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799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docx

腰形孔拉刀设计doc

腰形孔拉刀设计

南海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邹晔

设计任务

在拉床上使用拉刀加工工件的工艺过程称为拉削加工。

拉削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中加工各种形状的通孔、平面及成形面等。

拉刀是一种定型刀具,在一次拉削中完成粗切、精切、校准、修光操作,切除被加工表面的全部加工余量,生产率高,加工质量高。

但一把拉刀只适宜于一种规格尺寸的孔或槽,拉刀制造复杂,且成本高,只用于大批量生产中。

本设计的拉刀用于加工图示的腰形孔,该腰形孔是适用于拉削的典型表面形状。

 

预制腰形孔的情况如图,所用拉床为L6120

设计计算

根据预制孔的情况及零件图的要求,决定采用同廓式(层拔式)拉削方法。

为节约材料,减少加工工序,采用一把拉刀,先拉圆弧部分,再拉平面部分。

由于平面部分有较高的表面质量要求,因而在设计拉刀时,除设计粗切齿外,还设计有精切齿,以保证要求。

具体设计计算如下:

(单位:

mm)

(一)切削部分:

1.切削余量A

圆弧部分:

Ay=35.062-34.23=0.832

平面部分:

Ap=27.033-26=1.037

2.前角r∵HB240~300>229

   ∴ 取r=11°±2°

3.后x切削齿为3°±30′

校准齿为1°30′±15′

4.齿升量S

圆弧部分:

Sy=0.025

平面部分:

Sp=0.05

5.齿距t

取t=8

6.同时工作齿数Zi:

向上取整:

Z=6

7.容屑槽的形状及尺寸:

A.容屑槽的形状:

齿背为曲线的槽形

B.容屑槽各部分尺寸如下:

粗切齿:

齿沟深:

h=3

齿厚:

g=3

齿槽圆弧半径:

R=5r=1.5

精切齿及校准齿:

齿沟深:

h=2.5

齿厚:

g=2.5

齿槽圆弧半径:

R=4r=1.3

8.容屑槽的校验:

查表知:

t=8,齿升量Sz≤0.05的拉刀容屑槽容屑系数Kmin=3.3,而由公式:

可知:

圆弧部分的实际容屑系数Ky及平面部分实际容屑系数Kp如下:

=

>Kmin

Kp

=

>Kmin

因此,所选的容屑槽尺寸及形状合理。

9.分屑槽尺寸:

A.圆弧部分切削刃宽度:

By=0。

56πR*2=0.56*3.1416*17.5*2=61.64(mm)

分屑槽数

取n=8,单边为4

B.平面部分切削刃宽度:

B平=

分屑槽数

取n=6,单边为3

C.分屑槽形状及尺寸如下:

槽宽:

b=1.2

槽深:

h=0.8

槽底半径:

r=0.4

10.齿数:

Zq

A.切削齿:

圆弧部分:

平面部分:

(含五个精切齿)

B.校准齿:

圆弧部分取4,平面部分取5。

核准齿及精切齿齿距:

tj

tj=0.8t=6.4取tj=6

11.切削部分长度Lq

L=18×8+4×6+10×8+5×6+5×6=308

(二)拉刀校准部分设计

1.前角γ′γ′取与精切齿前角相同为6

2.后角α′取α′=1°30′

3.齿距及齿形

齿距tj=(0.6~0.8)t=0.8t=6.4

取t=6

齿槽形状同切削齿

4.校准部分直径DjBj

圆弧部分:

Dj=Dmax=35.062

平面部分:

Bj=Bmax=27.033

(三)柄部:

采用圆柱形柄部,其形状见工作图,尺寸如下:

D1=¢25-0.025L1′=15mm

-0.085

D2=¢19-0。

28L1=28mm

(四)颈部及过渡锥:

1.取过渡锥长度L2′=15mm

2.因所用拉床为L6120,所以拉刀的颈部长度一般取180mm

3.颈部直径D2′取D2′=D2=¢25

(五)前导部:

1.前导部长度L3取L3=L0=35

2.前导部直径D3(B3)

D3=¢34.23

B3=26

(六)后导部:

1.后导部长度L4取L4=27mm

2.后导部直径D4(B4)

D4=Di-0.05=¢35.062-0.05=¢35.012

B4=Bi-0.03=27.033-0.03=27.003

(七)拉刀总长:

L=Lq+L1′+L1+L2′+L2+L3+L4

=308+15+28+15+180+35+27=608(mm)

(八)拉削力的计算及拉刀强度校验:

一、拉削力Pmax的计算

1.圆弧部分拉削力Pmax

查表知:

圆孔拉刀单位长度切削刃上的拉削力

P=16.8kg/mm

同时工作齿数Zi=5

每齿的切削刃总长By=61.64

Pmax=PByZi=16.8×61.64×5=5.17T

2.平面部分拉削力P′max

查表知:

平面拉刀单位长度切削刃上的拉削力

P′=24.5kg/mm

同时工作齿数Zi=5

每齿的切削刃总长Bp=44.54

P′max=P′BpZi=24.5×44.54×5=5.456T

二、拉刀强度校核:

拉刀全长上的危险截面在刀柄部,故校核刀柄部的强度。

刀柄部最小截面积:

Smm=

πD

=

*3.14159*192=283.386(mm2)

最大拉削力为P′max=5.456T

/mm2

而查表知的刀材料允许的抗拉应力[σ]=35~40(kg/mm2)

a=[σ]

故抗拉强度足够。

(九)拉床拉力验算:

查表知L6120拉床的公称拉力[Qmax]=20T

而一般情况下,拉床的实际拉削力

Q=(0.5~0.9)[Qmax]

=(0.5~0.9)×20=10~18T

拉刀拉削进产生的最大拉削力Pmax=5.456T

故对于新机床及处于良好状态的旧机床均可使用.

(十)拉刀主要技术条件

1.拉刀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

刀齿前面0.8后导部表面0.8

刀齿后面0.8柄部表面1.6

刃带表面0.4颈部表面6.4

前导部表面0.8过渡锥表面1.6

2.拉刀外径在全长上的径向跳动不超过0.06mm

(十一)排齿升量

圆弧部分

平面部分

序号

直径(mm)

公差

序号

直径(mm)

公差

切削齿

01

34.23

-0.02

切削齿

01

26.00

-0.02

02

34.28

02

26.10

03

34.33

03

26.20

04

34.38

04

26.30

05

34.43

05

26.40

06

34.48

06

26.50

07

34.53

07

26.60

08

34.58

08

26.70

09

34.63

09

26.80

10

34.68

10

26.90

11

34.73

精切齿

11

26.95

-0.015

12

34.78

12

26.97

13

34.83

13

26.99

14

34.88

14

27.01

15

34.93

15

27.033

16

34.98

校准齿

16

27.033

-0.01

17

35.02

-0.015

17

27.033

18

35.05

18

27.033

校准齿

19

35.062

-0.01

19

27.033

20

35.062

20

27.033

21

35.062

22

35.062

(十二)拉刀工作简图(见附页图)

设计总结

该拉刀是为有关单位进行的实际刀具设计。

该拉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该拉刀将腰形孔的平面与圆弧部分的拉削一次完成,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因多次装夹而造成的误差。

2.该拉刀根据零件的要求,在拉刀平面切削齿中,除粗切齿外,还设计了五个精切齿及五个校准齿,使零件图上平面部分的粗糙度要求得以保证。

3.该拉刀的设计采用同廓式拉削方法,各刀齿的廓形与被加工表面的最终形状相似,它们一层一层切去加工余量,而最后一个切削齿和校验参与被加工表面的最终形成,使拉削后的表面质量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