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秋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docx
《08秋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秋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秋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
08秋《刑法学》
(1)期末考试复习
应考指南(开专)
巴南电大:
刘德庄2008.12
第一部分:
课程考试复习有关说明要求
一、考试范围、依据
本课程考试以《刑法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刑法学(上册、刑法总论)》(赵秉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等立法、司法文件为基本依据。
另外中央、重庆电大相关网挂资料也应了解。
二、考试形式、时间:
闭卷形式,90分钟。
三、命题要求、原则:
本课程结业考试的命题原则是:
充分体现课程特色,在保证全面考查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试题的难易度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各等级的试题在每份试卷中的比例大致为30%、50%、20%
四、复习的基本要求
第一,全面复习,系统掌握。
所谓“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就是指导同学们应当按照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中所明确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本课程的所有内容都应当纳入复习的范围,不可随意取舍。
第二,分清层次,突出重点。
所谓“分清层次,突出重点”,就是指应当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考核说明》不同层次的考核要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复习的基本方法
第一,通读教材,强化记忆。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多做案例分析。
六、考试题型及各类题型解答要求
此次刑法课程的结业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卷面成绩将按85%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试题的类型有: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五种。
如何回答名词解释题:
只要答出它的定义就行了,不用解释。
例如: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如何回答填空题:
在题目中填写准确的内容,使题目意思完整并且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刑法理论。
例如: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的总和”,依序填入“社会危害性”、“程度”、“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这样,题目的意思就完整了,符合了教材关于犯罪构成的概念的表述。
如何回答选择题:
首先要分析题目内容,然后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或
者几个正确答案,并且将其序号填在题目空格内。
例如: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
A犯罪B犯罪和刑罚C犯罪和刑事责任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根据题目的意思,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D,那么你把它填写在题目中就行了。
如何回答简答题:
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把问题答清楚,不用长篇大论。
例如: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只要答“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具有刑事违法性;三是具有应受刑罚性”就行了,不用解释什么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等等。
如何回答案例分析题:
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根据法律的规定,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案件中的问题:
第一步:
看清题目要求。
第二步:
仔细阅读案情,把案情弄清楚,特别要注意事实细节。
第三步:
具体分析。
首先,分析是否构成犯罪。
其次,分析属于何种性质的犯罪。
最后,分析应当怎样处罚(处罚原则)。
第四步,将结论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第一,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什么罪、怎么处罚?
第二,理论根据和法律根据是什么?
第三,案件事实有哪些方面符合这些根据。
七、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几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时用。
(一)中央电大《刑法学
(1)期末复习指导,是本次考试的重点资料,每个学员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融会贯通。
(二)平时作业与考试题型和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过去考试的情况看也有重复,有些作业题其实就是考试题,因此有一定参考价值。
平时作业老师均作过评讲,请按老师平时所评讲的要求掌握。
(三)试题类型示例(见综合练习题)
(四)其他文字资料、音像网络资源。
第二部分: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范围
绪论
一、刑法学的概念:
P2,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重点)
二、刑法学的研究方法P2—3(一般)
1、根本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2、具体研究方法:
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
三、刑法学的体系P6(一般)
1、刑法学的理论体系:
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两大部分。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与刑法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刑法学理论体现不脱离刑法体系。
区别:
刑法体系是刑法典法律规范体现。
(编、章、节、条、款、项)。
而刑法学体系是理论体系,内容上与刑法有增删,更丰富和说服力。
P7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质P10—11(重点)
1、概念:
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显著特点:
1)阶级性质:
即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2)法律性质:
即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最为严厉的强制性,刑法是直接用来同犯罪作斗争的法律;刑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法律。
二、刑法的创制和发展P13
1、我国刑法的创制:
建国初、单行法、条例不完备;50—60年代毛泽东倡导搞但未成;粉碎四人帮得重视。
1979、7、1通过,1980、1、1起施行。
我国第一部较完备刑法。
1)局部修改:
1981——1995年间(P14—15),对刑法的补充修改,共13条;
2)全面修订:
1997年3月1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共分三个部分,计15章452条;
3)进一步完善:
外汇、逃汇、期货交易、恐怖活动等犯罪得补充。
三、刑法的制定根据P19(一般)
1、法律根据:
宪法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立法、解释不违宪,程序合法。
(P19)
2、实践根据:
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
四、刑法的任务P20—21,运用刑法、打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政治制度、财产等。
处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
(一般)
五、刑法的体系P21(一般)
1、含义、刑法条文的组成结构:
2、特点P23—24,统一、科学、独创性。
六、刑法的解释P25(重点)
1、刑法的解释的概念:
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2、刑法的解释的类型:
1)按解释效力划分: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2)按解释方法划分:
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限制)。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含义:
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精神、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意义的准则。
(重点)
二、罪行法定原则P33
1、含义:
就是指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无规定不处罚。
2、基本要求:
罪刑规范的法定化、实定化、明确化。
3、功能意义:
保障无辜者,犯罪者亏法权区分、公权、私权界线等。
4、类型:
绝对、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在扩大解释、类推、习惯法、溯及力、法外施刑、不定期刑等方面的差异)。
5、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体现。
罪刑刑罚法定化、类推制度、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则、法条可操作性等。
意义、功能、内容、要求、含义等。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P38
1、含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基本要求:
无论是追究犯罪人还是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均应贯彻适用刑法上的平等与公正。
司法公正,反对特权。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P40
1、含义:
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法当其罪。
2、基本要求:
刑事立法上要依据罪责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体现区别对待的刑法制度与轻重有别的具体犯罪的定刑幅度;刑事司法中要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实现执法和谐,平衡统一。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重点)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P45
1、刑法的效力范围:
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2、世界各国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
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
它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2)世界各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3、我国刑法属地管辖权:
(属地原则)法条,第6条第一款,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领域(空间区域,四领、飞机、船舶)特别规定(外交特权、豁免权、港奥台例外规定,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补充规定,特别刑法、刑法修正案规定)。
我国刑法属人管辖权:
法条,第7条第一款,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应本法。
但按本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徒刑的,可不追究。
本条第二款,国家工作员、军人无三年限,无但书。
我国刑法保护性管辖权:
法条,第8条第一款,外国人在域外对中国或中国公民犯三年上之徒刑之罪的,可适本法,但按犯罪地法不受处罚的外。
我国刑法普遍管辖权:
法条,第9条第一款,中国参加、缔结国际条约规定之罪的中国所承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适本法。
(有限制,引渡)
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P50
1、时间效力:
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的溯及问题。
2、生效时间,(公布日、公布后)。
3、失效时间,(宣布、自然)。
4、刑法溯及力的含义和原则
1)含义:
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适溯,不适无溯。
)2)原则:
从旧、从新、从新兼从轻,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通行)。
第四章犯罪概念P55
1、概念:
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
表现在三方面: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最基本特征)、刑事的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
3、意义:
犯罪概念是统一认定犯罪和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标准。
具体表现在10个方面。
第五章犯罪构成(重点)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P62
1、概念:
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的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具备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2、特征:
(三个方面)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为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是由刑法加于规定的。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P65
1、犯罪客体:
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
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某种客体造成侵害客观事实特征。
犯罪行为客观外在表现。
3、犯罪主体:
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4、犯罪主观方面:
指犯罪主体对其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三、犯罪构成的意义:
犯罪构成对于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以及正确裁量刑罚,均具有重要意义。
确定犯罪性质(如盗窃电缆,仓库中、通信中、供电中)
第六章犯罪客体(重点)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P70
1、一般客体: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
2、同类客体:
某一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是刑法对犯罪进行科学分类依据。
3、直接客体:
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4、单一客体(一种行为、一种关系)和复杂客体:
P72(两上以上具体社会关系。
抢劫犯罪(财产权、人身权)
5、各类客体间的关系。
生命健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