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9834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docx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真题2013年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总题数:

50,分数:

50.00)

1.《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强调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B.教育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

 C.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

解析:

[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管理百姓,都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体现的是教育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2.下列能够有效提高动作技能与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是______。

(分数:

1.00)

 A.示范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的方法 √

 B.讲解法

 C.发现法

 D.示范法

解析:

[解析]示范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动作技能与学习效果。

3.“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是______中首先提出的。

(分数:

1.00)

 A.《学记》 √

 B.《孟子》

 C.《劝学篇》

 D.《论语》

解析:

[解析]“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4.人的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其中______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分数:

1.00)

 A.儿童时期

 B.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

 D.成年时期

解析:

5.俗语“师傅带徒弟”、“老子传儿子”属于______。

(分数:

1.00)

 A.专门教学

 B.全程教学

 C.家庭教学

 D.个别教学 √

解析:

[解析]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或集体教学)相对,指教师分别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如“师傅带徒弟”、“父亲传儿子”。

6.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分数:

1.00)

 A.社会再生产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劳动价值理论

解析:

[解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全面发层的教育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供了有力证据;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7.教育史上,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

(分数:

1.00)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杜威

解析: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和吸收了当时个别进步学校的集中教学经验,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新的探讨和并在理论上给予首次系统论证,进而确立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按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教学,且每班人数固定,有固定的日程表。

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发展具有______。

(分数:

1.00)

 A.差异性

 B.阶段性 √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解析: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9.课堂上,老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______。

(分数:

1.00)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

 C.兴趣

 D.知觉

解析:

[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10.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是教育的______。

(分数:

1.00)

 A.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

解析:

[解析]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11.下列选项中,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是______。

(分数:

1.00)

 A.谈话法 √

 B.实践法

 C.陶冶法

 D.讲授法

解析:

[解析]谈话法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

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语言为王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拨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

12.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有人把学校课程领域予以扩大,把课程分为______两大类,杰克逊(P·W·jackson)和瓦兰斯(E·Vallance)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分数:

1.00)

 A.知识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

 B.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

 C.基础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D.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解析:

[解析]隐性课程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in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13.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学校德育的______。

(分数:

1.00)

 A.个体性功能

 B.教育性功能

 C.社会性功能 √

 D.发展性功能

解析:

[解析]德育主要有两大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个体的生存、发展、享用)。

14.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始的,它是______提出的挑战。

(分数:

1.00)

 A.社会信息化时代 √

 B.知识经济时代

 C.经济发展需要

 D.我国加入WTO

解析:

15.中小学生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______。

(分数:

1.00)

 A.被动的过程

 B.乐观的过程

 C.能动的过程 √

 D.悲观的过程

解析:

16.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是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点?

______

(分数:

1.00)

 A.探究法

 B.发现法

 C.情操陶冶法 √

 D.实践活动法

解析:

[解析]情操陶冶法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17.______是指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

(分数:

1.00)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

 C.课堂纪律

 D.课堂管理

解析:

[解析]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

18.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除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外,______的领导方式也运用得较多。

(分数:

1.00)

 A.“集体中心” √

 B.“学生中心”

 C.“德育中心”

 D.“教师中心”

解析:

[解析]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最多的两种领导方式是:

“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

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对人的因素不够重视,只见教学不见学生,只看分数不看发展;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主张信赖集体,以班级为教育的对象。

19.学校教育始于______。

(分数:

1.00)

 A.奴隶社会末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中期

 D.奴隶社会初期 √

解析:

[解析]早在4000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一直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

据《学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塾、庠、序、学即是周代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名称:

庠、序、学、校。

20.教学认识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知识和______。

(分数:

1.00)

 A.间接经验 √

 B.社会实践

 C.直接经验

 D.科学实验

解析:

21.______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与教育目的紧密联系。

(分数:

1.00)

 A.教育方法

 B.教育理论

 C.教育方针 √

 D.教育法规

解析:

[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22.______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分数:

1.00)

 A.考试大纲

 B.人才质量标准

 C.国家课程标准 √

 D.培养目标

解析:

[解析]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以及规范教材编写和审查的规章。

23.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树立的核心观念是______。

(分数:

1.00)

 A.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B.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C.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

 D.以教师为主主导的教育观念

解析:

24.新版高中数学教材在编写中大胆创新,每册的章节都有引人注目的引导材料。

例如,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引导材料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作为主题,展示了飞船升空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剖析。

对教材中插入引导材料的目的,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分数:

1.00)

 A.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个性

 B.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C.鼓励教师与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解析:

25.青少年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样干”为理由而从事某种活动,这体现了______对人的规范作用。

(分数:

1.00)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

 C.人物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

解析:

[解析]集体促成纪律:

同辈人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和如何行事。

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从事某件事情,他们的见解、偏见、信奉、爱好与憎恶往往都视集体而定。

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新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判断力、内疚感和焦虑。

在良好的集体中,学生会为不损害与同学的关系,而遵守纪律。

26.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初中生的______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

(分数:

1.00)

 A.思维

 B.感觉

 C.认知 √

 D.记忆

解析:

2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索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______。

(分数:

1.00)

 A.心理咨询

 B.心理测验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

解析:

[解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是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8.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处于青年时期的心理特征是______。

(分数:

1.00)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解析:

[解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八个阶段:

婴儿期,0—1.5岁,信任感—不信任感;童年期,1.5—4岁,自主感—羞愧与怀疑感;学前期,4—6岁,自主感—内疚感;学龄期,6—12岁,勤奋感—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感—孤独感;壮年期,30—65岁,创造力感—自我专注;老年期,≥65岁,自我整合感—失望感。

2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分数:

1.00)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B.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解析: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及其个性形成等心理规律。

学生本身的体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30.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______起看根本性的作用。

(分数:

1.00)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主体内省 √

 D.学习迁移

解析:

[解析]主体内省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心理,表现为对自己行为价值标准的掌握和判断,进而产生对行为的控制。

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主体内省起着根本性作用。

即主体的我以宏观参照系(理想、抱负)和微观参照系(日常行为规范)来对照自己,修正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唤起正义感、道德感、责任感,激发上进心理,形成良好性格,锤炼个性。

3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种方法是利用了直觉的哪种特性?

______

(分数:

1.00)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

解析:

[解析]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画重点就是利用选择性的一种做法。

32.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______

(分数:

1.00)

 A.温故知新

 B.触类旁通

 C.照本宣科 √

 D.闻一知十

解析:

[解析]迁移在心理学上也称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温故知新、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迁移的现象。

3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稳定的内在原因是______。

(分数:

1.00)

 A.运气

 B.能力

 C.努力 √

 D.任务

解析:

[解析]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属于稳定的内在不可控原因;努力属于不稳定的内在可控原因;任务属于稳定的外在不可控原因;运气属于不稳定的外在不可控原因。

34.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______。

(分数:

1.00)

 A.苏联心理学家

 B.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

 C.美国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解析:

[解析]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35.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______,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分数:

1.00)

 A.才能

 B.潜能 √

 C.知识

 D.智慧

解析:

[解析]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36.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______获得的。

(分数:

1.00)

 A.思维定势

 B.接受学习 √

 C.系统教学

 D.概念同化

解析:

37.教师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印象,从而形成以点概面的偏见,这是教育活动中的______。

(分数:

1.00)

 A.第一印象

 B.晕轮效应 √

 C.蝴蝶效应

 D.刻板印象

解析:

[解析]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学生的其他特征,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偏见。

3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______。

(分数:

1.00)

 A.父母教的

 B.后天领悟来的

 C.先天遗传的

 D.后天学习来的 √

解析:

[解析]一个人的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不断进行道德修养形成的。

39.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的教学模式是______。

(分数:

1.00)

 A.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B.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 √

 C.随行—讲学—问—答

 D.预习—讲解—释疑—练习—总结

解析:

[解析]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故对应的教学模式是B。

40.某种下位能力的先行学习,对更高一级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叫作______。

(分数:

1.00)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纵向迁移 √

 D.逆向迁移

解析:

[解析]某种下位能力的先行学习,对更高一级的后续学习发生迁移,叫作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

先行学习向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续学习发生迁移效果的现象叫作横向迁移,也叫作水平迁移。

41.知觉的______是指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

(分数:

1.00)

 A.计划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

 D.系统性

解析:

[解析]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42.数学、计算等______机能是在大脑左半球实现的。

(分数:

1.00)

 A.第四信号系统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

解析:

[解析]现代生理心理学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有不同的分工,一般人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在这里实现着语言、抽象思维、形成概念、数学计算等第二信号系统的机能;而右半球却实现着较好的思维形象、非语言的图形知觉、空间知觉、音乐表象等第一信号系统的机能。

43.在______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分数:

1.00)

 A.高中

 B.学前

 C.小学

 D.初中 √

解析:

[解析]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虽已形成但不成熟、不稳定。

44.教学媒体是指教学内容的______。

(分数:

1.00)

 A.载体 √

 B.客体

 C.中介

 D.主体

解析:

[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45.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______。

(分数:

1.00)

 A.严谨治学 √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与时俱进

解析:

[解析]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谨治学。

46.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谈话交流时,距离应保持适当,通常在______。

(分数:

1.00)

 A.0.5米

 B.1.5米以上

 C.1.2—1.5米之间 √

 D.0.5—1.2米之间

解析: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5.5英尺,即1.2—1.5米之间。

这个距离用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中,也很有实际意义。

47.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______。

(分数:

1.00)

 A.爱工作

 B.爱教育事业

 C.爱学校

 D.爱学生 √

解析:

[解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道德情操,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48.下列关于教育法规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分数:

1.00)

 A.教育法规的保障作用是指教育法规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B.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C.教育法规是兴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按制定、发布教育法规的机关地位层次不同,它可以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法规 √

解析:

[解析]按制定、发布教育法规的机关地位层次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教育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

国家教育法规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法规,地方教育法规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法规。

4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______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分数:

1.00)

 A.登记注册

 B.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 √

 C.批准设立

 D.教学运行

解析:

[解析]我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50.______的程序又称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法律规范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制度和履行的手续(程序)。

(分数:

1.00)

 A.法律制定 √

 B.法律执行

 C.法律审议

 D.法律产生

解析:

[解析]法律制定的程序又称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法律规范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制度和履行的步骤和手续。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30,分数:

30.00)

51.下列关于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分数:

1.00)

 A.测量、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是否有实际意义 √

 B.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C.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 √

 D.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解析:

[解析]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就是主观臆想。

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就毫无实际价值。

5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______。

(分数:

1.00)

 A.社会的价值取向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C.教师的教学目标 √

 D.国家的教育目的 √

解析:

[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53.我国古代学校主要以______为教学基本内容。

(分数:

1.00)

 A.哲学

 B.五经 √

 C.神学

 D.四书 √

解析:

[解析]春秋战国之后,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五经”、“四书”成为封建社会学校的必读教科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五经”列于学官,取得统治思想的地位;宋代朱熹作《四书集注》,“四书”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官办和私办的一切学校最基本的教材。

宋儒认为“四书”是学习“五经”的阶梯;学好了“四书”,再学“五经”,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就可以登堂入室。

这种风气,一直沿袭到元明清。

5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______。

(分数:

1.00)

 A.中等教育 √

 B.初等教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