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125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docx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

摘要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经济贸易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经济问题的焦点之一,并且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日益关注。

如何既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又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正确科学的环保贸易政策,会有力地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健康的发展。

相反,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限制和壁垒,从而限制经济贸易的发展。

中国作为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大国,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地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平衡环境与经济贸易的关系,必须消除因各国所采取的环境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协调发展。

本文主要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我国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方案。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录

引言……………………………………………………………………………1

1、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1.1境与贸易关系的概述……………………………………………………………2

1.2经济贸易与环境相互促进的关系………………………………………………3

1.3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4

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不良影响………………………………5

2.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6

2.2对产品出口和竞争力的影响……………………………………………………6

2.3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6

2.4降低了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6

3、环境保护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战略措施…………………………8

3.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环境监管能力…………………………………………8

3.2提高全民环保意识………………………………………………………………8

3.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9

3.4将科学技术纳入环保体系…………………………………………………………10

3.5坚持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处理环境与经济贸易的原则立场………………………10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英文摘要………………………………………………………………………13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近20年来,环境问题开始在贸易体系中日益显现其重要的影响力。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有些贸易强国试图利用贸易措施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环境政策,或以保护环境为名设置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其二是环境问题走向了全球化。

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

80年代后期以来各国相继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这使环境问题开始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之间既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二者的冲突之处是当前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关系问题的焦点。

环境问题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手段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国际经济贸易并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国际经济贸易会影响到贸易国之间收入、生产、商品和资源的价格、消费模式等各个方面,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

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之间复杂的关系,在现实中日益激化与显现为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的矛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大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保持自己的贸易利益和促使经济迅猛发展,就必须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密切关系,采取必要的应对和发展战略措施。

 

试论环境保护下中国经贸发展战略

1.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起,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最热门话题之一,环境和可持续性贸易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优先议题。

最近几年,在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的制约力已经突显出来,因此正确把握环境与经济贸易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对待它,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深远的意义。

环境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正如《21世纪议程》第二章第19段所述:

“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将使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更加合理,因而有助于增加生产和收入,并且减少对环境的需求。

它可以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额外的资源并促进环境保护。

从另一方面来讲,一个良好的环境又可以保持贸易的增长和不断扩展提供生态和其他资源。

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如果有一套有益的环境政策的支持,将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显然,没有环境与经济贸易两者的合作,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

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贸易与发展将是脆弱和短暂的,不注重贸易与发展的环境保护将禁锢人类前进的脚步。

当然,环境与经济贸易既有相互默契、相互融合的一面,也有相互矛盾、相互摩擦的一面。

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加入WTO后的今天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1.1环境与经济贸易关系的概述

经典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学家认为:

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他们主张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通过自由化增加国际贸易量,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社会福利。

但国际经济贸易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由于产品产出的增加必定会加速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对自然环境也造成影响。

因此,有些环境保护主义者极力要求各国政府实行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以保护本国的环境。

但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

国际经济贸易的增加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而且.贸易增加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加使社会能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环境。

总之,学者们对环境与经济贸易关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国际经济贸易给社会带来多少财富,对环境有益还是无益,它肯定会产生某些环境后果。

比如,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汽车的对外贸易能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但是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会带来环境后果,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结果汽车的贸易量不断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增加。

当然我们可以用汽车的生产和贸易带来的社会财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条件。

但是,如果汽车的生产、消费和经济贸易量无限增加,使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无法治理,世界环境条件急剧恶化,这时汽车的经济贸易带来的社会财富无论有多大也十事无补。

所以,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1.2经济贸易与环境相互促进的关系

(1)国际经济贸易促进环境改善

第一,国际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传统的经济贸易理论来看,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经济贸易前后的福利状况对比,显然是经济贸易后的福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国际经济贸易可以带来比仅靠国内经济贸易更多的额外利益,能够使各国的居民变得更加富裕。

随着人们逐渐变得更加富裕,依据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在一定阶段上,收入与环境改善之间存在着正向联系,所以经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财富,能够使一个国家的居民富裕,更加关心环境的质量,也有能力为保护环境进行支付,从而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并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过度掠夺的压力。

第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国际分工的程度,提高经济的规模效应,降低企业环保技术使用的单位成本,环境改善的成本降低,有利于环境保护技术的使用。

如某个企业由于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安装减污设备的单位成本降低,其生产成本转移到最终产品中,消费者愿意并能够承受环保产品的价格。

如果没有经济贸易,一个国家的任何生产活动将难于达到这种规模经济。

第三,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环保新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散,从而有利于环境状况的改善。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科学技术的国际流动量增加,流速加快,更多的国家可以分享各种先进环保技术或适用技术。

由于市场的开放,通过经济贸易联系可以使不少发达国家环保技术产生重要的溢出效应,技术扩散的速度和周期都会大大的缩短。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开放的贸易政策促进环保技术从先进的国家转移到自己的国家,产生后发展的环境优势,改变经典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的形成机制和形状,提前经过转折点。

(2)环境保护更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首先,环境保护是国际经济贸易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环境为经济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是经济贸易正常进行的基础,只有将环保工作做好,才能使国际经济贸易得以顺利进行。

其次,环境保护是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环境保护有利于开拓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方向。

环境质量的改善,意味着更多的居民对环保产品的追求,客观上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以更清洁的方式生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绿化”,推动绿色GDP的增长。

同时为国际经济贸易所交换的商品提出环境要求,拓宽国际经济贸易的内容,改变交换的方式,促使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第三,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环保政策从长远看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扩大。

例如,目前“绿色认证”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一个出口企业在达到较高的环境标准后,就能在国际市场上领先于其他竞争者。

第四,促进环保意识提高,从而改善经济贸易条件。

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对经济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使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国内大到决策层、小到进出口企业逐渐实施有关的环境措施。

通过所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将促使经济贸易国环境状况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树立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形象,改善其经济贸易条件,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1.3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1)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一,经济贸易自由化造成一些国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至于生态环境恶化。

国际经济贸易的扩大、产品产量的增加扩大了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规模,增加了自然资源的消费和废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这种破坏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发展中国家为了出口收益,不断地出口资源性产品,却由于初级产品价格低反而形成出口越多,出口收入越少,环境质量越差的恶性循环。

第二,进口的污染。

一些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外商投资污染密集型产业;新技术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危险废物的进口都会对进口国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尤其是隐性的污染跨境转移的问题,如发达国家在为本国资金寻找投向的同时,也把许多污染工业转向了发展中国家,将发展中国家当作进行污染工业生产的“避难所”。

第三,由于国际经济贸易涉及商品的国际运输,经济贸易导致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经济贸易引起商品的跨国移动,进口商品在运输时对进口国的环境造成破坏;出口商品在生产时对生产国的环境造成破坏。

(2)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

首先,各国根据本国的环境法规和所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制定的相应环境措施会阻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起到限制国际经济贸易的作用。

例如,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绿色贸易壁垒”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是合理的,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潮流,但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产品时由于不确定性和成本的增加而遭受损失。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绿色贸易壁垒”有可能成为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非关税壁垒,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其次,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国际环境管制因素的兴起,使得经济贸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贸易,必须满足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在生产中不得不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加入必然会增加产品的成本,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而影响其竞争力。

第三,出口贸易地区范围萎缩。

随着各主要经济贸易对象国对环境问题和安全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体系越来越健全,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进口国制定的标准,从而使得出口国出口产品的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

总之,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

应认清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不良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的国际需求及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

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

这无疑会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带来很大的障碍。

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绿色关税”,又称环境进口附加税。

它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某些进口产品征收除一般关税以外的附加税。

(2)“绿色技术标准”,它是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通过立法手段,制定苛刻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来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

(3)“绿色检疫”。

某些国家制定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特别是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放射性物质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要求十分严格,以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进口。

(4)强制性措施。

一般是以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环境、方法、过程等不符合本国环境要求为由,强行禁止某些产品进口。

(5)环境贸易制裁,即一国以另一国违反国际环境条约为理由所采取的强制性进口限制措施。

(6)环境许可证制度、环境配额等其他形式。

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发展,绿色壁垒日益多样化,在操作上有多管齐下的趋势,客观上保护了发达国家利益,却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经济贸易增加了难度。

2.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在绿色壁垒的影响下,中国向在环保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日本、美国、韩国、欧盟、东盟等发达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经济贸易受到较大影响。

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和环境委员会成员,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以保护本国和本地区的环境为借口,制定一系列苛刻的技术标准,将给中国向这些国家的出口造成极大的压力。

2.2对产品出口和竞争力的影响

环境壁垒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

要在产品中加入环保因素,以及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保标准而在产品中增加的各种测试、检验、认证等费用都会使出口成本加大,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2.3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使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大,经济贸易流量将受到影响,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2.4降低了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

要促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从而增加更多的检验、测算、认证、包装等费用,使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

我国产品在出口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遭遇到绿色壁垒的阻碍。

由于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上我国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致使我国出口产品屡屡受阻,其中受绿色壁垒影响最大的有农产品和食品、机电产品、汽车、纺织及印染产品、皮革制品、陶瓷产品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等,对我国外贸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从2000年起,我国出口产品中每年因环保因素受阻的金额达450亿到500亿美元。

其中受到影响较大的行业有以下几类。

(1)机电行业

机电产品已经超过纺织服装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已经在全球机电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一席。

但是各国在机电产品贸易方面摩擦激烈,且越来越多的运用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例如,欧盟最早设置针对机电产品的严格技术性贸易壁垒,从1996年1月旧起欧盟各国海关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

美国对电子产品进口设置《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对汽车制定《空气净化》和《防污染法》,不达标的产品被拒之门外。

日本也有类似的法规和标准,且许多都高于国际标准水平。

目前,涉及机电产品性能的环境要求概括起来有排污量、噪声和电磁污染限制,以及节能性、可回收率、安全性、兼容性等要求,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主要有征收环境附加税、要求取得环境标志等,否则禁止入关。

现在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已远远超过“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诉讼。

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因关于臭氧层保护的规定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有8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国外环境标准认证制度的影响;有240亿美元出口机电产品由于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

(2)纺织服装行业

我国纺织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最大制约因素。

在这一领域主要存在的绿色壁垒,主要是针对纺织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即所谓的生态纺织品。

发达国家往往规定进口纺织品必须同时实施“双绿色认证”-一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如IS014000)和产品安全认证(如生态纺织品认证)。

(3)农业

各种环境规制对我国农副产品的出口提出了新的挑战。

1997年12月日本规定进口大米必须满足91项安全、卫生指标要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从1995年6月1日起凡是出口到美国的鱼类及其制品都必须贴上有美方证明的来自未污染水域的标签;1997年欧盟以中国海洋环境不断恶化为由,决定不再进口中国的贝类产品,而此前我国每年向欧盟出口贝类约2700万美元,占我国每年贝类出口额的1/5;1998年我国山东、河北等省生产出口西欧的冻鸡、冻兔等产品就因农残超标,绝大部分被取消了注册代号。

在国际食品法典中,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量高残留量标准。

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产品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其含291个指标。

农药不“绿”的影响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茶叶、大豆、稻米、花生、蔬菜、果品、蜂蜜、药材等原本是中国的出口强势产品,但由于绿色壁垒的存在而被拒之于世界市场之外。

我国目前可供出口的食品超过1万多种,但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只有1000多种。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中环境保护的加强,我国农产品如何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服务业

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旅游业、建筑业、工程和城市规划以及金融业等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发展,各种环境组织正致力于把工S014000运用于服务业的各部门,形成各种针对服务业的绿色壁垒。

对于这样一种趋势,我国服务业中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

3.环境保护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战略措施

3.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级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行环境监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难以为强化环境监管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要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必须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3.2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经济学家Postel指出:

“那种忽视环境的经济指标进入未来,就像一个飞机进入一个雾气茫茫的跑道而没有指示着陆的机器一样危险”。

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外经济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深入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灾难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真正面临的灾难,各国政府、居民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保护的措施、标准也必然全球化。

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顺应这一时代的步伐。

长期以来,我们重生产、轻环保,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此,提高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的环保意识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制定扶持绿色产业政策,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的经营决策,使其支付一定的环境污染费用,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之间的关系。

其次,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应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制度、积极进行环境标准认证和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产品标准应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因环境壁垒造成的贸易摩擦。

总之,我们已深切感受到了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不便,全民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使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面临重大抉择,如果不加大我国出口商品的高新技术含量,不努力提高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我们将丧失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产品将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因此调整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已成为我国外贸工作的重点。

在进出口贸易中,我们不应只看当前的经济贸易利益,应考虑对外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的时滞,应该限制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数量,适当提高其进口数量;增加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数量,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国环境会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1)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大力发展机电产品的出口,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2)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应追求出口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广义效益,把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作为提高出口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来抓。

把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与调整和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引进环境友好技术,降低能源与原材料消耗,降低出口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选择拥有先进技术的高科技出口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建立高科技产品出口基地。

(3)制定进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鼓励引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与设备,坚决禁止严重污染环境产品和国外淘汰的不利于环境的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鉴于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动植物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应严格控制其进口,为此应制定专门的商品目录,绝对不允许外国把中国作为实验场。

为了保护我国的环境,不论国外废物进口出于何种目的(处置或再利用),我国都应坚决禁止,而应积极引进废物治理和再利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速我国的废物治理,实现对外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促使绿色贸易壁垒既促进环境保护,又有利于经济贸易发展。

鉴于绿色贸易壁垒己经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重大的消极影响,我国应认真研究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特别是主要经济贸易对象国的绿色壁垒体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措施,适应或打破壁垒以扩大出口。

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收集、跟踪国外的绿色壁垒,对主要国家、行业和产品的绿色壁垒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寻求对策。

对于其中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合理要求,我们应积极研究对策,提高产品质量,尽量达到出口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