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docx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
第一章职业与职业素质
目的要求:
要求掌握和了解的概念有:
职业、从业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素质、职业素质等。
要求了解的基本问题有:
职业演化的基本过程、职业的多样化、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要求理解的基本关系有:
专业与职业群的关系,专业、职业与行业的关系,五种职业与素质之间的关系。
能力要求:
要求能够运用调查或者具体的事例说明职业的多样性。
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者职业群。
要求能够运用所学职业素质的知识分析自己的职业素质,能够找出自己在哪方面存在差距,在学校学习期间能够制定详细可行的提高计划。
觉悟要求:
通过学习增强学好专业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增强职业意识,学会从职业的角度分析问题。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舞台上,有所成就,创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学会做人、做事,逐步走向成熟,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职业与职业演变”。
本章难点:
“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各节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的重点是职业的内涵和特性。
准确理解职业的内涵和特性是以后各章学习的基础。
学生只有准确的理解了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的特性,才能了解职业对劳动者的重要作用,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一节的难点是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对职业发展出现专业化和综合化趋势,特别是专业化和综合化的关系不容易理解。
突破这一难点,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节的重点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学生没有接触,认识不到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在劳动者求职中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
第二节的难点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
之所以是难点,也是因为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对社会众多的职业缺乏了解,需要教师给予介绍。
第三节的重点是职业素质的含义及其特征。
职业素质的含义是在素质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义,本身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要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特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职业素质。
第三节的难点是职业素质的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需要教师发动学生调查了解先进人物的生动实例来说明。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演变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职业的含义,了解职业的作用及其特性。
2.通过讨论让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法,学会总结职业的特性。
3.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为学好专业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职业的内涵,职业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专业性与技术性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教学过程: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国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中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担毫无疑问的落在我们青年一代的肩膀上。
自从跨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门,就意味着我们和职业活动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将从事的职业活动,懂得我们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将来更好的适应时代和未来职业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是即将从事职业活动的同学们的“修身养性”的大课堂。
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上,我们将学习职业、职业道德相关的理论,提高理性认识和理论水平,充实内心世界,同时学会规范职业行为,不断提高素质,为我们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职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职业,职业的作用、职业有什么特性?
一、职业
(一)职业的内涵
职业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的父母每天上班、下班,辛勤的工作,都在从事职业活动,到底职业是什么?
又似乎说不清楚,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第22页。
思考:
1.职业与人的生存关系。
2.从事职业活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分组讨论,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也可结合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可以总结出职业是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通常称为工作岗位)从个人角度上看,是谋生手段;从社会角度看,是每个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义务(贡献、创造价值)。
要做到这些,在工作中都要具有相关的技能。
谁能回答一下职业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具体的分工,大家一起打猎维持生计,也没有职业;后来有人专门打造工具,有人专门保管猎物,有人分管加工食物。
分工逐渐明确,于是有了职业,即由于需要产生分工,形成职业。
由此可以得出职业的含义: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通常又称为工作岗位。
(教材定义)
(或:
由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
)
通过刚才的讨论及总结,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职业,下面请同学们再总结一下职业对于劳动者的作用。
学生从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角度发表看法。
职业对劳动者的重要作用
人要生存就要工作,人们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奉献劳动,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付给劳动者报酬,以此来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是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例如:
一旦下岗,生活将成为问题,因此职业是人谋生手段,为了使自己能适应职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必须不断进取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例如:
会计不仅会用算盘,还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及实际操作。
所以职业的第一重要作用是:
第一、职业是播种劳动果实的土壤。
(谋生手段)
人们通过职业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贡献越大,回报越高。
无论什么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是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可缺少的。
因此,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同。
只要努力发挥聪明才智,干好本职工作,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都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可以看出职业对劳动者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第二、职业是劳动者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
总之:
职业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了解了职业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出职业有自己的特性。
(二)职业的特性
提问:
要从事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以自己身边的人从事的职业为例谈谈从事职业要具备什么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专门知识、技术能力、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专门业务,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专门的能力,符合本职业要求的职业道德。
例如:
殡仪馆的化妆师,要了解人体的骨骼、肌肉结构、生理知识,要了解家属的需求,必须有心理学知识,化妆品化学的知识、美容知识及技巧。
要学会与家属交往、沟通,要有敬业精神。
所以职业的第一特性是具有专业性。
1.专业性:
专门知识、能力、特定的职业道德。
提问:
你所了解的职业都有哪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职业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需求很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产生了多种职业。
如:
工人、农民、文艺工作者、教师等。
现代,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如:
心理咨询、养宠物。
心理咨询医生、宠物医生越来越受到欢迎。
同时还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原来已有的职业中又产生出新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很多新职业。
2.多样性:
需求多、分工越来越细。
提问:
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人才招聘时对人才要求的规格。
总结:
目前,很多企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除了注重学历、工作经验外,还附加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职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从事某一职业前,必须经过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且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
例如:
厨师在刀工、火候上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因为,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规范要求,所以职业的第三个特性是技术性。
3.技术性:
技术要求、操作规范。
提问:
请同学谈谈随时代的发展,新产生的职业有哪些?
(也可用幻灯打出几种新产生的职业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什么职业,产生于哪个年代,如图书导读员、服饰搭配师。
)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需要的增多,会有许多新的职业产生,例:
模特、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同时原来有的职业也获得了新的时代内容,例:
司仪——主持人,理发师——美发形象设计,而且很多职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例:
教师——多媒体技术教学,网络教学等。
由此可见,职业活动的内容、种类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所以说职业具有时代性。
4.时代性:
新生职业、旧职业新内容。
职业除了以上特点以外,还具有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
职业特性:
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时代性、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
思考与训练:
1.什么是职业?
它对人生具有哪些作用?
2.查阅什么是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试分析职业为什么具有这三个特点?
3.试分析你所了解的某一职业的技术性。
4.你所了解的职业中有哪些是随时代发展而新产生的?
哪些职业增加了新的内容?
第二课时
二、职业的演变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使学生了解职业的产生、职业的演化过程、职业的多样性及产生多样性的原因。
认识到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能力目的:
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紧迫性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就业压力,增强应变能力,迎接竞争。
觉悟目的: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市场需求。
教学重点:
职业演变。
教学难点:
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职业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已学过的内容。
1.什么是职业?
2.职业有什么特性?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职业的理解,想一想“现代职业与古代职业有何不同?
”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二、职业的演变
(一)职业的产生和历史演化
思考:
我们现代人所从事的职业是怎样变化和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26到28页的内容,回答思考题。
(学生回答略)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
1.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征服能力、改造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继出现了牧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国家管理者等。
进入现代社会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也随之增加。
请同学看一组图片。
图片中所讲的是:
中国古代农民育蚕制丝的全过程。
同学们可以看到,农民织绸,从种桑养蚕开始,有许多道工序,都是农民一家一户完成的,产品还要自己拿到集市上出售。
大家想一想:
我们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不但农业与工业有了明确的分工,就是在两大产业内部也存在着非常细的行业划分。
以工业内部为例:
不仅由专门的工厂将蚕茧缫丝、织成布;还有专业的印染企业根据专业设计师的设计进行印染。
因此要求有纺织工、印染工、专业设计师、推销员等职业。
最后经过多种流通渠道,进入市场,呈现在我们(消费者)面前。
所以说,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这种变化是很快就可以实现的吗?
2.职业的演化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思考:
为什么是一个漫长过程?
为什么是一个复杂过程?
在职业演化过程中什么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这样一个漫长、复杂过程,你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略)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是渐进的,不是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就可以实现,所以职业的演化也是缓慢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的时期,人们在很短时间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满足一生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大量、快速产生新的职业。
资本主义的出现,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职业的变化加快,新旧职业的更替也随之加快。
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
在掌握了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之上,及时补充其他相关知识,以便适应职业的快速变化。
例如: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自己的形象逐渐重视起来,外表的修饰不再局限于发型、化妆,而是更加重视整体形象。
这就要求美容美发专业的同学在学习美容、美发的同时,还要对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立体剪裁、顾客心理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在就业竞争中赢得胜利。
(二)当代职业的多样性
我们对职业的发展过程已有所了解,现在请大家回答:
我们当今社会中,存在多少种职业?
一定多得数不过来。
我们只能根据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系统划分与归类。
1.职业种类多样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有许多在国外极为普遍的职业,在我国并不存在,比如:
保险推销员、职业经纪人、广告策划等等。
这些职业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都相当熟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一些新兴行业出现,很多新职业涌现。
象房地产业的发展,使物业管理员、小区保安员、专业的卫生保洁员职业出现,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这说明职业的种类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同时各国还有一些传统的、带有民族特色的职业,除了教材中的例子,你还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
如:
藏医,就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教师总结:
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变化
国家政策的原因
国家民族特色、文化背景不同差异的原因
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程度不同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对于我们而言职业种类会有所增加,就业空间增大,真正说明了:
2.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了职业演变
(1)社会经济结构对职业结构演化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发展缓慢。
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础,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迁速度加快。
计算机行业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行业,与此相适应的职业结构,如行业种类数量、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网络工程、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产品开发、硬件维修和安装、专业销售人员等新的职业。
(2)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职业的演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分工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对他们的研究和应用必然带来新旧职业的更替。
例如:
计算机的发展、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铅字排字员失业,出现计算机打印、激光照排的职业。
结合教材,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
教师总结:
首先,要认识到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职业也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分工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要适应自己职业的不断变化。
其次,面对“入世”我们应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三)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提问: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或家长所从事的职业,预测一下这一职业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专业化、综合化
智能化:
例如未来的远程卫星教育的普及,学生可借助现代科技的翅膀,跨越地域等自然因素的限制,随时随地地接受所需的课程教育。
这种做法体现了教育方式的智能化。
专业化:
例如教师授课,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其教学内容的科技含量,实际上就是提高其专业性。
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跟上时代步伐。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有所了解,从中受益。
惟如此,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综合化:
例如合格的保险业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保险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投资等知识,成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专业化和综合化。
专业化与综合化并不矛盾。
专业化使人们必须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综合化要求人们在接受教育时,应加强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也就是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职业的这种发展趋势,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劳动者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掌握其它有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劳动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我国未来职业发展的重点:
与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
在新世纪里,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都将得到发展。
这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
推动高新技术的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推广服务;为科研人员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提供周到的生活服务。
这些都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现实意义,所以与此有关的饮食服务、教育、通讯、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相关职业都会得到发展。
对同学们来说,职业未来发展将会给你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你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
思考与练习:
1.推动职业演变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教材P35,柳芯找到的答案是什么?
第二节职业与专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专业、从业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理解专业设置的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意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能够举例说明所学专业可以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舞台上有所成就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教学重点:
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案例:
“配专车的工人”
评析与思考:
(1)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职业的哪几个特性?
(专业性、技术性)
(2)李凯军为什么能成为“极品”技工?
(精湛的技术、真诚的服务)
(3)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哪里?
(就业的必备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教师归纳:
职业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在从事某一种职业之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针对一个特定的职业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并进行专门的技术、技能或操作规程的训练。
这就是职业教育兴起和得到广泛发展、同学们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
我们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学校设置了哪些专业?
(学生回答)你目前所学的专业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
你认为学习这个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
(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一、认识专业
所谓专业,是一种学业的分类,是高等院校或者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学科分类或者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教育部于2000年9月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分为13个大类,270个专业。
专业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一)专业设置的依据
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附加: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
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一座“立交桥”,它可为同学们将来的职业生涯铺设多条适合自身的成功之路。
2.专业设置的现实性与前瞻性,即从现实与未来的需要考虑,这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设备、产品和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职业的演变越来越快,使每一个人面临多次转岗或者重新选择职业的考验。
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既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又适度超前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职业分化的需要,随时调整或增加社会需求的专业。
这样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可介绍学校专业设置发展变化情况:
学校有几个专业?
先有哪几个专业?
后又增加了什么专业?
为什么要增加专业?
)
3.专业设置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这是职业学校设置专业的重要依据。
产业是国家经济部门按照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划分的,通常分为三大产业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职业学校要根据我国“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政策,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设置专业,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不经过学习,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很难谋生,更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因此
1.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
2.学好专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二、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对将要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1994年劳动部和人事部明确了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请同学们阅读P41,了解什么是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不知同学们是否记得2002年3月30──31日进行的首届国家司法考试。
据悉,今后要想成为公证员、律师、法官、检察官,首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2002年7月1日起,北京市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驾驶员必须接受理论、实际操作方面的职业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将不得再从事旅客运输活动。
(拿出自己的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是我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证明。
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国家对达到职业资格规定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劳动者发给的证明,这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可见,在现代社会里,你要工作就要按照标准去做;你要达到标准,就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有可能的话)证书实物展示:
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汽车驾照、劳模证书、先进工作者证书等。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哪些是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与人生的关系)通过学习获得证书→找个好工作→工作中努力做出贡献→社会给以回报或肯定→发给证书以说明。
我们应该取得什么证书、怎样取得证书、取得证书后有什么作用呢?
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找到答案。
布置作业:
1.你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
请同学们回去了解,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介绍。
2.思考:
学历=能力?
(布置辩论)
第三节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第四课时
一、职业素质
(一)素质
教师:
提到素质我们会联想到许多方面,哪位同学举例说一说?
学生(可能):
民族素质、人民素质、专业素质、人口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
教师:
同学列举的只是素质的某一方面特征。
到底什么是素质?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相对稳定的内在基本品质。
也就是说,素质是指人的品质、质量,是在人的智慧、能力和个性的基础上的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各种属性综合。
其一是:
先天禀赋就是我们所说的资质。
即生理上原来的特点,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某些自然特点。
其二是:
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而形成和巩固下来,成为稳定的内在品质。
素质可以划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
职业素质属于社会文化素质方面。
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共同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
整体素质中的各种素质是相互渗透的,对素质不可孤立地理解。
人的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
贯彻人的一生。
而人生大部分时间是要在职业岗位上度过的,因此,在职业岗位上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职业素质及特征
教师:
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以专业知识、技能为特色,它是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有机结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的讨论——根据职业素质的特征,我们怎样有目的的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的五个特征)找几位同学发言。
讨论完毕,自己看教材53─55页,大约五──十分钟,再对照自己刚才的理解。
第五、六课时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
教师:
职业素质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学生: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
教师:
思想政治素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