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07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浙江省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

2012年高中语文会考篇目知识点归纳

一、《沁园春-长沙》

1、关于“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

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

2、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3、重点知识: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

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

答:

正确的词序应该是:

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B.“湘江秋色图”如何描绘?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答:

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画。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仰观—俯视;不同色彩:

“红遍”“碧透”;不同形态:

“层林”“漫江”“争流”“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

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

“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奇,“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

锤炼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4、背诵本词《沁园春长沙》。

二、《劝学》

1、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晚年,他积极从事教学和著述,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其思想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他推崇孔子,崇尚仁义礼乐,却又主张“性恶论”而与孟子一派分道扬镳。

其“性恶论”更成为法家思想的基石,所以,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法家人物。

荀子的文章,已演变成专题政论文,格局严整,说理精细,逻辑周密,尤其善于使用比喻,使文章既严饬整肃,又生动形象。

《荀子》的专题论文是议论文格局成熟的标志。

2、文言文知识:

A.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

B.特殊方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C.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D.一词多义。

(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3、背诵古文《劝学》。

三、《师说》

1、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2、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3、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4、语言积累。

A.师

(1)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①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①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②作“从师”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③“师道”,偏正关系------------------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B.之

(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②“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③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④音节助词,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①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③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C.其

(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①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②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③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2)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②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5、背诵古文《师说》。

四、《想北平》

1、作者介绍:

老舍 (1899~1966) ,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2、解题:

(1).“想”。

(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

“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北平”。

(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

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

是“我的北平”(第一节);“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第三节)

3、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

(1)“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