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028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第十册美术教案

第1课形的魅力

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

2、充分展开想象,采用画或剪等不同的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3、让学生感受各种形的组合所呈现出来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学习用各种形组合成各种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形的魅力,并用各种形组合成各种美丽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引导

1、课前情况检查。

(剪刀、胶水、广告纸、挂历纸、彩色纸等可以用来拼贴的材料)也可以是(绘画工具)教师可以收集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2、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可以与四人小组交流以丰富形状)

3、指导学生分类,认识形的概念,将各种形分成两大类由直线围成的形及由曲线所围成的形,然后再将每类又分成规则形及不规则形。

4、谈一谈你喜欢哪一种形,及对各种形的感受。

5、小结,阅读知识窗知识。

二、发展阶段。

1、欣赏由各种形组成的艺术作品如米罗的作品,分析画面构成(由各种大小不一样的形及线组成,形有几何形、不规则形,形与形之间有重叠)

2、简介米罗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3、作业要求:

充分发挥想象力,有意识地用几何形和不规则形进行组合,创作或模仿大师的作品完成一幅画,可以是抽象的画,也可以是具象的画,形可以遮挡,排列要有疏密,画面要均衡,拈贴时先从主体部分,有遮挡关系的先底层后外层。

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四、作业交流。

完成时给自己的画起题目再交流。

五、收拾与整理

第2课形体的组合

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组合成各种物体(建筑物、汽车、火车、雕塑作品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组合成各种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

你认识这些物体吗?

他们是立体的物体还是平面的呢?

生答:

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

《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你见过的立体实物(形体)是什么形体?

教师投影展示一些形体图片学生试着辨认说出它们的形体名称。

2、指导看书“知识窗”学生试着给这些形体分类。

(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3、指导看书。

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所看到的由各种形体组合成的物体(建筑、交通工具、雕塑等)   

三.示范:

1.动手拼摆、思考、联想组合成新物体。

2、或摆出具有一定美感的造型。

如:

从下到上,大到小的宝塔状造型。

螺旋上升造型。

倾斜组合。

台阶状。

四.学生作业: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3课抽象雕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生答:

师小结:

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4课多样与统一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

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教师示范)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第5课静物写生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  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    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写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写生的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

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

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生答:

3、学生实践  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

  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第二课时

继续进行静物写生,并巩固静物写生知识

 

第6课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2. 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3. 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成长经历和现实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重点

1.学习 人物头像写生的基本方法。

难点

人物表情的描绘。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书中范例,猜一猜人物的表情。

2、选择性地介绍范例。

3、除了范例中的人物的表情外还有哪些人物的表情,展示图片、学生表演。

4、归纳总结:

人物不同的表情喜怒哀乐,五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5、具体指导看书“知识窗”。

二、教师讲解人物头像写生基本作画步骤

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4、完成整幅作品的描写,加强线描画的疏密处理,使之更有艺术性。

三、指导学生画

1、指定2、3位学生摆特定造型,学生写生,画草图。

2、注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

注意脸部的五官比例重点刻画最能表现人物表情五官。

3、加强线的疏密、粗细、深浅、虚实处理。

四、评价。

第七课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 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

2. 学会基本的泥塑造型能力,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

重点

 学会用泥塑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人物脸部。

难点

是否抓住了人物的脸部主要部分进行夸张。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了解什么是夸张?

2、观察范例,对照提问进行分析讲解。

《头像》、《青铜头像》、《北方多闻天王》

3、这些人物的脸部造型夸张的成分运用在哪些地方?

你知道为什么要如此运用?

二、发展

1、出示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了解该如何对人物的表情进行夸张。

2、学习知识窗,了解夸张的部位。

3、了解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三、学生制作

1、准备泥。

2、每四人小组选出一个同学作为模特,其余同学按照他的脸部外形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突出主体物进行大胆的夸张。

3、基本完成泥塑造型后,进行五官的全面调整,以突出重点。

四、评价

是否抓住了人物的脸部主要部分进行夸张。

五、拓展。

 

第八课十二生肖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彩泥制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 尝试用剪纸、拼贴等形式,制作十二生肖,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

3、发展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做个有心人。

重点

学习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十二生肖

难点

1、十二生肖的造型是否有创意。

2、剪纸技巧。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交流欣赏十二生肖的图片,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

2、演示十二生肖的实际摸样。

3、介绍唐《十二生肖佣》及其他与生肖有关的各类作品。

二、构思

如何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十二生肖形象呢

1、阅读课本范例、彩图。

2、教师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图片、立体物品),引导学生欣赏。

3、学生交流欣赏搜集到的资料(图片、立体物品)

总结:

要有独创性不是根据原物的摸样“依样画葫芦”可以对原有生肖的面貌做适当的改变,保留主体特征,改变次要特征,如“拟人化”

4、学生以线画出十二生肖形象

(1)

三、教师讲解示范剪纸的知识与技巧。

1、认识剪纸的阴刻与阳刻

2、讲解剪纸的“千刻不断”的含义。

3、讲解剪纸剪刻的顺序:

先细节后整体,先内后外

四、学生尝试对构思的十二生肖形象草图进行剪纸。

五、评价:

从造型、疏密、阴刻与阳刻处理、连接处理等进行评价。

六、拓展:

尝试用其它材料制作一件生肖作品。

 

第九课学画山水画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 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几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 启发学生运用水墨形式,根据自己的想象,富有创意地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重点难点

1.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以及笔墨的应用。

2.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有创意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幅以山水为题材的中国画。

(2)师生共同准备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欣赏几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山水画作品技巧运用和造型特点的感想。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作比较,中国画中的诗书画一体,更充分体现其深邃的人文性和画家的文化底蕴。

(2)发展阶段

   在欣赏交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尝试体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与工具,进行描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对墨色、运笔、点苔及山水画特有的皴法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行指导示范。

强调要注意近景、远景、树枝、树叶干湿浓淡的笔墨应用。

   学生尝试水墨作画,可以采用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造型。

3.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强调要运用中国画表现方法和技法的特点,且在造型过程中充分运用点、线、面、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来塑造景物。

 

第十课风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风能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风能玩具(或简易的风筝)

三、教学难点:

玩具的构思(风筝的做法)

四、教学准备:

风筝欣赏图片数张,风筝的简史介绍,风筝的简单玩法。

五、学具准备:

查找风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风筝的图片,制作风筝的各种纸张和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

什么是风能?

举例说明。

(三)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

(四)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又如:

“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

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

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

“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五)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

《全唐文》“纸鸢赋”中说:

“代有游童,乐事未工……·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

”可见玩风筝之妙趣。

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

   1.斗风筝:

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

”后己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几处尚存。

   2.装响器:

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

弦、哨、打击。

  

(1)弦:

用竹弓长弦,风吹弦鸣。

北方用丝条为弦,张紧后涂蛋清以增张力,一弓可张数弦,装在风筝上谓“背弓”。

南方用藤条削薄为弦,声有另样。

  

(2)哨:

类似鸽哨。

南通最盛。

用简状共鸣,箱者谓“哨”,用球形共鸣箱者谓“口”。

“哨”声尖细,清脆,属高音部。

口、哨相配,五音和谐十分悦耳。

  (3)打击响器:

由风车带动轮锤敲击铜锣皮鼓,节奏很强,但音量有限声传不远。

   3.“送饭”(叫“碰”):

是一种*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

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

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来回碰”,或“来回饭”。

“送饭”的玩法很多,如送彩纸上天散下,叫“天女散花”。

作成珠形的,“来回碰”,放在龙头蜈蚣上,叫“龙戏珠”。

风筝上挂鞭炮,“送饭”带香火上去,便可以放炮,也可以送一串点燃的小灯笼上去。

现代还有送模型飞机或降落伞的。

   4.挂灯:

把带着灯的风筝放上夜空,十分美丽。

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5.操纵:

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放风筝人的巧妙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

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像“活龙”一样。

 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绘出各种图形,更是令人眼花镣乱。

(六)欣赏风筝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图片,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

   (七)引导学生说说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及其原理为人类造福。

(风能发电机、滑翔机、降落伞……

   (八)引导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设想……(纸蜻蜓、风车、飞机……)

   (九)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技法点击:

     a.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b.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c.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十)学生动手制作风能玩具或风筝,师巡视指导。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过材料颜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和装饰。

   (十一)评价、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美化的某个亮点进行评价和交流。

   (十二)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课后延伸:

利用放学或活动的时间进行风筝、玩具的放飞和比赛。

 

第11课微观世界

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激发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其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2、用点、线,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创造的美丽画面,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

重点:

学习用点、线,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

教学难点:

能否仔细观察及细致的描绘身边的微观世界、线描画是否能处理得有节奏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比较事物在微观世界的原形和绘画后的形态,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了解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将微观世界表现出来。

2、了解线的粗细、疏密会使画面有节奏感,画面才更有感染力。

二.教师讲解示范写生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仔细的观察每一个细节。

3、用线将物体轮廓勾画出来,再用点或线表现细节,从整体到局部。

4、先忠实的对物体进行描绘后,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进行疏密处理,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评价

1、能否仔细观察及细致的描绘身边的微观世界。

2、线描画是否能处理得有节奏感。

第十二课会亮的玩具

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3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3, 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会亮的玩具。

1.      课前准备

(1)      学生通过看书、上网、向家长或科学老师等请教,了解交流灯泡发光的电路原理。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用来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如饮料瓶、塑料盒、电池、电线、胶布、弹簧、绳子、铁丝线等等。

 

第1课时

(电路、光源制作阶段)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实验器材,(出示:

一节干电池,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胶布);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吗?

(师生共同探讨,并进行尝试,也可以请学生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备注:

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将电线的一端绕在小灯泡的线圈上固定好,另一端则用胶布固定在干电池的负极,这时只要将小灯泡接触到干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即会发亮。

二  课堂教学

a) 引导阶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这一组实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幅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作原理呢?

(可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一起探究得出灯泡发亮的相关工作原理)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灯泡发亮的工作原理,现在请你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接下来将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做好内芯。

(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b) 发展阶段

    好的,现在同学们都能完成内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称得上是玩具吗?

当然不能。

要知道我们要“发明”的可是会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