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9277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免疫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免疫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免疫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免疫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考试资料.docx

《免疫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考试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考试资料.docx

免疫考试资料

1.AntigenPresentingCell:

抗原递呈细胞。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2.Monoclonalantibody:

单克隆抗体。

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抗体。

3.Immunity:

免疫。

是人和动物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4.Cytokine:

细胞因子。

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多肽)的统称。

5.Complementsystem:

补体系统。

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

6.Clonalselectiontheory:

克隆选择学说。

每个B淋巴细胞都有一种独特的受体,接受适当相应抗原刺激后,该B淋巴细胞活化并扩增形成克隆,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分泌针对该抗原上某一抗原表位的结构与功能完全相同的抗体。

7.Immuneorgan:

免疫器官。

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

8.Artificialactiveimmunity:

人工主动免疫。

是指给动物接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一定种类的免疫原使其产生对该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的特异性免疫力。

9.Cellmediatedimmunity:

细胞介导免疫。

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特异杀伤或免疫炎症称为细胞免疫

10.Antigen:

抗原。

是指进入动物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也就是说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称抗原。

多系异体的大分子蛋白质。

11.Artificial–activenaturalpassiveimmunity:

人工自动-天然被动免疫。

指经适当途径给怀孕母畜接种菌(疫)苗,使其产生自动免疫性,分娩后经初乳(或禽卵)由母体传给仔畜被动性获得抗体从而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2.Immunocytes:

免疫细胞。

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13.Interferon:

干扰素。

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的蛋白质。

是细胞因子的一种。

14.Immunodeficiency:

免疫缺陷。

是指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而表现出的反应,结果引起机体感染和恶性肿瘤。

15.Epitope:

表位。

即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6.Naturalkillercell:

自然杀伤细胞。

无需有抗体存在或预先加以致敏而天然具有杀伤作用的一类淋巴细胞。

17.Exogenousantigen:

外源性抗原。

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捕获,或与B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后进入细胞内的抗原,均称为外源性抗原。

18.Precipitation:

沉淀反应。

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受电解质影响出现的沉淀现象。

19.抗体(antibody,Ab):

当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2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1.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pAb):

采用传统的免疫方法,将抗原物质经过不同途径注入动物体内,经数次免疫后采血所获得的抗血清即为多克隆抗体。

22.半抗原(hapten):

只具有反应原性但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

23.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有时候,非常不同的分子或细胞会具有相似或完全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24.佐剂(adjuvant):

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的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物质称为佐剂或免疫佐剂。

25.免疫系统(immunesystem):

是机体的一种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系统,其基本功能是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并抵御外来生物或物质的侵袭。

26.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科学。

27.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即先天免疫,是指机体对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的一种无选择性排斥清除功能。

28.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

由具高度特异性的细胞以及消灭或防止病原体入侵的过程所组成。

其免疫性的获得是通过非特异性的先天免疫系统所激活。

29.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

各种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并不是定居不动的群体,而是通过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进行有规律的迁移,这种规律性的迁移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30.类毒素(toxiod):

指细菌外毒素经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持其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31.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passiveimmunization):

是指注射免疫血清、胸腺素、转移因子或免疫核糖核酸等免疫物质,使动物机体获得被动免疫力,以达到防治某些疾病的方法。

32.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大剂量注射免疫血清或高免蛋黄。

3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是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其先将抗体或抗原包被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34.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是将同位分析的高灵敏度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物的标记免疫测定方法。

35.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36.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型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特意结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可逐渐聚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7.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IEP):

是将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想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分析技术。

3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e,MALT):

微生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部位是含有粘膜上皮细胞的上皮表面,大约50%的淋巴组织位于黏膜表面,这些被统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9.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R):

可以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的微生物特定分子。

40.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

为免疫系统细胞表达的,与病原微生物或细胞应激相关的蛋白。

41.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一些效应性淋巴细胞表面具有Ig的Fc段受体,当Ab与相应靶细胞结合后,效应细胞通过Fc受体与Ab结合,发挥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

42.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

43.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某些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体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

44、免疫应答(Theimmuneresponse):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45、免疫佐剂:

Adjuvants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物质称为佐剂或免疫佐剂。

46、免疫耐受:

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47、MHC:

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位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产物能提呈抗原,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

48、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根据来源和结构可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

49、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指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组织正常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

50、半抗原-载体现象:

(carriereffect)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但当它们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

51、疫苗:

vaccines凡是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者,均称为疫苗。

52、变态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53、Naturalkillercells自然杀伤细胞:

无需有抗体存在或预先加以致敏而天然具有杀伤作用的一类淋巴细胞。

0.补体的一般性质及功能?

性质:

1、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2、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3.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4、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5、性质不稳定,加热56度30分钟后失活。

功能:

1.做炎性介质:

由肥大细胞的直接活化引起炎症。

2、趋化作用:

吸引中性粒细胞到微生物攻击的部位。

3、调理作用:

增强微生物对吞噬细胞的附着。

4、直接杀伤作用:

活化的膜攻击复合体杀伤微生物。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由1个或多个具有相似基本结构的单体组成。

每个单体由4条两两相同的多肽链组成,即2条重链和2条轻链。

重链由420~440个氨基酸组成。

根据重链恒定区抗原性的不同,将重链分为:

γ、α、μ、δ、ε。

由它们组成的Ig分别为IgG、IgA、IgM、IgD、IgE。

轻链由213~214个氨基酸组成。

根据其结构和恒定区抗原性可分为两型κ、λ型。

根据氨基酸变异程度不同,H链和L链又可分别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

2.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吞噬过程可人为地分为5个阶段:

1、吞噬细胞向微生物运动2、附着于吞噬细胞表面3、对微生物的胞吞作用4、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和5、杀灭微生物

3.T淋巴细胞的英文全称?

T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

T淋巴细胞的英文全称:

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cell)。

发育顺序是:

骨髓中HSC——T细胞前体——胸腺细胞(胸腺中)。

胸腺细胞发育分化成不同的T细胞。

在不同阶段产生TCR和CD4、CD8分子。

T细胞在发育分化过程中要经过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以尽可能减少那些能对自身物质产生应答的细胞。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其先将抗体或抗原包被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测定时,将待检样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后加入酶标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的未结合成分,最后加入酶反应底物,根据底物被酶催化产生的颜色及其吸光度(A)值的大小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有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三种类型。

5.淋巴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及其作用?

淋巴细胞活化需要双重信号。

第一信号是淋巴细胞上的抗原受体(BCRs,TCRs)与抗原的结合,是淋巴细胞激活的必要条件,但仅有它不足够激活淋巴细胞。

第二信号是T、B细胞和APC表面的附属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第二信号导致活化发生。

6、请结合生产实际,谈谈在动物的预防接种中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1疫苗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使用了假冒、伪劣及来源不明、标识不清、非法生产和非法进口的疫苗,或使用了过期、失效或破损的疫苗。

疫苗的血清型与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血清型不同,则免疫后起不到保护作用。

有些常规剂量的疫苗已不能保护畜禽安全。

疫苗间相互干扰,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活疫苗影响猪瘟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2环境因素引起的免疫失败:

当畜禽处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寒流、强光、嘈杂、拥挤等应激状态时,均会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平时不注重消毒、封锁,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出的畜禽生产场、院易遭病原污染,疫苗接种后,在未产生免疫力时,动物已早期感染或遭受强毒株攻击。

3畜禽自身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饲养管理不善,机体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不良等,抗病力不强,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畜禽的免疫功能不健全或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

母源抗体的影响:

疫苗抗原受高水平母源抗体的中和,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在预防接种时,部分动物已亚临床感染或处于潜伏期或在免疫阴性期感染强毒,在接种后往往会诱发病情,造成免疫失败。

4免疫程序不当造成免疫失败:

初免时间过早或过晚,错过了免疫的最佳时间,应根据抗体监测水平确定首免时间。

随意增减防疫次数、疫苗种类及剂量等。

5人为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免疫接种操作不当。

接种时,漏防或重防。

疫苗稀释液的选择不当。

疫苗稀释方法不当。

免疫途径不正确。

超剂量或多次免疫引起免疫系统麻痹。

疫苗选择不当。

7.免疫的基本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生理功能: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病理表现:

超敏反应(强)免疫缺陷病(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8.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B淋巴细胞:

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但不能体外培养。

骨髓瘤细胞系:

保留了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且可在软琼脂上生长。

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把上述2种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既可长期培养,又可分泌特异性抗体。

9.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1、中和作用:

单独作用,中和病毒和毒素2、免疫调理作用: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细菌3、免疫溶解作用: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G-细菌和原虫4、局部黏膜免疫作用:

sIgA5、ADCC作用:

一些效应性淋巴细胞(K,NK细胞)表面具有Ig的Fc段受体,当Ab与相应靶细胞结合后,效应细胞通过Fc受体与Ab结合,发挥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

10.根据功能和结构特点,细胞因子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白介素: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

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肿瘤坏死因子:

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

集落刺激因子:

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集落的细胞因子

多肽生长因子: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

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

11.淋巴细胞的类型和作用特点?

淋巴细胞有3种类型: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cells。

作用特点:

1)淋巴细胞决定了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2)淋巴细胞在一级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中产生并成熟;在二级淋巴器官/组织(淋巴结与淋巴小结,骨髓,等)中发挥作用。

3)能迁移到组织中和经淋巴管返回血流(再循环)——淋巴细胞的独特特征。

12、请描述抗体的产生规律,并结合生产实际,谈谈了解该规律的意义。

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

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再次免疫应答或记忆应答。

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

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

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

顺序规律:

在免疫应答中,各类抗体产生的顺序,首先是IgM,然后是IgG、IgA、IgD和IgE。

这个顺序与个体发育中Ig产生的顺序一致。

(二)抗体产生规律的意义:

①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免疫血清时,指导制订最佳方案。

②作临床血清学诊断时应动态观察抗体种类和含量,结合病程作出正确评估。

③检出IgM作为早期诊断或宫内感染诊断指标之一。

13.试述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免疫异常时的表现。

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它包括机体对异物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

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

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当自我稳定功能过高时,会患类风湿关节炎;当防御保护功能过高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过低则会得免疫缺陷综合症;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时,会形成肿瘤。

14.免疫系统包括那些器官、细胞、分子?

免疫系统的分类。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其它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组成;广义上也包括血液中其它白细胞及结缔组织中的浆细胞和肥大细胞。

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人类免疫系统的两大组成成份。

固有免疫一般是与生俱来,健康的新生儿出生时基本成熟,这其中包括许多免疫分子,固有免疫中的细胞组份包括有多种细胞,如我们查血常规是所看到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等。

适应性免疫,以前也叫获得性免疫,顾名思义是后天适应环境而逐步发育成熟的免疫组份。

孩子出生后各种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和疾病等都会影响到适应性免疫组分的成熟,从而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15.TCR和BCR(或Ab)的抗原识别机制有何不同。

TCR和BCR分别是T、B细胞表达免疫功能的生物活性复合体分子,都有识别抗原或抗原肽的作用。

T、B细胞识别抗原的主体分子当然是TCR和BCR,都表达于各自细胞的表面。

但它们的免疫作用的显现,必须依赖于其它类型表面分子的协同作用如CD分子系统等。

就所表现的抗原识别能力,除受到MHC/抗原肽复合体作为限制条件之外,还要受到CD3、CD4、CD8等表面分子的影响,CD3是TCR分子的组成部分,CD4、CD8分别决定T细胞的功能是起帮助免疫的作用,还是杀伤免疫的作用。

人们一向认为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体,其表面的特异性识别抗原肽的分子是TCR,这被称为主体刺激,但在发挥其免疫功能时,还必须伴有CD4或CD8分子的刺激活化,这被称为协同刺激。

16.试比较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在功能上的异同

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鸟类法氏囊或其同功器官。

中枢器官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和分化成熟,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6.何谓淋巴细胞循环和再循环?

有何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有利于识别抗原和迅速传递信息,使分散各处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使功能相关的淋巴细胞共同进行免疫应答。

17.简述吞噬细胞吞噬,杀伤微生物的机制。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激发免疫应答以前即可被MPS细胞吞噬并清除,这是机体非特异免疫防御机制的重要环节。

由于其吞噬能力较强,故有人将MPS细胞称为机体的清道夫。

在致病微生物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后,覆盖于病原体表面的IgG及补体激活片段C3b可与MPS细胞表面的FcR及CR1结合,发挥调理作用,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

被吞入的细菌可被细胞内的某些酶类或活性氧所杀灭;另一方面,在对异物颗粒的吞噬、杀灭过程中,可能出现酶体外漏现象,从而造成对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

18.简述NK细胞的特点。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在免疫系统中,NK细胞反应的速度比T细胞或B细胞要快,能自我更新,有记忆性,其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因此称为自然杀伤活性细胞。

19.比较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特点

天然免疫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因此获得性免疫系统就具有强特异性。

再加上,获得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受体通常被认为"主要传感器",该受体的参与决定了淋巴细胞的功能。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抗原受体介导高特异性反应,与此复杂反应相比,天然免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就相对较弱。

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大致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两种,两者是密切联系的。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种系发展过程中不断与病原微生物斗争中形成的,并可遗传给后代的一种免疫功能。

它是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的。

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后天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它能识别再次接触的相同抗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它需要在高度分化的组织和细胞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20.补体的激活途径,各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补体只应是两条激活途径,一是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1和补体4、2,形成补体3转化酶,然后是补体5、6、7、8、9的激活,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

二是补体3傍路途径,是细菌的内毒素和其它有关因子,直接激活补体3,再是补体5、6、7、8、9的激活,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

不同点是路径不一样,傍路途径可最快地发挥效应,达到溶靶细胞作用。

其次是激活物质不一样,经典路径激活物质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后才能激活补体1,所以需要时间长。

傍路途经激活物质是内毒素,细菌感染后一经释放内毒素就能激活补体3,所以有最快的反应。

21.决定Ag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a.大分子:

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均为大分子的有机物,分子量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

因为大分子物质表面可携带较多的抗原决定基,同时大分子物质化学结构较稳定,在体内不易降解,存留时间长,因此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更强。

b.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化学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c.物理状态:

一般蛋白质在聚合状态比单体免疫原性强。

颗粒性抗原比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集团的三维结构(构象)决定此分子是否能与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吻合而启动免疫应答.

22、T细胞和B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有那些?

T细胞受体复合物:

识别抗原、协同受体、协同刺激受体、其他膜辅助分子B细胞受体:

识别抗原、协同受体、协同刺激受体、其他膜辅助分子

23、阐述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的过程。

即免疫细胞识别、摄取、处理抗原,继而激活、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根据免疫应答的细胞类型和效应不同分:

体液免疫——B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特异性T细胞活化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应答的3个阶段:

感应阶段:

对抗原的摄取、加工、递呈的一系列过程。

反映阶段:

T、B细胞接受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