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9173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7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10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10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1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没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浆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发达,可分泌淋巴因子

C.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

D.mRNA的合成可发生在线粒体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

B.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机体产生乳酸后,主要依赖H2CO3/NaHCO3缓冲体系来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3.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都是DNA,且DNA均与蛋白质和少量RNA结合

B.在无氧条件下,两者的需氧呼吸均会受抑制

C.在有氧条件下,两者均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CO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D.都具有细胞器核糖体,表达时两者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4.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Go期为暂不增殖细胞所处时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3h

B.S期应为染色体复期及加倍的时期

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o期

D.M期染色体平均分配所用时间长于间期

5.下列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屏障对 HIV 不起免疫作用

B.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与被 HIV 感染的体细胞结合后,从而消灭 HIV

C.已感染 HIV 的孕妇对其婴儿应采用人工哺乳

D.HIV 的遗传物质是一条 RNA

6.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B.牛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性激素属于脂质

7.组成细胞的很多分子和结构都有其特殊的“骨架”,下列关于“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碳原子为中心的碳链骨架构成了很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ATP等

B.连接DNA单链上相邻两个碱基的分子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构成生物膜骨架的分子都可以运动,但该特性与其选择透过性无关

D.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重要活动有关,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无关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染色单体出现,染色体缩短到最短

B.中期,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核型

C.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末期,可以观察到由核膜解体的小泡重建形成的细胞板

9.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B.生物体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

C.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D.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不受机体控制的特性

10.下列对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只对 DNA 染色,吡罗红只对 RNA 染色,两种染色剂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B.将载玻片上的细胞染色后,要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 10s

C.用牙签刮取口腔侧壁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并将载玻片烘干,目的是将细胞固定

D.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 8%的盐酸中,在 30℃下保温 5min,目的是将 DNA 分子水解,以利于染色

11.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从时期上看,都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从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从原则上看,都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从场所上看,都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12.下列有关生物分子或结构的骨架,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碱基对排列在内侧构成DNA分子骨架

D.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纤维构成细胞骨架

13.下列有关生物体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氧

B.组成淀粉和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

C.不同种类细胞中元素种类差别很大

D.不同种类细胞中同种元素含量一定相同

14.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

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现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花粉呈蓝黑色,

呈红色。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1出现这样的花粉比例是对F1进行测交的结果

B.上述实验说明非糯性为显性性状

C.F1自交,F2 与F1的花粉类型相同但比例不同

D.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F1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

3:

1

15.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

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

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

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

1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的作用相同

B.杂交育种可将优良性状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C.诱变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获得人们所需的品种

D.单倍体育种的目的是获得茎秆粗壮、营养丰富的单倍体植株

17.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形成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B.线粒体可以为该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供应能量

C.如果A、B基因同时突变,推测蛋白质将沉积在内质网中

D.突变体B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直接进入高尔基体内沉积

18.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以下技术与应用不匹配的是(  )

A.克隆技术-培育试管婴儿

B.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干细胞技术-定向培养皮肤干细胞用于皮肤移植

D.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植物花卉

19.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

如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

B.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不一定是减数分裂

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0条

D.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20.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方法是(  )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多倍体育种D.转基因技术育种

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浸泡水稻种子可促进发芽

B.在挂果时利用乙烯利可促进凤梨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C.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未发芽的大麦种子可以降低成本

D.连续阴雨时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油菜减产

22.为研究两种植物激素对某禾谷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将其幼苗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定株高变化,结果如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分组

清水

0.5g•L-1生长素

0.1mg•L-1油菜素

0.5g•L-1生长素+0.1mg•L-1油菜素

株高(cm)

11.2

10.9

11.7

12.0

A.0.5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B.0.1mg•L-1的油菜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C.清水组的禾谷类植物受自身合成的生长素的调节

D.0.1mg•L-1油菜素可增强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23.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 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2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的机体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会在下丘脑细胞表达

25.如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兴奋传导到⑤,使膜对Na+通透性增强,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C.结构①为过程③及其释放的递质移动到④供能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26.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 

⑤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⑤D.③④⑤

27.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B.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28.下列物质转运过程中,不消耗ATP的是(  )

A.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K+

B.海水鱼的鳃将体内的盐排到海水中

C.脂肪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浆细胞分泌抗体到血液和体液中

29.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

B.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

D.信息分子A、B、C、D、E的化学本质均为有机物,其中E为糖蛋白

30.下列结构在基因工程中一般不能作为运载体的是(  )

A.质粒B.噬菌体C.细菌拟核DNAD.动植物病毒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

为了探究温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小组将黑藻置于密闭容器内,根据毛细管中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可以读出容器内氧气体积的改变量。

将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说明:

培养液中加有缓冲物质,不考虑pH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适宜光照ml/h

0

+4

+11

+18

+26

+22

+13

+9

黑暗ml/h

-2

-4

-7

-11

-16

-23

-28

-21

(1)适宜光照下,与25℃相比,30℃条件下液滴的移动速度______(填“快”或“慢”或“相同”),黑藻细胞固定CO2的速率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相同”)。

(2)该实验设计不够严谨,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组,应如何设计?

______。

(3)在温度为10℃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量为______ mL/h,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的部位是______。

在温度为5℃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

32.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____,可判断乙病为______遗传病。

(2)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5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3)1号与2号所生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

33.血糖浓度保持动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右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l)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______和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岛素属于一种信息分子,除激素外,人体内还有______(举一例)也为信息分子;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胰岛分泌的______(写激素名称)含量增多,它与胰岛素相互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4)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己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I型糖尿病,在免疫上这类疾病可称为______;II型糖尿病表现为组织细胞表面受体受损,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现有甲(正常)、乙(I型)、丙(II型)三人,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人的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

34.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

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

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______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

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

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

①红花和白花受_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②配子具有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③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

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______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______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或______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

(3)三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三体系(红花纯合)应有______种三体。

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三体系(红花纯合)中全部三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二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解: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浆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发达,可分泌抗体,不能分泌淋巴因子,B错误;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D、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能转录形成mRNA,D正确。

故选:

B。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

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

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

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

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内质网:

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

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

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3、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

D

解析:

A、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所以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相对的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结果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血浆中的H2CO3/Na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C正确;

D、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错误。

故选:

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答案:

D

解析:

解:

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A错误;

BC、乳酸菌是厌氧菌,其不能进行需氧呼吸,BC错误;

D、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器核糖体,表达时两者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

故选:

D。

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

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

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

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

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

C

解析:

解:

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1、S、G2、M,共24h,A错误;

B、S期是DNA复制及加倍的时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B错误;

C、记忆B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细胞,因此其所处的时期为G0期,C正确;

D、M期细胞不能进行转录,但能进行翻译,D错误。

故选:

C。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分裂间期的变化

时期

主要时间

发生部位

G1期

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细胞器可能复制;准备物质、能量和酶

细胞质

S期

DNA分子进行自我复制;动物细胞进行新的中心粒装配

细胞质、细胞核

G2期

与G1期相似,但产生分子数量少;合成有丝分裂的引发物质

细胞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

C

解析:

解:

A、体表屏障对 HIV起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与被 HIV 感染的体细胞结合后,从而使该细胞裂解,释放HIV,B错误;

C、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采用人工哺乳,防止母婴传播,C正确;

D、HIV的遗传物质是2条 RNA,D错误。

故选:

C。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本题主要是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6.答案:

D

解析:

解: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中不含S元素,A错误;

B、牛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B错误;

C、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单体是葡萄糖,C错误;

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性激素属于脂质,D正确。

故选:

D。

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

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

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4、性激素属于脂质。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几种常见化合物及其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

B

解析:

解:

A、蛋白质、核酸、多糖是由以碳链为骨架的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而ATP属于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

B、连接DNA双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NA单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交替连接,并且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正确;

C、构成生物膜骨架的分子都可以运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