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9374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

12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

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这反映了统治者(  )

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

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

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3.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

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

由此可推断,这种“世族”(  )

A.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            

B.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

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

D.一直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4.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

“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5.“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

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瓦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

据此判断“籍田”之礼(  )

A.形成于西周时期 

B.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C.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6.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

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

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

公、候、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

这表明(  )

A.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B.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

C.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D.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

7.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

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  )

A.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C.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                        

D.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

8.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

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10.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1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

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

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

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                            

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C.天下共主,尽享极乐                            

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12.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

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

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

“谥法”的重新恢复(  )

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                        

B.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

C.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13.汉代赵过发明了代田法。

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

……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

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广种薄收             

C.休耕轮作            D.少种多收

14.湖南省博物馆曾复制总重仅为49克的素纱禅衣,但复制品的重量超过80克。

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现在的蚕宝宝比西汉时的要肥胖,吐出的丝明显要粗、重。

于是专家们着手培育一种小巧苗条的蚕,再用其丝终于织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

这个案例说明(  )

①汉代纺织技术己经相当发达②素纱禅衣是纺织史上的瑰宝

③汉代统治者极尽奢靡之能事④文物复制是尊重历史的综合性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图币面上所铸符号,有“明、易、燕”等解释,故又称“明刀”、“易刀”、“燕刀”。

其背面常铸有文字或符号,一般都是铸地或铸造炉次的标识。

其中背文为“齐”者通常被认为是齐国铸造,其它种类则多称“燕明刀”。

据此可知,该货币(  )

①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和技术②有利于牛耕和铁器技术的推广③促进了区域性商业贸易的发展④主要流通于北方的燕国和齐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

“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

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17.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

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  )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18.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  )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19.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20.据《史记》记载:

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

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说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21.史学家吕思勉认为:

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

……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

……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

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22.南朝谢灵运说: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

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B、设立三长制C、推行新的租调制D、汉化政策

23.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C.有利于吏治的进一步好转D.为豪强地主割据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

24.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

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25.观察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B.都促进了大民族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6.“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A.体现男女平等的待遇B.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稳定

C.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D.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

27.扬·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

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

A.胡斯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C.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D.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28.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

“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29.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自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

上述材料表明(  )

A.新教崇尚人文而非理性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新教与旧天主教无区别D.改革后的新教坚持信仰至上

30.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31.阅读下表,以下对该表所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日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就学率(部分)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

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2.现今的COSPLAY,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

COSPLAY在日本非常流行,但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严格不仅仅体现在衣着上,甚至延伸到了颜色的范畴,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独特服饰。

可见,COSPLAY文化在日本依托于()

A.等级制度B.武士精神C.军国主义D.天皇制度

二、材料题(33题11分,34题9分,35题17分,36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

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

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

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

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5分)

(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6分)

(要求:

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9分)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纯属侥幸,因为商鞅根本不讲变法策略,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新法。

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

经过商鞅变法,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

杀敌立功,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表现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轻视道德修养等方面,商鞅对此加以改造,提出实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

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1)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分)

(2)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依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策略性”的表现。

(6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

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7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10分)

36.(15分)

材料一1895年7月光绪帝令部院大臣督抚等,发现精于天文、地舆、算法、格致、制造诸学者,各举所长。

大量被保举的官员由光绪帝交军机处存记。

1898年,光绪帝再次要求督抚保举“才识宏通”、“通达时务”者,戊戌变法启动后,康党成员徐致靖上奏保举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康有为、谭嗣同则先后被特旨任命为总理衙门和军机处章京。

同时,张之洞等各地督抚仍沿袭长期以来做法,大量保举自己的亲信、下属、暮僚等。

——摘编自茅海建《伐成变法史事考二集》

材料二清代保举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补充科举选才的不足,科举废除后必然引起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1906年,御史刘汝骥上《请严限制保举折》,召见时得到慈禧称赞。

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等上奏请求将所保举各员,一律入法政学堂分班限年学习。

至清末,对保举官员的重新甄别和限期学习已逐渐纳入制度规范。

——摘编自关晓彤《清季停罢科举的链式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戊戌变法前后保举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廷改革保举的背景。

(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5CABBB6~10DBCDD11~15BACBC16~20BBCDD21~25ACDAA26~30BCDBB31~32AA

二、材料题(33题11分,34题9分,35题17分,36题15分,共52分)

33.(11分) 

(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5分)

(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

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谐、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

(6分,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34.(9分)

(1)内容:

二十等爵制;奖励耕战;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

(3分)

(2)表现:

变法措施顺应秦国风尚,适应秦国实际;利用政权的力量整合传统的文化习俗,把它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6分)

35.(17分)

(1)目的:

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

战败。

影响:

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7分)

(2)举措:

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

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0分)

36.(15分)

(1)保举对象包括了康梁维新派;保举标准是涉及维新的时务;被保举者维新人士直接获得要职。

(一点2分,三点7分)

(2)晚清保举泛滥导致了吏治腐败;保举泛滥带来的弊端得到了当政者重视;1905年废除科举后要求保举制度做出相应调整;西式学堂教育的发展。

(每点2分,共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