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9891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docx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

7月16日

第5期

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

——对景宁澄照乡三石村的调查与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紧迫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那么,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从哪里来?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三石村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解剖麻雀,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石村位于景宁县城西南方向4公里处,辖11个自然村,分13个村民小组;全村383户,1091人,其中畲族人口210人,党员39名(含预备党员5名);耕地面积886亩,山林面积7900亩;200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0元,实现自然村村村通机耕路、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目标,是畲乡景宁最具实力的小康示范龙头村之一。

人们习惯用“村散人散心不散”形容三石村的特色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三石村的村民散居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丘壑中,但却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工作氛围,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的前列。

三石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魅力何在?

缘何能做到“村散人散心不散”?

我们实地走访了乡、村的许多干部,并深入基地和农户了解情况,到老会计家里查阅了村里的各种档案资料和规章制度。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三石村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来源于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一套好的工作办事制度、一种好的经济发展机制。

一、班子团结实干、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

三石村是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市优秀党支部、市先进小康示范村,它之所以有今天的业绩,关键在于有一个民主、团结、坚强有力的好班子。

村班子团结的前提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讲民主、讲原则,办事透明度高。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每一项村集体的重大决策,首先通过召开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再由村两委班子民主讨论、集体决策。

民主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村班子的凝聚力,也促进了村班子的团结。

三石村两委及每个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权责清楚。

村支书说:

我们两委的关系很顺,因为我们办事出于公心,我们想办什么事情、怎么办,首先让党员干部知道,最后也让全体村民知道。

一支开拓创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党员干部队伍,为三石村的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氛围。

村支书陈初南承包了鹤溪镇500亩茶场,年产值60多万元;村委主任刘承勇自办碾米厂,带动该村米贩队伍的发展;党员干部陈兴华、严小华、陈仁友、张启寿等经营电站,兰明瑞承包板栗基地等等。

他们当中大都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积累了一定的市场闯荡经验。

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党员干部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在村里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总是身先士卒,走在前头。

三石村党员干部有条不成文的规矩:

小事、小纠纷不出组,组里的党员干部要负责处理;大事、难事力求不出村,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研究处理。

三石村班子总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需,扎扎实实地为村民办实事,“使农民长期得实惠”。

三石村十分重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多年来,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村里的公益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各自然村、组的公益事业。

年初以自然村的村民小组为单位拿出年度项目建设规划,由村两委审批立项。

建设项目资金的支出接受村理财小组的监督,此举既促进了各自然村之间的平衡发展,又规范了村集体资金的使用。

如对十一个自然村的机耕路、病险水库加固、农村电网改造、程控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等项目,都按照各自然村条件成熟情况逐一规划建设。

到1999年底,11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通机耕路、通程控电话目标。

2000年,三石村共投入集体资金155万元,完成了翁边自来水,叶源、小余山的道路硬化改造,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与县城联网等工程。

特别是有线电视的安装,更是一个“民心工程”。

历经四年的努力,三石村干部为民办事的执著精神终于感动了有关部门和领导,使三石村人梦想成真,于2001年5月27日开通有线电视,这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当中,村集体还拿出4万余元资金,补贴给安装户每户200元。

至今,三石村程控电话装机达到了280部,全村拥有手机70余部,摩托车80余辆。

重视教育、奖励村里的“才子”,集体为村民交医疗保险,给60岁以上老人发春节慰问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等,都使村民感受到了党和集体的温暖。

民心向着党,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就有了战斗力。

二、制度健全,靠制度建设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取信于民、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

三石村的制度建设是做得比较好的,凡是需要用制度来规范、约束的事,三石村都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党支部工作规则、村委工作制度、两委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村务恳谈会制度、社会综合治理制度以及村规民约等都一应俱全。

“村务公开是深得民心的大事,是密切干群关系、实行民主管理的关键。

我们村两委之所以能在村民中有良好的威信,是因为班子做的事情,年终都有一本‘明白帐’,都能在‘明白墙’上公布于众。

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已是三石村人的自觉行动。

”这是三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初南对村务公开工作的小结。

村务公开,贵在坚持。

“真公开、内容广、次数多”是三石村落实村务公开制度的生动写照。

凡涉及全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村两委总是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让党员干部能更多的参与议事,让村民百姓能更多的知晓内情。

特别是村级财务,自1968年的第一次财务公开以来,一直坚持至今。

每年初,村两委都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三石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年末理出《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分发到每家每户。

“分配方案”对村集体经济的预决算及村干部误工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均作了明确规定,“收支情况”结清到分厘,做到项目清楚、开支合理、有字有据,并坚持每月结算,理财小组审核,每季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几十年来,没有村民对村里财务提出质疑,没有村干部因财务问题受到村民的批评,真正做到了干部清清白白,群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的财务公开,凝聚起了1000余名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

三石村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至今已坚持了7年。

他们的做法是:

年初出台干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年终从十个方面内容对小组长以上党员、干部进行考核评分,评出优秀组长、党员、先进种养殖示范户、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等八个奖项,分别奖励500元、200元、100元不等。

7年来,共表彰了190余人次,用于表彰资金1.4万元。

激励机制的运用,增强了三石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调动了三石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如今,三石村的干部,包括小组长,都要“竞争上岗”,大家都有一种荣誉感、责任感。

开展村务恳谈活动是三石村近年来的新做法。

村务恳谈拓宽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使党支部、村委能倾听到更多群众的呼声,了解到更多群众的意愿,集聚到更多群众的智慧,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

村干部深有感触的告诉我们:

开展村务恳谈活动,老百姓很欢迎,也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办事更公开、作风更民主,为百姓服务的意识也更强了。

自从2001年11月三石村有了第一次村务恳谈活动,村干部就暗下决心要把开展村务恳谈的做法一直坚持下去。

三石村村务恳谈会制度把“会后落实”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对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归类,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能马上办的及早办,并把村两委汇总整理所形成的主要意见、措施、解决问题的日程安排、工作思路、责任人、解决期限以及解决结果等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予以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恳谈会的效果。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了村干部的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透明度,增强了为民办事的责任心。

制度健全,并且不折不扣的加以贯彻落实,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是村级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措施。

三、坚持与时俱进,“富民”不忘“强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

如果说,三石村有一个民主、团结、坚强有力的好班子,是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那么三石村日益壮大的集体经济,就是把“有钱办事”真正落到了实处。

村级基层组织要增强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机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做到“富民”不忘“强村”。

茶叶生产是三石村壮大集体经济的重头戏。

早在1973年,三石村人就立足于土壤和气候优势,垦荒种茶,建成了面积达310亩的澄照乡第一集体茶场——马岭头茶场。

随着农业生产的日益产业化,该茶场于1996年以股份制形式与奇尔茶叶公司合作经营,对茶园进行低产改造,大大提高了效益。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农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提出了“以茶富民、以茶强村”的发展思路。

到今春,全村已拥有新茶园1200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的目标。

茶叶亩产值达4000余元,茶叶总产值近500万元。

在农民人均收入中,茶叶收入占了40%。

在农业开发过程中,三石村两委始终重视维护村集体的利益,立足实际,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合理流转土地,探索出集体统一山场开发;村民出地出劳力,村集体联系公司股份开发;向村民租田租地开发等联户开发、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的多种经营机制,实行规模经营,达到农户与集体“双赢”。

在此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引导说服,还建立了《山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制度》,做到只要有开发,就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实现三石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仅茶叶产业就使三石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4.7万元,约占集体经济收入的40%。

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三石村壮大集体经济的又一出大戏。

1986年,村里建成了装机150千瓦的电站,但由于容量小,耗资大,效益不明显,且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于是,村两委潜心研究,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对电站进行了扩容,并以投标的方式,把电站交给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来经营,大大提高了效益,使村集体电站收入从1.0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万元。

注重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三石村走上了开发强村之路。

2002年,三石村又对蒲洋四级电站进行了规划,预计装机容量320千瓦。

在主攻茶产业和开发水资源的同时,三石村重视养殖业的发展。

2000年,三石村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先后办起了三石养殖场,本鸡饲养场。

三石养殖场养母猪65头,本鸡饲养场饲养本鸡30万羽,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得到发展,涌现出潘献琦等养兔、养羊专业户。

另外,村集体还对村里以各种形式新开发的2000余亩水干果、药材基地享有5%的受益股权。

要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就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

三石村人就是咬定发展不放松,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农村经济,正确处理了“富民”与“强村”的关系,在积极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到目前为止,三石村已经拥有集体资产700万元,人均集体资产达6400元,人均可支配集体资产达1200元。

民富了,村强了,说明三石村班子善谋富民强村之策。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可钱怎么花呢?

未来的三石村怎么发展?

村两委班子表示:

要以小康村、中心村建设为契机,以朝阳、龙湾两个新小区建设为抓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三石村美好明天。

朝阳、龙湾小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工程于2000年11月动工,现已完成龙湾小区130米长的防洪堤修筑,朝阳小区1万平方米的土地已经平整出来,并完成了一期土地招标工作。

不久的将来,占地420平方米的村委综合办公楼将拔地而起,130户、520人口将乔迁新区。

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使三石村的党员干部深受教育,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力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