情况先写出评语,由系答辩委员会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记分制综合评定成绩。

其中优秀论文比例一般为10%-15%。

毕业论文共4个学分。

九、保障措施和办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现有专业教师基础上仍不断引进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派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同时积极鼓励年青教师报考硕士及博士,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和教风建设,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转变教育思想,增强质量意识,从而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均比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创新、敬业、发展势头较好的师资队伍,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保障。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

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从云南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出发,细分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职业岗位群,通过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用型人才的社会调查,通过校企合作,在广泛征求农业专家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

使重组后的课程体系,在兼顾理论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的同时,强化了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课程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占有较大比重,能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

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维的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从实践出发,以传统的经典的理论为基础,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和职业标准,做到以教与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以“四新”内容为拓展。

同时结合专业要求,充分开发利用网络、各类讲坛、院内外实践基地、教师科研项目等课程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专项能力。

4.以学习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组合和教学手段组合。

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大力提倡和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两种方式相结合共同教学,课程内容的讲授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容易理解的部分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学;对较难理解,但一讲就懂部分,可以略讲一点;对较难理解部分,要突出重点难点,详细讲解。

在讲授中,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在教学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教学的效果要从教与学两方面是否有交流,是否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等的产生来衡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的责任除了传授书本的知识要点外,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创造机会,引导同学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索问题,大胆说出想法,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获得对同一议题的多种思维方式,并自我鉴定个人观点想法的合理之处和不完善的地方。

达到师生在共同的思考讨论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甚至超越所学知识,形成无拘无束、气氛活跃、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的教学目的。

5.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行学院、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形式,尽可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实行项目化管理。

根据专业要求,实践教学项目计划设置科技含量高的环境监测技术、土壤调查技术、现代种植技术、现代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村家庭经营六个综合性方向。

学生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支柱产业来选择专业实践项目,即当地重视环境保护的,选择实践环境监测技术;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就选实践现代种植技术项目;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养殖业为主的,就选实践现代养殖技术项目;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就选择实践农产品加工技术项目;当地农业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经济以家庭庭院经济为主的,就选实践农村家庭经营项目。

6.以知识为基础,拓展学生认知领域。

要让学生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学生就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有关当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书籍,以及科学家传记。

4年要求阅读16本以上,平均一学期2本,课程教师负责落实。

例如:

《农业、农村、农民》、《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外国农业经济(三版)》、《2005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现代实用无土栽培技术》、《农学原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地方产业的思想与运动》、《大地与人类》、《粮食及农业状况2003-2004》、《寂静的春天》、《生命起源》、《人口原理》、《基因的革命》、《细胞生命的礼赞》、《解密生命》、、《农业思想发展史》、《走进无人区》、《漂亮者生存》、《进化思想史》、《动物解放》、《科学中的革命》、《生命问题》等。

7.以基地为平台,完善“产、学、研”运行机制。

本专业定位于着重培养具有农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农业产业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基地的运行机制,积极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鼓励有实力的教师到企业任职和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十、指导性课程教学计划总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时数

周学时及建议修读学期

先修课程

考核

方式

备注

合计

讲授

实践

 

 

 

1211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54

1~2学期、周学时数3

考试

121100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6

1~2学期、周学时数2

考试

1211055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

3

54

54

1~2学期、周学时数3

考试

1211056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Ⅱ*

3

54

54

2~3学期、周学时数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

考试

12110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54

1~2学期、周学时数3

考试

1211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72

36

36

1~2学期、周学时数4

考试

12110150

普通话

1

36

36

1~2学期、周学时数2

考试

12110140

大学语文

2

36

36

1~2学期、周学时数2

考试

12110460

实用写作

2

36

36

3~4学期、周学时数2

考试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