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4174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月考(三)

文科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后汉书》载:

“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2.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

“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                    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

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                    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国富论》写道: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4.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

A.m为700,n为300                                    B.m为600,n为400

C.m为500,n为500                                    D.m为800,n为200

5.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

“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6.研究表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尤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

这一状况(  )

A.得益于工业革命发展                            B.降低了社会消费水平

C.提升了农业生产收益                            D.刺激了工业技术革新

7.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

他说:

“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

”李斯特旨在(  )

A.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

B.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

C.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

D.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8.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

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

上述现象说明(  )

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9.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

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

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10.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  )

 

1894—1914

1914—1920

1894—1920

外国在华资本

15.83%

4.50%

13.11%

本国资本

其中: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4.44%

6.31%

11.88%

14.54%

3.81%

10.71%

15.08%

10.54%

13.84%

A.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        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

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1.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

地区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江苏南部

1.34

浙江杭州

2.79

广东汕头

1.56

湖北广济

2.05

山东莱州

0.83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12.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材料的观点(  )

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                            D.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13.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

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

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  )

A.思想理性化的影响深远                        B.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

C.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4.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

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

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

C.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

D.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5.伶人杨月楼与广东富家女阿宝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族恃强凌弱,利用与上海县令的同乡之谊拆散这段婚姻,并以拐骗良家女的罪名将杨月楼定罪。

《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

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

这主要说明《申报》(  )

A.以新闻为本位的自觉意识                    B.不屈服于权贵的革命精神

C.把为民请命作为办报宗旨                    D.即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

16.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

这些变化说明(  )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B.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

17.1956年底,毛泽东说:

“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

……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

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

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18.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

这一政策的实行(  )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19.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20.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

近代早期(1500-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薄伽丘指出:

“炫耀、打扮以及实现个人的每一个欲望,似乎成了最正确的人生目标。

”这期间,尤其是1600年之后,欧洲许多城镇,尤其是那些大的都会城市,作为铺张浪费的中心发展起来。

这些城镇均建造了许多会议厅、剧场、歌剧院、游乐园或其他娱乐场所。

——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

但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商人在消费方面却放弃节俭而趋于奢侈化。

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同时还耗费巨资结纳官府。

到近代,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节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这较诸过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变化。

此时的社会舆论已开始从富民与富国的高度,对奢侈消费的作用与影响给予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归纳近代早期的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的表现。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社会的消费观念产生变化的原因。

(6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

从1840年到1845年,英国民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铁路兴建项目被提到议事日程。

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

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

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总长已分别达到6000英里和1000英里,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材料二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

李鸿章的奏请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

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

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

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及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

(8分)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

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

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

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

其中典型的有:

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

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

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

——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0分)

高一月考(三)文科历史试题答案

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铸田器,教垦辟,田畴开广,百姓生活才充给,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选项C.D与材料不符,故C.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由于政府财政困难,导致官员贪腐严重,故A项正确;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不是材料中反映主旨,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央推行的,故D项错误。

3.【答案】A【解析】考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理解。

材料体现的是,18世纪的中国只凭借国内市场发展经济,而在对外方面实行闭关锁国,国外市场狭小,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故选A。

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

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价格革命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本题中新航路开辟后,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大量增加(n增加);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下降(m下降),各选项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C项。

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机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说明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不是对原有的格局的彻底颠覆,故B项错误;C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不是说明工业革命完成,故D项错误。

6.【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的推进并不会使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形,故A项错误;根据常识我们很容易推断,主要粮食作为价格下降而工人工资水平上升,使社会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故B项错误;粮食价格下降,不可能提升农业生产收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研究表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尤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可知,一方面是粮食价格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工人工资水平的不断攀升,这就促使了工业技术的不断革命,故D项正确。

7.【答案】C【解析】材料“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只是陈述了英国等国依靠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政策取得经济的发展,并未体现批评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国家分裂或统一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指的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前通过贸易保护等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根据材料“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用自由主义取代贸易保护,将在竞争中更占优势,其他国家的利益会受损,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殖民地争夺问题,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反映出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赫罗是人文主义者,且材料强调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发展情况,而非人文主义者发展科学技术的情况,故A项错误;由材料“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不能得出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故B项错误;由材料公元1世纪发明最早的蒸汽机到文艺复兴时期传播蒸汽机的基本知识,再到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成为其主要的发明,可知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是多种要素组合优化的结果,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故D项错误。

9.【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而不是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故A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取代了土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故B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而不是政治制度变革和社会演进的关系,故C项错误;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故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官僚资本在1914—1920年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个军阀大肆出卖国家权益而使官僚资本所占比重下降,故A项错误;图表没有体现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关系,故B项错误;通过图表的比例关系,可知外国资本并不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通过图表可知民族资本不论在任何时期,都保持在10%左右,故D项正确。

11.【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反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1888年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但是从数值来看发展缓慢,故B项正确;土地出租但是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没有反映出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故C项正确;对比江苏南部和湖北广济的土地出租数值说明不了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故D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可见作者认为妇女做这些事是天经地义的,故A项错误;材料着重叙述了女工在工厂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其教育水平及相关的问题,故B项错误;“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可以得出作者骨子里对女性的歧视,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描述了女工在工厂的情形,没有论述其应该或不应该,故D项错误。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说明在男女地位上,深受中国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妇女参加革命是由于不能忍受丈夫、公婆的压迫等家庭原因所致,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中国近代妇女观念、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妇女参加革命,不是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动摇,而是迫于家庭压迫,故D项错误。

14.【答案】C【解析】材料中“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可见传统大家庭制没有完全被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京临时政府对中国之家庭问题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的占据多数,反映出在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故C项正确;小家庭制逐渐取代传统大家庭制,不属于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

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

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这是一种对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客观公正,说明当时《申报》已具有一种新闻的自觉意识,故A项正确;《申报》的行为尚不构成革命的精神,故B项错误;办报的宗旨是报纸的核心理念,不能仅凭个例推出普遍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涉及报道新闻事件,更多涉及的是对该批评看法,故D项错误。

16.【答案】A【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左”倾错误,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报社的改革,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社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没有体现新闻立法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新闻媒体的改革,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故C项错误;城市体制全面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

17.【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归纳毛泽东的观点:

使私营经济、自由市场合法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与国家市场竞争,促进两者共同发展,增加社会财富,这就是新经济政策。

苏联因为没有坚持这一政策,导致物质供应不足。

1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1953—1954年仍处于建国初期,经济尚不发达,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