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充分发扬“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取得了追赶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性成效,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实现生产总值11.98亿元,较上年增长13.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95亿元,增长45.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亿元,增长17.61%。
大口径财政收入4008万元,增长32.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1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元,增长9.66%。
新增就业15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1‰。
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增长幅度跃居全市第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以基地建设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力实施“双五百”工程(筹措财政资金500万元,下派农业技术干部500名),整合项目、信贷等各类支农资金1.97亿元,有力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
粮食保持稳产,总产量达到1.19亿公斤。
狠抓林果业扩面增效,新建干鲜果基地4.94万亩,干鲜果总产量达到6085万公斤,完成各类造林8.48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7.32万亩。
强势拉动畜牧业发展,秦源牧业良种鸡繁育基地和康健牛业建成投产,种草5万亩,建成规模养殖村7个、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00户,畜禽饲养量达到179.75万头(匹、只)。
大力扶持以马铃薯、蔬菜为主的经作业,种植优质马铃薯13.6万亩、中药材2.08万亩,新建普通蔬菜塑料大棚3472座。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芦笋1200亩、甜玉米1000亩、法国青刀豆300亩。
清水“半夏”、“薄皮核桃”、“马铃薯”、“放养鸡”和“粉壳鸡蛋”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
农业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完成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建设2000户,机修梯田1.48万亩。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省、市、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6810.3万元,搬建新村4处765户,硬化村庄道路3.82万平方米、水渠9775米,编制了3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抓了以“三清五改”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清理违法建筑1.29万平方米,建立垃圾处理点38个。
整合组建了县农民培训基地,培训各类人员2.15万人(次)。
搭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平台,开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2800平方米五连体连栋温室1座,建普通塑料大棚200座。
扶贫开发取得实效,投入扶贫资金1356万元,实施了贾川上湾、秦亭百家等11个整村推进项目,稳定解决了780名绝对贫困人口和7720名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
投资440万元,在红堡、永清川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
多渠道输转劳务人员6.56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8亿元。
——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效益回升。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实现增加值3741万元,分别增长37.74%和37.7%。
建设上邽、小泉、东关、新城四个工业园区,全方位宣传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52户企业入驻园区。
申报了上邽、小泉两个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研发了“羲皇故里”系列中高档白酒。
鑫烨化工、义兴实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强
劲,新发展私营企业18户、个体工商户2800户,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1.84亿元,增长156%。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多方筹资建设的清社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实现畅通,解决了清水“南出口”的交通瓶颈问题。
清秦公路清水段铺油完成主体工程,清陇通乡油路完成9公里路基工程,实施了14条64.9公里通达工程和2条16.2公里通畅工程,新修通村公路18条196公里。
东干河道路及桥涵、牛头河大桥、红崖观大桥、轩辕大道城区段、草川路城区段和西华路拓宽改造等六大重点工程全面竣工。
中山华庭、滨河铭苑、西苑小区等一批房地产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城区拆迁153户1.6万平方米。
实施了城郊北山万亩林业生态工程,城区人均新增绿地2.56平方米。
编制了白沙、王河等9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秦亭、白驼、草川、陇东、王河等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
——项目和招商引资成绩喜人。
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编制项目文本136项,申报争取各类项目128项,落实无偿资金1.67亿元,增长21.89%。
实施各类新、续建项目112项,累计完成投资6.84亿元。
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搭建招商平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6项、涉及投资7.16亿元,实施43项,续建16项,到位资金2.8亿元,康健牛业、金水嘉苑、西江新城住宅小区等一批项目落户我县,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07期4.5万人(次),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验收。
深化教育人事“三项”制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续建、新建、改(扩)建学校9所3583平方米;建成了体育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减免各类资金1408.1万元。
整合县域职教资源,将职教中心并入天水农校联合办学。
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农民达到23.4万人,参合率为80.27%,报销住院费798.85万元。
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在编职工由县财政全额发放工资。
妇幼保健、疾病预防、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进一步加强,顺利通过市级卫生县城考核验收。
进一步打造轩辕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清水知名度,第二届轩辕文化旅游节暨经贸项目洽谈会成功举办,《我家清水门前流》和《来日方长》两首赞美我县的歌曲唱响清水大地。
县文化馆、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
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华山派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建“农家书屋”6家,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清水温泉旅游开发小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顺利通过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验收,年度完成四项节育措施2764例,计划生育率达到85.7%。
投资230万元建成了太坪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实施城区光纤改造项目,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3600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9%。
农业普查顺利完成,统计服务决策职能得到加强。
民族宗教、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民政、物价、气象、地震、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
大力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狠抓增收节支。
大口径财政收入4008万元,较上年净增978万元,增长32.28%,再创历史新高。
财政总支出4.18亿元,占预算的113.19%,增长40.65%。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中央、省、市惠民政策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干部职工工资按月发放,新增津贴、补贴从2007年元月份全部落实,兑现了在职干部职工的奖励工资,保证了民政、社保、农业产业化和城镇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了应收尽收和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有效使用。
——民生问题得到保障和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两个“确保”全面落实,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07万元、失业人员失业金28.8万元,落实社保补贴168万元。
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8.08万元。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1330人。
扎实推进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落实,农村特困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
实施农村低保工作,为5487户2.2万人发放低保金379.5万元。
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发放救灾资金208万元,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86万户8.8万人。
全面推进“平安清水”建设,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劳动力权益保障机制,加强信访和司法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开展“五五”普法,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和老干部通报情况,广泛听取、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诚信清水建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高度重视“两案”办理工作,共办理落实市、县人大代表建议87件、政协提案105件。
——十件实事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轩辕文化旅游节暨经贸项目洽谈会。
二是顺利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医疗保险工作。
三是建成了清社公路路基工程,清陇通乡油路开工建设。
四是全面完成草川路城区段、西华路、东干河道路及桥涵、轩辕大道立交桥、红崖观大桥建设工程,南环路西段完成拆迁等各项前期工作。
五是黄门王店、永清苏屲等5个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新城王窑等20个县级示范村,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
六是全面建成了贾川上湾等11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红堡李店等3村295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建设2000户。
七是建成远门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远门、土门、贾川、郭川等4乡19村4081户2.07万人的吃水难问题。
八是建成了体育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文化馆。
九是完成了中医院新址拆迁,住院楼工程开工建设。
十是建成了有线电视城域网改造工程,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000户。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关心支持清水改革、发展、建设的投资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工业企业少,生产规模小,企业融资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后劲不足;贫困比重大,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还不够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发展不平衡,欠账较多。
政府职能转变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某些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些部门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真抓实干的作风还不硬;一些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高,机关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关于“十一五”规划部分指标调整的说明
近年来,全县上下全力推进追赶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步入快速提升发展阶段。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一五”末的部分指标已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已接近“十一五”末的预期目标:
原规划“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2.5%,2007年已达到11.98亿元,增幅13.9%;“十一五”末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元,2007年已达到3800元;“十一五”末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0∶26∶34,2007年已达到34.7∶20∶45.3。
“十一五”末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00万元,力争突破5000万元,年均增长15%,2007年已达到4008万元,增幅32.28%。
“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7亿元,年均增长15%,2007年已达到5.9亿元,增幅45.19%。
“十一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8亿元,年均增长15%,2007年已达到2.07亿元,增幅17.61%。
“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70元和8200元,年均增长8%和9%,2007年已分别达到1692元和6551元,增幅分别为9.66%和13.1%。
为此,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及时提出了对“十一五”规划末期部分指标进行调整的建议。
调整后“十一五”末的指标为: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68亿元,年均递增15.9%,人均达到5843元;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28.5∶26.1∶45.4;财政收入达到7825万元,力争突破8000万元,年均增长2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亿公斤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51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90元和9964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达到32.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这次会议之后,县政府将紧紧围绕县委的调整意见和会议的审议结果,进一步夺取追赶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新胜利。
200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两步走”战略的转折年和关键年。
县政府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量力而行、奋力而为”的原则,继续推进“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旅游富县”五大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地方工业化、县域城镇化”三大步伐,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和招商引资三大重点,实施区域布局开发建设,壮大乡域经济,扩张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更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13.9亿元,增长16%;大口径财政收入预算安排4600万元,确保5010万元,增长25%,力争达到5200万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7亿元,增长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4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44元和7534元,分别增长9%和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粮食总产量在正常年景下达到1.1亿公斤以上。
县政府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走产业路、念畜禽经、打果品牌、发劳务财、建科技园”的总体思路,继续抓好畜牧、林果、经作、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全面实施“南部开发、西部崛起、中部率先、东部培育、北部提升”五大区域布局开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率先把郭川、土门、远门、丰望建成苹果乡,把陇东、草川、秦亭建成核桃乡,把王河、松树建成马铃薯乡,把贾川建成沼气化乡和梯田化乡,把清水建成全省、全国的核桃县。
1、狠抓农业基地建设。
紧紧围绕“6551”(60万亩干鲜果,其中核桃40万亩,苹果20万亩;年畜禽饲养量500万头、匹、只;种植蔬菜5万亩;种植半夏1万亩)农业产业化近期目标,今年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发展“6431”工程,即栽植核桃6万亩,栽植苹果4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00万头(匹、只),适地相对规模种植蔬菜1万亩。
在干鲜果发展上,实施“558”工程,即建设5大产业带(南部九龙梁陇东、草川、丰望、永清和白沙3.5万亩产业带,西部金南路沿线金集、郭川2万亩产业带,中部红堡太坪万亩产业带、永清八大塬万亩产业带,东部秦亭莜麦岭万亩产业带),建成陇东、草川、丰望、秦亭、郭川、金集、永清、红堡等8个万亩乡(镇),建成千亩以上干鲜果基地50个(8个万亩乡之外的10乡镇至少各建成千亩以上点5个),要以13.7万亩的规划,确保10万亩干鲜果的落实。
在畜牧业发展上,实施“1810”养鸡工程(18乡镇至少各发展1个养鸡小区,规模养鸡净增10万只以上)和“5120”能繁母猪工程(乡村每5户新增1头能繁母猪,全县仔猪增加20万头以上),确保全县畜禽总量净增120万头(匹、只),达到300万头(匹、只)。
在蔬菜种植上,实施“253”工程(以红堡、永清、黄门、松树、白沙5乡镇为主,在全县适宜区发展2000亩4000座大棚蔬菜;全县发展大田蔬菜5000亩;适宜区麦后复种蔬菜3000亩)。
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做好“清水大麻”等优势农产品的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工作。
成立综合服务社2个;巩固科技养殖园区建设成果,加快银河淀粉建设进度,扩大康健牛业建设规模,新建菊香中药材加工、鑫昌核桃加工、正大养殖和饲料加工等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强龙头带动作用。
2、着力推进五大区域布局开发建设。
重点实施南部开发。
围绕“集聚资金办大事,整合项目促发展”的思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以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为重点,整合项目和资金,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集中精力办大点,加快南部山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南部开发的总体目标是:
用2-3年时间在5乡镇适宜区发展果品基地8万亩,其中核桃6万亩,苹果2万亩;机修梯田1万亩,完成地埂种草2000亩,建谷坊11座,建涝池11眼;在清社公路两侧栽植2至3行常绿和开花树27.8公里,草川、陇东两乡完成草陇路和清陇路绿化;两年完成荒山造林5000亩。
发展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7.3万亩,种植马铃薯7.5万亩、葵花7.4万亩、半夏900亩,每年办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点3处,千亩马铃薯示范点3处,300亩半夏种植示范点1处。
发展放养鸡24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14.9万头,黄牛饲养量达到7.95万头。
将区域内15个重点村分批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三清五改”、村内小巷道硬化和通乡通村路的砂砾化。
建成5村432户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
实施陇东朱湾等9个整村推进项目。
完成清陇公路铺油,对区域内草川至陇东等16条55.4公里通村路全部硬化。
全面推进区域内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强、配齐40个村班子。
今年南部开发的重点工作是:
依托九龙梁产业带,栽植核桃2.5万亩,其中陇东、草川各1万亩、永清3000亩、白沙2000亩;在丰望定植苹果1万亩,实施苹果低产园改造3000亩。
完成草陇路绿化13公里、荒山造林2000亩。
在丰望柏树梁机修梯田5000亩,种草2000亩。
草川、陇东、丰望3乡发展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1.9万亩(草川0.5万亩、丰望0.6万亩、陇东0.8万亩),种植马铃薯2.1万亩(草川0.8万亩,丰望0.5万亩,陇东0.8万亩),种植葵花1.6万亩,种植半夏300亩,3乡镇各办千亩旱作农业示范点1处、千亩马铃薯示范点1处。
发展放养鸡3万只,能繁母猪3500头,生猪饲养量达到7.2万头、黄牛3.3万头,畜禽饲养量达到48.7万头(匹、只)。
建成丰望邢来等5村432户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
实施陇东乡谢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陇东安儿等7村新农村建设和草川冯山、陇东朱湾2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建成清陇公路19.17公里铺油工程和槐杨至清社路等10条44.9公里农村公路。
积极扶持西部崛起。
建设金南路沿线金集、郭川2万亩苹果产业带,土门、远门、贾川各建1个5000亩苹果基地,完成苹果定植3.5万亩,建千亩以上苹果基地15处。
在土门扶持发展放养鸡10万只,5乡镇畜禽饲养量达到65.23万头(匹、只)。
5乡镇发展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2.8万亩,种植马铃薯2.8万亩,在金集栽植葡萄1000亩,郭川种植架豆王1000亩,贾川种植甜玉米1000亩。
实施贾川乡吊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土门周山等4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和郭川宋川等6村新农村建设。
5乡镇建成郭川刘尧等13村1435户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
启动实施金集安全供水工程,解决金集、郭川、贾川等3乡镇30村3万人的饮水难问题。
建成稠金路至梅江等15条78.6公里农村公路。
强力推进中部率先。
按照“塬上种苹果、川区建大棚、坡地栽核桃”的思路,建设永清八大塬万亩苹果产业带,在白沙汤浴河流域定植苹果1000亩、核桃2000亩,建设红堡太坪万亩干鲜果产业带,将小泉峡建成50里葡萄长廊,发展葡萄1000亩。
发展永清西李沟、马沟、白沙程沟等养殖专业村5个,畜禽饲养量达到92.01万头(匹、只)。
永清、红堡、白沙3乡镇种植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2.8万亩,种植马铃薯2.9万亩、半夏5000亩。
实施永清温沟等8村新农村建设和永清常杨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白沙代沟54户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建成李崖至张清路等9条36.7公里农村公路。
全面推动东部培育。
建设秦亭莜麦岭万亩核桃产业带,在新城适宜区建成5000亩核桃基地,在山门吊湾梁栽植核桃3000亩、旺兴和玄头等适宜区栽植花椒2000亩。
在秦亭、山门发展大麻2万亩,种植蚕豆1.2万亩,在新城种植葵花1万亩。
秦亭、山门、新城3乡镇种植马铃薯2万亩,发展放养鸡11万只,建成秦亭放养鸡小区和新城、秦亭、山门黄牛养殖小区各1处,畜禽饲养量达到50.91万头(匹、只)。
实施秦亭镇蒲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山门马堡等3村新农村建设和新城大陆等3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
建设秦亭盘龙等3村219户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
建成省道446线至闫家店等4条18.2公里农村公路。
大力支持北部提升。
在松树、王河、黄门、白驼等4乡镇实施“万亩马铃薯种植、万亩核桃栽植和万头生猪养殖”工程,定植核桃2万亩(每乡镇栽植5000亩),种植马铃薯5.2万亩,发展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2.5万亩,新建蔬菜塑料大棚500座,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户200户,畜禽饲养量达到71.6万头(匹、只)。
在黄门种植甜玉米2000亩、芦笋1000亩。
实施白驼镇林屲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松树左李等4村新农村建设,建设黄门王店、白驼塘城2村160户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
建成王河至魏湾等10条31.1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桐林湾至松树左李22.4公里通乡油路工程。
3、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民办县补建新村,办点示范促发展”的思路,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建设、“三清五改”和巷道硬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力抓好25个省、市、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村、院、屋“三位一体”合理配置,完成25个新农村示范村、南部开发的11个村和省道305线、清秦路、清陇路沿线及牛头河沿岸共71个村的巷道硬化工程,兴修梯田1.4万亩。
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在红堡建设节水灌溉工程1处。
抓好长沟河电站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建成24村2300户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
继续实施德援项目造林、三北四期造林等生态林建设工程,扩大城郊北山绿化,完善百公里道路绿化补植补造工作。
4、做大做强劳务产业。
实施劳务增收工程,全面加强宣传、培训、输转、维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做好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扩大劳务基地建设,维护务工人员权益,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年内完成引导型、技能型培训1.2万人,劳务输转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以上。
5、继续抓好扶贫开发。
坚持开发扶贫,深化整村推进,拓展社会帮扶,走“整流域,片带式,跨村组”的路子,全面落实各项扶贫开发措施,实施好草川冯山等10村整村推进项目。
依托天水农校和新型农民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