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0835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托网络论坛 建设和谐社区.docx

依托网络论坛建设和谐社区

依托网络论坛建设和谐社区

——新江湾城社区管理创新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剧烈的社会转型和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路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一方面,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原有社会结构下的单位人逐步演变成为现代的社区人;随着社会流动频率的日渐宽松,流动人口成为社区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社区日益承接着从政府部门不断剥离出来的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日益明显;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动和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日益多元;随着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城市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度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归根结底都会集中到社区,从而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和集散地。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探索和创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新江湾城街道根据社区居民“四个较高”——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和谐稳定预期较高、参和社区事务热情较高的特征,依托社区网络论坛,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新江湾特色的社社区管理的创新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江湾城社区管理面临的挑战

1、社区目标定位的挑战

新江湾城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东起闸殷路,南至政立路,西达国权北路,北抵军工路,总规划面积9.4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6-8万。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后建筑、先功能后居住”的熟地开发理念,历经多年开发、建设,城区各项功能设施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谐的人居空间,现有常住人口2万,外地来沪人员约1万人,外籍人士数百人。

杨浦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将新江湾城打造成生态型、智慧型、国际化社区,建设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人文生态社区。

新江湾城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对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即要实现社区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2、社区居民构成特点的挑战

新江湾城高层次的社区定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海归人士、商界成功人士以及新兴社会阶层人士入住。

一方面,居民的教育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参和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较高、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他们民主参和社区管理的呼声较强,运用政策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较强,运用网络媒介表达诉求的能力较强,而对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的接受度较低。

(最好能有居民构成的具体数据)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的上述特点对社区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要实现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和人性化。

3、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的挑战

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确立新的理念和原则,建立新的制度和机制,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搭建新的平台和载体,以提升社会管理的绩效,从而真正实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

 

社会管理创新对新江湾城的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即要实现社区管理的创新化和高效化。

4、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社区业主论坛悄然兴起,成为社区居民交流情况、沟通信息、表达诉求、反映呼声、维护权益、提出批评、提出建议的重要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社区业主论坛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作用,2008年,杨浦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双版主、双进入”模式,即社区干部以版主的身份融入网络社区业主论坛,并提出到“十二五”规划结束时,实现“双版主、双进入”的全区全覆盖,使网络社区业主论坛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阵地。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江湾城的社区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要实现社区管理的网络化和互动化。

三、基本做法和成效

新江湾城现有的社区业主网络论坛,是业主入住社区前后因置业、装修等共同话题,依托“搜房网”自发聚集而逐步形成的,以“商办民用”的形式出现。

截止目前,已建立起1个以整个新江湾城为覆盖范围的社区业主网络论坛和13个以新江湾城不同小区为覆盖范围的小区业主网络论坛,平均日在线人数超过3000人,占新江湾城社区常住人口的比例近1/6。

新江湾城社区网络论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依托搜房网初建时,论坛主要成为业主们关于购房、装修经验分享的自发交流平台;随着入住率的不断提高,论坛日渐演变为业主们交流信息、交换二手商品等的生活空间;2008年,随着“双版主、双进入”管理模式的推行,居委干部进入网络社区,原有版主进入现实社区,居委干部和原有版主一起承担社区网络论坛的管理工作,论坛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一模式的采用使得新江湾城论坛的属性由“商办民用”变成了“商办官民共用”,既有效避免了部分“官办民用”论坛“官说官话,民说民话,自说自话”的窘境,又避免了部分“商办民用”论坛“居民热议,官方不知,问题没人解决”的尴尬,居委干部进入论坛,参和居民的话题讨论,耐心倾听居民心声和提出的意见,使论坛逐渐成为民情、民意、民声、民愿的重要集散地,成为社区居民参和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成为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服务居民需要的有效平台。

1、以网络论坛为媒介,把握社区舆情动态,为社区管理打造信息平台

 

1)完善信息分类,诉求分级处理。

社区论坛信息繁多,若要有效处理,必须先对其进行分类。

目前,新江湾城已初步形成了“三类三级”网络论坛信息分类处理机制。

“三类”即民生诉求类、居民互动类和自我表达类;“三级”即居委会层级、机关科室层级、街道及以上层级。

在分及处理过程中,将民生诉求类信息作为舆情工作的重点,根据涉及面的大小将这类信息纳入不同层级,不同层级又有不同的处理路径。

对于居民互动类和自我表达类信息,社区方面则不作过多干预,而是予以适度引导,并做好提供相应帮助的准备。

2)引入风险评估,进行舆情预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舆情工作也是如此。

舆论一般会经历“潜伏—突发—蔓延—终结”的演化过程,而网络媒介的特性使舆论在演化时间上更短、突发性更强。

所以,如要掌握舆情工作的主动性,必须在“潜伏”阶段就对网络舆情做出预警。

新江湾城街道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双版主、双进入”的舆情预警功能,引入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处置优先层级,以有效控制不稳定因素。

比如2009年8月,东森涵碧居民小区论坛出现“政悦路即将拓宽”的帖子,并有网民发出“大家签名抗议”的帖子。

居委版主发现该帖子后,立即和其他社区干部进行风险评估,设为最高优先级,于是立即放下手头其他工作,一边采取措施稳定业主情绪,一边及时报告所属层级——街道。

经和市政建设部门联系得知没有拓宽计划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论坛向居民澄清事实,及时有效地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3)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通过“双版主、双进入”的工作模式,居委版主和小区业主及时沟通,及时了解了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

比如,新江湾城街道在确定2010年“为民实事工程”项目时,特别关注网络论坛上的社情民意,将论坛上反映强烈的几大问题纳入实事项目,并积极采纳居民提出的建议,完成了包括新江湾城土方车辆集中清洗站、殷行路政悦路工商银行网点设立、时代花园小区建立老年服务中心和政立路沿线开办托老所等。

近2年来,街道通过社区论坛这一信息平台,了解并解决了各方面问题300余项,切实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使社区管理更加关注民生、符合民意。

2、以网络论坛为媒介,提升政府社会形象,为社区管理奠定公信基础

1)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塑造政府亲民形象。

新江湾城街道的一些部门和所队院办等单位,把网络论坛当作和老百姓沟通、为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平台,主动将和百姓利益、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发布到网上,便于社区居民了解相关政策、参和社区事务。

例如,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发布诸如“爱心小筑”便民服务、家政服务、就业岗位、职场招聘、妇科检查等民生服务类信息400多条,深受居民好评。

2)以政务公开为主线,塑造政府公信形象。

政府公信力是政令通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对于街道这一基层政府如是,对于居委这一处于国家权力末梢的“准政府”也如是。

当前,有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是由于政府和民众相互猜忌、互不信任所造成的。

在社区工作中,新江湾城街道和下属居委以政务公开透明为导向,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权。

通过社区论坛,街道机关科室、社区单位发布区域部门单位职能简介、居委会、业委会选举情况等各类信息800余条。

此外,街道充分重视居民的监督权,在为民办实事的同时,还将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定期在网络论坛上公布,方便居民跟踪监督。

今后,街道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借助于社区网络论坛举办“社区新闻发布会”,通过网络论坛向社区全体居民公开常规政务及和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决定、决策,并邀请热心网民居民和非网民居民参加;同时,定期在社区论坛上发布“社区工作报告”,在条件成熟时,对“社区新闻发布会”进行网络直播。

3)以基层党建为契机,塑造政府廉政形象。

社区论坛人气旺,群众基础好,能够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无疑是新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平台。

新江湾城街道依托“双版主、双进入”管理模式,探索廉政建设新途径,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网络”,在社区论坛上转载和宣传最新廉政法律法规及制度,组织开展廉政春联、短信、小故事的征集活动,开展廉政话题网上讨论等,吸引了大批社区网民的关注,点击量高达20万人次。

3、以网络论坛为媒介,再造社区组织架构,为社区管理创新治理机制

1)组织的网络化。

“双版主、双进入”这一全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推行,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必再遵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科层架构,网络化的组织架构使得部门和部门、人和人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成为可能。

为此,新江湾城对原有工作流程及组织架构作出一定调整,实现了组织的网络化。

一是成立适应“双版主、双进入”模式的,由党工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组织、综治、市政和社保等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社区网宣工作指导小组,为各部门联动、服务居民夯实了组织基础;二是在宣传科设立网宣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落实、基层指导、工作协调和督促检查;三是在居委及社区有关单位设立网络舆情收集站,落实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具体职责。

组织网络化的架构使即时把握网络舆情动态成为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适应“双版主、双进入”这一全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推行,仅仅在街道或以下层面实现组织的网络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区居民的许多问题往往涉及到区一级甚至是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势必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系统化、层级化的组织架构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进行“模块化、集成化”的组织设计,以利于不同层级组织间的对接以及同一层级组织间的协调和合作。

2)网络的组织化。

“双版主、双进入”模式在推进“组织网络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原本松散的社区网络论坛“组织化”的实现。

事实上,居委会负责人以居委会的名义注册并担任论坛新版主,本身就为自发、松散的网络社区注入了组织的力量,使其在面对社区问题时不再只是吵闹叫骂,而是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机构。

在这一基础上,街道进一步挖掘网络论坛的功能,通过论坛来网罗热心社区事务、关心社区发展的居民,围绕论坛形成多个松散的民间组织形式,如网络议事厅、网络听证会、网络咨询团等,充分发挥网络论坛在社区治理、社区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4、以网络论坛为媒介,促进居民协商对话,为社区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依托“双版主、双进入”模式,对社区网络舆情进行外部主动管理(引导、传导和前导),固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舆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此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促进居民内部协商对话,更是一种风控和维稳的有效方式,且不易引发民众对于政府的负面情绪。

尤其在“无直接利益冲突”方面,这种居民内部协商对话的风险消化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1)依托网络论坛,充分吸纳民智,组建居民智囊团。

鉴于社区居民构成的高端性,再加上网络论坛凝聚的一批热心人士,街道因势利导组建居民智囊团。

居民智囊团成员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站在超脱和中立的立场上,促使容易发生利益冲突的社会群体进行协商,或和有关部门一起充当“老娘舅”的角色,参和居民间矛盾的调停。

这种行为既可以是网络行为,也可以是现实行为。

至于具体参和形式,可以是松散的“公众参和”,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或聘用,把“公众参和”转化为组织化的“职务行为”。

2)保护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组建居民观察团。

虽然大多数社区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具备网络使用和社区参和的知识和热情,但是在街道辖区中仍然存在一些文化层次较低、利益表达渠道受限制的群体,如老年人、动迁居民、建筑工人等等。

他们在现有的网络论坛上几乎看不到身影,在社区的建设规划博弈上处于弱势地位。

街道充分考虑他们的要求,帮助一部分老年人、动迁居民掌握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并在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提供公共上网电脑,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居民观察团,在社区论坛上代表弱势群体的利益参和表达和讨论,防止网络话语霸权所引发的现实利益分配不公。

5、以网络论坛为媒介,搭建居民问政平台,为社区管理开启民智源流

日益成熟的社区网络论坛,引发社区居民就社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的热情和积极性的日益高涨,社区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增强,网络论坛已逐渐成为社区居民进行权利表达、民主参和的主要渠道。

新江湾城适应社区网络论坛的这一发展趋势,逐渐将网络论坛由政策信息发布、社情民意收集、沟通交流思想、服务居民事务的平台发展为开展社区事务讨论、问政问计于民的平台。

1)在社区网络论坛上开通社区事务讨论专栏——社区议事厅,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和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让广大居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促使不同意见的居民充分交流、商议,使得广大居民对于社区事务有着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培养居民参和治理的水平和技巧。

同时,街道也借此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2)重大事项启动网络听证制度,充分尊重广大居民的意愿、尽可能照顾多方利益,使得街道的政策、措施能够真正体现老百姓的利益。

在处理过往一些居民投诉甚至抗议事件过程中,我们发现,街道或政府部门作为民心工程的项目,有时竟会遭到部分居民的反对。

除了不明真相发生误会的情形以外,也有少数项目确实事先没有很好地了解居民需求,或者居民之间的需求发生矛盾,等等。

为此,我们尝试在一些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采取网络听证会方式,在网络论坛上公布街道准备开展的项目,让居民充分表达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权衡,然后再行出台决策。

因为事先通过网络广泛地听取了居民的意见,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了决策的现实针对性,从而实现了执行的通畅性和有效性。

 

6、以网络论坛为媒介,构建居民社区认同,为社区管理培育内驱动力

新江湾城作为一个新兴的、正处于发展中的城市社区,因为居民入住时间较短,缺乏历史文化的积淀,在现实中尚未完全建构起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居民的社区认同感的建立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中面临的基本要务。

随着“双版主、双进入”模式的推行,新江湾城积极探索依托网络论坛培育社区居民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网络论坛,组织居民开展社区道德公约讨论,形成社区居民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二、通过网络论坛开设帮困助难网上通道,营造居民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举办网络专项选秀活动。

充分调动居民参和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利用社区网络论坛每个月开展一次社区居民选秀活动:

比如摄影作品、书画作品、厨艺、插花等,并举办优秀作品展览,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引导社区居民构建社区认同。

四、组织网上居民兴趣团队。

根据社区居民人才聚集的特点,依托社区网络论坛开设居民兴趣专栏,协调组建居民各类文化团队,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打造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问题和进一步设想

为了进一步拓展“双版主、双进入”模式在社区建设中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社区网络论坛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新江湾城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

 

1、完善落实基层舆情的常规化协调处理机制。

社区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具体空间,但是社区的许多问题并非这个空间中产生,也不是这一空间之内能够解决。

这需要一个更为广泛的信息共享和及时处理平台,包括各级政府部门、机关在内,应该打破条条块块的局限,以市民网络论坛等舆情末梢为起点,建立一个政府部门内部广泛共享的舆情共享和协调处理平台,从而真正实现零距离的社会服务和无缝隙的社会管理。

2、改变执政方式,引入参和决策和协商制度。

虽然我们已经利用网络论坛开展了居民问政、社区治理等措施,但是离居民真正全面地参和社区事务、多种利益群体之间有效协商的和谐社区管理目标还有较大距离,需要我们改变执政方式,从源头上保障社区管理的长期有效性。

3、培育民间组织,努力实现居民自治。

网络论坛是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虚拟社区空间,虽然街道积极介入努力促进网络的组织化,但是,还有许多居民的社区参和意识和参和能力远远不够,难以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而居民的参和意识和参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结合居民自发组织的各种团体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