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009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docx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

广元市儿童福利院灾后重建工程

夹砂换填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四川骏龙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八月九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称广元市儿童福利院,位于广元市利州区莲花村。

东临规划环城路。

总建筑面积为12037.08m2,1#、2#、3#楼均为四层。

1#、2#楼先施工,3#楼待前两栋楼竣工后再行施工。

按设计要求,该工程的独立柱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

设计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Pa。

基坑开挖后,经过残积土、粉质粘土(图7-0)。

 

图7-02#楼━轴基础剖面示意图

在挖至粉质粘土层后,对基坑进行夹砂卵石换填,并分层夯实。

厚度控制在砂卵石换填最薄处为1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二、夹砂换填施工原则

砂和砂石地基是采用砂、鹅卵石和泥土的混合物,经分层夯(压)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实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

由于砂颗粒大,可防止地下水因毛细作用上升,地基不受冻结的影响;能在施工期间完成沉陷;用机械或人工都可使地基密实,施工工艺简单,可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等特点。

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地基。

三、施工要求

1.材料要求

(1)砂

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0~50mm的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

砂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

(2)砂石

用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mm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5%。

2.构造要求

垫层的构造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

(1)垫层的厚度

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标准值)与附加压力(设计值)之和大于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图7-1),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pz+pcz≤faz(7-2)

图7-1垫层内应力的分布

1-基础;2-砂垫层;3-回填土

式中pz——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可根据基础不同形式分别按以下简化式计算:

条形基础

(7-3)

矩形基础

(7-4)

b——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基层底面压力(kPa);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可按表7-3采用;

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faz——经深度修正后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压力扩散角θ(°)表7-3

换填材料

z/b

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卵石,碎石

粘性土和粉土

(8<Ip<14)

灰土

0.25

20

6

30

≥0.50

30

23

注:

1.当z/b<0.25时,除灰土仍取θ=30°外,其余材料均取θ=0°;

2.当0.25<z/b<0.5时,θ值可内插求得。

按公式(7-2)确定垫层厚度时,需要用试算法,即预先估计一个厚度,再按式(7-2)校核,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增加垫层厚度,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垫层的厚度一般为0.5~2.5m,不宜大于3.0m,否则费工费料,施工比较困难,也不够经济,小于0.5m则作用不明显。

(2)垫层的宽度

垫层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计算:

b'≥b+2ztgθ(7-5)

式中b'——垫层底面宽度;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可按表7-3采用;当z/b<0.25时,仍按表中z/b=0.25取值。

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垫层顶面每边宜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经验的要求放坡。

大面积整片垫层的底面宽度,常按自然倾斜角控制(图7-2)适当加宽。

 

图7-2砂或砂石垫层

(a)柱基础垫层;(b)设备基础垫层

1-柱基础;2-砂或砂石垫层;3-回填土;4-建筑基础

α-砂或砂石垫层自然倾斜角(休止角);b-基础宽度

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7-4选用,并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

各种垫层的承载力表7-4

施工方法

换填材料

压实系数

λc

承载力

fK(kPa)

碾压或振密

碎石、卵石

0.94~0.97

200~300

砂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的30%~50%)

200~250

土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的30%~50%)

150~200

中砂、粗砂、砾砂

150~200

粘性土和粉土(8<Ip<14)

130~180

灰土

0.93~0.95

200~250

重锤夯实

土或灰土

0.93~0.95

150~200

注:

1.压实系数小的垫层,承载力取低值,反之取高值;

2.重锤夯实土的承载力取低值,灰土取高值;

3.压实系数λc为土的控制干密度ρd与最大干密度ρmax的比值;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0~2.2t/m3。

四、施工措施

1.施工工艺方法

(1)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

(3)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

(4)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

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在碾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层底面时,可采取挤淤处理。

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入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做垫层。

(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历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

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优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方法的选用参见表7-5。

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益1/3,防止漏振、漏压。

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用细砂作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或水撼法,以免产生液化现象。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铺设厚度及施工最优含水量表7-5

捣实方法

每层铺设厚度

(mm)

施工时最优含水量

(%)

施工要点

备注

平振法

200~250

15~20

1.用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往复次数以简易测定密实度合格为准

2.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三分之一,以防振动面积不搭接

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铺筑砂垫层

插振法

振捣器插入深度

饱和

1.用插入式振捣器

2.插入间距可根据机械振捣大小决定

3.不用插至下卧粘性土层

4.插入振捣完毕,所留的孔洞应用砂填实

5.应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砂铺筑砂垫层

水撼法

250

饱和

1.注水高度略超过铺设面层

2.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间距100mm左右

3.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4.钢叉分四齿,齿的间距30mm,长300mm,木柄长900mm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细砂地基上不得使用

夯实法

150~200

8~12

1.用木夯或机械夯

2.木夯重40kg,落距400~500mm

3.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

适用于砂石垫层

碾压法

150~350

8~12

6~10t压路机往复碾压;碾压次数以达到要求密实度为准,一般不少于4遍,用振动压实机械,振动3~5min

适用于大面积的砂石垫层,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垫层

(6)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

(7)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mm)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

(8)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五、质量安全

1.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及砂、石拌合均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砂及砂石地基的承载力。

(4)砂及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如表7-6所示

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7-6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载荷试验或按规定方法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检查拌合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

3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

1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

%

≤5

焙烧法

2

砂石料含泥量

%

≤5

水洗法

3

石料粒径

mm

100

筛分法

4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

%

±2

烘干法

5

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

mm

±50

水准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