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论文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659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之白华论文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秋之白华论文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秋之白华论文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秋之白华论文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秋之白华论文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之白华论文4.docx

《秋之白华论文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之白华论文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之白华论文4.docx

秋之白华论文4

学期论文

 

论《秋之白华》中瞿秋白人物形象

 

学生姓名

于鹏飞

学院名称

人文学院

学号

20111003142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吴云

 

2012年

4月

8日

摘要

《秋之白华》是一部革命爱情电影。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之旅是在上海大学开始的。

瞿秋白是社会学系主任,而杨之华则是他的学生,杨之华是从家乡来到上海寻求民主救国的新女性,老师的才华和风度深深打动了杨之华,更让她羡慕的是瞿秋白与妻子王剑虹的举案齐眉,因为人生理想的差异,她对丈夫沈剑龙感到有些失望。

于是,她把全部的热情和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革命中,最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24年,王剑虹病逝。

悲痛万分的瞿秋白第二天就出现在了课堂上。

瞿秋白因住处遭到敌人的搜查而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杨之华受组织负责与瞿秋白联系,师生加战友的情谊,渐渐升华。

在上海工人运动的大潮中,杨之华勇敢的向瞿秋白表白,后者委婉拒绝了她。

处于对自己情感的忠诚,无论是否能与秋白走到一起,杨之华还是决定结束自己的婚姻,瞿秋白最终正视了自己的情感,陪杨之华一起回到了她的老家萧山。

回到上海,他们三人在报上发表了联合声明。

至此,一对革命战友终于结成良缘。

  婚后,瞿秋白将一枚刻有“秋之白华”图章送给妻子,从此成为他们一生爱的见证。

1933年冬天,瞿秋白被调去江西苏区工作,杨之华因故未能同行,两人约好一定想见,没有想到此去竟成永诀。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被俘,关押在长汀监狱。

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文章《多余的话》。

一个月后,唱着被他翻译带到中国而来的《国际歌》,他坦然走上刑场,终年36岁。

 

关键词:

爱情;革命;党员;永诀

 

 

 

1、绪论

因观看《秋之白华》有感,且对瞿秋白这一人物敬佩、印象颇深。

所以决定从瞿秋白担任的共产党员、丈夫、父亲这三个角度对他这一人物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让人们更加深入、清晰的看到一位肩负起社会重任,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生,情深意重、父爱如山的瞿秋白这一伟大的人物形象。

 

 

 

2、正文

2.1、党的好同志

纵观瞿秋白三十六年的短暂人生,他的革命历程就好比过山车,在五四运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成为被选择的人、成为众多热血青年追捧、崇拜的对象。

他的耀眼头衔可以列出一长串:

在中共八七会议时开始主持中央工作,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是中共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

他准确翻译了《国际歌》,也是中国最早报道苏联实况的新闻界先驱者。

但他似书生的性格和为人,似乎注定了他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场上难以适应,也注定了这位书生政治者悲剧的政治人生。

当他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后,却又被自己的政治对手出卖与背叛,多少次的被捕与入狱几乎成了他与杨之华牵手后的全部。

在武汉、在福建、在苏联、、、、、、他一个人肩负起了红军长征后中央在武汉的全部工作和重任。

即使他知道自己已被中共中央抛弃,自己已失去了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入狱被国民党反动派威胁与恐吓时也喊出了:

“头可短,志不可改,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革命而死是我最大的荣耀。

”的惊天誓言。

即使面对自己早日的同仁的反叛和反动派的蛊惑和利诱也心如磐石毫不动心,说道:

“我是瞿秋白,不是顾顺章。

”这是一位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何等忠心的党的好同志。

福建长汀,在夏日的骄阳下他身着之华亲手缝制的衣服坦然坚强的走向刑场,面带笑容的坐在白花丛中。

连执行枪决的军官也为他动容命令道:

“不要打他的脸!

”枪声响起,血染“白华”。

那悲壮的枪声是中华儿女奋起后世人觉醒的坚定步履,也是那饱经心灵苦难后的悲凉回声。

看完《秋之白华》后,我虽坚定认为瞿秋白是共产党的好同志,但历史选择他成为一名党的好同志就是一个巨大的“误会”。

我心想也许只是无情地历史现状不容犹豫地将他推向政治的前台吧!

只是那民不聊生的社会惨景、家破人亡的破碎神州、列强割据的民族危机,使所有像他那样的热血青年别无选择的担当起“社会的重任”,使他一位标准的文弱书生义不容辞的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肩负起政治革命家的责任,成为“党的好同志”吧!

我记忆中最深的一句话是瞿秋白在狱中所写的《多余的话》中的一句经典的话:

“中国的豆腐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表面上看瞿秋白是在评价中国的美味豆腐,但在我看来他就是在形容他自己。

豆腐是软弱易碎的,就好像瞿秋白他自己,一个似豆腐般文弱的书生,却在人生的终点没有被压扁打垮,保持了洁白完整的外形和人格。

“秋之白华”,瞿秋白如秋天的白菊,花中君子,虽易折,但坚韧顽强。

他用终身诠释了“党的好同志"。

2.2、之华的好爱人

若谈到“爱情”,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可谓数不胜数。

孟姜女哭长城让人为之怜惜;梁祝双化蝶让人为之动容;玄宗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让人羡慕、、、、、、但比起《秋之白华》,我更为瞿秋白与杨之华他们两人纯真无私伟大的爱情感到心酸和震撼。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之旅是在上海大学开始的。

瞿秋白是社会学系主任,而杨之华则是他的学生,杨之华是从家乡来到上海寻求民主救国的新女性,老师的才华和风度深深打动了杨之华。

正如杨之华所说:

“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

遇见他是我没有想到的。

每一次和他讲话,我都无端的紧张,也无端的激动。

”但上天似乎在故意捉弄他们,他们两人相遇时各自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

瞿秋白与妻子王剑虹举案齐眉、相亲相爱,而杨之华与丈夫沈剑龙却因人生理想不同,两人日渐冷漠形同路人。

1924年,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肺癌病逝。

悲痛万分的瞿秋白第二天就出现在了课堂上。

瞿秋白因住处遭到敌人的搜查而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杨之华受组织负责与瞿秋白联系,师生加战友的情谊,渐渐升华。

而此时的杨之华与丈夫的关系也日渐恶化,“剑龙从来不给我写信,我和他也渐渐无话可说,而另外一个人却越来越吸引我。

他的思想、言谈举止,声音和目光照亮我的生活。

”之华她想用自己的爱去弥补王剑虹的空缺。

“我想呆在,和他一起呆在的地方,一起工作。

”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秋白因出于对妻子剑虹的忠诚拒绝了她。

后来杨之华决定结束自己的婚姻,即使不能和秋白在一起。

瞿秋白也决定和杨之华回老家萧山和沈剑龙离婚。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默默万重心。

一首悲怆的离别诗,之华结束了自己旧的悲伤,秋白也正视了自己的爱情与之华踏入了新的生活。

也许是命运,秋白与之华相爱后,秋白便整日避难与奔波,逃离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

但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使他们陷入迷惘、苦难与失落,反而使他们的感情愈加的坚如磐石。

最让我感动的是秋白与之华婚后的第一个晚上,秋白在之华手掌上印上“秋之白华”印章时的一段话:

“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赠给我生命的伴侣。

”爱人就应如秋白,他虽不曾与之华拥有平静安宁温馨美满的生活,但二人却有情比金坚的爱情就已足够了。

“想给你的太多,却能给你的太少,连起码的平静安宁的生活都没办法给你。

”“你给了我一个美好的未来,或许看不到未来,但我看到了开始。

”也许这段对白太过伤感,但我们不也能看到秋白对之华的情深与愧疚吗?

是啊!

物质的富足只是虚幻,拥有一个真正爱你的知心爱人,风餐露宿又何妨呢?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想起了之华,想起了他与之华的每一次分别,“每一次分别,之华都很平静,可我还是不敢看他孤单的样子,我从分手的那一刻就期待着与她重逢。

”每一次离别后的重逢都让他难忘,他却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离别是永远的离别。

“我留恋什么,我最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10年的生活。

是的,我不能没有依傍。

我不会组织自己的生活,我不会做那些及琐碎的简单平常的事,我一直是依傍着我的亲人,我唯一的亲人,我如何不留念。

”一段话语道出了万千思念,道出了对之华的不舍,也道出了浓浓的爱。

也让我这个局外人眼角湿润,“问君能有几多愁?

”这断肠心痛的思念,也只有秋白这样情深意重的书生男子才会有吧,也可见他对之华的爱有多深多重了。

“这件衣服是我妻子亲手为我缝制的,到了那天我就穿上它。

”夏日阳光下,命运让它应验了,子弹穿过了之华缝制的衣服,也为之华带去了秋白对她的思念和浓浓的爱恋。

硝烟中的爱情、革命的伴侣、唯一的情人、永远的爱人,秋之白华、秋白之华。

之华没能拥有浪漫温馨爱情的一切,但她拥有了一切女子渴望得到的爱人痴情忠诚的心,一颗秋白最思念的心。

秋白用他的终身诠释了“之华的爱人。

 

2.3、独伊的好爸爸

看完《秋之白华》,我看到了真挚的爱情,看到了赤诚的友情也看到了浓浓的最为珍贵的亲情,那在硝烟弥漫的年代最为难得的情。

这情就是秋白、之华、独伊之间的亲情。

独伊是之华与沈剑龙的女儿,她虽不是秋白的亲生女儿,但秋白对她却关怀备至,展现了一位父亲的伟大和高尚的人格。

独伊似乎与秋白很有缘,秋白第一次与她相见就很喜欢她,主动要求抱抱她很是喜欢。

关于他们三口之家温馨幸福的画面,我记忆犹新的有两处:

一个是他们三人在莫斯科郊外滑雪的画面,一个是他们早晨的一段温馨的对话。

莫斯科郊外一片洁白,整个就是一个雪的世界,让人忘却了战火、死亡、分离、、、、、、有的只有欢乐、兴奋、激情、温馨与幸福。

在这片欢乐的雪地上人们欢呼雀跃,宣泄着自己心中的不满,让欢乐填满自己的心房。

独伊坐在雪橇上在之华的推动下手舞足蹈,她那欢乐的笑声响彻天空。

秋白围绕着她们滑行,虽然脸上落上了雪花但却不能掩饰他心中的喜悦,只见他挥动着手中的帽子逗的独伊和之华咯咯的笑、、、、、、看着这温馨美满的画面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经历着背井离乡、硝烟的家庭;是一个重新走在一起的新家庭。

看到的只有秋白这位伟大的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

壁炉中的火熊熊的燃烧着,给沐浴在早晨阳光下的三口之家有增添了一份温馨。

之华站在桌前切着面包准备早饭,独伊坐在钢琴前欢快弹着,时不时的转头望望正在看报的秋白,眼中充满了依恋与喜爱。

秋白因过于操劳加上早期的肺病不停地咳嗽,之华便提议让他去疗养院住几日好好调养一下身体。

秋白则拒绝道:

“组织让我到苏联是让我来工作的,不是让我来养病的。

”独伊听到秋白的咳嗽声便笑呵呵的跑过来说道:

“我的咳嗽爸爸你就去嘛!

”还时不时的嘟起小嘴撒娇。

“好好!

我明天就去。

”一个昵称、一句关心、一阵撒娇折射出女儿对秋白深深的爱。

虽是父女之间的平常关心,但可见秋白、独伊这对父女之间的情深和依傍。

父爱如山般的伟大,秋白用他一生诠释了“独伊的好爸爸"。

 

3、结论

党的好同志、之华的好爱人、独伊的好爸爸,瞿秋白用他短暂的一生扮演好了他的三个重要角色,也通过他的这三个角色诠释了和实现了他人生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内职位从最高领导人降职为普通一员,并且遭到不公平的对待——惨遭抛弃,但他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鲜红的血液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虽然他和之华是半途结缘走到了一起,没有拥有一生的温馨和幸福,没有白头偕老、终老一生,但他却“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朽的誓言,谁说不能堪比海誓山盟,做了之华一生彼此最依傍的爱人。

虽然他不是独伊的亲生父亲,但他却胜似亲生父亲,彼此的依恋、彼此的关心。

再伟大的父亲,再如山的父爱也不过如此吧!

儒雅书生,误入政场,肩负起拯救苍生、振兴中华之大任。

也许是社会选择了他,或许是他心中的一腔热血,青年书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责任心,使他不得不为这个支离破碎的社会抛头颅洒热血。

总之,欣赏完《秋之白华》,我对瞿秋白心存敬佩,因为他在友情、爱情、亲情方面都是完人,用一生诠释了党员、爱人、父亲的至高境界。

但这样一位儒雅有才的书生,却惨遭反动派的毒手,倒在了一片纯白的野花下,没有能看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振兴的时刻;没能在爱情和亲情的陪伴下走完一生,我更为之感到伤心,惋惜与遗憾。

秋之白华,扬我中华。

秋白精神,万古流芳。

 

4、致谢

经过不到一个月的努力,这个学期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学期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论文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吴云老师。

吴云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学期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定题到查阅资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在我论文的整个过程中,吴云老师都细心地纠正论文中的错误。

除了敬佩吴云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然后还要感谢大一教我的所有老师,为我们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

此次学期论文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徐州工程学院对我的大力栽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