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2855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docx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题西林壁》word版优秀教案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1、谁了解苏轼呢?

谁会背他的诗?

  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

还可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

  3、解读课题,问:

西林在什么地方?

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

师介绍:

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

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

朗读课题,导入诗文教学。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

能读懂哪些?

还有哪些不懂?

教师相机进行以下指导:

  

  

(1)当学生感知到庐山之美时,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第一、二句,让学生简单画一画他读出的“岭”和“峰”,补充描述一下“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

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三、四句。

相机理解“缘”的意思,并注意强调其写法:

右上部分好似两手做取景框状。

师生采用问答等形式反复朗读该句。

深层思考: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讨论探究:

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

集体交流。

相机引读名诗佳句:

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

《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

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

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

强调在吟诵《题西林壁》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理趣。

 

  2、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读示范,指名说说准备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与停顿)?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

你在朗读中联想到了什么类似的生活现象?

一边感受一边朗读。

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身在庐山”现象,再反复吟诵后两句。

  4、指名展示,引导学生听,评。

  5、配上乐曲,开展背诵比赛:

看谁先把这首诗背下来?

  四、揣摩古诗,触摸诗情

  1、教师提示:

学习古诗,还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才能触摸到诗人的心灵。

  2、投影出示:

苏轼,学富五车,才气横溢,诗、词、文都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奇才”。

因为不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遂引发了“乌台诗案”。

1080年,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号东坡居士。

自贬谪黄州以后,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出现了萧疏冲淡的格调。

1084年,48岁的苏轼被改贬到了汝州,在他走马上任之前,他来到了江西,游览了闻名遐迩的庐山,诗兴萌动,挥笔书写了《题西林壁》。

  3、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推测作者的诗情:

苏轼这样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文人,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两度贬谪,他的命运似乎并不由自己掌握,所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像绣球一样被人抛来抛去。

那么,《题西林壁》有没有可能隐含他对这样的人生的一种顿悟呢?

再读古诗。

引导发现:

“庐山”也许并不单指眼中的“这座庐山”,或许还暗指心中的“那座庐山”呢。

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将“庐山”这一环境改为其它环境,例如:

“官场”。

换词朗读:

不识xx真面目,只缘身在xx中。

再引导回归原句,反复品读。

  4、教师引读第三、四句:

苏轼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领反复吟唱。

  五、比较阅读,点燃诗心

  1、教师出示自己所作《象棋》:

孤相单士护王宫,炮马车卒狭路逢。

不识棋局真面目,只缘身在棋局中。

引导对比阅读,找出异同。

  2、鼓励把生活中的类似感悟也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

尝试写一写。

3、集体交流。

 

游山西村

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能真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见过面了,是你是?

我姓何,大家就叫我何老师,昨天,听到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我感到同学们很聪明,所以我相信,我们今天的这堂语文课只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肯定会变得更加精彩。

好,接下来我们就上课。

二、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一堂课朱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

诵这首诗,个人背——齐背。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

《秋叶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能谈谈你对诗人陆游的了解吗?

出示课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3、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作者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

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4、指名读。

注意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

出示古诗(表明节奏)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

5、学习"豚"

注意:

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有什么需要给其他同学提醒的?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其他同学书空,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三、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为了更好地去读懂课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还是先来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

出示写作背景:

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

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

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

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相互说。

(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2)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

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预设:

“足”是什么意思?

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

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还单单指酒菜足吗?

那还指什么足?

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

自由读——个人读_个人读——齐读,足吗?

要突出“足”个人读,齐读。

看到山民如此热情的招待远方的客人,同学们,你们还可以想到那些古诗文呢?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B,花径不曾缘客少,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5)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

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

莫笑是什么意思?

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

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

,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自由读——个人——齐读。

如果我们稍稍改动一下李白的诗,是不是可以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山民待我情”

(6)同学们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怎样一个画面?

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汇报。

(7)是啊!

山民无比敬爱诗人,诗人热爱山民,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的情感啊!

让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

板书:

情谊真。

2、引读:

(1)看到乡亲们杀鸡宰猪,用满桌丰盛的酒菜热情的招待自己,诗人的心开始慢慢地融化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动一起再来读这两句诗——

(2)听着山民淳朴、真切的话语,看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热情的脸,诗人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3)山民敬重诗人,诗人热爱山民,这份真挚的情感始终充盈着整个场面,他需要我们通过读把这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不折不扣再次呈现。

一起读——

四、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

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

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

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

美丽的小山村。

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

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个人说——同桌说。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

(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

板书:

景色秀。

3、诶!

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

你想想,陆游被罢官了,他的心情怎样?

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有没有嫌弃他?

4、是啊!

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

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看着眼前的美景,想着山西村村民的热情,陆游他对自己的前途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他除了看到桃红柳绿、美丽的小山村外,其实他还看到什么?

请同学们用“他还看到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柳暗花明、美丽的小山村,同样淳朴的民风,新的景象,新的希望)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

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

对,要先先抑后扬。

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

请根据提示写话。

提示:

(1)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______。

(2)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打算放弃时,______。

五、朗诵,感悟情境

过渡:

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

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

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

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

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首《游山西村》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

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来,这句诗句能成为千古绝唱绝对有它自己的理由,当然,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了。

一起读读这句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

请赶快把他背下来,个人——集体。

3、对于古诗,我们不但要会背,还要有感情地朗诵,同学们自由试试看,个人——个人——集体。

六、课外链接,拓展延伸

其实,还有很多诗像这样于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这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这堂语文课。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教学板书:

  风景秀

情意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