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8554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docx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方案

 

印尼亚齐火电项目土建结构工程

循环水泵房开挖

印尼亚齐火电项目八局项目部

2010年7月15日

 

印尼亚齐火电项目土建结构工程

循环水泵房

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印尼亚齐火电项目八局项目部

2010年7月15日

目录

1概述1

1.1编制依据1

1.2施工内容1

1.3现场条件1

2井点降排水1

2.1排水计算2

2.1.1井点埋设深度计算2

2.1.2基坑涌水量计算2

2.1.3施工时段排水量计算4

2.2井点选择4

2.2.1真空井点4

2.2.2喷射井点5

2.2.3深井井点6

2.2.4井点选择和设备配置8

2.3深井井点降水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8

2.3.1操作工艺8

2.3.2施工注意事项9

2.4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措施10

2.4.1安全技术措施10

2.4.2文明及环保施工措施11

3基坑开挖12

3.1开挖平面布置12

3.2开挖程序13

3.2.1地形测量及放样13

3.2.2井点管布设及降排水14

3.2.3基坑开挖14

3.2.4边坡支护14

3.2.5建基面清理及缺陷处理15

3.2.6开挖注意事项15

3.2.7开挖应急措施16

3.3开挖设备配置16

4施工工期16

5安全文明管理和环境保护17

5.1安全控制措施17

5.1.1治安保卫17

5.1.2消防管理17

5.1.3机械使用17

5.1.4交通运输18

5.2文明施工管理18

5.3环境保护21

5.3.1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水处理21

5.3.2空气污染的预防21

5.3.3防止水源污染21

5.3.4防止噪声污染21

5.4精神文明建设22

循环水泵房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1概述

1.1编制依据

(1)印尼亚齐火电项目主合同;

(2)印尼亚齐土建结构工程分包协议;

(3)现场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及印尼亚齐火电站地址勘测资料;

(4)相关的现行的法律、规程、规范、标准及实施办法;

(5)目前收到的参考施工图纸资料。

1.2施工内容

主要为循环水泵房的开挖、排水等施工,并包括质量控制和验收。

1.3现场条件

工程位于海边,常年雨量丰富,相对湿度较大,气温偏高。

地层属于中细砂地层,地表为腐植土薄层,地下水位高,地面以下基本为地下水。

施工位置并无地质勘探资料,因此只能采用附近区域的地质资料作为参考。

循环水泵房施工区域暂时无场内临时道路连接,但场地宽阔,施工区域周边无建筑物,重型设备行走并无干扰,汽车出渣需要对临时道路进行加固。

目前堆存开挖料的弃渣场暂未明确,开挖时渣料需运输至指定地点,运输距离约1km以内。

开挖基坑约为95.27m×53.2m的矩形基坑。

开挖分两层开挖,第一层挖深5.6m,第二层挖深5m,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设宽3m的马道。

2井点降排水

循环水泵房的开挖基本为原状土开挖,开挖区域内基本无PC桩,为保证边坡开挖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必须保证开挖在干地上施工。

循环水泵房目前的地面绝对高程约2m,基础垫层设计底高程为-8.6m(绝对高程),开挖深度较大,约10.6m。

根据经验并经比较,循环水泵房的基坑开挖降水拟采用轻型井点排水法,即在开挖基坑开口线外布置一系列井点,采用集水总管集水接抽水机进行统一排水的方法。

2.1排水计算

2.1.1井点埋设深度计算

井点埋设深度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H≥H1+h+iL+l

其中,H为井点管埋设深度;

H1为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为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m);一般为0.5m~1.0m;

L为井点管中心到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

i为降水曲线坡度,与上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流量有关,根据扬水试验和工程实测确定。

对环状或双排井点可取1/10~1/15;对单排线状井点可取1/4;环状降水取1/8~1/10。

l为滤管长度。

井点露出地面高度一般为0.2~0.3m。

因此根据本工程循环水泵房的实际情况,H1取10.6m,h取0.5m,L取27.6m,i取1/10,l取2m。

H≥15.86m,另外井点管露出地面取0.2m,则H最小取16m。

2.1.2基坑涌水量计算

(1)非完整井计算

若开挖基坑为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且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江河等)。

其基坑涌水量Q为:

Q=1.366k

(式中hm=

其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h为降水坑底部至地下第一隔水层高度(m);

R为影响半径(m);宜通过实验或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级别为二级或三级时,对潜水含水层按R=2S

计算,其中S为基坑水位降深;

r0为等效半径(m);当基坑为圆形时取圆半径,当基坑为非圆形时,对矩形基坑按r0=0.29(a+b)计算,其中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

L为进水部分的长度。

本工程提供的地质资料中无渗透系数,按土层分析,为中细砂层,顶部为腐植土层,综合考虑取渗透系数k=20m/d;潜水含水层厚度较深,取含水层厚度H=16m;S为基坑水位降深,取13m,则R=465.302m;L=2m,h=3m;开挖基坑为95.27m×53.2m的矩形基坑,则r0=39.524m。

将所有数据代入公式,可求的Q=3830m3/d。

(2)完整井计算

若开挖基坑为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且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江河等)。

其基坑涌水量Q为:

Q=1.366k

其中

Q为基坑涌水量(m3/d);

k为渗透系数(m/d);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R为影响半径(m);宜通过实验或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级别为二级或三级时,对潜水含水层按R=2S

计算,其中S为基坑水位降深;

r0为等效半径(m);当基坑为圆形时取圆半径,当基坑为非圆形时,对矩形基坑按r0=0.29(a+b)计算,其中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

本工程提供的地质资料中无渗透系数,按土层分析,为中细砂层,顶部为腐植土层,综合考虑取渗透系数k=20m/d;潜水含水层厚度较深,取含水层厚度H=16m;S为基坑水位降深,取14m,则R=500.879m;开挖基坑为95.27m×53.2m的矩形基坑,则r0=39.524m。

将所有数据代入公式,可求的Q=6061.195m3/d。

(3)选择条件

由于循环水泵房并无地质勘测孔资料,也无渗透系数资料,仅能采用附近的地质勘测孔资料判断。

按照附近煤场区域的勘测孔资料判断,开挖范围内约16m深的位置存在一层粘土隔水层,而单排井点管深度恰好需要16m。

因此判断单排井点为完整井。

Q取6062m3/d。

2.1.3施工时段排水量计算

按本工程的降水资料,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低的一个月约为178mm以上,最大约为416mm。

施工时段月平均降雨量取350mm计算,基坑面积约为5069m2,月降雨进入基坑的总量为1775m3/月;月降雨时间考虑10天,则,每日降雨量约177.5m3/d;每日降雨时间考虑5小时,则小时降雨量为35.5m3/h。

沿基坑内坡脚处设截排水沟,总长约137m,基坑四角设集水坑,对降雨进行汇集和抽排。

根据计算,排水沟断面约需0.26m2,截排水沟断面以控制雨水和施工用水为主。

综合施工用水和养护用水的抽排,截排水沟断面采用梯形截面,顶宽80cm,底宽60cm,深40cm,截面积0.28m2可满足要求。

集水坑布置于基坑坡脚的四角,集水坑为1.5m×1m,深50cm,在集水坑附近布置大型抽水机,集中抽排。

2.2井点选择

2.2.1真空井点

轻型井点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二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

本法具有机具设备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提高边坡的稳定,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降水费用较低等优点。

但需配置一套井点设备。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的基坑降水工程。

真空井点一般用于深度在6m以内的基坑,本工程若采用真空井点,必须设置双排井点,基坑分两层开挖。

基坑总开挖深度为10.6m,第一层开挖5.6m,第二层开挖5m。

降水井数量计算采用下列公式:

n=1.1Q/q

其中Q为基坑总涌水量;

q为设计单井出水量;真空井出水量一般按36~60m3/d确定。

由于本次降水采用真空井排水,单井出水量取40m3/d,计算得降水井数量第一层为77个,第二层为95个。

第一层井点单井深度11m,第二层井点单井深度10m。

开挖施工时,必须开挖完第一层以后,再进行第二层的井点布置,然后再开挖。

考虑到双排井点施工时间较长,因此不做选择。

2.2.2喷射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排走。

本法设备较简单,排水深度大,可达8~20m,比多层轻型井点降水设备少,基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快。

适用于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大于6m、土渗透系数为3~50m/d的砂土或渗透系数为0.1~3m/d的粉土、粉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中的降水工程。

井点间距一般为2~3m。

(1)材料要来

1)井点管

用直径38~55mm钢管,带管箍,下端为长2m的同直径钻有φ10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外包尼龙窗纱二层,棕皮三层,缠20号铁丝、间距40rnm。

2)连接管

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直径38~55mm;顶部装铸铁头。

3)集水总管

用直径75~100mm钢管带接头。

4)滤料

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

(2)主要设备

由喷射井点、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和管路系统组成。

1)喷射井管

分内管和外管两部分,内管下端装有喷射器,并与滤管相接。

喷射器由喷嘴、混合室、扩散室等组成。

常用φ100mm、φ75mm喷射井点。

2)高压水泵

用6SH6型或150S78型高压水泵(流量为140~150m3/h,扬程78m)或多级高压水泵(流量50~80m3/h,压力为0.7~0.8MPa)1~2台,每台可带动25~30根喷射井点管。

3)循环水箱

钢板制,尺寸为2.5m×1.45m×1.2m

4)管路系统

包括进水、排水总管(直径150mm,每套长60m)、接头、阀门、水表、溢流管、调压管等管件、零件及仪表。

(3)降水井数量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n=1.1Q/q

其中Q为基坑总涌水量;

q为设计单井出水量;

若采用φ100mm的喷射井点,需要井点38个;若采用φ75mm喷射井点,需要井点74个。

根据本基坑的特点可选用φ75mm喷射井点进行降排水。

2.2.3深井井点

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设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底于坑底,每个井管设置独立的潜水泵。

本法具有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和操作工艺、维护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深,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小,不受土层限制,施工速度快等特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0m/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等情况。

(1)主要机具设备及材料

深井井点机具设备由井管和潜水泵、排水管等组成

1)井管

由滤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三部分组成,可用钢管、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制成,管径一般为300~357mm,内径宜大于潜水泵外径50mm。

A、滤水管

长一般为3~9m。

通常在钢管上分三段轴条(或开孔),在轴条(或开孔)后的管壁上焊∮6mm垫筋,要求顺直,与管壁点焊固定,在垫筋外螺旋形缠绕12号铁丝,间距lmm,与垫筋用锡焊焊牢,或外包10孔/cm2和41孔/cm2镀锌铁丝网各两层或尼龙网。

上下管之间用对焊连接。

当土质较好,深度在15m内,亦可采用外径380~600mm、壁厚50~60mm、长1.2~1.5m的无砂混凝土管作滤水管,或在外再包棕树皮二层作滤网。

B、吸水管

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钢管制成。

C、沉砂管

一般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

2)水泵

用QY25、型或QW25型、QB40-25型潜水电泵,或QJ50-52型浸油式潜水电泵或深井泵。

每井一台,带吸水铸铁管或胶管,并配上一个控制井内水位的自动开关,在井口安装阀门,以便调节流量的大小,阀门用夹板固定,每个基坑井点群应有2台备用泵。

3)排水管

用∮325~500mm钢管或混凝土管,并设0.3%的坡度,与附近排水沟接通。

4)成孔设备

有CZ型冲击钻机、回转钻机、潜水钻机及配套卷扬机等。

(2)降水井数量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n=1.1Q/q

其中Q为基坑总涌水量;

q为设计单井出水量;

深井的单井出水量取决于抽水设备,按单井出水量800m3/d计算,共需配置深井10个

根据本基坑的特点可选用深井井点进行降排水。

2.2.4井点选择和设备配置

根据三种不同的井点比较,结合当地情况及现场条件,拟选用深井井点进行循环水泵房的降排水施工。

需要设备如下:

深井井管10套,潜水泵(出水量不小于800m3/d)12台,其中2台备用。

成孔设备可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2.3深井井点降水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2.3.1操作工艺

(1)深井井点一般沿工程基坑周围离边坡上缘0.5~1.5m呈环形布置;当基坑宽度较窄,亦可在一例呈直线形布置;当为面积不大的独立深基坑,亦可采取点式布置。

井点宜深入到透水层6~9m,通常还应比所需降水的深度深6~8m,间距一般为10~30m。

(2)深井井点一般施工工艺程序是:

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3)成孔可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钻孔(CZ-22或CZ-20型)、回转钻钻孔、潜水电钻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150~250mm,钻孔深度当不设沉砂管时,应比抽水期内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

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塌方。

(4)深井井管沉放前应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压力为0.8MPa,排气量为12m3/min)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5)井管下设时,将预先制作好的井管用吊车或三木塔借卷扬机分段下设,分段焊接牢固,直下到井底。

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部比自然地面高500mm左右。

当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作井管,可在成孔完孔后,逐节沉入无砂混凝土管,外壁绑长竹片导向,使接头对正。

井管过滤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的范围内,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用铁锹分层填充砂砾滤料。

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8mm细砾石。

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下l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管周围填砂滤料后,安设水泵前应按规定先清洗滤并,冲除沉渣。

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洗井,洗并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封口后8h内进行,一气呵成,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6)潜水泵在安装前,应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如无问题,始可放入井中使用。

深井内安设潜水电泵,可用绳索吊入滤水层部位,带吸水钢管的应用吊车放入,上部应与井管口固定。

设置深井泵的电动机座应安设平稳,转向严禁逆转(宜有止回阀)。

潜水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绝缘,每台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

主电源线路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始转入正常工作。

(7)井管使用完毕,用吊车或用三木塔借助钢丝绳、倒链,将井管口套紧徐徐拔出,滤水管拔出洗净后再用,拔出后所留的孔洞用砂砾填充、捣实。

2.3.2施工注意事项

(1)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的限度内。

(2)靠近建筑物的深井,应使建筑物下及与附近水位差保持不大于lm,以免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

为此,要加强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过大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

(3)井点供电系统应采用双线路,防止中途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影响排水。

必要时设置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备用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水淹基坑。

(4)潜水泵在运行时应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从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掺入电动机内。

同时,还须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

2.4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措施

2.4.1安全技术措施

(1)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工地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降水与排水由各专业工种队伍或专业分包负责人组成的安全工作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检查,落实制度,消防隐患,尤其是重点部位,更应制度齐全,措施到位,有岗有人,确保安全工作落实至实处。

(2)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各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在降水与排水施工过程中健全和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3)在降水与排水施工过程中所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施工。

特殊工程必须持有操作证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上岗作业。

各分包工程、工序施工前均应由施工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

(4)施工现场必须健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机械设备生产责任制,施工主要机械的进场组装与拆除等必须有专人监护,并严格遵守各级验收制度。

(5)在降水与排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实行三相五线制和三级漏电保护用电,临时用电安装实行验收制度。

搬迁和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操作。

各类电箱及电器设备必须架空,避免雨天浸在水中,造成漏电。

现场应建立经常检查、维修及保养制度。

(6)施工人员必须穿好胶鞋、防护手套等防护设施。

(7)下井管时要注意起重设备的完好,井口绑扎牢固,以防物体伤人。

(8)在降水与排水施工过程中注意边坡塌方。

(9)深井管滤头上口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保证降水深度。

(10)保证现场值班人员经常检查总管与抽水设备,接头要严密,检查有无漏气、淤塞等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好方可使用。

(11)要求监测单位及时提供坑内坑外水位变化情况,以保证正常抽水进度。

(12)降水专业单位每天应提供降水记录报告(每一口井的出水量和降水深度)。

(13)在井点降水过程中,基坑挖土后对有一定高度、暴露的井管应具备完善的支架。

2.4.2文明及环保施工措施

(1)对于降水与排水施工期间的照明,应注意对周边光污染的防护措施,灯光应向场内照射,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降水与排水操作前应对周围施工环境进行检查,杂物垃圾要及时清理。

(3)降水与排水抽出的水及时排入排水沟内,严禁排入基坑内,施工产生的废浆液应经沉淀澄清后再予以排放。

(4)施工过程中,合理编制施工进度安排,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减少和避免噪声、粉尘对环境的影响,在现场设立投拆电话,由项目经理部综合办公室负责,倾听居民意见,及时改进施工方法。

(5)定期打扫和喷洒工地道路及工地周边道路,工地门口设置洗车池,确保离开工地的车辆上无泥土、碎片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上。

(6)降水施工过程中,加强信息化施工,对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应做好沉降观测和采取防护措施,落实相应的应急预案

3基坑开挖

3.1开挖平面布置

根据设计参考图纸,循环水泵房的结构线为42m×20m。

开挖时,结构线需外扩2m作为开挖坡脚线。

此2m范围用于截(排)水沟、架设模板、增加施工空间等。

因此循环水泵房的开挖基坑底面为46m×24m。

由于开挖深度较深,约为10.6m,开挖基坑的土层基本为砂层,因此必须采用先降水后开挖的方式进行。

降水采用井点降水法。

井点布置于开挖开口线外侧1~1.5m的位置,并于开口线外2.5m的位置设置截(排水沟),以阻隔地面水流入基坑。

为保证施工安全,减少高边坡作业,开挖基坑需分两层开挖。

第一层开挖由原始地面下挖5.6m,形成第一层开挖基坑,边坡坡度取1:

1。

第二层开挖时,在第一层开挖基坑的底面四周,留3m的开挖马道,以便稳定边坡和边坡支护,第二层开挖深度5m,边坡坡度取1:

1.2。

另外在开挖基坑沿进水渠侧,开挖出一条供挖机出入作业面的临时施工道路,道路坡度取30%。

基坑形成后,于基坑坡脚线内侧设置截(排)水沟,并于基坑四角设置集水坑,以汇集和抽排施工废水和雨水等。

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基坑开挖平面布置图

基坑开挖井点降水示意图

3.2开挖程序

循环水泵房的开挖程序为:

地形测量及放样→井点管布设→降排水→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建基面清理及缺陷处理。

3.2.1地形测量及放样

根据工程师复核后批准的坐标点和水准点,用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对地形及建筑物轴线、建筑物基础的开挖开口线进行测量定位。

在放线时多设一个控制桩,转点处另设桩,永久性和临时控制桩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保护。

控制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复核,待位置及高程经复核确定无误后,将测量资料报送工程师复核。

然后用白灰施放出开挖边界线。

所有的控制桩点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核,确保工程施工准确无误。

3.2.2井点管布设及降排水

采用经批准的井点排水形式,沿基坑开口线外围的井点布置线进行布置。

严格遵循已确定的井点降水施工工艺进行布孔、钻孔、管路制作、下管、设备安装等。

在每个井点布设完毕后,必须进行试抽试验,确保每个井点都符合降水要求。

所有井点管布置完成后,开始对基坑进行降水。

降排水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水位变化,待基坑中水位降至第一层开挖面以下时,开始进行基坑开挖。

3.2.3基坑开挖

基坑第一层开挖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自卸汽车装料,将渣料运输至指定位置堆存。

由于本区域基本为砂层,第二层开挖无法直接装车运输,因此采用两台挖掘机同时作业的形式进行开挖,一台挖掘机于下层开挖,另一台挖掘机在上层转渣装车。

开挖完毕后,挖掘机言预留的挖机道路退出基坑。

3.2.4边坡支护

本基坑开挖第一层边坡坡比为1:

1,第二层坡比为1:

1.2,两层之间留马道3m宽。

采用瑞典条分法对边坡稳定进行计算复核,安全系数为大于1.4,达到国内一级基坑的安全系数要求。

因此边坡坡比可取。

边坡支护拟采用两种形式护坡。

第一层边坡由于在井点降水后,基本为无渗透水砂质边坡,边坡稳定,因此仅考虑雨水冲刷及地面水的影响。

采用沙袋堆码坡脚以上1m范围,沙袋设置于马道上。

沙袋以上采用彩条布覆盖,并于基坑顶部采用沙袋压脚,使彩条布覆盖整个第一层坡面,避免受雨水直接冲刷而造成坍塌。

第二层边坡位于下部,局部将会出现渗水,边坡稳定,但为防止流沙的出现,以及雨水冲刷坡面造成危害,采用挂钢筋网加喷锚支护的方式保护边坡,并于边坡内设置排水孔,以减小渗水压力。

 

基坑分层开挖示意图及支护示意图

3.2.5建基面清理及缺陷处理

开挖完成后,必须进行建基面清理,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将机械开挖时的超挖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