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522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docx

四上数学拓展教案设计

教学

内容

高斯求和

时间

2课时

9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高斯求和的故事

2.学习巧算方法

教学

重点

了解高斯求和的故事

教学

难点

学习巧算方法

教学过程

1.介绍高斯求和的小故事。

他10岁时,老师给他和班上的同学出了一道题:

1+2+3+4+5+……+99+100=?

小高斯很快报出了得数,并且回答完全正确!

这里,高斯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配对求和,即把1和100、2和99、3和98……依次递推可知最后一项由最中间的两项配成一对50与51,共有50对数,所以总和为101×50=5050。

2.方法交流:

我们发现,这些加数中,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等于200,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等于200,第三个数和倒数第三个数相加等于200……我们只要算出有多少对相加等于200的数,就可以求出上式的和,那我们就来算一算有多少对相加等于200的数对,我们知道从1到200共有200个数,其中奇数100个,偶数100个,而题目中全为奇数,所以共有100个,组成50对,所以最后的结果是:

原式=50×200=10000

 

3.练习尝试:

(1)2+4+6+8+……+98+100=

(2)99+97+95+……+5+3+1=

(3)100+99+98+……+3+2+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图形的拓展

(一)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

重点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难点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用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厘米。

用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周长是()厘米或是()厘米。

方法点拔:

先在剪好的图形中,找准长和宽,再进行计算。

2.把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剩下的纸片周长是()厘米。

方法点拔:

观察剪好的图形,找准纸片的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再计算。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1.问题展示:

(1)问题展示:

用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厘米。

用6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周长是()厘米或是()厘米。

(2)学生结合剪拼活动自主探究

(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2.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

3.教学组织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图形的拓展

(二)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教学

目标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

重点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难点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在格子图上画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画法?

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

方法点拔:

先根据周长算出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思考长和宽可能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三面用篱笆围起来,长22米,宽9米,要用多长的篱笆?

方法点拔:

三面用篱笆围起来,要算一个长和两个宽的和

 

1.出示题目。

(1)在格子图上画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画法?

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2.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思考

3.教学组织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数学故事会

(一)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教学

目标

1.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条件。

2.选择有特征的部分作出局部判断。

3.利用列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的数字,准确找到答案。

教学

重点

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条件。

教学

难点

利用列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的数字,准确找到答案。

教学过程

1.出示故事。

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X9=27元+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1)分组挑选组长

(2)学生在课前查阅数学故事的有关资料。

(3)学生分工整理,小组交流

 

2.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

3.教学组织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数字谜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条件。

2.选择有特征的部分作出局部判断。

3.利用列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的数字,准确找到答案。

教学

重点

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条件。

教学

难点

利用列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的数字,准确找到答案。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分析:

由积的末尾是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由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并结合第一个因数与5相乘的积的情况考虑,可推出第一人个因数的百位是3;由第一个因数为376与积为31□□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十数上是8。

题中别的数字就容易填了。

2、下面算式中的a、b、c、d这四个字母各代表什么数字?

分析:

因为四位数abcd乘9的积是四位数,可知a是1;d和9相乘的积的个位是1,可知d只能是9;因为第二个因数9与第一个因数百位上的数b相乘的积不能进位,所以b只能是0(1已经用过);再由b=0,可推知c=8。

 

1.

(1)出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2.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

3.教学组织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植树问题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棵数,知道什么是间隔数。

2.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 1”的关系。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教学

重点

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 1”的关系。

教学

难点

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

根据“已经植了9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棵树和第九棵树之间的间隔是:

9-1=8(个),每个间隔是3米,所以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

3×8=24(米),具体列式如下:

 

3×(9-1)

=3×8

 =24(米)     

答:

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24米。

 

1.

(1)出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2.教学方法

学生查阅节日的起源,民俗

3.教学组织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周期问题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周期问题中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找出循环的固定数,

2.能够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教学

重点

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周期问题中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找出循环的固定数,

教学

难点

能够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小丁把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按先2个红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的规律排列(如下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从上图可以看出,珠子是按“两红一白三黑”的规律重复排列,即6个珠子为一周期。

32÷6=5(组)……2(个),32个珠子中含有5个周期多2个,所以第32个珠子就是重复5个周期后的第2个珠子,应为红色。

 

1.

(1)出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2.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等量代换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知等量关系,初步感悟等量换代的思想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重点

通过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知等量关系,初步感悟等量换代的思想方法。

教学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    ) △=(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

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

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思路点拨:

根据□+△=28,我们可以得出□=28-△;由□=△+△+△得到28=△+△+△+△,4个△等于28,一个△等于28÷4=7;由□=△+△+△可求出:

□=7+7+7=21。

 

 

1.

(1)出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2.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

3.教学组织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

内容

数学故事会

(二)

时间

2课时

月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通过数学故事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