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鸡西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题分数: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民俗中,男女青年步入成年的礼仪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色。
古代汉族青年的成年礼俗,男孩称为冠礼,女孩称为笄礼,都是从头上的发饰或帽子反映出来的。
其核心是束发,在传统礼制下,孩童的头发是不用严格处理的,他们头发往往扎成状如一对牛角的小髻,称为“总角”。
但到成年之期,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把头发整理起来,男子戴上冠,女子加上笄。
我国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在先秦时已很完备,《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周代冠礼在祖庙中举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在带“冠”的同时他还获得自己的“字”,“字”的获得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而是一个开始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从这时候开始,他的活动范围开始由家庭扩大到社会,他必须参加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由于不同的身份对应着不同的行为要求,因此为了与自己家庭生活的身份相区别,他们需要另一套身份标识,这就是“字”。
从此以后,除了自己的至亲外,其他人就不再称他的名而要称“字”了。
《礼记·檀弓篇》: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疏曰:
“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年至五十,耆艾转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别之,至死而加谥。
”
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因此冠礼之行远比笄礼为庄重。
冠礼在宗庙举行,将加冠的青年的父亲先用筮(一种占卜方法)决定行礼的日期,俗称“筮日”。
筮日之后,主人要亲自登门告诉亲友,邀请他们参加冠礼,俗称“戒宾”。
冠礼的前三天,用占卜的方法在所邀请的客人中用筮决定请哪一位来宾为青年加冠,这是冠礼上的正宾,俗称“筮宾”。
冠礼的头天傍晚,冠礼的主持人“宾者”在庙门外宣布第二天冠礼的时间,并把日期通知宾家,俗称“告期”。
到行礼那一天,早晨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将加冠的青年立于房中,其父请宾进门,入庙就位,然后将加冠的青年带出房就位。
首先是束发。
束发之后,正宾为受礼人加冠。
周代加冠一般是三次,称为“三加”。
第一冠是加缁布冠,以示“尚质重古”“不忘本”。
加冠完毕后,正宾给冠者要换上玄端服,系上赤而微黑色的蔽膝。
第二冠是皮弁冠,表示“行三王之德”,勤政恤民。
加冠完毕后,正宾给冠者换上白色而腰间有褶皱的裳,系上白色敲膝。
第三冠为爵弁冠,表示冠身以后可以参与祭祀,敬事神明。
加冠完后,正宾给冠者换上裳,裳之外系上赤黄色的蔽膝。
随后加冠青年西阶而下,去拜见他的母亲。
见母后,回到西阶以东,由正宾给他起一个字(名字的字),并说一番祝福的话。
于是礼成,青年之父送宾出门。
……
古代的“冠礼”由于极其繁缛,因而后来渐渐被简化,甚至淡出人们的生活。
但是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仪式,在一些地区仍以相似的形式保留下来,比如说云南彝族地区的换裙礼,西双版纳布朗族行报告礼,藏族女子行戴巴珠礼等等。
这些形式各异的成年礼的共同的功能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告诉青年,你已经告别孩童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要开始肩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何晓明)
1.下列对于“冠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礼之行远比笄礼为庄重,其原因与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特点有关,冠礼意味着成年,外人要称其字。
B.古代汉族的成年礼俗,其核心是束发,男女都是从头上的发饰或帽子反映出来的,男的戴上冠,女的插上笄。
C.根据传统礼制,古代汉族孩童的头发是不用严格处理的,但到了成年之期,其头发不仅要严格处理,而且还会有一个盛大的仪式。
D.中国民俗中,男女进入的成年的礼仪叫法不同,男的称为“冠礼”,女的称为“笄礼”。
而且人们对于冠礼都非常重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冠礼同时获得“字”,“字”的获得不仅意味着至亲之外其他人称呼的改变,更意味着成长和一定社会责任的担当。
B.冠礼前一天傍晚,由宾者进行告期,在加冠礼的这一天,青年先在宗庙中站立,等候父亲将宾请进门,入庙就位。
C.在周朝的礼制中,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
死后则加谥号。
D.给青年“三加冠”的人要给青年换三次衣服,还要给青年取“字”,说祝福的话,礼成之后,要由青年父亲亲自送出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据本文解释“总角”:
孩童扎作“状如一对牛角的小髻”。
“角”是牛角的意思,可知《氓》中“总角之宴”的“角”应该读jiǎo。
B.在文章中需要靠筮这种占卜方法来决定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冠礼的日期,一件是冠礼中为青年加冠的人。
C.少数民族的冠礼,在演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变化,经过简化变成了相似形式的换裙礼、报告礼、戴巴珠礼等。
D.冠礼仪式之上,除了“三加冠”之外,其实还有“三换不同色的蔽膝”,顾名思义,这蔽膝应该是遮盖下体之服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横田少佐①
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②,东张西望。
这一带的景物,对我说,熟悉又陌生。
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
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了。
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
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
今天我们前往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
“没有什么好拍的!
”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
”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街、豆腐街一带走去。
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
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
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③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往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
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在这儿威耀一番。
”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因病回国。
——何况,近年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
……”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
“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
我的天!
我不再开口。
脑子是有点儿混乱。
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
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
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
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
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
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
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
刚开张不久的。
”
我说。
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
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
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
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
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
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
“这是什么?
”
“哦,长生殿。
”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
“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
”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
”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
“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
“干什么?
”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
“无辜?
”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
“多少?
”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
”我摇头。
“五百?
”摇头。
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
“你没有开玩笑吧?
难道是五千?
”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
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
他说当年是这儿保护市民的!
”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
“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
——你能过一趟吗?
我们谈谈。
”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
①少佐:
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
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
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B.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耐人寻味。
D.“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些许无奈。
5.小说中横田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
“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
“巡按谁也?
”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
言:
“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
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
”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逮下狱,当徙。
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贼平,班师。
诏留来、珤镇抚。
寻命来兼巡抚贵州。
奏言:
“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
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
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
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
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
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
来归。
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 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 、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 诏,让王来与梁瑶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
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 复辟被罢官。
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5分)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5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
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
翁寝疾,呼子分金:
兄八之,弟二之。
月生怨望。
翁曰:
“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镪,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
”
过数日,翁益弥留。
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
翁曰:
“人生苦乐皆有定数。
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
”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
月生固哀之,怒曰:
“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
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
犹冀父复瘥,旦夕可以婉告。
无何翁大渐,寻卒。
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
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
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
逾数年家渐落。
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
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
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
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
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
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
忽一夜梦父曰:
“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
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
”问:
“何在?
”曰:
“明日畀汝。
”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
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
异史氏曰:
“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
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
数年来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闻。
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
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
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
呜呼!
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
抑何其神哉!
”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及长子相继殂谢 死亡
B.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 欺凌,残害
C.月生固哀之 悲哀
D.醒而异之 感到奇怪
12.下列对于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聊斋志异》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补充。
B.孝友,《毛传》: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它要求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这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文明标准。
C.桓、孟之德指为妇的美德。
桓指东汉鲍宣妻桓少君,孟指东汉梁鸿妻孟光。
旧时以桓少君、孟光为自甘守贫的贤妻的典型。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②其那:
怎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凝练地概括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鸟徙于南溟广击水、高飞升进行描写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使你巧舌如簧也无法把这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
②每次开晚会,我们总请程老师说笑话。
程老师说笑话的确有本领,每次都说得大家笑个不停,他还是道貌岸然地说下去。
③新的问题是着急却没办法,跳脚而无抓手,试图创新苦于缺乏思路,于是“跟随战术”大行其道。
而跟随,说白了就是抄袭照搬,亦步亦趋。
④老岳父正躺在自己的单人床上休养生息,床上铺着印花涤纶床罩,斯特雷格进来时,老头把披肩往上拉拉,盖好。
⑤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⑥李白在高山景行中欣赏美景,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
临瀑布,写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登天姥,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保加利亚西部的加布罗夫斯克市保存着一本精美的格言谚语的由弗拉茨·安格尔·科斯托夫铸成的铁书。
B.面对朝鲜与美韩剑拔弩张的局势,中方提出的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外交新思路,是扫清当前朝鲜半岛核困局的有效途径。
C.当被我们触犯过的人握有我们的生死支配权时,感化他们心灵最通用的办法是服从,但与之相反的勇敢和顽强,有时也达到过同样的效果。
D.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国家战略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数典忘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能看到事实的真相。
季羡林先生的见解,很值得重视。
①就必须继承、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②如果看问题能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
③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④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轻视东方文化,是偏见
⑤也不能照搬照抄,拜倒在古人脚下
⑥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轻视东方文化,则是短见
A.⑤③④⑥①② B. ⑤③①④⑥②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②④⑥⑤③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① ,如《妙法莲华经》是设喻巧妙的作品,《维摩诘经》则可看成语句华丽的篇章,《须赖经》则如同小说。
佛教传入中土后,与文人名士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② ,如唐代慧净、五代和尚贯休,北宋僧人希悦……都很出名; ③ ,如晋代谢灵运、唐代王维、宋代苏轼等,可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或喟叹佛法,或点染风景,他们与佛结下的因缘,浇灌出美丽的艺术之花。
21.阅读某省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构成表(%),回答后面问题。
(6分)
年份
项 目
2006
2009
2012
2015
食品
59.62
49.13
40.71
36.69
衣着
6.85
5.75
5.16
5.03
居住
13.91
15.47
20.03
27.02
家庭设备
4.23
4.52
4.42
4.51
医疗保健
3.24
5.24
7.15
9.81
文化教育
7.81
11.06
18.18
22.72
其它商品
2.76
3.14
3.24
3.08
答: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省绝大多数农民十年间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一是 ,二是 。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却寥寥无凡。
“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时,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
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理群说。
材料二:
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
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
既有借助戏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田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1.D(文中第一段交待得很清楚,是汉族才叫“冠礼”和“笄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