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662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docx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3、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

(一)公车上书

1、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他们在北京组

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2、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年6月到9月。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政治:

经济:

文化思想:

军事:

3、1898年9月,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

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上书”皇帝吗?

为什么?

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思路点拨:

从根本原因、次要原因方面去分析)

3、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课堂总结:

学史感悟:

达标检测:

1、“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德国“强租”胶州湾D.“门户政策”的提出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的创办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

3、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D、《中外纪闻》的出版

4、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训练新式军队

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但在位期间,中国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皇帝是()

A、慈禧B、光绪帝C、道光帝D、溥仪

6、光绪帝颁布诏书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的统治    C、镇压农民起义  D、抵抗外国侵略

7、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是的目的是()

(1)推翻清政府

(2)发展资本主义(3)救亡图存

A、(!

(2)(3)B、

(1)

(2)C、

(1)(3)D、

(2)(3)

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是哪位维新志士说的话()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

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请求光绪帝当机立断,“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请回答:

(1)“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

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材料中的“拒和”主要指什么/?

(3)你认为康有为提出的建议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

知识链接:

1、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这是代表人物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的有代表性的两部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著作。

1891年他在广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时,组织子弟编撰《新学伪经考》,同年刊印。

后又编写《孔子改制考》,1897年在上海刊行(著作的论述不必向学生详细讲述,可指导阅读课本的注释和小字以理解教材)。

康有为表面上是作历史考证的文章,实际上是戊戌变法的理论著作,其特点是“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

他敢于予以否定,宣布是“伪经”,是假货,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

他又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保护神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

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而且他在思想上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2、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人称“康梁”。

康有为是变法理论体系的创始人,梁启超则以办报纸、学堂等方法,成为杰出的维新思想的宣传家。

1896年,他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等文章,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系统宣传了变法图强的理论,强调非“变”不可,天地万物,人类社会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他主张学西学、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

康、梁的维新思想影响了许多读书人,使一批传统士人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四问题探究

1.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的多元化。

思路一:

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

思路二:

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2.假设: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请陈述理由。

让学生讨论,不必给答案,可以告诉学生到哪里去寻找有关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活动与探究

1、将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却失败了,从而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轨迹。

2、“自由阅读卡”叙述了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的故事(课前已发),你还了解哪些维新人士向传统陋习挑战的事例?

你受到哪些感动?

下一课我们再听听你的议论。

目的:

引导学生自动阅读,交流信息,表述史实,提升认识。

八、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本课《戊戌变法》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并不是变法的日日夜夜,而是维新人士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所作的努力与牺牲。

尤其,以谭嗣同的慷慨就义,最为特出。

所以,本课的课后教学活动,是设计课后的模拟历史剧,由学生进行编写剧本并从中选择较好的编排历史剧,教导学生、安排演出,目的在让学生加深印象,有所感动。

九、教学过程(另页)

十、板书设计

一、背景

1、严重的民族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与继承

4、康梁的维新活动(上书、保国会)

二、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标志:

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

2、内容: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3、内容评价

三、戊戌政变

1、戊戌政变

2、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操作问题探究效果

导入电影《谭嗣同》就义片断借助影片提问:

见教法建议1,通过设问,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戊戌变法中六君子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及其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一)背景

显示图片①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图②八国联军侵华图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对此中国各政治势力将作出的反应?

使学生思考回顾、阅读更深刻了解当时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资产阶级发展情况学生归纳概括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状况及其政治态度

显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康、梁图片及课本“公车上书”插图①公车上书为何是爱国思潮变成政治运动的标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看图,阅读教材、讨论,并请学生归纳概括能够让学生明白公车上书是爱国思想与救亡运动的结合

②《应诏统筹全局折》为何是维新派的实政纲领得出结论:

《应……》规定了变法的具体措施

(二)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教师板书1、标志《定国是诏》分析“国是”与“国事”提问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概括区别两个概念

显示光绪帝图片提问:

作为清王朝统治者为何支持资产阶级的改革以及其有无实权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发言得出结论:

光绪帝根本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无实权的光绪为失败埋下伏笔

投影:

变法内容及施政纲领中有关措施问题:

见教法建议3分组讨论,自由发言,代表总结学生认识到此次变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及维新人士的策略性,但认识到其变法的意义

(三)

戊戌政变投影显示:

①图片:

慈禧、袁世凯、戊戌六君子②谭嗣同死前所念的诗“去留肝但两昆仑,

问题:

①三者之间的活动②谭放弃生的机会是否值得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①,自由辩论、讨论②使学生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的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赋于人的多元化思考历史

教师总结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强调其爱国性和进步性

小结课件显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脉络要求学生有机地将内容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寻找事件间的联系,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间的各个方面学生易于将知识连成整体,较易理解、记忆、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