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0295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docx

经济学与生活题库

《经济学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相关题库

一、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对一个国家来说,穷国政府会考虑是将有限的财政收入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教育上,而富国政府则会考虑是用在国防上还是社会福利上;对个人而言,穷人为一日三餐发愁,而富人也许在考虑是选择看赛马还是打高尔夫。

同理,对打算留学(已留学的也肯定曾考虑过)的人而言,肯定会考虑是把个人收入(包括工资或家庭资助)用于留学进修还是在国内寻求别的发展。

这些全是稀缺性的不同展现形式。

这种稀缺性决定了社会与个人必须做出某种选择。

欲望有轻重缓急,同种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

选择是以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抉择。

因此,在考虑留学时,留学的欲望是否是最重要、最迫切的,这是做出选择的基本前提条件,若除去留学还有别的选择的话,此时千万不要盲目地做出决定,不然出国之后就会后悔。

因此,在选择留学时,我们应该先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是否可以留学;二是是否应该留学。

经济学中有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你觉得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以上现象?

还有哪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你分析?

参考: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经济学中的实证方法来解决,因为它涉及到留学国家的费用价格,消费者(留学生)的收入水平(经济负担能力)以及留学生需求量(留学国家的签证名额)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只需客观地研究这些现象自身的内在规律,便可做出辨别。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规范方法来解决。

是否应该留学?

简单来讲,就是留学属于好事还是坏事?

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会截然不同。

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可以依据一些媒体的客观报道或参考已经留学的前辈的经验做出一些判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主观分析,多问多看,综合分析会比较好。

  我们还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一下自己的留学选择正确与否。

  首先考虑机会成本。

即因留学而放弃的东西。

例如因留学而放弃的工作或者工作机会,可以买的房子或者生意,甚至自己的爱情或者婚姻在留学结束之后无法弥补,那么在考虑到留学的机会成本时,我们就认为留学不值得;反之,若因留学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或者更好的生意等,那么我们就认为留学很值得。

当然,留学以后的前景是无法预见的,这种机会成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

  其次利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分析。

边际分析法可以帮我们选择留学的国家、区域以及科目等。

边际分析法就是把从事一项活动(比如留学英国)增加的成本叫做边际成本,把从这项活动中所得到的好处叫做边际收益。

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话,这项活动就可以进行。

比如,留学英国的边际成本要比留学德国高很多,可英国的打工机会多,工资高,学好英语后回国机会多等,把这些边际收益综合起来分析,留学英国还是可以考虑的。

再如,留学商科的成本要低于理工科,可理工科毕业之后找工作容易,相对来说,工资也高,市场对高新技术方面的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较大,这些全是留学理工科的边际收益。

  还有一点,留学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闲余资本,留学者自己或者其家庭有适量的闲余资金。

另外,留学市场千变万化,风险无法预测,做出理性分析仅仅可以适当降低风险,而无法消除风险。

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一)大家都知道,对于地球上的生物而言,可以饮用的水是很重要的。

没有水,人就无法生存,更别说发展了。

没有水,地球将会失去生机!

因此,无论怎样形容水的巨大作用都不过分。

但是,我们都知道,水的价格却很低廉。

相比而言,钻石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而钻石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

或者可以这样说,就算没有钻石,人类照样可以继续生存。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钻石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甚至是可有可无。

但是,实际上,钻石的价格却非常高。

在经济学史上,这个“钻石和水”的例子非常有名,它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经济学界。

请问你该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现象?

参考:

物品之所以成为商品,并不是它自身具有多大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在于它是否有一定的需求与供给。

不存在供给的商品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空中楼阁”不知有多少人都幻想着住在里边,可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也就没有任何与之相应的价格。

同理,没有需求的东西也就谈不上价格。

因为根本就没人愿意花钱买它。

  因此,商品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来共同决定的。

尽管水的需求是巨大的,而且是必需的,可是,因为水的供给也很巨大,只要厂商具备一定的技术与资金,就可以向市场供水。

如此以来,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较大的供给价格弹性,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水的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钻石作为一种奢侈性消费品,正因它对人们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其需求价格弹性非常大,即人们对价格十分敏感。

价格略微提高一点,人们也许就会放弃这种需求。

同时因为钻石在地球上的含量少以及开采难度大,其供给也相对有限,因而供给的价格弹性非常小。

因此极大的需求价格与极小的供给价格弹性共同作用,就促使钻石的市场价格非常昂贵。

(二)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王子总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惑着——生存还是死亡。

其实,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定价问题上,企业的困惑就是定高价还是定低价?

到底定多少才合适?

在生活中,当同种物品向不同消费者收取同样的价格时,我们将这种定价方式叫做单一定价,也就是说,一种物品不管卖给谁都是一种价格。

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有自己的定价权。

对企业来说,确定产品的价位非常重要。

很多企业用低定价让产品销量更大些。

沃尔玛就是采用了这种低定价的方式,进货是0.8美元的东西,别的商店卖1.2美元,而它仅卖1美元。

这样就较大地增加了销量,成了沃尔玛成功的法宝。

因此,定低价或者降价成为企业常用的一个手段,并乐此不疲。

不过,低定价就一定都有利吗?

你认为何时该采用定低价措施比较合适?

何时又该采用定高价措施比较合适?

参考:

高定价还是低定价,首先要由市场条件来决定:

产品是缺乏弹性还是富有弹性?

目标客户是哪一个收入阶层?

一般来讲,企业的目标客户若是高收入者,并且市场需求很小,应采用定高价的策略来实现高价少销,才能成功。

名牌产品一般都采用这种定价方式。

高定价的产品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价格缺乏弹性,供给相对有限。

一种缺乏弹性的产品,当降价时总收益会减少,当提价时总收益会增加。

其次由企业目标来决定,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率的最大化还是利润量的最大化?

一般的规律是这样的,产品缺乏弹性,目标客户人数少,可是收入高,企业目标是利润率,就实行高定价;反之,产品富有弹性,目标客户人数多,企业目标是利润量,则实行低定价。

在确定价格目标以后,就要根据这个来决定产品的产量。

因为高价必然和少销有关,低价才能够多销。

在定高价时要限量生产(名牌都是这样,还有价位更高的限量发行版),在低定价时,企业就要增加产量。

另外,在定价的时候,还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

国外大部分都用零数定价而非整数定价,这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

还有一点要注意,很多人都有“便宜没好货”的想法,有的产品一味定低价,反会失去消费者。

例如,汽车价格过低,让人怀疑它的质量也下降了,不管多么便宜,都没有人会买这种既不安全又经常出毛病的车。

到底是定高价还是定低价,还需要看同类产品或者相近替代品的定价,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四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当你决定今天晚上带朋友一起出去玩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去看电影,二是去吃饭。

一张电影票是50元,两个人一起吃晚饭大约需要300元。

从经济学角度看,当你选择时,你已把自己或许得到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了比较。

如果是看电影,两个人只需要支付100元作为自己的成本,得到的收益将是看电影所带来的享受;而与朋友一起吃晚饭就要支付300元,其成本支出就是看电影的3倍,所以你必须期望与朋友一起吃晚饭能够得到的收益将超过看电影的收益,只有这样,你才会理智地选择去吃晚饭。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都决定于行为者对成本收益的评估。

以上描述的是经济学中的什么概念?

如何运用这个概念的相关原理让自己的生活更理性、更有效益?

参考:

经济学中将做出一个选择或者决策时放弃的东西叫做该决策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就是指既要善于选择,又要学会放弃。

产生机会成本的原因就在于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

后面必须对运用机会成本的相关原理让生活更理性、更有效益的具体做法做详细说明。

如可以运用51%原则。

我们假定一件事情是非此即彼(二选一)的选择,而这两种选择差不多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这样就很难做出选择。

按以上原则,对两种选择对象进行分析,倘若其中一个有51%的选择理由,就该果断地选择它,这就是51%原则。

也就是说,选择了一个,就表示放弃了另外一个,即表示失去了49%。

俗话说:

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此时,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49%已成了零,没有必要再为它花费心思,而应该全力以赴地去筹划怎样将51%尽快转化为100%。

在做出任何一项选择的时候,我们都必须花费机会成本,利用51%原则或许可以让你得到的价值超过机会成本。

也可以是其他原理,自圆其说就可以。

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十二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完善决定了交易费用的高低。

这可以从著名的“莱索托经济学实验”得到证明:

经济学家莱索托带领4名学生分别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度有重大差别的秘鲁和纽约建服装厂,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过程中,忠实履行每道手续,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

结果,在秘鲁花费了289天,且经过2次行贿才获得批准;而在纽约则在没有行贿的情况下,4个小时就办妥了一切手续。

后者的效率是前者的700倍。

这个实验说明:

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使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完全的作用,才能节约资源,降低交易费用,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

请谈谈你对“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职能是如何认识的?

参考: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政府可以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再分配

(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以下是央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3月的调查内容:

企业家预期产品销售价格和成本继续上升。

1季度,5000户企业产品销售价格预期指数53.5%,较上季上升2.0个百分点;成本方面,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预期指数、生产资料综合价格预期指数分别为62.4%和61.6%,较上季上升1.4和1.5个百分点;均延续了上年初以来的上升趋势。

银行家物价预期指数持续高位运行。

1季度,银行家物价预期指数为66.0%,虽比上季略降0.6个百分点,但仍在较高位运行;其中,投资品价格预期指数为63.3%,比上季下降2.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预期指数为65.9%,比上季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增长。

城镇居民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季节调整后居民通胀预期仍显上涨,当前物价满意度继续下降。

1季度,预计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为35.6%,预计物价不变和下降的居民分别占44.7%和8.0%。

剔除季节因素后,居民通胀预期继续上涨,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5.6%。

受此影响,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25.9%,比上季再降2.3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为51.0%,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请根据教材中有关通货膨胀知识为控制通货膨胀寻找策略。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表面上是种货币现象,其实际上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通货膨胀是实体经济中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在货币层面的表现

首先,从消费角度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

从消费结构看,高档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汽车等奢侈品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升级阶段。

其次,从投资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受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且远高于以前年度的水平。

最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出口制造业具有价格优势,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的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和投资,使得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

二是货币供给超常增长。

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市场。

3.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

  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

一是食品价格上涨。

今年受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暴雨洪灾的影响,7月份以来全国蔬菜、粮食等价格上涨明显加快。

如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8月份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0%左右。

二是房价上涨。

如8月住房价格在7月环比上涨0.1%基础上,环比上涨了0.2%。

不过,我国CPI构成中居住类价格权重严重偏低(仅为14.96%),而美国超过40%,欧盟和加拿大也都超过了20%,因而社会认为我国CPI存在严重低估现象。

*Q0H-v,i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4.通货膨胀的形成受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原油价格不仅由供求关系决定,很大程度上高油价是一个金融问题。

因为原油交易以美元结算,这几年美元持续贬值,油价中虚胖的成分很大。

对中国而言,本来可以通过本币升值来对冲损失.问题在于,中国经济要靠出口拉动,本币弱势有利于出口,因此人民币不能升值过快,升值不到位,就得承担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

  1.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2.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

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3.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首先,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其次,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调整,并稳定汇率预期;最后,要改革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理。

  4.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计划的调节,使其价格保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5.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七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50分)

参考答案:

何为理性投资呢?

在经济学上,理性指的是人们具有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特性。

一般来说,在投资领域中,投资者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风险厌恶者;第二类是风险中性者;第三类是风险爱好者。

对于第一类人而言,投资理性表现为若不存在超额收益与风险溢价,他就不愿投资在有风险的证券上;第二类人则只是按照期望收益率来决定是不是进行风险投资,风险的高低和风险中性者没有任何关系;而第三类人“玩的就是心跳”,他们把风险的“乐趣”考虑进了自身效用里。

  大量经验数据显示,大多数投资者都属于风险厌恶者,虽然其风险厌恶程度不一。

所以,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理性投资表现为:

收益会增加自身效用,而风险会减少自身效用,多一分风险,就要多一分收益来进行补偿,风险与收益要保持一定的均衡关系。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消费理性。

从理论上来讲,个人消费的最优点是对于特定的消费者而言,一切消费品(包括闲暇)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假定在面包与牛奶之间进行选择,若面包吃得过多,就会造成其边际效用减少(甚至会觉得厌恶),则该减少面包的消费,而需要增加牛奶的消费,直到它们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效用不过是个人感受而已,它受个人偏好的影响,因此难以进行比较,更没有办法测度,因而就不易实现消费理性。

  一个关于消费理性的有趣问题是: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物品?

对于面包与牛奶而言,显然是适用的,可是对于金钱则未必适用。

  此外,消费理性还和理论上关于“选择的完备性假设”有关系。

如果有甲乙两个物品,就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即人们认为甲比乙好,乙比甲好,一样好,而不可能出现第四种情况。

如果你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比较好的,则消费就是理性的。

然而,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他的著作里讲述了一个“布里丹之驴”的故事,质疑这个“完备性”假设。

  这个故事的内容如下:

话说布里丹有一头驴,面对两堆草,因为没有办法选择哪一堆更好,最后竟然饿死了。

很明显,它并不认为甲比乙好,也不觉得乙比甲好,也不觉得两堆一样好。

那么,它是怎样认为的呢?

可能它觉得两堆都不好,而它想要的尚未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比理论论证多得多的可能性。

世间万象,人生悲喜,并不是理论与理性所能够完全囊括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五章、第七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50分)

参考答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在最大化自己的满意程度,爱好、金钱、信仰、亲情和健康,两情相悦与儿女成功都可以满足个人愉悦。

若工作仅仅是为了挣钱,是感受不到工作与生活的乐趣的。

许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有些东西不行,比如胃口、睡眠以及和亲人相处的时间等。

而金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比如富人花100元就比不上穷人花100元那么开心。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生活不是为了挣钱,挣钱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一个人若想生活得更幸福和快乐,最大化地让自己感到满足,就需要考虑时间的分配,多少时间用于挣钱,多少时间用来休闲。

学会取舍是很重要的。

一、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七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50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有一次,他与一位同事掷硬币打赌,若出现的是他要的一面,他就赢得1000美元,若不是他要的那面,他就要付给那位同事2000美元。

  这么听起来,这个打赌似乎很有利于萨缪尔森的同事。

因为,倘若同事出资1000美元的话,就有一半的可能性赢得2000美元,不过也有一半的可能性输掉1000美元,可是其真实的预期收益却是500美元,也就是50%*2000+50%*(-1000)=500。

  不过,这位同事拒绝了:

“我不会跟你打赌,因为我认为1000美元的损失比2000美元的收益对我而言重要得多。

可要是扔100次的话,我同意。

”也就是说,他同事的观点可以更为准确地表述为——一次很难出现我想要的平均定律的结果,可是100次就行。

  曾有人做过一个标准的掷硬币实验,结果显示,掷10次、100次与1000次所得到正面的概率都约为50%,不过掷1000次所得到正面的概率要比扔10次更加接近50%,这就是所谓的平均定律。

即重复多次这种相互独立而且互不相关(下次的结果和上次结果无关)的实验,同事的风险就被抑制住了,他就能从这种“平均定律”中稳定地受益。

  事实上,同事更为聪明的回答该是:

“我们来赌1000次,每次你以2美元来赌我的1美元。

”此时,他的资产组合风险便被固定了,并且其初始资金需要得很少,顶多也就500美元(假设他在前500次都很倒霉,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那么,他就相当于是把500美元分散到了1000个相同并且互相独立的赌次中了,该资产组合的风险就会近似为零。

  由此,我们看到了投资的理性。

这正是投资和赌博的不同之处,投资是经过“审慎计算”的理性行为。

对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人而言,收益的获得与风险的控制对于自身效用而言同等重要。

  古人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散之有方。

”这其中就蕴涵了投资理性与消费理性的意思,也道出了应该理性对待财富的道理。

请问你是如何看待理性投资?

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请运用第五章、第七章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观点。

(50分)

许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有些东西不行,比如胃口、睡眠以及和亲人相处的时间等。

  曾有一个富翁努力工作了数十年,终于决定到海边去度假。

每天,他欣赏着阳光、沙滩与海浪,觉得自己很成功,很了不起。

  这个富翁在海边发现了一个渔夫,天天也都和他一样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基本上不去打鱼,他感到非常奇怪。

在观察了几天以后,他决定前去问个明白。

  富翁问:

“你为什么不天天都打鱼?

  渔夫反问:

“为何要天天都打鱼呢?

  富翁说:

“天天打鱼可以挣许多钱啊!

  渔夫又问:

“挣许多钱又干什么呢?

  富翁好心地说:

“挣许多钱之后,你就可以请其他人为自己工作呀。

  渔夫却道:

“其他人为我工作了又怎样呢?

  富翁说:

“那样你就可以与我一样出来度假晒太阳了。

  这时,渔夫看了看富翁,慢慢地说:

“那你觉得我现在在干什么呢?

  富翁终于无话可说了。

  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却意味深长,它暗含了人生中某些结局性的殊途同归与不谋而合。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都读过猴子捞月的故事。

一天,猴子们看到水中有一个月亮,于是就一个拉一个地从树上吊下去捞月亮,结果手一抓,原来是月亮的倒影。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遇到这种状况。

  曾有一位中国人在美国加州工作,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梦见自己得了癌症,医生说已扩散到心脏了。

梦醒之后,他忧心忡忡。

他是一家药厂的质量工程师,工资很高,也买了房子。

他说,刚来美国读书的时候忧虑考试,刚工作时没安全感,还要操心绿卡。

如今都转为美国公民了,工作这些年也建立了职业信心,积攒了一些钱。

前几年对自己的工作还有热情,但如今没了,一想到以后的10年还要从事这份工作,便心存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绪非常普遍。

人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追求比较高的收入,但高收入的职业并不能保证或代表你个人的事业成功,因为让人艳羡的职务,能够看见蓝天白云的宽敞办公室,也许无法给你一份愉悦的好心情。

美国一位大投资家这样劝诫那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说:

“只有做自己深爱的事情,你才会觉得幸福快乐。

”他并未劝别人和他一样做投资人,尽管能赚大钱,但并非每个人都喜欢投资的工作,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投资的天赋。

这位大投资家的话很简单,却富含深意。

那么你是怎么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怎么分配时间和精力呢?

论述题

1.“摩的”在许多城市都很普遍,但“摩的”会带来许多危害,现在许多大城市都实行了“禁摩”政策,“摩的”应当被禁止吗?

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你认为如何治理“摩的”比较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