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1980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docx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保健--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1、胃弱:

“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

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

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

  方法:

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

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

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

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

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

——合谷穴

  

(1)气喘心衰引起肩酸:

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2)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

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

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

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

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

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

过度疲劳,身心疲倦

  方法:

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

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

  

(1)全头痛——全头点、大拇指、中指;

  

(2)头顶痛——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

  (3)后脑疼——后头点、小指、膀胱经;

  (4)两侧疼——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

  (5)酒食前额痛——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

  方法:

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

  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

  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

  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13、眼睛疲劳:

  手掌心包区、食指商阳穴、小指少泽穴

14、牙痛:

  小指肾穴、手背合谷穴、中指无名指下齿痛点、无名指肝穴。

15、落枕:

  小指少泽穴、手背中指下“颈咽区”。

16、晕车:

  小指侧手腕上神门穴、无名指关冲穴、手掌中央手心。

17、白发:

  小指肾穴、小指命门穴、手心、中指中冲穴、无名指关冲穴、手腕中央阳池穴。

18、更年期障碍:

  小指肾穴、小指侧面生殖区、手指中央心包区。

19、腹胀:

  食指大肠穴、手背食指根处二间穴、胃脾大肠区。

20、荨麻疹:

  无名指肝穴、肺穴、小指肾穴、中指心穴、手背手腕阳池穴。

21、痔疮:

  手背小指会阴点、手背合谷穴、食指大肠穴。

22、关节酸痛:

  五指尖各井穴、手背虎金寸、阳池穴。

23、肩关节炎:

  手腕侧太渊穴、手背合谷穴、阳溪穴、手腕神门穴、手背液门穴、手腕大陵穴、中指中冲穴、手背小指末端后溪穴。

24、腰痛:

  手背“背腰腿区”两个穴道、食指下侧、无名指下铡(轻柔缓慢)。

  坐骨神经痛:

手背无名指和小指交叉处坐骨神经点。

25、肥胖:

  掌内食指下方“胃脾大肠区”(强刺激)、手背中央“胸腹区”。

26、蓄脓症:

  掌内拇指丘“胃脾大肠区”、手背合谷穴、中指中冲穴、手背拇指下手腕间鼻痛点

27、慢性鼻-炎:

  手背合谷穴(强刺激)、食指大肠穴。

28、胃痛:

  手掌中心下胃肠点、手背拇指根下落零五。

29、胃溃疡:

  手掌中央下胃肠点、手背中央胸腹区、食指前头点。

30、眩晕:

  无名指下关冲穴、中指指根耳咽区。

31、耳鸣:

  小指肾穴、前谷穴、手背阳谷穴、无名指关冲穴。

32、气喘:

  掌内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手背食指根三间穴、拇指丘胸腔呼吸器官区(轻柔)

33、肌肤老化:

  小指肾穴、无名指肺穴、关冲穴。

34、头发损伤:

  小指肾穴、手腕阳池穴、中指心穴、手腕正中央大陵穴。

35、假性近视:

  手掌中央心包区的劳宫穴、手背小指侧手腕附近腕骨穴、无名指肝穴

36、贫血:

  五指尖各井穴、手腕神门、大陵穴、小指肾穴、手心。

37、打嗝:

  食指商阳穴、大肠穴、无名指肝穴。

38、眼疾:

  大骨空穴、食指商阳穴、二间穴、手背合谷穴。

39、胃病引起的胸闷:

  胃肠点、手背胸腹区。

一定要强刺激,否则会增加胃酸分泌。

40、老花眼:

  手背小指侧手腕养老穴、手掌小指根侧养老点。

  附图一:

手掌掌心穴位图

    附图二:

手掌掌背穴位图

    附图三:

手掌的反射区图

    附图四:

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

(1)    附图五:

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

(2)  附图六:

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

    附图七:

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    附图八:

手部穴位图——掌背    附图九:

手部穴位图——掌心  

神奇的化痰穴

在丰隆穴上,用拇指点揉五分钟,即可达到健脾化痰之神奇功效.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取法: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条口穴后方1横指取穴,约当犊鼻与解溪的中点处。

  

奇的化痰穴"alt=中国保健按摩网-人体丰隆穴位按摩图解src="real_src="

按摩睛明穴,每天两三次用力点揉该穴9下,后用力向鼻翼方向揉9下。

不出一个月飞蚊症就消失了。

睛明穴。

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

明,光明穴之意。

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

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

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

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

【标准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通俗定位】用指头压住眼角,会摸到骨骼的凹陷处。

指头上下移动,会感觉鼻子内部疼痛部位就是睛明的位置。

【参考穴位图】用手揉摁照海穴告别咽痛肩周炎和失眠

方法:

1.坐在床上,把两只脚心对齐,在内踝下有一个小坑叫照海穴,双手拇指分别用力往下摁,摁的时候要闭嘴不能说话,感觉到有津液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咽下去.一般来说,点揉3到5分钟后就会感觉到喉咙里有津液出现,疼痛也会马上随之缓解.

2.坐在床上,屈膝,脚底平踏在床面,自己用双手拇指分别揉摁两侧内踝下的照海穴2~3分钟,刺激量以自己产生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坚持按揉1~3次能治肩周炎。

3.睡前揉几分钟照海穴,不仅可以滋阴降火,补肾益气,而且还可治愈多年的失眠症.

穴位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穴位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踝正下缘之凹陷处取穴。

日常必知穴位及功效详解

1.止鼻出血

  头部受到撞击或鼻子受到打击才会流血,这是因局部血管受伤而引起,不必过分担心,但是如果属于突然出血,则不可忽视。

因为这种突然性鼻出血有可能是因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等病因所引起的出血。

  一般常见的成人鼻出血,大都是因“上火”而引起,但也有因感情变化、气候变化等环境变化和营养状态变化而出血,这种情形常见于一般年轻男女。

但是女性在月经时期或妊娠之时,也有可能突然出血。

  鼻出血时,最重要的是应了解原因,如果属于鼻子以外的原因,则应医治。

如果属于高血压的鼻出血,与其立刻止鼻血,不如让它流出来好。

穴位与治疗

  止鼻血的穴道在第五颈椎,因此只要在第五颈椎处用手刀轻劈即可。

首先一面吐气一面轻劈,如此不断重复,就可立即止鼻出血。

2.治疗恶心

  恶心想吐情形时常可见,尤其是在暴饮暴食后或是吃变质食物后最为常见。

这是因为胃部无法消化、接受吃进的食物而引起急性胃炎。

但是有时所吐无物,尽有一些酸性胃液,此时会感到口渴、胃痛、身体倦怠、食欲不振。

尤其是参加舞会或各种餐会,在暴饮暴食之后都会有些不适之感,相信这是大家都有过的经历。

  急性胃炎也因体质而有很大差异。

因为胃肠虚弱、过度操劳、精神不定等等也可能产生急性胃炎。

所以同样的食物给不同的人吃喝,并非每位都会因急性胃炎而感到恶心。

如果将急性胃炎视为短暂之症而不加治疗,则有可能变成慢性胃炎或是胃溃疡等病症,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急性胃炎症状虽然激急,但只要治疗适当,会很快恢复,不必过分操心。

 

指压法治疗恶心的穴位及指压方法 

  首先谈及“六华灸穴”。

它对任何胃肠病以及内脏疾病治疗都极具效果的穴位。

首先设定它是连接肩胛骨下端的线,它的中心位于第七、八根胸椎之间,如图所示,先找①处,再由①向下二格寻找②,再由②向下二格寻找③,在①②③各点左右处约二指处便是“六华灸穴”。

它的指压法是先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时,用指头用力压约6秒钟之久。

由上向下连压10次,会使胃部有舒适感,连急性胃炎所产生的不适感也会一扫而光。

  指压“中脘”左右2厘米处穴位,对急性恶心、呕吐也具有莫大功效。

指压时,先平躺并放松肌肉,按胸骨下端和肚脐之间的“中脘”,也会使胃感到舒服,方法同前,连续重复10次。

  3.治疗颈部扭筋(落枕)

  早上一觉醒来,颈疼,无法起床——这种经历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情形叫“扭筋”,俗称落枕。

这种症状有的一二个小时就会恢复,可是有的一连三四天仍疼痛不已,再加上采用不恰当的疗法,不但会增加痛苦,甚至会数日无法转动脖子。

  扭筋时除了感到疼痛,脖子也无法向左或向后看,连身体也无法转向对方,全身宛如僵硬之感。

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不自然睡眠方式,颈部经长时间压迫,使颈部肌肉变硬所致。

如果使用高度与平常相异的枕头,或是硬度不同的枕头,时常会发生扭筋现象,其他如疲劳或直接吹冷气时也会引起相同的症状。

  扭筋时最易被侵害的是僧帽筋和胸乳突筋。

由于此处血液不畅才引起扭筋,因此在治疗扭筋时,应该使收缩的肌肉松弛,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畅。

指压穴道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敷在颈筋后才治疗,如此便能事半功倍。

 

治疗颈部扭筋(落枕)的穴位及指压法

  在颈窝旁2厘米处的“眼点”,一面吐气一面用力压6秒钟(压到稍微感疼痛程度),连续3次。

其次在第四颈椎旁2厘米处采用同样要领连续压10次。

再用手刀劈颈窝5次。

只要按照上述顺序,连续1-3次,就能使你的颈部转动自如,也不感到疼痛(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指压时,也可以指压颈和肩膀交界的“肩根”,指压方法和肩井指压法相同)。

  如果扭了筋而想勉强扭动,则会更加疼痛,招致反效果,使原本很快就可治愈的病拖到1-2个星期才能治愈。

4.治疗宿醉

  如果豪饮过度,则必宿醉。

宿醉症状可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头痛、眼睛肿胀、一说话就满脑子回响,这种类型是以头痛为主。

另一种是情绪不佳、呕吐等症状。

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上述两种症状同时发生。

  酒精在体内会被乙醛所分解,氧化变成醋酸,醋酸在体内循环会分解为水和酸瓦斯。

如果饮酒过度,便会破坏这种平衡,由于乙醛的积累而引起头痛。

然而恶心和呕吐却是因吸取过量的酒精所引起急性胃炎所致。

若要呕吐时将胃中之物全部吐出的话,倒会有些舒服感。

如果因饮酒过量而手指浮肿,甚至神志不清的话,可能是酒精中毒,不可等闲视之。

 

治疗宿醉的穴位及指压法

  如果酒后感到头痛,则以打击头顶“百会”穴和后颈“天柱”穴都有明显的效果。

或者是指压第九、十根胸椎之间左右2厘米处的“肝俞”穴,也能使胃功能恢复正常,对于治疗宿醉也有显著功效,在指压“肝俞”穴时,应握拳猛打。

  如果感到胃闷,情绪不佳时,可用力压肚脐上下左右3厘米左右之处6秒钟,如此重复10次即可见效。

 5.治疗烧心、嗳气

  过度的抽烟喝酒之后,心窝会宛如火在燃烧似的难受,这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又称为“烧心”。

烧心是因胃酸过多或是胃中食物向食道逆流,或是食道运动异常、食道粘膜过酸、胃内压力增强所致。

其它还因食道炎、食道溃疡、胃炎、胃溃疡等等引起。

在用餐或吃点心之后,或是吃柑桔、栗子、糕点等酸性较强的食物时也会有“烧心”的感觉。

  在“烧心”的同时还会嗳气,在嗳气中所带有酸味之物又称“吞酸”。

“烧心”和“嗳气”虽然性质不同,但也时常同时发生。

嗳气虽是生理反应,它将胃中空气或瓦斯由口中排出,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如果长时间嗳气,而且感到痛、臭之时,有溃疡之嫌,应立即医治。

 

治疗烧心、嗳气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烧心、嗳气的方法以指压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央的“中脘”穴,颇具效果。

一边吐气一边用拇指在此用力强压6秒钟,重复5次时,胸部的难受感就消失了。

  其次也可以压“第三厉兑”穴。

第三厉兑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前面的要领,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压,如此重复3次即可。

6.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

  手和脚的关节痛几乎都因扭伤或挫伤。

扭(挫)伤原因很多,凡跌跤时用手撑地、手腕易挫伤、滑雪时脚易扭伤。

日常所见的扭挫伤都是位于手脚的关节处。

一般扭挫伤时,关节附近都会肿痛,如果任意甩动会徒增伤痛。

  轻微的扭伤,关节会微微作痛,稍微严重的话,会肿胀,而且有内出血现象,严重的挫伤,关节上下都会浮肿,有时会发热。

为何扭挫伤会导致这种情形呢?

这是由于关节在平常所能转动范围内转动,而包围关节一带的关节包或关节相连的韧带,勉强的被拉所致。

如果剧痛或严重肿胀时,有可能是骨折或骨裂,应到整形外科治疗。

  如果挫伤严重,则勿加以按摩,否则会使内出血或炎症更加严重,如果因此使骨骼异常那就太划不来了。

挫伤时首先用湿布包住患处,如果处置不当,则会继续疼痛。

 

 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手腕扭伤最有效的是指压“阳池”。

以手腕为中心,往不痛之处弯曲,用拇指一面吐气一面强压10秒钟才放手,如此重复3次。

如果是脚脖子话,指压“解溪”也很有效。

指压要领同前,在指压后肿消、痛止。

  7.治疗小腿痉挛

  小腿痉挛大都是由于剧烈运动,尤其是短距离赛跑、柔道、游泳、马拉松等较容易引起。

但是在疲劳之时或远足回来就寝之时也会发生。

痉挛时小腿会宛如铁一般硬直,尽管你用力拉也难以拉直而且会感到痛苦难当。

  由陆地运动所引起的痉挛,危险性还不大,如果是在游泳或驾车时引起痉挛的话,是事关生命危险的。

一般所谓的小腿痉挛是指小腿肚子起痉挛,但事实上会起痉挛之处不仅仅限于小腿,连大腿内侧、脚底、脚趾头、胫骨、背部、手等等也会有引起的可能。

在此只谈及一般常见的小腿痉挛。

  在小腿痉挛时,脚脖子会剧痛,筋肉会引起收缩,脚跟会向上扯,脚脖子会伸长。

此时如果过于惊慌,不但会使抽筋时间增长,也会使痛苦增加。

如果处置不当在短时间内脚会浮肿,甚至疼痛得无法行走。

  小腿痉挛并非是严重的问题,问题是在莫名其妙地产生痉挛时会使神经衰弱,引起失眠症。

这种突发性痉挛,会使人平常无法运动。

更糟的是晚上就寝时具有痉挛癖,这使人根本无法入睡。

其他当过度疲劳或脚部寒冷时,也有引起的可能。

治疗小腿痉挛的穴位及指压法 

  首先俯卧并将小腿伸直,小腿用力,使腓肠肌向下呈V字型,在倒V字型顶点配合缓慢吐气用力按6秒钟,如此重复2次,“小腿痉挛”就可治愈,而且也不疼痛。

  在指压穴道时,应该放松小腿再按摩,这点应该注意。

当发生痉挛时,不可胡乱寻找穴位,应该事先记住穴位的位置,一旦有突发的情况时,即使在水中也能加以运用。

  8.快速止牙痛

  牙痛大多是因蛀牙的齿髓炎所引起,疼痛程度也因坏蛀程度而异。

例如喝冷饮后感到疼痛,这只是一二度的轻症状,喝热饮疼痛的话属于第三度轻症,如果连平时也疼痛不堪,这是齿髓炎所引起,证明炎症已经侵入齿槽部,已是相当严重。

  还有一种是平时会感到疼痛,但是吃冷热饮食却不痛,这种情形并非疼痛已经治好,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更加恶化地从齿根腐坏,应该特别注意。

如果有上述情形而不加以治疗,则齿髓神经必然坏死,使病情更加恶化。

 

快速止牙痛的穴位与指压法 

  快速止牙痛时,上下齿的穴位是不同的。

如果上齿牙痛,则应指压“迎香”穴道。

“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左右两处,只手压就会有疼痛感。

此穴位不仅对防止上齿牙痛有效,连鼻子不通也有效。

如果下齿牙痛,则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寻找一压就有痛感之处。

  这些穴位指压时,都应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0秒钟之久。

如此反复20次,上下齿的疼痛会立即减轻,治疗下齿牙痛的指压穴道法,置于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换。

  9.治疗晕车晕船

  晕车、晕船的原因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一是胃肠虚弱。

由于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而引起胃弱,再加上交通工具的震动使消化能力减低,增加胃的负担。

总之,这种情况是因胃的运动受到抑制,胃的出口紧闭,胃和胃壁的入口松弛,胃内之物无法送抵肠部,反而倒反口腔,产生呕吐。

  二是内耳的平衡器官产生反射作用而晕车、晕船,这种类型的防止方法,只要塞上耳栓就可以了。

  三是自律神经失调所引起,自律神经因外界的刺激,在体内产生固定功效,如果在自律神经不安定场所,因刺激丧失平衡,也会引起呕吐。

 

 治疗晕车晕船的穴位与指压法

  “鸠尾”穴是对治疗晕车晕船能产生速效的穴位。

它位于身体前中心线之上,在最底下肋骨稍下之处。

只要一边吐气一边按压此处6秒钟,如此重复10次便能调整胃的功能,不再有欲吐的感觉。

  如果每日指压“第二厉兑”穴,可根治晕车症。

“第二厉兑”穴位于脚的第二趾趾根外侧2厘米处。

只用拇指和食指,一边吐气一边揉约6秒钟,如此重复10次,连续20天不间断,就可根治晕车晕船症。

  10.穴道指压法止嗝

  打嗝是由于横膈膜不规则痉挛所引起,在吸气同时,筋肉突然收缩,使喉咙紧闭,由于这种活动而产生奇怪的声音。

打嗝原因很多,一般都是由于暴饮暴食之后突然喝冷饮、热饮或食物,或吃刺激性食物也会引起打嗝。

如果是因这种原因而打嗝,那不必操心。

  其实有许多是属于危险性打嗝。

例如因胃癌、胃溃疡、胆结石、腹膜炎、肝脏病等所引起的打嗝。

如果是事先毫无征兆地突然打起嗝,且无法止嗝时,这是一种疾病,应多加注意。

其它因腹部手术后,横膈膜之下有脓或是因心脏病也会引起打嗝。

第四颈椎所产生的神经会支配横膈膜,因此颈椎或脊椎有毛病时,也会打嗝。

 

止痰的穴位及指压法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和第四胸椎中间向左右2厘米处。

咳痰时,一边吐气一边在此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三次,这时你所感受的喉咙异物便会消失净尽。

小孩指压不可太强,但应增加次数。

日常牢记:

中医六大救命穴

  当身边有人急病发作时,常常因为手边没有药物或者距离医院太远而焦急万分,有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情况的恶化。

其实点穴也能急救,请牢记以下六大救命穴,能解燃眉之急哦!

  足后跟:

点压足后跟止鼻衄

  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阳陵泉穴:

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

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

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

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劳宫穴:

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合谷穴:

点压合谷穴治晕厥

  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

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

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至阳穴:

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

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

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三阴交穴:

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

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

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

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常按这12大穴位强身健体百病不生

  穴位按摩可疏经络、调节人体机能、平衡阴阳,进而达到防治各种常见小病、延年益寿之功效。

需注意的是,不同的穴位按摩具有不同的功效,如按摩列缺可补肾。

下面为您归纳了常见小病按摩哪些穴位及按摩方法。

  一、保护心脏:

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内关穴取穴方法为: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方法:

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二、补肺益肾:

按摩列缺穴

  冬天,人们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别忘了补肾。

冬天是补肾养肺最好的季节。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

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三、补血养肝:

按摩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

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按摩方法:

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

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

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四、舒服腰背:

按摩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委中穴取穴方法为: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按摩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按摩方法: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五、促消化:

按摩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

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常按摩天枢穴,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按摩方法: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