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06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docx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

我的《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姜湾小学陈珊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第21课。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汛期间隔懒惰俗语挽裤平衡联结谴责协调伏下溪水猛涨人影绰绰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点名读,齐读)三、初读课文、了解搭石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

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点名回答,出示句子)3、谁上来画一画搭石。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5、挽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卷起来)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访友就必须?

孩子们上学、放学都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

脱鞋挽裤)6、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搭石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

)7、再看看同学画的搭石,请同学评一评。

8、我们了解到搭石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所以,刘章爷爷在文中赞美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那现在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一起走进小山村,发现美、体会美。

四、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一)、体会画面美1、小组合作学习第2-4自然段,找一找,用横线画出你用眼睛看到的美的画面,用波浪线画出看不见的心灵美的画面,小组成员相互说一说。

2、汇报:

谁来说说你用眼睛发现了那些美?

重点句:

点名回答,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当的美感这段话)。

①、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抓重点词语体会:

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②、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吗?

(清清的水波漾在溪面上,水很清澈,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粒。

一行人协调有序地在搭石上走着,影子倒映在溪面上,显得很柔美)师:

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

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出示图片)③、追问: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为什么这个动作要协调有序?

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④、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来走一走,开火车的形式来走搭石,(挑选一组)前面的生1:

抬起脚来;后面的生2:

紧跟上去;速度渐快,生3、生4、生5、生6与老师合作轮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

协调有序)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

前面的生(组1):

抬起脚来,师:

后面的生(组2):

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⑤、师:

踏踏的声音,像(生齐:

轻快的音乐.......)多美的画面啊,像画更像一首小诗,(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点名读)⑥、(情境引读)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情境引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几十道,一共踏过了十几万道搭石,他忘不了这样的情景,读(生再次融情朗读)

(二)、感受心灵美1、师小结:

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歌,这是我们用眼睛看的到的美,那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的美都有哪些呢?

①、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了?

(板书:

奉献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抓住词语无论、一定、只要、再、直到体会),我们一起来体会上了点年岁的人的奉献美。

(齐读)②、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这些老人是怎样踏的?

请同学上台示范。

③、出示如果有......理所当然的事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了?

(板书:

谦让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理所当然、伏下)什么是伏下?

做一做动作。

什么是理所当然?

年轻人背老人过河,老人需不需要向年轻人道谢?

为什么?

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为什么?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生齐:

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生: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

其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生: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④、课堂小练笔:

这是遇到了老人走搭石,如果遇到了其他的人走搭石,年轻人会怎么做?

(出示句型:

假如遇上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五、回归课文、整体感悟1、师小结:

同学们,小溪长流,乡村的人们就是用一排排的搭石来演绎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下面让那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出示,将词语填入横线上,板书:

摆、调、走、让、过),这一幅幅画面是多么和谐,(板书:

摆、调、走、让、过)(板书:

和谐美),齐读。

透过一排排搭石,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也就是这一排排搭石演绎着乡亲们的和谐美、奉献美和谦让美。

所以,多年以后,刘章爷爷在回忆自己的家乡的时候,他深情的写到:

一排排搭石......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2、拓展练笔同学们,走搭石对于乡村的人们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在刘章爷爷的眼里却透露着不平凡的美。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美,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小组合作完成小一首小诗《美在身边》。

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就是由这些平凡人和平凡事组成的,老师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老师布置一个作业:

课后将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下来,写一段话。

21、《搭石》教学反思21、《搭石》教学反思《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本文通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的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是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

在设计教学时,我抓住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重点放在美当中,有情景的美,有心灵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画面美,有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心灵美,通过寻找美,感受家乡人民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

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我认为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点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课我紧紧围绕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点面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摆搭石的乡亲们都是一心为别人着想,老人只是举的一个例子。

想象一行人过搭石时动作的美、声音的美、画面的美。

想象两个人和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时的情景,让学生说说,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2、通过想像,感受美。

在品读感悟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孩子们通过对搭石人神态、心理活动、动作的想象,以及来走搭石人的假设,将摆搭石、走搭石的过程搬上了课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学生更好地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品德。

尤其是假设句的训练。

我设计了假如总要这一课文中的句式说身边的美,进行说写练习。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还使小空间瞬间变成了乡村大世界,各色各样的特殊人群都来了:

胆小的孩子,第一次走搭石的外乡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手拄拐杖的老伯孩子们通过想象,想尽各种方法去帮助那些过搭石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在课堂里畅谈,感受着人间温情。

3、抓住延伸点,书写平凡小事的美,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因此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在拓展这一环节,我让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美的小事,并作汇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简述了身边美的小事,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更广、更深地体会身边的美事,感受人间的真情。

4、孩子的学习热情高,小组交流、汇报有序,合作学习有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在合作性的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

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

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理解引导不到位。

学生体会不到和谐美而体会出谦让美。

2、生本课堂中,学生应读中感悟,感悟中读。

学语文的重点应放在读中,但是教学中朗读的时间太少。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若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学生能更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