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2128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统一无论古今,都是大势所趋,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2)了解祖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民族平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自主探究式”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1.通过回忆,激发学生探究秦统一的求知欲望。

1.导入: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回忆,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设问:

战国时期这样纷繁复杂的局面是怎样结束的?

在如此混乱的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称雄,不断兼并,秦是怎样担当并完成统一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秦朝又是怎样巩固他的统治的?

  

   由些导入《秦的统一》

1.回忆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回忆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

 

 

 

 

 

 

 

最后由哪个国家来完成了最后的统一。

1.    媒体显示战国七雄图,最后秦国统一其他六国。

 

 

 

 

 

 

媒体显示标题:

第七课,秦的统一

2.通过学生自行交流归纳秦王扫六合的过程及条件等,

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讲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

1、设问:

东方六国在军事上无力与秦抗衡,秦又是在谁的领导下完成灭六国之重任?

又是如何灭掉六国的?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本目内容)。

2、秦国为什么能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

即其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畅所欲言,老师归纳)

老师板书关键词商鞅变法、“远交近攻”、秦王嬴政等关键词进行归纳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本目内容后作答

2.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1、课件显示《战国形势图》,并按顺序删除六国的名称及时间,最后用散开式放大“秦”字,再从左嵌入“公元前221年”,并点击都城咸阳。

通过形象的画面以加深学生对扫灭六国过程的印象。

2.展示秦王扫六合所具备的条件。

 

 

 

 

 

 

 

出示秦始皇的画像。

3.通过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统一会给人民带来很多的好处,对于后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    出示李白古诗,通过古诗感受赢政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

 

②    学生自由讨论分析秦王朝的统一对于当时及后世来讲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通过李白的诗句体会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雄姿和气概。

 

 

 

 

 

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推出李白诗句。

 

 

 

 

 

 

 

2、出示统一的历史意义。

4.通过讲述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政治上的措施,逐步培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逐步的讲授,使学生自己归纳出什么是专制,什么是中央集权。

4.秦朝为巩固统一政治方面的措施。

过渡:

我们都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秦始皇面前了,他该怎样巩固政权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动摇?

下面我们就将着重讲一下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皇帝制度的建立

通过学生自学回答,老师着重讲解

①创造皇帝一词,并且自称为朕。

 

②对于在地方建立何种制度的争论,两派大臣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出示秦始皇的观点,最终决定实行郡县制度。

③讲述郡县制度在地方如何设置。

④讲述中央官职的设置。

⑤地方的权力通过郡县制集中到了中央,这就叫做(中央集权),中央的权力又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就形成了(专制)。

1、学生自己归纳出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2、学生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

 

1.用图标方式展示秦朝中央官职的设置。

 

2、用投影展示两派大臣在争论建立何种制度时,所说的话。

5.通过课本剧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讨论,锻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5.秦朝为巩固统一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

1、学生编演课本剧进行商品买卖,体验“度量衡”、“货币”、“文字”统一前后的利与弊。

2、据表演,结合课本内容,请学生讨论统一带来的好处

3、观看焚书坑儒视频,引导分析其利与弊

1、学生认真观看表演

2、分组讨论

 

 

1、出示“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图片。

2、焚书坑儒视频

6.了解匈奴、越族及其与中原民族的关系。

正确认识祖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

体味历史古迹的历史美和文化意义。

6.秦朝周边少数民族

①介绍匈奴的情况,应向学生说明,这个民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②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③长城的修建

 

④南越的情况,并修建了一条重要渠道即灵渠。

 

⑤秦朝在南越的统治。

 

 

7、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7.秦朝的疆域

结合书中的地图,准确指出秦朝疆域四至点

 

展示秦朝疆域图片。

8. 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注意“一分为二”。

9、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整合能力

8. 简要评价秦始皇的功绩。

师简要提出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评说(师巡视时可点拨:

任人、统一六国、巩固统一等方面)

9、小结

学生自行归纳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8.学生分组讨论评说

媒体显示课文知识结构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四中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后,最初通行全国的规范文字是()

A.小篆B.甲骨文C.隶书D.金文

2.“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实行三省六部制B.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D.推行内阁制、颁布严苛律令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它确立于()

A.秦国B.秦朝C.唐朝D.西周

5.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周武王D.汉高祖

6.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包括()

A.丞相B.郡守C.太尉D.御史大夫

7.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

8.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9.秦长城的起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10.“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

秦朝在中央设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锦衣卫

11.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

12.这一职位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它创立于秦朝,明朝时被废除,这一职位应该是()

A.太尉B.刺史C.丞相D.通判

1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14.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

15.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D.秦朝统一度量衡

16.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1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

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

18.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秉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仁”B.“礼”C.“法治”D.“无为而治”

19.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摇役,老被国君派往某县做县令。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20.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材料一中“秦王”指谁?

他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陛下”“上”指的是谁?

“从其计”中“其”指的是谁?

除此之外,“上”在地方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王”和“上”经常被人相提并论,请你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答案

1.A2.C3.D4.B5.A6.B7.C8.A9.A10.C11.D12.C13.A14.B15.C16.D17.D

18.C19.C20.D。

21.

(1)秦始皇嬴政。

中央集权制度。

(2)汉武帝。

主父偃。

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3)秦始皇建立并巩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认识到统一是历史意义,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

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

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

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

赢政

(3)都城:

咸阳

多媒体显示:

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问题思考(p.46)

想一想:

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俗话说: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上,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县制。

(学生阅读(p.46)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

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

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军事上——车同轨,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

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让学生体会开凿灵渠、修长城的艰巨,明白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思想上——焚书坑儒(补充讲解)。

  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

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材料研读(p.48)

想一想:

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

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

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

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

(1)统一货币:

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2)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2)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知识拓展:

阅读(p.49)

作业:

课后活动(p.49)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