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032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 白居易最新版.docx

中学经典必背古文《琵琶行》唐白居易最新版

唐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1。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2。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5。

遂命酒6,使快弹数曲7。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8,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9,恬然自安10,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11。

因为长句12,歌以赠之13,凡六百一十二言14,命曰《琵琶行》15。

浔阳江头夜送客16,枫叶荻花秋瑟瑟17。

 

主人下马客在船18,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19。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20,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21,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22,初为霓裳后六幺23。

 

大弦嘈嘈如急雨24,小弦切切如私语25。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26,幽咽泉流冰下难27。

 

冰泉冷涩弦凝绝28,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29,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30,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31,四弦一声如裂帛32。

 

东船西舫悄无言33,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34。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35。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36。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37。

 

五陵年少争缠头38,一曲红绡不知数39。

钿头银篦击节碎40,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41。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42。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43。

 

去来江口守空船44,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45。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46。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47。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48?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49。

 

今夜闻君琵琶语50,如听仙乐耳暂明51。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52。

 

凄凄不似向前声53,满座重闻皆掩泣54。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55。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左迁:

贬官,降职。

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

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2.铮铮:

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

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3.倡女:

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4.善才:

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5.委身:

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为:

做。

贾(gǔ)人:

商人。

6.命酒:

叫(手下人)摆酒。

7.快:

畅快。

8.漂(piāo)沦:

漂泊沦落。

9.出官:

(京官)外调。

10.恬然:

淡泊宁静的样子。

11.迁谪(zhé):

贬官降职或流放。

12.为(wéi):

创作。

长句:

指七言诗。

13.歌:

作歌,动词。

14.凡:

总共。

六百一十二:

当为“六百一十六”之误。

言:

字。

15.命:

命名,题名。

16.浔阳江:

据考证,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已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17.荻(dí)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瑟瑟:

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18.主人:

诗人自指。

19.回灯:

重新拨亮灯光。

一作“移灯”。

20.掩抑:

掩蔽,遏抑。

思:

悲伤的情思。

21.信手:

随手。

续续弹:

连续弹奏。

22.拢:

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捻(niǎn):

同“捻”,揉弦的动作。

抹:

顺手下拨的动作。

挑:

反手回拨的动作。

23.霓裳(cháng):

曲名,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六幺:

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24.大弦:

琵琶上最粗的弦。

嘈嘈:

声音沉重抑扬。

25.小弦:

琵琶上最细的弦。

切切:

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26.间关:

象声词,这里形容“莺语”声(鸟鸣婉转)。

27.幽咽:

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

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一作“水下滩”。

28.凝绝:

凝滞。

凝,一作“疑”。

29.暗恨:

内心的怨恨。

30.迸:

溅射。

31.曲终:

乐曲结束。

当心画:

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32.帛:

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33.船:

一作“舟”。

舫:

船。

34.敛容:

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35.虾(há)蟆陵:

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虾,通“蛤”。

36.教坊:

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

第一部:

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37.秋娘:

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38.五陵:

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缠头:

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39.绡:

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红绡:

一种生丝织物。

40.钿(diàn)头:

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bì):

一说“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击节:

打拍子。

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41.等闲:

随随便便,不重视。

42.颜色故:

容貌衰老。

43.浮梁:

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44.去来:

离别后。

来,语气词。

45.梦啼妆泪:

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一作“啼妆泪落”。

红阑干:

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46.重:

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

叹声。

47.终岁:

整年。

48.旦暮:

早晚。

49.呕哑:

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

嘲(zhāo)哳(zhā):

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

50.琵琶语:

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51.暂:

突然,一下子。

52.却坐:

退回到原处。

促弦:

把弦拧得更紧。

53.向前声:

刚才奏过的单调。

54.掩泣:

掩面哭泣。

55.青衫:

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

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1]  [2]  [3]  [4] 

白话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

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

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

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

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

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二字,命题为《琵琶行》。

在一个夜晚我到浔阳江边送客,秋风吹动枫叶和荻花响声瑟瑟。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走上了船,端杯要饮酒却没有助兴的管弦。

闷闷地喝醉酒便待凄伤地分别,临别只见茫茫江水浸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主人忘却归去客人也不想出发。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声停想要答话又有点迟疑。

开船移到近旁邀请她过船相见,剔亮灯光增添酒菜再摆开酒宴。

经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两三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说尽了心中无限的情事。

轻轻抚拢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呖呖的莺声从花底下悠然滑去,幽咽的泉水在冰下流得很艰难。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停歇。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绢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子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到悲泣的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到她的这番诉说更为悲戚。

我们俩都是流落天涯的失意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弹奏一曲,我要为你按曲谱创作一首《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重新入座转紧琴弦把音高调急。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满座的人重听之后都掩面而泣。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江州司马的青色官袍已经沾湿。

 [3] 

创作背景

编辑 播报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816)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弹琵琶的长安倡女,便用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叙事长诗《琵琶行》。

 [1]  [2]  [3] 

作品鉴赏

编辑 播报

整体赏析

《琵琶行》内容,如小序中所说,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此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

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

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

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

“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写诗人深沉的感慨,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

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

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

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

这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

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当有某些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不然不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作者的诉说,反过来又波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作者的感情,以致热烈直流,湿透青衫。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

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

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5-7] 

名家点评

宋代洪迈《容斋五笔》:

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

予窃疑之。

唐世法纲虽于此为宽,然乐天曾居禁密,且谪居未久,必不肯乘夜人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

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

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

白乐天《琵琶行》云: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

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

明代李沂《唐诗援》:

初唐人喜为长篇,大率以词采相高而乏神韵。

至元、白,去其排比,而仍踵其拖沓。

惟《连昌宫词》直陈时事,可为龟鉴;《琵琶行》情文兼美,故特取之。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

乐天无简炼法,故觉顿挫激昂为难。

明代锺惺、谭元春《唐诗归》:

钟云:

以此说曲罢,情理便深(“水泉冷涩”二句下)。

钟云:

唤醒人语,不怕说得败兴(“门前冷落”二句下)。

钟云:

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同是天涯”二句下)。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连昌》纪事,《琵琶》叙情,《长恨》讽刺,并长篇之胜,而高、李弗录。

余采而笺释之,俾学者有所观法焉。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汝询曰:

此乐天宦游不遂,因琵琶以托兴也。

“饮无管弦”,埋琵琶话头。

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

“声沉欲语迟”,“沉”字细,若作“停”字便浅;“欲语迟”,形容妙绝。

“未成曲调先有情”,“先有情”三字,一篇大机括。

“弦弦掩抑”下四语总说,情见乎辞。

“大弦”以下六语,写琵琶声响,曲穷其妙。

“水泉冷涩”四语,传琵琶之神。

“银瓶”二语,已歇而复振,是将罢时光景。

“唯见江心秋月白”,收用冷语,何等有韵!

“自言本是京城女”下二十二句,商妇自诉之词,甚夸、甚戚,曲尽青楼情态。

“同是天涯”三句,钟伯(敬)谓:

“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

”若止,乐天本意,何处发舒?

惟以沦落人“转入迁谪,何等相关”!

香山善铺叙,繁而不冗,若百衲衣手段,如何学得?

陆时雍曰:

形容仿佛。

又曰:

作长歌须得崩浪奔雷、蓦涧腾空之势,乃佳;乐天只一平铺次第。

清代黄子云《野鸿诗的》: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句亦警拔。

音节靡靡,是其一生短处,非独是诗而已。

清代杜紫纶《中晚唐诗叩弹集》:

庭珠按:

以上琵琶妇自叙;下,乐天自言迁谪之感也(“梦啼妆泪”句下)。

清代田雯《古欢堂集杂著》:

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

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

清代严元照《蕙櫋杂记》:

予向读吴梅村《琵琶行》,喜其淋离顿挫,谓胜白文公《琵琶行》,久而知其谬也。

白诗开手便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此直叙法也。

吴诗先将琵琶铺陈一段,便成空套。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

此篇铺叙甚佳,语多情至,顿挫之法颇有。

若较子美之陡健,相去远矣。

滥觞从此始。

“琵琶声停欲语迟”,“欲语迟”宛然妇人行径矣。

“枫叶获花秋瑟瑟”,人知是写景,而不知是写秋。

古人作长篇,法有详略。

此篇纯用详法,此乐天短处也(“转轴拨弦”句下)。

“未成曲调先有情”,司马迁谪,复当别离,此乐天之情也;嫁与商人,不得遂意,此妇人之情也。

大家暗暗相关。

此诗是乐天听过琵琶曲从亮处做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作问辞,句法变,方无直下之病。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饮。

”要知乐天不是单对妇人自叙,还有所送之客在此,正是眼光向客处。

此二句妙甚。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写同病相怜之意,恻恻动人。

清代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凄婉激昂,声能引泣。

清代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

凡作长题,步步映衬,处处点缀,组织处,悠扬处,层出不穷,笔意鲜艳无过白香山者。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意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十九首》云: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为下二段伏线(“醉不成欢”二句下)。

即声暂歇时言(“此时无声”句下)。

应首段作一束(“惟见江心”句下)。

映上重作一束,为文章留顿法(“绕船月明”句下)。

双收上二段,转到自己(“同是天涯”二句下)。

自叙踪迹与起处相应(“其间旦暮”句下)。

此诗及《长恨歌》,诸家选本率与元微之《连昌宫词》并存。

然细玩之,虽同是洋洋大篇,而情辞斐亹无伦,元词之远不逮白歌。

即此与李亳州之悲善才,并为闻琵琶作,而亦有仙凡之判,固不但以人品高下为去取也。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

《琵琶行》较有情味,然“我从去年”一段又嫌繁冗,如老妪向人谈旧事,叨叨絮絮,厌读而不肯休也。

 [8] 

作者简介

白居易像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