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docx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
一.选择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ABC)
A.自然界B.科学与技术C.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
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E辩证唯物方义的科学技术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容有(BDE)
A.大科学观B.进化历史观C.高技术观D.系统层次观E.协调发展观
3.自然科学是(BCE)
A.反思的科学B.认识活动C.社会建制D.科学的科学E.知识体系
4.科学抽象成果的表现形式有(ABDE)
A.科学概念B.科学符号C.科学事实D.思想模型E.理想实验
5.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BD)
A系统分析方法B类比方法C反馈控制方法D归纳和演绎方法E功能模拟方法
6.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有(ABE)
A不可逆性B自组织性C因果线形D热平衡性E对称性的破缺
7.()是信息的基本特征。
A信息含义的可变性B信息的不守恒性C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D信息容的选择性E信息本质的绝对独立性
9.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有(ABCDE)
A整体性B最优化C动态性D层次性E模型化
10.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有(ADE)
A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B假说方法C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D公理化方法E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11.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方式是(ACD)
A必然与偶然B原因与结果C渐变与突变D周期性与无限性E现象与结果
二.填空题
1.自然辩证法是联系(具体科学技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桥梁和纽带,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1755年,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出版,在僵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打开了的第一个缺口。
书中,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4.物质的形态除气、液、固态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密态)、(真空场)和(反物质)七种状态。
5.系统科学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的新型学科群。
6.可持续发展的容包括(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
7.被马克思称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人是(弗郎西斯-培根)。
8.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标志着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9.1971年,前联学者凯德洛夫首先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带头学科更替)理论。
10.科学概念的涵包括(知识体系)、(认识活动)和(社会建制)。
11.现代社会的三大基本资源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12.不完全归纳法又可区分为(简单枚举法)(因果关系判明法)和(科学归纳法)
13.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是(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14.人体观的演变经历了古代(朴素整体)、近代(机械论)和现代(辩证系统)三个阶段
15.自然辩证法就是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
16.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7.技术生命周期模式:
(开始期)、(发展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S曲线)。
18.高技术特点:
(高创造性)、(高智力性)、(高效益性)、(高战略性)、(高风险性)和(高实效性)
19.现代大科学的特点:
(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科学整体化)(科学技术群体化)(科学技术管理现代化)(科学技术一体化)
20.国家创新体系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21.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22.科研选题的基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需求分析法)(专利分析法)(追踪开拓法)。
23.科学事实的特征:
(科学事实是单称存在述)(具有可重复性)(具有精确、系统性)。
24.科学理论的特征:
(客观真理性)(逻辑完备性)(全面系统性)(科学预见性)。
25.科学理论建立的一般方法:
(公理化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26.《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73年5月至1876年5月);第二阶段,(1878年7月至1883年3月)。
27.(1925年),(联国家)以(德、俄)两种文字对照的形式首次出版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遗稿。
(1932年8月),(社畏之)编译的《自然辩证法》由(神州国光)出版。
28.(科学活动中心转移规律)由日本学者(汤浅光朝)首先提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平均周期为(80)年。
29.(1971)年前联学者(凯德洛夫)在他出版的《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一书中,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带头学科更替理论)。
第一个带头学科是力学;二是一组学科,物理学、化学、生物;三是微观物理学(量子力学);四是一组学科,控制论、原子能科学、宇航科学。
推测五六分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心理学。
30.1962年美国科学史学者(普赖斯)出版了《小科学,大科学》一书,标志着(大科学)时代的开始。
31.(创新)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32.19世纪40年代英国哲学家(威廉-惠威尔)在他的《归纳科学哲学》一书中写道:
“我们需要对那些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命名,把他们称作(科学家)。
”
33.(政治文明)是马克思提出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34.195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35.(一般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信息论)由美国科学家(申农)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和《噪声信》的论文,因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1948年(维纳)出版的《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
36.比利时的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法国数学家(托姆)提出了“突变理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发表了《协同学导论》。
37.自然界演化的机制是(对称性破缺)。
38.“863计划”的全称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39.控制是指事物的可能性空间(减小)的过程。
40.技术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4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辨析题
1.只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
错。
因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途径有3个。
(1)提高认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
(2)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键。
(3)加强全球合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保障。
2.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所以需要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而不是非逻辑思维。
3.科学事实就是排除了任何主观因素的客观事实。
答:
不对。
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做出的真实描述。
它的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因此,科学事实属于认识论的畴,即经验事实,它体现的是客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
4.因为科学和技术都可被看作知识系统,所以两者并无本质的差别。
答:
科学与技术都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二者有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所以,人们在言及科学或技术时,常统而笼之地称作“科学技术”。
其实,科学与技术不是完全等同或同一的东西,它们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1)目的任务不同:
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提示客观事物或客观过程的规律性能因果性;技术则主要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实现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
(2)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追求简单性,用尽量少的概念、原理解释现象背后的同一的本质性;技术追用性、先进性,在不违背自然属性的前提下,通过类比、移植等手段将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如设计图纸、专利说明等。
(3)活动过程不同:
科学主要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技术则主要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4)管理方式不同:
技术的管理一般是由国家专利部门通过专利法来实施的;
而科学的管理则是由科学共同体通过其制定的行为规来实施的。
联系: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一方面,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研究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另一方面,技术原理和生产技术经验也可以转化为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2)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互为动力:
首先,社会生产技术对科学的需要推动科学的发展。
其次,科学对技术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科学与技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关系日益密切,显示出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的“一体化”的发展趋)
5.系统与整体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P29
答:
不对。
(1)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由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它与整体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分为加和关系与非加和性关系两种。
所谓加和性关系,是指各个部分可以用简单相加的办法逐渐建立起整体的特性。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1+1=2”;所谓非加和性关系,是指整体的特征是独立的部分所不具有的,部分也无法以简单相加的方法建立起整体的特性。
我们通常称这种关系为“1+1>2”。
(3)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组成要素或子系统相比有质的提升,新的飞跃。
6.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持点?
答:
(1)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2)高层次系统和低层次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链(3)层次结构的结合度呈现递减规律。
7.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性:
不可逆性、自组织性、对称破缺性。
自组织是指系统的要素在没有外指令的情况下,自主地或自发地组织化、有序化、系统化的运动过程。
它具有五个条件:
A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B系统处于远离热平衡状态C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D系统部存在正反馈机制E随机涨落和突变
8.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区别联系?
答:
人工自然特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利用、控制、改造或“再生产”的自然。
也包括:
(1)受人类简单控制的那部分自然界;
(2)某种自然形态被改变的那部分自然界;(3)是人造自然。
所谓天然自然指的是尚未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的客观物质世界,主要指尚未观测到和尚未被了解到的那部分自然。
所谓人化自然,是指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感知其信息,但还未对之进行改造的那部分自然界。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关系:
1.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服从于同一物质运动规律。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区别:
首先,从存在形式看,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自然存在事物。
其次,从遵循的规律看,天然自然服从自然规律,受自然规律自发作用支配。
但人工自然则不同,它除了要遵循自然规律,却不听任任何的自然规律自发起作用,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要求,利用一些自然规律来消除或减弱另一些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再者,从演化速度看,天然自然特别是宏观对象的演化过程一般比较缓慢,相形西德演化,地球的演化等,但相对来说,人工自然特别是那些人工化程度较高的过程和创造力都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变化着。
最后,从所起的作用来看,天然自然的状况对人类的早期文明有巨大的影响,人类则更多地以依赖于人工自然的构建和发展,来发展自己的社会生产力,提高自己的社会文明水平和组建自己的社会系统。
9.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答:
科学的含义:
(1)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对现实世界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自然科学的特征:
(1)科学的解释性,没有解释性的是假说
(2)科学的理性(3)科学的探索性,是求真的过程(4)科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无国界(5)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
10.技术?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首先,技术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其次,人的实践经验以及由此获得的技术能力也是技术的一个部分;再次,物质设备是变革和利用自然的重国手段,第四,科学理论、实践经验、物质设备三者在技术整体中是动态地有机整合。
11.技术的基本特点?
(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对)
(1)技术的自然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技术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技术的社会属性;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技术的发明、运用和发展严格地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教育、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3)技术的商品属性;(4)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13.科学抽象是用理发思维加工事实材料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同时,又是认识深化的一种基本手段和方法,对科学认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14.科学问题就是科学假说?
答: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科学问题是指一定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2)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征:
科学性、假定性。
(3)科学假说是从科学问题出发,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经过对科学事实的加工、概括而产生的,二者不能等同。
15.假说的重要性?
(作用)(恩格斯指出: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
答:
作用:
1.科学假说是发挥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
2.科学假说具有导向的作用。
3.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但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暴露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式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形成理论。
科学理论建立后,又会出现该理论不能说明的新事实,于是又需要提出新的假说,如此循环往复,自然科学就沿着假说--理论—假说…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
所以,恩格斯指出:
“.”。
4.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推动学术的繁荣。
16.信息是事物不确定的消除。
现代社会认为物质、能量、信息并列为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
17.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
18.黑箱方法:
(如买西瓜,火车检修员)
黑箱是科学方法论的概念,指的是部结构和机理尚不清楚,只能通过外部功能和行为的观测和试验来认识其性质的物质系统。
如,人的大脑。
作用:
为研究复杂大系统和不能打开、不便打开的黑箱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如研究宇宙、黑洞等;对于研究生命科学具有独特作用,如大脑、中医经络。
19.现代医学来说明系统方法?
P233—P235
20.科学观察仅仅与眼睛有关。
答:
不对。
所谓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科学观察既包括信息的输入,又包括对原始信息进行禄步处理识别的一个认知过程,这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客体作用于感。
知觉是大脑提取存储的信息在瞬间对感觉图像进行辨识的过程。
也就是说单靠感觉图像如眼睛并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因此科学观察不仅仅与眼睛有关。
21.高技术就是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
答:
错。
22.系统科学方法是按照系统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认识各实践的方法体系。
答:
对。
因为系统科学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对象的系统整体,集中于研究对象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总体过程。
23.医生用抗生素治疗肠道感染,越治越重,后来发现细菌突变,有一种从未出现过的红色青蛙,有毒并且咬人,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答:
人工自然的平衡包括原始的自然生态平衡和人工的生态系统平衡,医生应用抗生素来治疗病人,导致了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的工业污染,导致一些基因异常变异的物种出现;这本身是利用了人工生态来对抗自然生态,违背了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二者相互渗透且根本合一。
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只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不应该把人和自然对抗起来。
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由于人对自然无节制的扩大所造成的,这种扩大也是由于人类自身观念的错误导致的。
所以要解决此类问题,人类必须严肃正视种种严重后果,反省自己的功过,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同时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维护世界和平,推进全球合作。
四.材料题
1.在圆珠笔发明之初,人们发现一支笔在写到大约20万字时就不能用了。
原因是笔尖的滚珠被磨小而漏油。
这一问题的解决推动着圆珠笔不断创新。
请你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
2.法国的外科医生巴雷在治疗弹伤病人时,一直沿用煮沸油灼法,这种治疗对伤员有一定疗效,却同时又给伤员带来很大痛苦。
有一天晚上,巴雷遇上急需治疗的几名弹伤病人,但又找不到煮沸油剂,只好急中生智,代以鸡蛋黄、蔷薇油和松节油的软膏合剂,事后,巴雷十分担心伤员会因没有灼烧伤口而引起中毒死亡。
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不但伤口没有发炎现象,而且病人也不觉得痛苦。
正是由于巴雷这一外敷法,引起了外科创伤治疗的革命。
请回答:
巴雷的发现包含了哪一种方法?
应如何认识?
(1.试析巴雷发明“外敷法”的思维模型2.怎样看待“急中生智”?
它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
答:
机遇。
特点是意外性。
它的出现有其客观的和认识论的根源。
(1)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这是机遇产生的客观根源。
(2)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的观察、实验和调查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受一定理论的指导。
捕捉机遇的条件:
投身科学实践活动之中,留心意外之事;敏锐的洞察力与科学判断力;必要的知识储备。
3.有位医生,看见儿子睡觉时眼珠在转动,他感到奇怪,叫醒了儿子.儿子说,刚才做了一个梦.以后每次都这样。
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和做梦有无关系呢。
医生又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后来又观察了他的邻居,都发现有相同的情况,而没有反例。
因此,他写论文指出,当人睡觉眼珠转动时,表示那人在做梦.请回答:
该医生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并说明如何才能保证运用该方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
4.17世纪英国化学家胡克提出:
人类能否通过自己的智慧,像蚕一样制造出人造的丝来?
这个诱人的设想成了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18世纪法国化学家罗曼比较了桑叶和蚕丝的化学组成,发现两者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蚕丝还含有氮,蚕丝有丝的一般特征,而桑叶不具有丝的一般特征。
据此他推断:
氮很可能是形成丝的一个重要原因。
19世纪,瑞士人奥蒂马斯用含氮的硝酸处理纤维,制成了硝酸纤维,抽出了丝。
请回答:
(1)人造丝的这个研究过程是以什么为开端的?
试分析。
(2)在研究中使用了哪几种科学方法?
请说明其中一种逻辑方法的具体形式,写出公式并说明这种逻辑方法(同其他逻辑方法相比)的可靠性程度和创造性程度。
5.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在诊断脓胸病人时,想起幼年时做为酒商的父亲用手指上下敲击酒桶,从木制酒桶发出的声音了解桶是否有酒、有多少酒。
于是他认为,既然敲击密闭的木桶可知道桶酒的多少,那么,敲击密闭的胸腔不也可以知道所积脓水的情况吗?
经过反复的观察、试验,他终于发明了“叩诊”法。
请回答:
(1)该医生的发明应用了哪种逻辑方法?
为什么?
写出逻辑公式。
(2)就该逻辑方法的可靠性与创造性方面作一简述?
答:
(1)类比是指在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是根据两个类似的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似或相同,从而推论出它们在其它属性上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在对酒桶和胸腔这两个结构属性相似的对象的研究中发现敲击酒桶可以知道桶酒的多少,所以推论叩击病人胸腔也可以知道积脓的多少。
公式:
简单并存类比A对象属性中的a、b、c和d有并存关系
B对象有属性a’、b’、c’
所以B对象也可能并存有属性d’
(2)类比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更广阔围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异中见同,同中见异,促进新知识的产生。
但类比方法也有一定局限性,由于类比推理仅仅利用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忽视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加之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一定都是本质上的相似,因而类比诊断所得出的拟诊意见具有或然性。
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找相似同时找差异2.选典型病例类比3.类比的属性必须是反映事物必然联第的本质属性。
6.微生物学家科赫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他家乡牛群中的一种奇怪的疾病,这种疾病因使牛的血液呈现出煤炭一样的紫褐色粘稠状态而称为“炭疽病”。
科赫发现,与病牛接触过的健康牛很容易感染上炭疽病,走过埋葬病牛草地的健康牛也会感染炭疽病,科赫后来将病牛的血液注射到健康牛身上,也使健康牛患上了炭疽病。
科赫由此确定,炭疽病是有病牛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并潜心研究该病的原因,终于发现了导致炭疽病的细菌。
(又如:
发霉食物动物致癌死亡原因)请回答:
科赫运用了什么方法?
并说明如何才能保证运用该方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
答:
归纳法之求同法。
如果某一现象出现在几种不同的场合,而这些场合时只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就可以推断这个相同的条件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公式:
场合情况结果
1ABCDe
2ABCe
3ABEFe
4ADFe
所以,因素A有可能是结果e的原因
避免以下情况:
1.将某种假象特别是多次出现的假象误认为是某些现象的原因;2.对多因一果的现象只注意到其中一种原因而贸然得出结论说是唯一原因。
7.有一天,林医生的诊所来了一位烦躁不安的老年“病人”,它同时拿了两份有关卫生健康方面的报纸,向医生请教该如何睡觉。
原来,其中一份报纸上说,东西向睡不好,而另一份报纸上则说,南北向睡觉不好。
请回答:
(1)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如何睡觉”进行回答?
(2)从科技观的角度,上面短文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做出评价。
答:
(1)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假说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包括推理规则);进行猜测;形成预见。
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易变性的特征。
科学假说可能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被证实而上升成为理论。
2.与新事实不完全相符或出现了新的逻辑困难,需要进行部分修改、补充、完美。
3.被新的事实证伪,公认的错误的假说。
4.有时对同一事实会产生两个以上不同的假说并存的现象。
关于身体切割不切割磁力线的问题,虽然有其科学性,但因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存在易变性,且其只是一种假定性,是一种猜测,至于哪种说法对,还需被证实而上升为理论才能对现象有指导意义。
(2)从科技观的角度,说明了要认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的重要性。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关于事物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
而伪科学则打着科学的旗号,并没有对事物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处理,只是通过简单的直接的联想就得出结论,未经实验检验,甚至有些理论是唯心主义的改头换面。
该短文上两份报纸的报道没有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