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099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论语》十二章.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论语》十二章

11 《论语》十二章

知识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能力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重点)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

情感目标

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1课时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

学——学习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

冷水;今义:

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

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

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章: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

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八章:

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三、板书设计

理解内容——掌握方法

第2课时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

“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

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

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

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1.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

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

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

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

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

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可取之处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

不足之处

  在上这一课时,虽然课堂活跃起来了,一扫过去上文言文课堂死寂的毛病,但是在上课时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由于太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当,所以课时耗费过多,到第二课时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大不如前。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一句是()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B.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B.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C.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D.长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每年我国都要向联合国派遣一支国际维和部队。

B.二次世界大战,被原子弹摧毁的地方,至今还是一片废墟。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对贫困户绝不能漠不关心。

D.我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是不毛之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抱怨话、牢骚话都是心里话,换个角度看一看,不少都是群众的真心愿望,关键是是否有开门纳谏的勇气和洗耳恭听的胸怀。

C.中央纪委正采取多种举措,狠抓“五一”前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

D.经过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D.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见异思迁,矢志不移。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填空。

①,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②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朱自清《春》)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老舍《济南的冬天》)

④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⑤,雉从梁上飞。

(《十五从军征》)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

⑦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三、诗歌鉴赏

7.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2)说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8.七年一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

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

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

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

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