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2166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1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docx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目录

《愚公移山》3

《加了一句话》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7

《紫藤萝瀑布》9

《蟋蟀的住宅》12

《穷人》14

《画风》15

《跨越百年的美丽》19

《敬畏自然》22

《伟大的悲剧》23

《称赞》26

《爱吃的水果》28

《iuü》30

《我是什么》31

《蓝树叶》33

《坐井观天》35

《一去二三里》37

《荷叶圆圆》39

《小小的船》43

《大自然的语言》47

《这个办法好》49

《小熊住山洞》50

《父亲和鸟》52

《雪地里的小画家》54

《菜园里》56

《小壁虎借尾巴》59

《大海睡了》63

《北京亮起来了》64

《画家和牧童》66

《四个太阳》68

《两只鸟蛋》70

《白鹅》73

《去年的树》75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76

《鸟的天堂》78

《乡下人》79

《落花生》81

《再见了亲人》82

《黄鹤楼送别》84

《我的战友邱少云》85

《模板》88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本文有如下特点:

①浓郁的神话色彩。

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

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三年级阶段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里,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

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三、教学设想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

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五、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

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

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

  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

  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穿插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

如翻译文句的方法:

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三)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11个问题(略),通过问题的解答即熟悉了课文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进一步深化。

  (四)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教案。

  (五)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

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感受。

  六: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

  愚公不“愚”-----勇往直前

智叟不“智”-----成为笑谈

 

《加了一句话》

《加了一句话》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富含哲理、具有强烈的语言感染力的美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理念,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并创设活动情境加深体验升华情感。

  一、通读课文,自主确定探究主题

  师: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生在法国巴黎街头的故事,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你们想读吗?

  生:

(大声地)想!

  师:

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运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朗读:

有的放声读,有的轻声自读,有的与同桌齐读,有的边读边用笔批注)

  点评:

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师: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收获)

  师:

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现在你最想探究什么问题呀?

  生1:

为什么之前没有人给钱.后来行人都掏钱给盲妇人?

  生2:

为什么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生3: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感受到什么?

  点评:

语文教学呼唤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而开放的语文课首先应实现学习内容的开放。

教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点拨引导,准确领悟探究策略

  师:

这些问题提得多好呀!

其实我们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中也提到了这些问题。

  (生轻声读提示内容)

  生:

(欢欣雀跃,大声回答)以后学习这类课文时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提示来开展学习。

  点评:

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第七册开始在略读课文之前安排了"阅读提示",旨在揭示课文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加以扩展。

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三、品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可以在有关语句旁作上记号。

  (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

他们有的拿着铅笔边读边画,有的不时与同桌小声交谈,有的边读边查阅工具书......课堂上流露出浓浓的探究氛围)

  师:

请你把自己读明白的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师:

(巡视中相机点拨)

  1.如果是你看到"春天到了"这句话,会想到些什么呀?

  2.出示图片:

那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有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他们看到这位双目失明的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看到"春天到了"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呢?

小组里讨论一下。

  点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加了一句话》的语言准确传神、饱含深情,教师应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辨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为下面的采访活动做准备。

  四、开展活动,再现情景加深体验

  师:

同学们,巴黎街头的这感人肺腑的一幕被一位记者看到了,激动之余,他便走上前去采访。

  (师扮演记者,努力创设活动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

各位观众,我是巴黎电视台"爱心"栏目组的记者,请随我去看看发生在街头的一幕。

  

(1)您好,尊敬的女士,请问您为什么会掏钱给这位盲妇人的?

  

(2)这位小朋友,你一定是把自己的零用钱送给了那位老奶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3)你好,先生,我想,你应该是一位小职员,每天辛苦地工作也只能得到一份微薄的工资,为什么你也摸出了一枚铜币呀?

  (4)先生,您能谈谈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吗?

  生(女士):

因为我觉得老妇人实在太可怜了。

春天到了,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郊游、参加聚会......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春光,可是这位盲妇人却什么也看不见。

  生(小孩):

因为看到"春天到了"这句话,我想起了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广场玩的情景。

我们在美丽的花丛中捉蝴蝶,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放风筝,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可是这位老奶奶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多可怜呀!

所以我把自己的零用钱送给她,希望她也能得到快乐。

  点评:

这一过程旨在让学生在趣、活、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的感受在课堂这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上充分地表现出来,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又使学生的体验进一步深入、个性进一步张扬。

在这其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有机捕捉反馈信息,巧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弥补课文空白,用自己的感受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进行再创造,从而实实在在地领悟课文反映的思想以及语言的技巧与魅力。

  五、激情诵读,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师:

哦,原来"春天到了"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它是那么的催人动心,感人肺腑。

这句美好的话语,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从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位盲妇人的无限同情。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学生满怀深情地诵读课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诵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

此时,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呀?

  生1:

以后我也要像巴黎街头的那些行人一样热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2: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像盲妇人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生3:

此时,我想高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首歌......

  生4:

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巨大力量,"春天到了"这句话虽然只有寥寥四个字,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心,给苦难送去幸福.给忧伤送去快乐。

  生5:

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努力学好语言,用好语言......

  点评:

"你们想说些什么呀"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心灵的琴弦。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真实感受,内心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总评

  教学中,教师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为学生思想打造一片翱翔的天空,使学生的思想在激烈的碰撞中不断得到补充、完善。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课文特点设计饶有兴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天地中加深体验、升华情感、启迪智慧、提高素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处在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本单元课文为名人单元,编者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命轨迹走进或者走近作品生命的某个角落”,进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方面都有所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领悟文意,受到多方面的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及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文章内容,把握并学习人物的超凡人格;做到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1.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

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2.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3.在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演员。

让学“翻身”当家作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美的世界,真正成为教学舞台上的主角。

 4.对待传统教学,我们应该“扬弃”而非“抛弃”。

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但它的某些基本内容却不能丢。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构筑教学大厦的重要材料。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文外天地

1.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

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2.文外天地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

教师补充(见幻灯片)

(二)观摩

见幻灯片

(三)理解

1.划出精辟的句子,找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个别小组可以提示:

可以从身份,特点,事例,指导思想等方面来比较

(表见幻灯片)

小结并作写作指导:

写人记事不分家,选材典型上好佳。

(要求学生笔记)

2.课文的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过渡段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的一个方面。

他还有另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承上启下)

(四)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不能理解的关键语句,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

(见幻灯片)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五、我学会了

1.学生小组自己总结,

2.教师总结:

闻一多前期作为一位卓越的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了他谦虚严谨的态度和实干的精神。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虽然前后期表现不相同,但是他热爱祖国,希望祖国早日繁荣富强的心愿是不变的。

3.拓展延伸:

①有人崇拜叱咤风云的球星;有人仰慕演技高超的影星;也有人追随亮丽纷呈的歌星。

像闻先生这样的民族之星是否值得我们去追随?

谈谈你的看法。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各组推荐交流)

六、结束曲——《七子之歌》

教师:

同学们,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啊,闻先生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着—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闻一多。

下面让我们为这位勇士齐唱一首由他作词的歌曲—《七子之歌》。

《紫藤萝瀑布》

  一、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九义课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选文丰富多样,其主题均是表现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习本文,将继续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并继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教学目标

  ①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②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③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说教法

  设计理念是:

美文需要美教。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得极美的课文,不管是从语言教学来看,还是从情感熏陶、语感培养来看,它都是非常有训练价值的阅读材料。

对这样好的材料,如果用讲析法、谈话法、问答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都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将教学的视点放在一个"美"字上,用"美"来结构全文的教学过程。

  为此,设计以下教学法:

  1.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

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的朗读、品味等主要环节中,将着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读出感情,美点寻踪法找寻文章的美点并进行赏析,运用合作探究法与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本课教学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美读赏析—合作探究几个环节。

  1.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诵诗《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就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花象瀑布一样会是什么景象。

多媒体展示紫藤萝图片(整体瀑布般的~局部花朵形态的),引导学生描述,以此导入课题。

并分析题目的修辞手法,为后文的语言赏析奠定基础。

(因为许多学生不了解紫藤萝为何种植物,实物的展示易使学习者获取丰富的视觉表象。

不然,很难理解后面的内容。

比如: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象是一个小小的张满的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那么,文中哪些内容是描写眼前的藤萝花的?

哪些内容是写我的感触和联想的?

  (我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观赏花——感触花从感觉到回忆到抒情议论}的写作思路。

自然切进文中“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以及10年前的藤萝花的回忆中“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联系”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十年浩劫,给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带来了阴影和创伤,作者的一家也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1974年姑母冯沅君去世,之后她的母亲又去世。

在拔乱反正的1982年5月,好的小弟又身患绝症,作者睹物释怀,由花及人由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为理解后面的抒情议论段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打下基础。

  3.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注美词美句。

(此环节中融入对生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查)

  4.美读赏析,品味语言

  本环节为主要教学环节。

在教学时,我将把“读”和“品”有机地结合起来。

安排三个教学步骤,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读:

找寻美点,自由朗读。

作者将眼前的紫藤萝花描绘得生动、形象,勾画你喜欢的写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读:

朗读展示与交流。

指名学生朗读,我将作好激励性的评价并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融入对生字的检查与朗读技巧的点拨:

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再读:

全班同学分为男女生两组,运用老师所介绍的朗读技巧,分别就第二、第六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

完毕,老师适当点评。

  赏读:

学生再读自己勾画的喜欢的美句,谈谈喜欢的原因。

根据七年级学生大部分思维活跃,喜欢展示自己的特点,此时,学生定会积极举手发言,与同学交流。

  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学会赏析——找美点、体会表达效果。

可以举例示范,如:

花儿一串串“挨着”、“挤着”,花儿彼此“椎着、挤着”,“叫着”嚷嚷“我在开花“我在开花”,用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嘻闹。

老师对同学的发言要给与鼓励和点评,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

同时,引导学习把景物写活的相关技法——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那流动的瀑布、那美丽的小花、那浅浅的紫色);调动多种感官对能寓理的景物作全方位的描绘(从形,色,态,味入手,采用了视觉,嗅觉,幻觉(通感)的写作角度);要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5.合作研讨,理解感情

  在本环节,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1)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感情发生什么变化?

  

(2)是什么将焦虑和悲痛转化为了精神的宁静?

  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的看待这些不幸“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的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3)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前面已经融入对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这对于理解“我”的情感变化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师讲析:

这篇课文,通过写花,既赞美了生命的蓬勃向上,又表达了对苦难对生命的哲思。

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

原来作者吟咏、赞叹花之美好,是为了引发出文字隽永、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原来文中一切让人动心的描写,是为了这令人回味的"点题"的出现。

于是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这种写法就是托物寄意,就是借物抒情,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

如果说用花的不幸写出时代的不幸,那么写花的"辉煌"就是在表现时代的进步,表现人们在时代进步中的意气风发,表现新时代里社会的繁荣昌盛。

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每个人都是一朵小花,"小小的紫色的花舱""满装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6.师生深情朗读课文"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