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1438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docx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1新人教版

下学期单元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1)【新人教】

命题范围:

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

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

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

它让我们认识到:

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

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你看:

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

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

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

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

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

“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

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

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

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

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

注意:

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

第二天就不行了。

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

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

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选自《翁敏华教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讲演》有删减)

8.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

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9.文章对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B.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C.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D.西方派定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作为节日,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和我国的岁时节日都强调节物。

10.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

实用的与审美的。

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

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

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

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

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

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

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

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

魏收曰:

“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

高祖受禅,坐事除名。

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

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

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

高祖每曰:

“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

”然诫之以迂诞。

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曰:

“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硃门陈戟。

”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

道衡辞以无功,高祖曰:

“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

”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颎、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炀帝嗣位,上《高祖文皇帝颂》。

帝览之不悦。

将置之罪。

道衡不悟。

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

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

“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行。

”有人奏之,帝怒曰:

“汝忆高颎邪?

”付执法者勘之。

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早断。

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

及奏,帝令自尽。

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

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

时年

七十。

天下冤之。

(节选自《隋书.薛道衡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招聘

B.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访问

C.后高祖善其称职称赞

D.付执法者勘之审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年,兼散骑常侍奔车朽索,其可忽也。

B.然诫之以迂诞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C.暨于奏日,冀帝赦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以备宾客来候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道衡从小就专心好学,十三岁时,研习《春秋左氏传》,看到子产做郑国相时所作出的功绩,写了一篇《国侨赞》,很有意趣,看到的人都认为它不同寻常。

B.武平初年,薛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南朝陈的使臣傅縡。

傅縡写了五十句诗相送,薛道衡也作诗与其相和,南北双方都赞美他的才华。

C.薛道衡著文,“帝览之不悦,将置之罪,道衡不悟”。

朋友劝他低调为人,“道衡不用”。

大祸临头,“道衡自以非大过”。

这些都表现了他迂阔虚妄的品性。

D.本段文字通过一件件具体事情的叙述,从正面和侧面刻画了薛道衡这个历史人物。

既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他的悲剧人生。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

(5分)

(2)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8——9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8.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

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9.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

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的《旅夜书怀》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

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文/刘斌)

  ⑴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⑵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⑶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

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

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⑷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

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

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

“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⑸《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

“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

重建文化,再铸国魂。

”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⑹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

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

1929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

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2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⑺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

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

1937年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陈寅恪自1929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

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⑻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

1927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贯穿终生。

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

“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

”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⑼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于是从1927年开始之后的50多年间,他始终洋溢着“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

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

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⑽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

陈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

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者所宏扬。

(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

己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B.“……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从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

永恒的。

C.把“碑铭”和“挽联序”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

王国维有“独

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

载,与天地同久,与日月星争辉。

D.1929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

夫羞欲死。

”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E.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

配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

境分不开。

(2)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

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分)

 

(3)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6分)

 

(4)文章结尾说“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玉簟(diàn)城阙(quē)霓(ní)裳凝(níng)脂

B.鸥鹭(lù)旌旗(jīng)迤逦(yǐ)碣石(jié)

C.辚辚(lín)庶几(jǐ)盘飧(sūn)钟鼓馔玉(zhuàn)

D.醅酒(pēi)褊小(biǎn)莅临(lì)庠序之教(xiáng)

13.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

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

B.修缮保存崭新不但/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

D.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无可比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我们看过很多中国现在流行的选秀,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那是从美国、日本传过来的。

C.香港人向来都只是低调地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在困难时刻,香港人却自然会挺身而出。

D.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一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15.下面是某学校对500名学生关于所喜爱的运动进行调查的统计表,请读表回答问题。

(5分)

运动项目

篮球

羽毛球

足球

乒乓球

其他

百分比

19%

28%

18%

30%

5%

请根据表中内容评价这所学校的学生对运动喜爱的情况,并对该校的体育运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要求字数在5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16.简要阐释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60字以内),并为漫画拟一个标题(10字以内,不能以“无题”为题)。

(6分)

(1)含义阐释:

□□□□□□□□□□□□□□□□□□□□□□□□□□□□□□□□□□□□□□□□□□□□□□□□□□□□□□□□□□□□(4分)

(2)标题:

□□□□□□□□□□(2分)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2010年10月15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蓝印花布、彝族刺绣、藏族唐卡等600多个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民众。

人潮涌动的展馆、争先恐后的消费者,似乎给了众多还处在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复苏的信心。

二、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曾经说过,无论哪一座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有历史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的变迁。

三、150年前,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并被付之一炬,这成为中国人内心永远的伤痛。

时代几经变幻,中国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而大水法等劫后废墟依然矗立园中,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论,从未停止。

近日,在圆明园遭劫150周年之际,争论再起。

文化遗产、文物古迹都是历史的载体,无论以何种方式面对它们,“铭记”才是核心。

要求: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

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或抄袭。

 

参考答案

1.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2.D(都强调节物错,我国节日强调节物)

3.B(B项阐述无限夸大)

4.A.5.D.6.B.

7.(10分)

(1)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征召薛道衡来主管军中文书,回师后授予他内史舍人之职。

(5分)

(2)“你长期在朝廷中辛劳工作,国家的大事,都是你宣扬推行的,这难道不是你的功劳么?

”(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薛道衡字玄卿,是河东汾阴人(今山西万荣县)。

他六岁时就死了父亲,专心好学,十三岁时,他研习《春秋左氏传》,看到子产做郑国相时所作出的功绩,写了一篇《国侨赞》,很有意趣,看到的人都认为它不同寻常。

后来,薛道衡的才名更加显著,北齐的司州牧、彭城王高浟推荐他担任了兵曹从事。

吏部尚书、陇西(今属甘肃)人辛术与薛道衡交谈后,赞叹道:

“郑玄的事业没有消失啊。

”河东(今山西)人裴谳看到薛道衡后说:

“自从朝廷迁徙到黄河以北之后,我以为关西孔子(郑玄)那样的人已经很难遇到了,现在却又遇到了薛君。

武平初年,(北齐后主高纬)下诏令薛道衡与诸儒修订定稿《五礼》,授予他尚书左外兵郎之职。

南朝陈的使臣傅縡访问北齐,北齐后主让薛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傅縡。

傅縡写了五十句诗相送,薛道衡也作诗与其相和,南北双方都赞美二人的才华,魏收说:

“傅縡的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将蚯蚓扔给鱼,引其来吃啊(引得薛道衡来和诗)。

”后来薛道衡担任了文林馆待诏之职,与范阳(今属河北)人卢思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李德林齐名并且相交甚好。

隋高祖杨坚受北周皇帝禅位后,薛道衡因事获罪被除去了官员身份。

(后来,)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征召薛道衡来主管军中文书,回师后授予他内史舍人之职。

那年,薛道衡又兼任散骑常侍、访问南朝陈的主使。

江东地区的人一向非常喜爱诗歌,陈国的君主更是爱好文学,薛道衡每次有作品完成,那些南方的人没有不吟咏诵读的。

薛道衡每到构思文章的时候,一定要静坐在空房之中,紧挨着墙壁休息,听到门外有人就会发怒,他沉思之深就像这样。

高祖经常说:

“薛道衡写的文章符合我的想法。

”但是,高祖也用迂阔虚妄来告诫他。

后来,高祖称赞薛道衡很称职,他的表现很好,就对杨素、牛弘说:

“薛道衡老了,他工作辛劳,应该让他有红漆的大门和陈列两旁的长戟。

”于是,高祖提升薛道衡的勋位为上开府,赏赐给他一百段杂色绢帛。

薛道衡用没有功劳推辞,高祖说:

“你长期在朝廷中辛劳工作,国家的大事,都是你宣扬推行的,这难道不是你的功劳么?

”薛道衡长期担任中央机要部门的职务,才名愈加显著,太子和各位王爷争着与他交往,高颎、杨素对他一向极为推许尊重,薛道衡的名声盛大,当时没有能与他竞争的人。

隋炀帝继位后,薛道衡献上一篇《高祖文皇帝颂》,炀帝看到这篇颂文很不高兴,将要给他判罪。

薛道衡还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司隶刺史房彦谦与薛道衡关系友好,知道他一定会遭受祸患,就劝告他断绝与宾客的来往,并将自己的言辞变得谦恭、态度变得谦下,但是薛道衡没有采纳房彦谦的建议。

正值朝廷讨论新的法令,长时间不能决定,薛道衡对朝中官员说:

“假使高颎没死,法令决定了,应当施行很久了。

”有人将他的言论报告给了皇帝,隋炀帝发怒说:

“你怀念高颎吗?

”于是将薛道衡交给执法的人进行审问。

薛道衡自认为这不是很严重的过错,就催促御史早点做出判决。

等到将案件上奏给皇帝那天,薛道衡希望皇帝能够赦免他,他叮嘱家里备办饭食,来准备招待那些来探望他的宾客。

等到上奏后,皇帝命令薛道衡自杀。

他非常意外,没有自杀。

御史再次上奏皇帝,就将薛道衡勒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子被发配且末(今新疆且末县)。

薛道衡死的时候七十岁。

全国的人都认为薛道衡死的冤枉。

8.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9.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

“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10.

(1)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2)星垂平野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