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117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9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分子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分子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分子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分子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docx

《分子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docx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基础章节,都要看)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DNA

1.DNA是遗传物质:

携带负责蛋白质、氨基酸合成的组成信息

携带关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信息

2.遗传物质的发现与证明:

(实验理解)

转化:

R型肺炎链球菌因为没有荚膜多糖而失去致病能力

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与活的R型菌混合,能够使小鼠感染

转化原理:

OswaldAvery等用去垢剂裂解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得到保留了转化能力的溶菌液。

分别向溶菌液中加入SIII(除去荚膜多糖),蛋白酶和RNA酶,转化能力不受影响。

向溶菌液中加入DNA酶,转化能力丧失。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的一级结构

1.结构单位:

核苷酸

1.碱基:

指嘌啉或嘧啶环。

通过嘧啶的N1或嘌啉的N9位糖苷键与戊糖的1位相连;

每种核酸包含4种碱基。

DNA包括A、G、C、T,而RNA包括A、G、C、U

稀有碱基

2.核苷:

戊糖与碱基以N-糖苷键连接组成核苷。

核苷中碱基与糖环平面互相垂直

戊糖包括核糖与脱氧核糖,均为呋喃型环状结构

糖环中碳原子的标号右上角加撇,碱基中原子的标号不加撇

3.核苷酸:

核苷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就形成核苷酸。

二、DNA的一级结构:

通常指核酸的核苷酸序列;

核酸中的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

三、DNA物理结构的不均一性

1.反向重复序列

2.回文序列:

富含A/T序列

A/T对只有两条H键,此处双链容易解开。

对于复制和转录的起始很重要。

第三节DNA的二级结构(重点掌握)

1.右手双螺旋模型要点:

(掌握)

主链: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脱氧核糖与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成为螺旋的骨架

碱基对:

嘌啉与嘧啶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螺距为3.4nm,包含10个核苷酸;直径2nm

大沟和小沟:

蛋白因子的识别和结合部位

二、决定双螺旋结构状态的因素:

(掌握)

H键

碱基堆积力

v疏水作用力

v范德华力

磷酸基团的静电斥力

碱基分子内能

三、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下面两个概念掌握)

增色效应:

变性DNA在260nm处光吸收的增加。

熔点(Tm):

是A260值升高达到极大值一半时的温度

四、DNA二级结构的多形性

A-DNA

Z-DNA

B-DNA

螺旋方向

右手

左手

右手

Bp数/匝

11

12

10

螺距

2.8

4.5

3.4

大沟

细、深

平伏

宽和中等深

小沟

宽、浅

很窄、很深

窄和中等深

 

第四节DNA超螺旋和拓扑异构

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的定义:

(掌握)

L=T+W(理解)

L为连接数(linkingnumber),是指环形DNA分子两条链间交叉的次数。

只要不发生链的断裂,L是个常量。

T为双螺旋的盘绕数(twistingnumber),即初级螺旋的圈数。

W为超螺旋数(writhingnumber),它们是变量。

所有的DNA超螺旋都由DNA拓扑异构酶

第五节染色体的结构

一、核小体(Nucleosomes)是DNA在真核细胞内的存在形式

⏹一个核小体约缔合200bp的DNA

⏹组蛋白分为5种:

H1,H2a,H2b,H3,H4

⏹(H2a,H2b,H3,H4)×2组成组蛋白八聚体,约146bp的DNA以左手螺旋管的形式缠绕于八聚体上,其余DNA以接头DNA形式存在

⏹H1在核小体的外面,位于DNA进入和离开核小体的位置

⏹组蛋白特点:

带正电荷,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是自然界最保守的蛋白质之一。

第二章DNA的复制

第一节DNA复制概貌(掌握)

一、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二、复制过程中的顺序性

复制从原点开始

边解链边复制

三、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DNA只能从5′到3′方向合成,不能从两端同时复制

第二节DNA的复制酶和相关蛋白

(重点掌握:

有哪些DNA复制酶和蛋白质参与及其作用)

一、DNA聚合酶

种类:

DNA聚合酶I:

1956年,Kornberg

具有聚合酶、3′-5′外切核酸酶、5′-3′外切核酸酶活性

主要生理功能:

主要的DNA修复酶,并参与半保留复制

DNA聚合酶II:

没有5′-3′外切核酸酶活性,次要的DNA修复酶

DNA聚合酶III:

是真正的DNA复制酶

多亚基

多层次组装

DNA聚合酶IV和V:

参与SOS修复

二.解螺旋酶

使复制叉前面的双螺旋DNA解旋

三.引发酶

合成RNA引物

四、旋转酶(gyrase):

复制叉前进带来扭曲张力

拓扑异构酶II:

引入负超螺旋

五、DNA连接酶

共价连接切口(3′-5′磷酸二酯键)

六、SSB蛋白(单链结合蛋白):

与单链DNA结合

防止单链复性

维持单链刚性状态

避免单链降解

第三节DNA的复制过程

一、原核生物的复制(E.coli)(理解)

(一)复制的起始:

1.复制原点:

OriC,含两个系列的重复单位,3个13bp重复序列(富含AT),和4个9bp重复序列(识别位点)

2.起始过程:

TheoriginisinitiallyrecognizedbyDnaAthatformsalargecomplexwithDNA.AshortregionofA·T-richDNAismelted.

DnaBisboundtothecomplexandcreatesthereplicationfork.

Thefirstnucleotidesofthenewchainaresynthesizedintotheprimer

(二)复制的延伸:

1.复制体:

酶和相关蛋白在复制叉形成的超分子复合物

2.先导链和后随链的同时复制

Laggingtemplatestrand通过复制体形成一个环状结构,primase已经合成一条引物#2

随着冈崎片段的合成,环逐渐变大,直到#2片段末端接近前一冈崎片段的引物

复制体释放环,primase合成一个新的引物

(三)、复制的终止:

1.环形DNA:

单向复制:

复制终点=复制起点

双向复制:

无固定终点,两个生长点简单碰撞

有固定终点,如E.Coli

2.线性DNA:

环化,如λDNA

形成连环分子,如T7DNA

二、真核生物的复制

真核生物复制特点:

(掌握)

复制速度慢

基因组较大,有多个复制起点

在全部复制完成以前,起点不开始新一轮复制

3.复制过程中的核小体

复制叉前进是核小体解离为H32·H42四聚体和H2A·H2B二聚体

新合成的组蛋白也被组装成H32·H42四聚体和H2A·H2B二聚体

旧的和新的四聚体、二聚体,在CAF-1因子的帮助下,随机地被组装到复制叉后新形成的核小体中。

4.端粒的复制:

(端粒和端粒酶的定义)

端粒(Telomere)

端粒是真核染色体的末端序列,富含G。

主要由一串十分简单和串联重复的序列组成

如四膜虫:

GGGGTT

端粒功能:

操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端粒酶(Telomerase):

一种含RNA的蛋白复合物,能使端粒延伸。

酶所含的RNA长约150bp,是合成端粒的模板。

端粒酶实际上是一种逆转录酶。

复制过程:

a)除去子代链5’端引物

b)2.在母链3’末端添加端粒序列

c)3.以新合成的端粒序列为模板合成DNA

d)4.除去步骤3中所使用的引物,缺口被保留,但未丢失DNA

第三章突变和修复

第一节突变概述

一、突变的定义:

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的DNA结构的任何永久性改变,称为突变。

相关概念:

突变体:

携带突变的生物个体、群体或株系

突变基因-野生型基因(没有发生突变的基因)

突变剂:

引起突变的物理化学因素

二、突变的分类(概念掌握)

颠换transversion:

嘌呤被嘧啶替换或嘧啶被嘌呤替换的突变。

转换transition:

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替换的突变。

同义突变:

点突变没有改变基因产物的氨基酸序列。

错义突变:

点突变有改变基因产物的氨基酸序列。

无义突变:

碱基发生改变,成为终止密码子。

错义突变包括

中性突变:

不影响蛋白活性,不表现明显性状变化

渗透突变:

产物仍有部分活性的错义突变

致死突变:

基因的突变将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甚至甚至完全无活性,引起生物死亡。

二、转座成分的致突变作用:

Insertionsarethemostcommontypeofmutation(转座致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三、增变基因(mutatorgene):

(定义掌握)

增变基因的突变引起整个基因组突变率的明显上升。

如编码DNA聚合酶的各个基因,和修复相关酶的基因。

四、紫外线和高能射线的致突变作用(理解)

紫外线可以使胸腺嘧啶联会成二聚体

电离辐射对生物分子损伤与自由基生成密切相关

五、突变热点:

(理解)

Ahotspotisasiteinthegenomeatwhichthefrequencyofmutation(orrecombination)isverymuchincreased,usuallybyatleastanorderofmagnituderelativetoneighboringsites.

形成突变热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5-甲基胞嘧啶的存在。

C→U的错误可由尿嘧啶糖基酶系统修复;

CMe→T的错误,修复系统的修复效率较低。

第三节DNA的修复(都看一下)

一、复制修复:

1.尿嘧啶-糖基酶系统:

修复对象:

掺入到DNA链的U(能与A配对,PolIII无法修复)

修复过程:

⏹糖苷水解酶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AP核酸内切酶把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

⏹DNA聚合酶I合成新的片段,最终由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成新的被修复的DNA链。

2.错配修复系统(重点掌握)

使错配产生的突变率由10-8降低到10-10或10-11

如何识别模板链和新生链?

甲基化酶使GATC序列中的腺嘌呤甲基化:

N6-甲基腺嘌呤。

沿着新生链,有一个甲基化梯度,靠近复制叉处甲基化程度最小,亲本链上甲基化程度高而均一。

未甲基化的子代链上,包含错配碱基的DNA片段被切除并修复。

3.E.Coli中的错配修复系统:

a)在MutL二聚体的参与下,MutS二聚体与错配位点结合

b)MutS包含两个DNA识别位点(一个识别错配位点,另一个识别位点不具有序列和结构的特异性),伴随着ATP的水解,它在DNA上移动,直到遇上GATC位点

c)MutS在移位的过程中同时与错配位点结合,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d)GATC序列的识别使MutH核酸内切酶和MutSL结合,核酸内切酶切开未甲基化的子代链;

e)在解螺旋酶UvrD的帮助下,核酸外切酶降解从GATC位点到错配位点的DNA片段被;

f)由DNAPOLIII合成新链。

二、损伤修复(都要看)

1.光修复:

(直接修复)

胸腺嘧啶二聚体光解形成单体

2.切除修复(Excisionrepair):

损伤发生后,首先由DNA切割酶(excinuclease)在已损伤的核苷酸5和3位分别切开磷酸糖苷键,产生一个由12-13个核苷酸(原核生物)或27-29个核苷酸(人类或其它高等真核生物)的小片段。

移去小片段后由DNA聚合酶I(原核)或ε(真核)合成新的片段。

由DNA连接酶完成修复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3.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repair):

损伤部位,复制酶无法通过;

跳过,重新合成引物和DNA;

子代链损伤处留下缺口;

遗传重组,从完整母链上响应核酸酸序列移到子链缺口处;

再合成序列补上母链缺口。

4.SOSresponse(重点掌握)

是细胞DNA受损或复制系统被抑制时产生的应急反应,

SOS反应包括:

溶原性细菌释放噬菌体;

DNA损伤的修复效应和诱变效应;

细胞分裂的抑制。

诱导的修复系统:

避免差错的修复系统(errorfreerepair)

倾向差错的修复系统(errorpronerepair)

SOS诱导产生DNA聚合酶Ⅳ和V:

PolIV和PolV没有3’核酸外切酶校正功能,使DNA链在损伤部位出现不配对碱基时,复制仍能继续前进。

在此情况下允许错配可增加存活的机会。

SOS反应由RecA蛋白和LexA蛋白相互作用引起。

RecA(相对分子质量为22700)被称为辅蛋白酶(coprotease),在有单链DNA和ATP存在时,RecA蛋白被激活而促进LexA自身的蛋白水解酶活性。

LexA蛋白是许多基因的阻遏物,当它被RecA激活自身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后自我分解,使一系列SOS基因得以表达,如:

umuDC(编码DNA聚合酶V)

dinB(编码DNA聚合酶Ⅳ)

第四章重组和转座

第一节重组的分类(类型及特点)

一、 同源重组或普遍性重组:

—依赖于参与重组的DNA分子在序列上的广泛一致性;

—同源性重组可以发生在两条同源DNA上的任何位点;

—经常发生于减数分裂期的同源染色体之间。

二、位点特异性重组

—这种重组的特点是重组发生在特异位点,此位点含有短的同源序列,供位点特异性重组酶识别(如λ噬菌体DNA整合到寄主DNA);

—重组DNA的其它区域不具有同源性

三、转座:

(与靶位点在序列上无相关性)

—转座分为复制型、非复制及保守型三种类型

四、模板选择(copychoice)性重组

适用于RNA病毒,在这种重组中,聚合酶从一个模板转换到另一个模板来合成RNA,结果新合成的分子将含有两个不同亲本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同源重组

一、Holliday连接:

(掌握)

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产生切口

两条染色体的DNA链发生交叉

切口封闭,形成hollidayjunction(或chi结构)

Branchmigration(分枝迁移)

在两对同源链的其中任意一对上产生切口,拆分中间体

第三节转座(transposition)

一、原核转座子的类型及特征(掌握)

1.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s,IS):

■IS家族的结构:

—短的正向重复序列(directrepeats,DR)

—略长的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repeats,IR)

—1kb左右的编码区,仅编码和转座有关的转座酶。

■对靶位点的选择有三种形式:

随机选择,热点选择和特异位点的选择。

 2.复合转座子(Compositetransposons):

—含有一个中心序列和位于两侧的臂(arm);

—除了和自身转座有关的基因外,中心序列含有抗药性基因等遗传信息;

—复合转座子两端的臂由IS序列组成。

3.TnA家族:

■TnA是复制型转座的转座子,长约5kb左右。

■两端具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而不是IS),长约38bp左右,任一个缺失都会阻止转座。

■中部的编码区编码三个基因:

转座酶,解离酶和抗性基因,TnA家族都带有抗性标记。

■靶位点具有5bp的正向重复序列。

■解离位点(res)是TnA家族特有的内部位点。

二.转座机制:

(理解)

根据转座子的机制,转座可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

1.复制型转座(replicativetransposition):

—Replicativetranspositiondescribesthemovementofatransposonbyamechanisminwhichfirstitisreplicated,andthenonecopyistransferredtoanewsite.

—Replicativetranspositioninvolvestwotypesofenzymaticactivity:

■转座酶:

transposase

■解离酶:

Resolvase

2.非复制型转座(nonreplicativetransposition)

 Nonreplicativetranspositionallowsatransposontomoveasaphysicalentityfromadonortoarecipientsite.Thisleavesabreakatthedonorsite,whichislethalunlessitcanberepaired.

3.保守转座(conservativetransposition)

Conservativetranspositioninvolvesdirectmovementwithnolossofnucleotidebonds

三、转座中的一般过程:

1.非复制转座:

(需看懂)

转座子插入到DNA上新的位点,首先交错切开靶DNA,再将转座子连接到靶DNA的凸出单链上,最后填补空缺完成转座。

第四节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

发现者:

BarbaraMcClintock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一、Ac-Ds系统(掌握)

—若玉米带有野生型C基因,则胚乳呈紫色;

—C基因的突变阻断了紫色素的合成,那么胚乳呈白色;

—在胚乳发育的过程中,突变发生回复导致斑点的产生,回复突变发生在早期发育阶段,紫斑就比较大;

—McClintock推测原来的C突变(无色素)是由一个“可移动的控制因子”引起的,称解离因子(dissociator,Ds),它可以插入到C基因中(即转座)。

—另一个可移动的控制因子是激活因子(activator,Ac),它的存在可激活Ds转座,进入C基因或其他基因,也能使Ds从基因中转出,使突变基因产生“回复突变”,这就是Ac-Ds系统

第五章转录和转录后加工

第一节RNA聚合酶(掌握)

RNA合成的基本特征:

–RNA的前体:

ATP,GTP,CTP,UTP

–RNA合成的方向:

5’→3’

–RNA聚合酶能起始一条新链的合成,起始核苷酸一般是嘌呤核苷三磷酸(pppA或pppG)

–RNA聚合反应的四个步骤:

1模板识别:

2起始:

短核苷酸链合成并释放(流产式起始:

短核苷酸链合成并释放,进行若干次循环)

3延伸:

聚合酶合成RNA

4终止:

RNA聚合酶和RNA释放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的组成:

全酶:

α2ββ’andσ

核心酶:

α2ββ’

σ亚基使核心酶对松散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大幅度降低,而对启动子序列的亲和力明显上升;

σ亚基被释放;或者改变与核心酶的连接方式,不再参与DNA的结合(延伸过程中,约70%的RNA聚合酶仍然保留了σ因子);

细胞内定位

转录产物

相对活性

对α-鹅膏覃碱的敏感程度

RNA聚合酶I

核仁

rRNA

50%-70%

不敏感

RNA聚合酶II

核质

hnRNA

20%-40%

敏感

RNA聚合酶III

核质

tRNA

5sRNA

snRNA

约10%

存在物种特异性

第二节启动子

一、原核生物启动子:

(掌握)

a)-10序列:

又称为牢固结合位点

b)-35序列:

又称为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10序列和-35序列之间一般相距16~19bp,使两个位点恰好位于DNA双螺旋的同一侧,它们之间距离的改变可影响σ因子的作用力而改变效率

葡萄糖效应:

(掌握)

•ATP在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下生成cAMP

•cAMP与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AP)结合,形成复合物

•CAP复合物与启动子上的CAP位点结合,降低CAP位点II附近的富含GC区双螺旋结构稳定性,使-10区熔解温度降低,促进乳糖操纵子基因转录的进行

•在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葡萄糖代谢的降解物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将ATP环化为cAMP

二、真核生物启动子和转录因子:

(真核生物启动子识别由转录因子识别,原核生物识别由RNA聚合酶某些亚基完成)

RNA聚合酶III同时使用上游和下游启动子

PolIICAD的磷酸化,使PolII进入延伸状态,大部分转录因子在这一阶段从启动子脱落

TBP是三种RNA聚合酶通用的转录因子

第三节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原核生物)

一、起始:

(掌握起始和终止)

与DNA结合形成封闭二元物

DNA溶解形成开放复合物

流产式起始,形成三元复合物

σ因子释放或改变连接方式,进入正式延伸

二、延伸:

(理解)

•NTPentryandaddition

•Topologyofelongation

•Inchwormmodel

三、转录的终止(两种终止子的结构与作用机理)

原核生物终止子的两种类型:

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intrinsicterminators,Rho-IndependentTerminator)

可以在不依赖其它辅助因子的情况下,终止细菌RNA聚合酶的转录

结构:

形成发夹结构

发夹结构末端是U区域

发夹结构颈基部富含G-C区域

作用机理:

形成发夹结构

RNA聚合酶暂停

终止子U区域与RNA的A区域之间作用力减弱

A-U键断裂,RNA释放。

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

Rho-dependentterminatorsaresequencesthatterminatetranscriptionbybacterialRNApolymeraseinthepresenceoftherhofactor.

结构:

有发夹结构、后面没有富含U区域)

ρ因子终止转录作用机理:

(掌握)

–RNA合成起始以后,ρ因子附着在新生的RNA链上,依靠水解ATP产生的能量,沿着5’→3’方向朝RNA聚合酶移动

–终止子形成发夹结构,ρ因子追上暂停的RNA聚合酶

–ρ因子解开DNA/RNA杂合链,使RNA链从DNA模板上释放,转录过程终止

抗终止作用(理解)

一种RNA聚合酶通过特定终止位点,继续合成RNA的转录调节机制。

•N蛋白的抗终止识别位点是nut位点,lambda噬菌体的nut位点包含两个序列元件:

boxA和boxB

•NusB-S10二聚体特异性结合于boxA区域,NusG可能起装配作用

•NusA是一种提高终止效率的通用转录因子,可以促进RNA聚合酶在终止子的停顿。

•N蛋白与nusA因子结合时,可以抑制nusA和RNA的结合(这对终止反应是必需的)

二、真核生物的转录后加工

♦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

(掌握)

•5’端形成特殊的帽子结构;

•在3’端切断并添加polyA尾巴;

•通过拼接除去由内含子转录而来的序列;

•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