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415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docx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

 

IT互联网行业价值与演进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IT互联网的时代演进

当前现状

这是一个绝大多数新兴行业都被称为“XX时代”的时代。

近十年来,IT互联网产业呈现爆炸式发展,新技术、新领域、新行业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理念逐一落地,并走上了产品化、产业化的高速发展道路。

因此,各种IT互联网新时代来临的声音充斥着业界,似乎每一个新兴行业都将成为引领IT互联网发展一个时代。

图1-1时代爆炸

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业内人士,对于新兴的IT互联网行业都心存困惑:

新兴行业发展很快,市场规模增量喜人,但是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

是万亿级还是百亿级?

是否具有变革和引领时代的能力?

鉴于此,本文通过阐述分析IT互联网时代演进的历程,找到推动IT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发掘IT互联网行业影响因素,建立行业价值评估模型,并对主要新兴行业逐个解析,找寻IT互联网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并给出相关建议。

演进历程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在摩尔定律的牵引下,IT互联网技术跨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中真正影响全球,进入全面产业化,是从个人计算机开始,这也开启了IT互联网领域第一个真正的时代——PC时代。

在PC发展的同时,互联网开始萌芽,并迅速席卷全球,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而随着2007年Iphone首发,移动智能手机迅速崛起,4G网络全面商用,各行业领域和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再次发生巨变。

图1-2时代演进历程

回过头看PC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时代?

因为PC时代的核心内涵并不是指个人计算机,而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IntelCPU组合而成的个人计算平台、整机硬件以及之上的应用生态。

可以说PC时代其实是Windows+Intel垄断的Wintel时代,而PC只是从用户使用角度来描述一个时代,是时代的表征。

同理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由。

不难得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内涵也不是智能手机,而是ARM+Android/IOS组合而成的移动个人计算平台、整机硬件以及之上的应用生态,同时还有为计算提供数据传输的高速移动通信网络。

依据以上分析,从技术角度梳理时代的演进历程,本质上是计算和网络不断迭代发展的过程:

图1-3IT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和网络发展过程

而一个行业成为时代的最直接表现是其影响力,能够引领时代的行业必须具备广泛且深远的全球影响力,而影响力大小主要由影响的群体(即对象)和群体规模(即渗透率)所决定。

我们可以将IT互联网影响的群体划分为三类:

开发者、企业级用户和个人消费者用户,由于群体本身规模基数的差距较大,在影响渗透率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力大小如下表所示。

表1-1群体影响力

在假设渗透率相同情况下,影响力大小排序:

开发者<企业级用户<个人消费者用户。

而不同IT互联网行业对用户群体的影响渗透率则需具体分析,往往差别很大,我们以易观千帆2017年上半年移动应用不同行业领域的用户渗透率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1-4中国移动应用各行业领域渗透率

综上分析,计算和网络技术是推动IT互联网时代进步的核心驱动力,而一个行业能否成就一个时代还必须具备渗透到全球每个个人消费者的影响力。

硅谷崛起

硅谷作为IT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的源头,其发展历程完全可以看作是IT互联网的发展史,普遍认同的支撑硅谷崛起和百年发展历史的八大重要驱动力:

作为硅谷发动机的大公司;输送智力资本的大学;发奋图强的创业移民涌入;风险资本、天使投资和法律服务;加州政府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与容忍失败的文化;追随梦想、改造世界的灵感;加州明媚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图1-5硅谷成功的因素

IT互联网产业界普遍认为,大公司是推动IT互联网变革和发展的“引擎”,而这种态势在IT互联网产业发展早期并未显现,主要原因是IT互联网早期各行业领域方兴未艾,很多小公司在抓住了时代机遇后快速成长为日后的独角兽。

随着时间的推移,IT互联网产业日新月异,具有创新基因的大公司在前瞻战略、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推动IT互联网变革的主角,而大公司的技术和人才外溢也推动了其所在行业领域快速发展。

可以说,大公司是IT互联网这出不断上演精彩大戏的主角,因此我们可以从IT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几大公司之间竞争和对抗的脉络去深入解析IT互联网技术产业的演进历程。

IT互联网时代的计算变革

IT互联网计算技术的发展是一场小BOSS/新BOSS联合打老BOSS的过程

从IT互联网计算技术发展的过程来看,计算的发展乃至变革是一场小BOSS/新BOSS联合起来干掉老BOSS的过程。

图2-1计算技术发展过程

60年代开始,IBM成为商用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的霸主;1981年,IBM看准个人计算机市场,并快速推出个人计算机IBMPC,采用Intel8088芯片和微软MS-DOS系统,由于采用开放技术架构,得到软硬件和应用厂商支持,短短几年销售百万台。

1983年开始,硅谷工程师们发现基于IBMPC的开放技术标准,采用Intel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能够快速研制生产兼容IBMPC的个人计算机,即IBMPC兼容机,IBMPC上的应用软件可以直接在兼容机运行;随后,COMPAQ、DELL等PC公司开始大量涌现,Wintel开始快速发展,并很快成为了PC计算技术标准架构,在摩尔定律推动下,IBM小型机慢慢被淘汰,而IBMPC也逐渐式微并最终卖给了联想公司。

GoogleAndriod凭借良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开源的商业模式,通过帮助手机厂商深度定制化系统,拉拢加入安卓阵营,构建并持续优化安卓生态;ARM天生的RISC指令集,具备低功耗高性能特点,采用开放IP授权的商业模式,联盟极广而竞争很少,集成电路厂商能够基于IP自行设计研制ARM芯片产品,打破了Intel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链条垄断,ARM阵营极速扩张;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ARM+Andriod成为个人移动计算标准架构,虽然Intel推出了Atom移动芯片,微软也推出了WindowsPhone操作系统,但已无法撼动。

计算变革的战略路径是变“道”超车

图2-2计算技术变革的战略路径

上世纪60年代,计算主要以企业应用和服务端为主,以IBM为代表的整机系统厂商,采取软硬件全部自行研制模式,推出软硬一体的商用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面向企业级应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80年代中后期,Intel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绑定,撇开IBM开始在新的领域PC端发力,通过打造稳定可靠的桌面端CPU+OS计算平台,支持联合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和初创PC公司(主要是美国本土和台湾地区),在短短十年内建立起了基于Wintel的PC计算技术标准架构,开启了全球PC时代。

在主导PC端后,Wintel开始反攻服务器端市场,Intel于1998年推出至强服务器高性能芯片,微软也配套推出了WindowsNTServer操作系统,目前Intel在全球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超过90%,WindowsServer全球市场份额也超过70%,而IBM仅在高端服务器市场有一定份额。

2000年后期,ARM芯片+Android操作系统开始紧密绑定,选择在新的移动领域发力,凭借两者移动计算技术优势和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创新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几年内极速崛起,主导了移动端计算领域。

随着2012年ARM推出V864位计算架构内核,ARM+Linux开始向中低端服务器市场渗透,而ARM低功耗特点以及单核性能持续提升,可以预期在云计算和绿色数据中心规模化应用不会遥远。

综上所述,新BOSS要挑战老霸主,实现计算变革必须要有CPU和OS这两大武器,同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即找到一个新的市场领域,从服务器到PC,从PC到移动)。

计算变革的策略方法是构建基于统一技术体系的应用生态

Wintel能够引领PC时代并建立百万级应用生态的方法和关键是构建了一套基于CPU+OS统一技术体系的应用生态,包括:

CPU+OS组合的计算平台

计算平台之上的应用生态管理平台

通过应用生态管理平台进行应用开发运行、分发部署等,从而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应用生态

图2-3计算应用生态图谱

对标分析,Apple体系和Android体系能够抗衡Wintel体系,其二者均建立了基于固定CPU+OS组合计算平台的统一技术体系和配套商业模式。

统一的技术体系(应用生态管理平台),包括开发工具包、编译器、开发工具、软件包规范、软件应用商店,提供了一套应用开发运行及分发部署的标准和工具

配套的商业模式,包括计算平台“CPU+OS”提供商暨应用生态控制者、整机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应用服务商、用户等产业要素合作共赢

表2-1IT互联网三大计算技术体系

无论是Apple体系、Android体系还是Wintel体系,新CPU+OS组合的个人计算平台确立和统一技术体系的应用生态成形是IT互联网计算变革和新时代的最核心标志,也是IT互联网计算价值的最大表现。

IT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

网络发展历程

IT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发展经历了从局域到广域、有线到无线、低速到高速的演进过程,如果说计算技术使人类从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极大提升生产力,那么网络技术则为计算搭建了出入口和通道,使得千姿百态的IT互联网应用成为可能。

网络技术紧跟计算技术变革而跨越发展。

在新CPU+OS组合的个人计算平台出现并快速发展中,大量应用联网及数据传输的需求极大推动了与计算相适应的网络技术跨越式发展。

在服务端计算时代,网络技术以局域网络为主,满足点到点的数据传输;而到了PC计算时代,局域网已无法满足海量个人计算机的联网需求,因此出现了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网络,并发展成为www万维网,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到了移动计算时代,Internet网络又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联网需求,伴随着智能手机爆发,移动通信网络从多年缓慢发展的第二代通信网络(2G)快速向3G和4G网络跨代。

图3-1网络技术发展历程

网络价值

网络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价值是成为所有信息交互流通的载体,不断将各种信息设备包裹进这张持续延伸的大网里。

目前根据不同应用和计算需求,主要网络类型有四种:

骨干网络,面向企业数据中心、骨干计算节点等服务器集群的Internet骨干网络宽带网络,面向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硬件等的个人Internet宽带网络(含WIFI)

移动网络,面向移动智能手机、智能通信终端等的移动通信网络

边缘网络,面向物联网应用中的传感器、执行器、硬件产品等的物联网络,如蓝牙、NFC对四种网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不断扩张外延的态势,由骨干网络向宽带网络、移动网络、边缘网络逐级延伸,网络发展的整体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网络的边界不断扩张延伸。

网络的边界越外延,网络所能覆盖的区域和范畴越大,发展的潜力也越大,比如从有线宽带网络到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显然移动通信网覆盖区域远大于有线网络

2、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呈现指数增长。

网络的边界越外延,接入网络的设备种类越丰富,设备数量则达到指数级增长,比如骨干网络接入的服务器台数约千万级,移动网络接入的智能手机数量则超过十亿台,而物联网未来将要接入万亿级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3、用户与网络进行交互的时长逐渐递减。

网络边界越外延,用户通过计算设备与网络进行交互的时间越短、越碎片化,交互的整个时长逐渐递减,比如一般来说用户通过PC与Internet网络交互的时间段集中且时长较长,而用户使用手机请求移动网络服务则是碎片化,整体时长也相对更短。

按照上述分析,易观认为网络价值大小与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N以及用户与网络交互的时长T成正比,参考梅特卡夫定律和齐普夫定律,考虑网络传播过程的价值自然衰减,提出网络价值模型公式:

V=N*logN*T(N代表接入设备数量,T代表用户交互时长)

根据网络价值模型公式,结合上述网络发展的特点定性分析,绘制网络价值曲线图如下。

图3-2网络价值曲线

结合图中分析,随着网络边界外延,网络能够覆盖的区域和范畴越来越大,接入设备数N指数增长,而用户交互时长T不断递减,所以网络价值V呈现先升后降的正态分布曲线,当N和T达到某个平衡点G时,网络价值V达到最大。

横轴的网络类型区间越接近G点,V值越大。

具体四种网络类型的价值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3-1四种网络价值

综上分析,网络价值的大小:

移动通信网络>宽带网络>边缘网络(物联网)>骨干网络

行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各新兴行业分析与价值评估

新兴行业的时代特征总述

综合前述分析,计算和网络是推动IT互联网变革发展的核心技术驱动力,而影响力则是一个新兴行业引领IT互联网进入新时代的最直接表征,因此,可以从计算、网络和影响力这三方面对IT互联网新时代的特征和标志归纳总结。

图4-1IT互联网新时代的特征和标志

初步分析,无论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智能硬件等均是基于已有CPU+OS组合的计算平台之上的基础架构、开发框架、软件算法、硬件系统、应用软件或外设,不具备建立新CPU+OS组合的个人通用计算平台和应用生态的可能。

即使是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虽然嵌入了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的CPU芯片已实现量产,但操作系统层面并没有突破,各大IT互联网公司及研究机构开放的深度学习系统框架,仅仅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开发平台,与大数据Hadoop开发框架等同处于操作系统的上层,且均作用于后台服务器端,并没有影响或改变个人用户终端的操作系统平台,也没有重构应用生态系统的可能。

在新兴网络方面,物联网本质是现有网络技术的演进和延伸,既有WIFI、蓝牙等短距离无线网络,也在发展轻量级的移动通信物联网络,但目前看其位于网络价值的边缘网络区,接入设备的数量虽然将远超现有联网设备,但绝大多数设备属性为前端感应器和控制器,用户通过网络与设备进行操作交互的时长非常短,主要是依赖前端设备自动传输格式化数据,网络价值受限。

总体来看,目前已起步或正在发展中的新兴行业不具备成为IT互联网大时代的潜力。

行业价值评估模型

IT互联网时代由计算、网络和影响力决定,那么评价一个行业也可以从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建立三个维度坐标系,将计算、网络和影响力分别按照价值大小归纳为几类,每类按大小分别对应坐标轴区间,形成三个维度的坐标系;其次,确定一个行业在计算、网络和影响力三个维度上分别对应的最大价值类别,即确定其在三个坐标轴的最大区间位点;最后,将三个轴线的位点连接起来,围成的区域面积即可代表行业的价值空间,面积越大,行业的价值越大。

建立模型坐标系对计算、网络和影响力三个维度进行种类划分和每类的价值排序,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4-2三个维度的种类划分及对应价值排序

根据图4-2的内容,建立IT互联网行业价值评估模型的坐标轴系,如图4-3所示。

图4-3行业价值评估模型坐标

根据一个行业对应的计算、网络和影响力类别,分析确定其在三条轴线上的最大区间位点,两两相连,围成的三角形区域面积即可代表行业的价值空间,面积越大,行业的价值越大,反之价值越小。

代表性行业的价值模型分析验证

选取四个代表性行业,利用行业价值模型对四个行业分别进行分析,来验证模型的可用性和真实有效性。

这四个代表性行业分别是:

移动互联网行业、智能手机行业、服务器行业、数据库行业。

表4-1代表性行业价值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绘制出四个代表性行业的价值模型,如图4-4所示。

图4-4四个代表性行业的价值模型图谱

从图4-4中,可以直观清楚的看到各行业价值模型得出的区域面积大小,也即各行业的价值大小排序为: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服务器>数据库,这与表4-1中的四个行业2016年市场价值规模大小相匹配,其中移动互联网行业在三条轴线的位点均处于最大区间,并且可以继续外延,符合其时代行业的价值与属性。

因此,行业价值模型能够较好的、基本反映出行业价值空间的大小。

一个行业要成为IT互联网的一个时代,必须在其所处的时期内行业的计算和网络价值达到最大,同时具备渗透到每一个个体的影响力,只有三个维度都达到最大,才能成就IT互联网的大时代。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该价值模型结合具体情况对目前正在发展中或新兴行业的价值进行分析评估,从而对新兴行业的市场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清楚深刻的认识。

IT互联网之云计算行业价值评估及预测

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同年亚马逊推出AWS企业级云计算IaaS服务,云计算开始在全球IT互联网领域掀起巨大的计算变革声音和浪潮,云计算时代被业内一再提及。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云计算已形成了稳定的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但是发展的速度和市场规模却远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乐观,不可否认云计算为海量信息处理提供了强大且按需取用的算力,但离时代也似乎渐行渐远。

市场规模情况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云计算行业,易观监测了2012-2016年中国云计算企业级SaaS服务市场和IaaS市场规模,同时以智能手机行业为参照对比。

图4-5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

图4-6中国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

图4-7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预测

根据Analysys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公有云IaaS服务市场规模仅为71.7亿元,2016年我国企业级SaaS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31.7亿元,SaaS市场规模接近是IaaS的5倍。

对比智能手机行业,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2008年第一款安卓手机面世。

根据Analysys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4.5亿台,市场规模达万亿元,是同年IaaS市场规模的百倍,SaaS规模的数十倍。

价值模型分析

表4-2云计算行业价值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以智能手机行业为参照,绘制云计算行业价值模型图如下。

图4-8云计算行业价值模型

从图4-8中各行业区域面积大小可以看出,公有云IaaS行业的价值较小,企业级SaaS行业价值相对IaaS大不少,而智能手机行业则显著大于两者。

这与易观监测的2016年三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大小完全一致。

无论是IaaS还是SaaS行业,对个人用户几乎没有影响力,这也是云计算行业最大的瓶颈。

综上分析,易观分析认为,无论是SaaS、IaaS行业,虽然其在技术和应用模式上均有创新和突破,但对其行业价值分析来看都不足以成为一个时代,仅仅只是IT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个细分领域,而两个领域的市场规模也侧面印证了云计算并不是IT互联网的大时代。

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首次详细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大数据行业开始兴起并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全球数据量持续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机构、互联网公司开始意识到数据本身的价值,并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了极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作用。

因此,大数据行业将成就一个时代也成为了业内的主旋律之一。

易观分析认为,数据时代已来临,数据能够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大数据行业本身,大数据行业主要是通过对海量数据处理挖掘提炼出知识,为企业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该行业的市场价值有限,但是这些知识作用于企业后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利润提高、成本降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却十分巨大,而这才是大数据价值的真正释放,虽然无法统计数据,但远远超过大数据行业的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情况

从2011年开始,大数据行业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易观监测和收集整理的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如下。

图4-9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Analysys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148.9亿元,2017年也将保持较高增长,预计将达207.4亿元,未来两年也将保持35%以上的市场增长率。

总体来看,我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量级为百亿级,远未达到一个时代的行业所具备的市场价值空间。

价值模型分析

表4-3大数据行业价值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绘制大数据行业价值模型如下图4-10。

图4-10大数据行业价值模型

根据模型分析,大数据行业价值模型面积与企业级SaaS服务行业基本相当,两者的行业价值基本相当,均远小于智能手机行业,同样也不具备成为一个时代行业的潜能。

从两者的2016年国内市场规模来看,均为百亿量级,但企业级SaaS行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市场规模要更大一些。

综上分析,易观认为,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技术和新的应用场景已经充分证明数据能够加持生产力,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利用数据实现了经济价值,甚至开拓新的业务,但大数据行业本身的价值和空间有限,也难以成为引领时代的行业。

物联网技术现状

2009年是物联网发展的元年,欧盟、美国相继提出物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一大批物联网创业公司涌现。

物联网的概念和范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从RFID到融合网络、智能网络再到传感网络、机器网络等等层出不穷,但是物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不变,就是实现万物互联,即万亿级物体接入网络,大到机床设备、汽车,小到一把锁、一个杯子。

物联网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当前主流的无线短距离传输物联网,另一类是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广域移动通信物联网。

无线短距离传输物联网是WIFI、蓝牙等传统短距离无线网络向各类设备端的渗透,是目前主要的高速物联网络方式。

近几年,智能电视、音箱、家居等智能硬件设备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WIFI、蓝牙等短距离高速传输技术接入网络,2016年蓝牙和Wi-Fi均推出了最新升级版本,而其他短距通信技术如ZigBee、NFC也在快速发展中。

广域移动通信物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衍生的新型轻量级物联网络类型和协议。

物联网要实现广泛的万物互联,需要具备强链接、高覆盖、低功耗、大容量、长距离的特点,这是WIFI、蓝牙等短距离、高功耗、低容量的无线局域网络所无法适应的。

因此,NB-IOT(窄带物联网)广域网通信技术出现并高速发展,NB-IOT是LTE技术简化演进的针对万物互联的移动蜂窝网络,支持低功耗设备移动蜂窝数据连接,可部署在GSM网络、4GLTE网络及基站,具有网络覆盖广且深、接入设备数量多、规模应用成本低、终端待机时间长的特点,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广域物联网络标准及解决方案。

NB-IOT商用化已经全面提速,全球各大芯片及网络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均在积极布局NB-IOT。

2017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末NB-IOT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基本实现覆盖全国;同样在6月,共享单车ofo携手中国电信、华为共同打造的NB-IoT智能锁共享单车正式投入商用,未来将全部替换;其他NB-IoT应用如智能路灯、智能管道、环境监测、停车管理等也陆续在各地启用。

价值模型分析

表4-4物联网价值分析

影响力:

同时面向个人用户、企业级用户市场,未来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企业

都将拥有多类多件接入物联网络的智能硬件设备,影响力定位在更大的个人用户

区间根据上述分析,绘制物联网行业价值模型如下图4-11。

图4-11物联网行业价值模型

根据价值模型分析,物联网行业价值模型区域面积较大,行业价值较大。

对比云计算(SaaS)、大数据,物联网行业价值模型面积明显更大,而相较智能手机行业则稍小一些,但对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行业的影响力可与之相当,但计算和网络价值均相差一个级别,可以认为,物联网也难以成为大时代的行业。

因此,物联网行业价值大大高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但低于智能手机行业,随着智能硬件和新型广域物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未来物联网连接的设备数量将远超过手机,物联网行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