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7951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docx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1

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顺差因及分析报告

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大幅增加,2010年已达到1774.6亿美元。

高额的贸易顺差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使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高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显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当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贸易差额情况与特点

最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5年我国外贸总量1.4万亿美元,2006年达1760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全年贸易顺差达到创记录的1774.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4.6亿美元,增长74.0%。

2007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80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

商务部预计全年进出口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总值

2492

2661

3256

4382.3

5933.7

7620

9690.8

12180

14286

同比%

6.8

22.3

35.4

35.4

28.4

27.2

25.7

17.2

总值

22500

2436.1

2951.7

4127.6

5614.2

6601.2

7916.1

9558.2

11331

同比%

8.2

21.2

39.9

36

17.6

19.9

20.8

18.5

差额

241.1

225.4

304.3

254.7

315.9

1018.8

1774.7

2622

2954.6

同比%

-6.5

34.6

-16.1

25.4

217.4

74

47.7

12.7

贸易顺差会再创新高,纵观我国贸易顺差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显著特点:

1.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据海关统计,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居重要地位,无论是进出口额还是贸易差额,外商投资企业都占绝对比重,2005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外贸易顺差566.94亿美元,私营企业为582.5亿美元,集体企业为159.9亿美元。

国有企业贸易则逆差283.9亿美元。

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贸易顺差912.2亿美元,同比增长60.9%;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实现顺差1201.4亿美元,同比增长63.3%;国有企业是还是逆差,比上年同期增加55.1亿美元。

(表1)。

2.从贸易类型的角度看,加工贸易一直存在巨额顺差,一般贸易一改前些年顺差、逆差不定的局面,近两年持续顺差,且规模逐步扩大。

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7%,达4164亿美元。

顺差为1424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

同期一般贸易顺差为353.7亿美元,对整体贸易顺差增长的贡献达到57.1%;2006年一般贸易实现顺差831.4亿美元,是上年的2.35倍,对整体贸易顺差增长的贡献上升到63.3%。

而其他贸易一直存在巨额逆差。

3.从贸易国别来看,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巨额顺差与巨额逆差并存。

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和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且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3%;中欧贸易顺差为701.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89.1%。

2006年对三者顺差达到了380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

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1442.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0.9亿美元;对欧盟贸易顺差903.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2.1亿美元。

而中国台湾、韩国、东盟和日本则是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2006年对四者逆差共达15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对美欧等主要顺差来源地的顺差增幅远高于逆差来源地的逆差增幅,导致贸易顺差总规模明显扩大。

4.劳动密集型商品巨额顺差与技术密集型商品巨额逆差并存。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在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和质量层次上具有明显优势。

据统计,2004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为0.75美元/小时,同期美国为21.97美元/时,日本为21.54美元/小时,韩国为10.71美元/小时,分别为中国的29倍、28.7倍和14.3倍。

从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上来说,中国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储备,适合工业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

中国我国劳动力的优势加速了国外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促进了出口的快速发展。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受资源约束,中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

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出口大量增加。

5.从交易项目来看,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服务贸易连年逆差。

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逐步扩大,成为推动贸易顺差增加的最主要因素,1997年到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绝对额都大于贸易顺差绝对额,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且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从1997年到2005年贸易顺差累计3880.8亿美元中,货物贸易累计顺差额4469.8亿美元,服务贸易却逆差589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世界消费大国我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

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和首要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一、我国近年国际贸易概况

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在绝大部分年份均处于顺差状态,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国际贸易均处于清一色的顺差状态,而且顺差的幅度呈现加大的趋势,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本文以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为对象进行分析,分析国际贸易持续性顺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

影响。

从出口来看,2000年我国的出口总值是2492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出口总值达到14285.5亿美元,增长了473.2%。

从进出口差额来看,进出口差额一直保持顺差,2000年国际贸易顺差的幅度是241.1亿美元,之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了2008年,国际贸易顺差的幅度更是高达2954.6亿美元,比2000年的241.1亿美元的顺产足足增加了2713.5亿美元,8年间顺差的幅度足足增加了12倍还多,即便是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影响凸现出来之后,进出口均出现了负增长,但由于同期的出口基数一直大于进口的数额,从绝对数指标来看,进出口仍然保持顺差。

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分析

  首先,世界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使国际市场需求总体趋旺。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我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呈良好的态势,尤其是日本经济的复苏势头已日趋稳固。

这种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势头使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一直走旺。

  其次,受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及消费需求依然不旺的影响,进口增速持续低于出口增速。

决定一国贸易顺差额是否增加关键看该国的出口增速是否快于进口增速,2005年至今,我国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就是由于进口增速慢于出口增速所致。

今年上半年,除了2月份的出口增速略低于进口,其余各月出口增速均高于进口。

近年来,进口增速不高主要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我国经济从2002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从而引发了大量的进口需求,并导致了进口的大幅增长,其中矿物和原材料的进口增长占据了很大比重。

然而2004-2005年我国出现了由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引起的经济过热现象,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政府因此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资源性产品进口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进口增幅出现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依然不足,许多外贸企业只能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

 最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产业转移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半壁江山,在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同时,亦产生了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与加工贸易进口在进口总贸易中的比重相比,一般高出约10个百分点,可以说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要远高于其在进口中的地位。

这种现状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大量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资企业从母国或原地区进口原材料、中间品、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加工制作,然后将在我国制造出来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这种出口都全部被计入我国对外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的加速“虚增”。

同时,随着外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迅速增加,其国内销售额也迅速增加,而外资企业多属于进口替代型企业,其在国内销售的迅速增加必然对我国进口产生一定的替代,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

近几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应该说,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商品出口规模扩大的外部因素。

而造成我国贸易顺差急剧增加的原因则还有其他方面。

  1.我国外贸顺差的宏观经济原因可以归结为由居民消费倾向偏低而导致的国内消费不足。

决定一国贸易顺差额是否增加关键看该国的出口增速是否快于进口增速,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我国进口需求的扩大,使进口增速明显放缓。

而抑制我国进口增速加快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国内投资需求受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抑制,生产市场进口需求上升乏力。

其二是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

  2.国际产业转移和由外资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而导致的工业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导致加工贸易顺差的原因之一。

亚洲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的持续产业转移间接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这种现状与21世纪初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大量产业转移密切有关。

其中以日本、韩国、东盟、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最为明显。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资企业从母国或原地区进口原材料、中间品、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加工制作,然后将在我国制造出来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而这种出口都全部被计入我国的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

  3.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外出口与国内销售的迅速增加推动了我国贸易顺差的迅速提高。

依据中国海关的相关统计资料,无论是进出口额还是贸易差额,外商投资企业都占绝对比重,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随着外商在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迅速增加,其国内销售额也迅速增加。

据统计仅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我国的销售额近来每年都高达750亿美元以上,而目前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多属进口替代型企业,因而外商投资企业国内销售额的增加必然形成对我国进口的一定替代,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1.劳动力资源优势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化,多年来大量隐形的失业迅速凸现出来,在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释放出来流入城市,在城市,大量的工人则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大量国有企业的破产,大量工人失业,人口的绝对过剩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仅低于本国的劳动力价值,更是远远低于国际平均劳动力价值,虽然近些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力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中国的出口正是建立在这种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上的,利用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即使外部市场受到金融危机或者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需求或者价格有所下降,企业仍然能够赚取利润,纺织服

装、金属冶炼和建筑材料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屡创新高。

2.高储蓄下内需的不足

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Y=C+I+G+X-M=C+Sp+T做一简单的变化,不难得出:

X-M=Sp-I+T-G=(Sg+Sp)-I=S-I即:

TB=S-I,从这个等式来看,中国国际贸易顺差是由于中国的储蓄高于投资造成。

造成中国储蓄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传统来看,中国居民都有储蓄的传统和习惯,养儿防老的习惯在农村广泛存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存在使得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从现阶段的改革来看,由于“房改”、“医改”与“教改”三大改革的实施,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尽管比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居民的边际消费极低,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居民进口商品的消费降低,进口降低而出口增加,出现贸易顺差也就很自然了。

3.国际产业转移加大

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欧美发达国家将其国内原有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我国,并将成品采购回国来满足其母国对这部分产品的需求,而将其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发展以信息科技革命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于是国际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我国,大量的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返销回母国,这些产品的出口构成了我国的出口,同时这些产品在中国国内进行销售,减少了原有的从国际市场的进口,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此外,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旺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生活方式、前几年经济结构性趋热导致的产能过剩、资源税负偏低引发的“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等奖励出口的措施等原因和

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引起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大幅度的持续性顺差。

三、国际贸易顺差的不良影响分析

1.巨额顺差背后的利益流失

从等式TB=S-I来看,中国国际贸易顺差是由于中国的储蓄高于投资造成,也就是说,中国是在用自己实际资源生产出美国需要的产品,换取到美国的美元,然后中国又用这些通过出口实际资源换来的美元储备,购买美国的收益率较低的国债,美国再用中国向其购买国债换来的美元,向中国进口商品和对华直接投资,这:

一方面,通过进口中国商品来减少美国的实际资源耗费而又保证了消费;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华投资获取到更高的投资回报利润,而对华投资又挤占了中国国内的投资,导致S进一步大于I,自己的储蓄得不到充分利用,却还要通过引用外资来满足投资,并在不远的将来进一步支付给外方更高的投资回报利润,这就是目前中国顺差付出的代价与利益丧失,由此循环反复造成的恶果不言而喻。

2.对外贸易摩擦加大

我国外贸顺差持续增长,特别是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顺差,加剧了我国与他们之间的贸易摩擦。

2005年共有18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63起,涉案金额21亿美元,2006年1月1日至4月5日,针对中国的“两反两保”调查就有24起,涉及12个国家或地区,涉案金额约4.4亿美元。

2006年4月6日至12月31日,有18个国家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49起。

2007年1月1日至4月16日,共有7个国家对中国发起9起反倾销调查。

2009年第一季度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25起。

3.外汇储备管理难度加大

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例按照国际惯例是保持在30%左右较为合理。

持续性的国际贸易顺差导致2007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5282亿美元,与同期外债余额3736亿美元的比值为409%,远远大于国际上公认的30%的比值,而到了2008年年末,外汇储备更是高达194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以美元和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随着美元资产的贬值,咱们的外汇储备的价值在缩水,而抛售美元的结果,会让美元更进一步贬值,反过来又让剩余部分美元资产更大幅度缩水,这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囚犯两难”的境地。

除此之外,贸易顺差还造成了一系列其他单位问题,比如增加外汇占款造成物价不稳定、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经济增长受外部的影响较大、中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与政策搭配的难度加大等等负面影响。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从目前来看,短期内要解决这些多年积累下来的国际贸易顺差很困难,更何况短期来看,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然是目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从长期来看,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才可能逐步降低多年持续的国际贸易顺差,具体而言,需要采取以下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货物贸易出口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均衡发展。

2.注重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当前,中国政府应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转危为机”的机会,刺激消费,拉动生产,提高中低群体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疗、住房和教育等领域的改革,提高广大低收入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和素质,扩大有效需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少人们的预防性储蓄,扩大居民消费,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顺差的走势及相关政策动态

  综合来看,2006年下半年及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贸易顺差将持续大幅增加,全年贸易顺差额预计会超过1500亿美元。

随着宏观调整效果的逐渐显现,贸易顺差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年会有所下降,但贸易失衡的缺口将继续拉大。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为我国出口市场留有足够的增长空间,但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可能会降低我国贸易顺差增速。

欧元区今年第二季度GDP较第一季度上升0.9%,创下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折合成年率上升2.4%,也超出了预期;日本第二季度经济连续第六个季度呈现出扩张态势,第二季度GDP季比上升0.2%,折合成年率上升0.8%。

但与此同时,美国今年第二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2.5%,低于第一季度的5.6%,作为我国主要的贸易顺差地区,一定程度上会减慢我国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

  第二,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存在时滞,其效果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呈现,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国内投资需求的降低会引起贸易顺差大幅度提升。

  第三,国内消费需求不太可能引起进口的快速增长。

今年3-7月,我国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增长率保持在13.5%-14.2%之间,预计下半年我国消费需求还将保持平稳增长,进口需求不会出现突增现象,在投资和出口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将加速扩大。

  第四,我国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也加速了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大。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我国加工贸易所带来的顺差比较稳定,预计在近期我国贸易顺差还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针对贸易顺差不断增长的态势,已经并可能出台的政策措施有:

  其一,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同时增强企业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外向型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降低企业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经营风险。

  其二,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下半年进一步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

今年上半年及8月份的一系列小幅紧缩政策使国内经济在短期内降温的可能性不大,而我国利率水平仍然较低,因此预计央行将视经济形势再度加息,这将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资源型、高耗能及高污染类产品行业的投资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贸易逆差增长过快的压力。

  其三,下半年国家可能开始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将平均税率下调2%,主要涉及轻工、纺织、冶金、钢铁及机械等资源型出口的行业,部分项目的出口退税甚至会被取消。

  其四,为了遏制中国出口企业的低价竞销行为、降低贸易争端风险,商务部将于10月份出台《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这有利于减少一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而采取低价的不正当出口,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混乱无序出口。

  其五,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我国由粗放型转变为基于技术创新的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逐步淘汰增值比例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力鼓励和扶持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带动国内产业的升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只配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

甚至于连被屠宰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定律所揭示的本质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任何一个角落,都发挥着不可抗拒的作用,不论你是否承认,不论你如何粉饰。

所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就是在各个领域内,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大科学研发的力度,不论是在理论科学领域还是在应用科学领域,催生更多在本质上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加快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优秀的产品或先进的生产力,形成一条强有力的产学研之链。

只有这种良性的循环,才能真正地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知识产权,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彻底摆脱“国际民工”和“世界工厂”的身份与地位,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

因为只有创新才是我们唯一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