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化学模拟试题.docx
《初四化学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四化学模拟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四化学模拟试题
初四化学第一次模拟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C1-35.5Ca-40Cu-64Zn-65Ag-l08Mg-24Ca-40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个评价点,共20个评价点)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
A.食盐做调味品和防腐剂B.苹果催熟香蕉、柿子等水果
C.汽油洗除衣物上少量油污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
2.下列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的是
A.3H—3个氢元素B.C60—60个碳原子
C.
—铁的化合价显+3价D.NaCO—碳酸钠
3.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
生石灰、铁锈和“干冰”B.复合肥:
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C.单质:
金刚石、液氧和铜粉D.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H+、Cl﹣、HCO
B.
Na+、K+、NO
、Cl﹣
C.
H﹣、Na+、OH﹣、SO
D.
Ag+、Ca2+、Cl﹣、NO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1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填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圏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二、选择题:
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共5小题,每小题2个评价点,满分10个评价点)
11.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B.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可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
D. 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B. 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D. 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Y
Z
①
CO2
Ca(OH)2溶液
H2O
②
H2
Cl2
CuO
③
Ba(NO3)2溶液
稀硫酸
Na2CO3溶液
④
Fe2O3
CO
稀硫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14题第16题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5
D.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4
15.除了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
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
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三.理解与运用(本题共7小题,共41个评价点)
16.下面连环画记录了高华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一天.据图回(10个评价点)
(1)她吃早餐.
早餐食物中有馒头、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蛋白质____________.陶瓷餐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她出发了.
她携带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塑料水壶B.纯棉帽子C.涤纶背包
如图③所示,乘坐地铁禁止携带的物品中,属于易燃易爆品的是____________.
(3分)她来到博物馆门口.
同学们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大理石雕像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4)她和同学们进入博物馆.她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她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她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不变.
她依据化学式计算出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5)参观结束时,老师进行了小结,并就金属冶炼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作答.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6个评价点)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
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写出写出G与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6个评价点)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______。
(2)乙是一种氧化物,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乙的名称是______。
(3)丙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
、
均关闭),打开
,待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
,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丁的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打开
和
,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无明显现象。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
②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
,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除HCl外,还有______。
19.(6个评价点)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性质④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用途)。
20.(4个评价点)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
,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
)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
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⑴设备1中,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⑵设备2中,加入
的目的是将
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
⑶设备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1.(5个评价点)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的碱,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2)图B示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22.(4个评价点)某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某同学取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空:
(1)若得到的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 (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________________ .
(2)若得到的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______ 种金属.
(3)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加入镁粉的质量.
四、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22个评价点)
23.(7个评价点)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洗气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口(填“
”或“
”)通入。
24.(15个评价点)“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
同学们 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Fe+2FeCl3=3FeCl2;
②碱性的Na2C0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03、Ca0、Ca(0H)2和CaC0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______.用带异營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漸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
不含Fe20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 色酚酞试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______。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0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2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_____。
(2)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填化学式)及各成分的质量是如Fe、0.6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实验反思】
(4)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0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人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五.分析与计算(7个评价点)
25.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
试剂。
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
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
测得部分数据与图像如下。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a的数值为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
得出该试剂己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做出你的分析)_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_。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