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5831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中国的河流》这一节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最后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地形等知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分析它们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区、内流区,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6.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重点:

1.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掌握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掌握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

1.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与空间识记。

2.根据长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的开发治理措施。

3.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的对策。

课件准备

备课时间

月日

授课时间

月日

授课人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导入:

水系图导入

二、新授

1.阅读课本P46“外流区为主”,说一说:

(1)什么是流域?

什么是水系?

(2)、什么是外流河、内流河?

(3)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

2.阅读材料“流域和水系的命名”并结合地理地图册19页理解。

3.完成课本46页“活动”。

(1)读图2-40,找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

从内、外流区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2)下列河流中自北向南注入北冰洋的是①塔里木河②额尔齐斯河③雅鲁藏布江④怒江。

(3)塔里木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4)在地图上找出京杭运河,看一看,京杭运河经过哪些省市?

连通了哪些水系?

小组讨论完成后汇报成果。

4.读图2—40,找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它与前面学过的哪几条地理分界线接近?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5.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内流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河流水量占全国总水量不到5%;外流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总水量95%以上)

6.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7.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

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8.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

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9.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

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

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10.出示表格:

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

让学生填空教师补充。

11.分析我国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成因。

三、自主探究

1.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2--40)找出以下湖泊: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青海湖,说说这些湖泊分布在哪个地形区?

2.比较图2-51、2-52,看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你能解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吗?

四、课堂小结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

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

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

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

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五、湖泊概况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分布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

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9-20“中国的河流”

课题

中国的河流

第2课时

 

 

集体备课简案

【教学设计】

一、滚滚长江

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学生跟着一起唱。

让学生分析歌词,你找到了什么?

1、长江源流概况:

读图2-46“长江水系”,完成P.51“活动”

2、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完成下表: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段位置

源头至宜昌

宜昌至湖口

湖口至入海口

地势落差

很大,多峡谷

较小,多曲流

小,江阔水深

支流状况

多支流

多支流

少支流

利用方向

水能梯级开发等

灌溉、航运等

灌溉、航运等

3、长江的开发利用

结合图2-47和2-50完成P.53“活动”

4、长江的治理

学生讨论长江开发利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比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二)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读图2—32长江水系完成下列各题.

1、自_________,干流先后流经___________________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________,全长______千米,是我国_______长河,也是世界_____长河。

2、上游各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四川省_____以下始称长江。

________以上为长江上游,__________至___________为长江中游,湖北____至湖南的_______的荆江段有“__________”之称

3、支流:

长江以北自西向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以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电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填表

长江的水能开发及利用

读课本图2—37

1、从图可以看出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段,在______阶梯交界处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_____,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的________.主要的水利工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位于我国地形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的过渡处,形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______是该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长江的航运价值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_______余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________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_”的美誉。

【合作探究】:

1、长江中下游平原经常发生严重水灾,是分析形成水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有人说“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就越丰富。

”这句话对吗?

板书设计

中国的河流

一、滚滚长江

1、长江源流概况

2、长江的河段及特征

3、长江的开发利用

4、长江的综合治理

作业设计

《助学读本》本节的“基础过关”“综合应用”“拓展延伸”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可利用对比的方法教学。

例如,对比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比较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比较黄河与长江的概况等。

本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母亲河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课题

中国的河流

第3课时

 

 

集体备课简案

【教学设计】

二、滔滔黄河

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引入

1、黄河源流概况:

引导学生读教材P.55图2-53“黄河水系”图,了解黄河概况,完成P.55“活动”。

2、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

结合前面的读图活动归纳出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填写下表: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段位置

源头至河口

河口至桃花峪

桃花峪至入海口

特征

多峡谷、多支流、水流较大且清澈

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地上河、流域面积狭小

从河流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长度、流域面积、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水文特征等方面对比长江与黄河。

3、探究“地上河”的成因:

(1)读教材P.57图2-56“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探究原因,想出对策

4、黄河的综合治理:

学生分组讨论,黄河各个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应采取哪些措施?

归纳黄河概况、水文特征、黄河开发利用价值以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班级学情个案

三、滔滔黄河

(一)、复习长江概况引入黄河概况

比较长江、黄河概况

(二)、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长江的方法归纳出学习河流的方法,自主学习黄河。

(三)、合作探究

黄河主要问题是什么?

请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板书设计

中国的河流

二、滔滔黄河

1、黄河源流概况

2、黄河的河段及特征

3、“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4、黄河的综合治理

作业设计

《助学读本》本节的“基础过关”“综合应用”“拓展延伸”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可利用对比的方法教学。

例如,对比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比较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比较黄河与长江的概况等。

本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母亲河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反思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共包括三部分---外流区为主、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在学习地形、气候的基础上学习河流容易掌握和理解河流的特点。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及其特点。

此部分内容量大、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精讲精练。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

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