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6732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复旦大学周惠中

经济学讲稿

周惠中版

第一章导论:

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经济”的含义:

1、指节省、效率,即以较少的耗费获得较大的效果;2、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交换等活动,以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等。

英文“经济”一词economy最早源于古希腊,原意指家计管理。

后来又出现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说法。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法国,指对国家事物的公共管理、政策和经济活动。

19世纪,该说法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它范围太窄,有的认为它太宽。

19世纪末,“经济学”基本上取代了“政治经济学”。

但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重提“政治经济学”一词。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社会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科学。

具体而言,经济学研究人类在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一、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

人的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1.经济理性:

主要是指人们处理经济问题的行为的合理性和最优性。

而这实际上涉及到人们知识和信息完备性、及时性、和无代价的假定。

2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资源的数量相对于人类社会的使用要求而言总是有限的。

同时,资源又是多用途的。

我们把数量有限而又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作相对稀缺资源,或者稀缺资源。

机会成本:

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途性是经济学中的一对矛盾,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原因。

因为当某一定量的某种资源被用于一种用途时,就不可能被用于其它用途。

我们把一定量某种资源被用于其它用途时所能产生的最大价值叫做这一定量某种资源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只有稀缺资源才会有机会成本,而不稀缺的资源就不会有机会成本,或者说机会成本为零。

作为经济学对象的只是相对稀缺的、机会成本大于零的资源。

从这一角度说,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

二、方法论

1.经济模型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就是对经济现实关系的

某种主观抽象和概括,用来解释和预测现象的。

经济模型一般都要经过检验才能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经济模型有两种检验方法:

一是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描述是否有合理的现实依据。

二是间接检验:

即检验经济模型所揭示的规律或论断与实际经验是否相符合。

要注意的是,任何经济理论和模型都只是大致上从某种角度对经济现实进行简化和描述。

因此,某一理论或模型很可能会简化掉持不同观点的理论所特别强调的因素。

这样一来,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检验常常是很困难的事。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研究有限的资源在某一经济中是如何被配置和使用的,它试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

它一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经济学家的个人价值观念。

规范经济学:

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往往涉及经济学家个人的价值观念。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往往相互联系。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要受后者的影响;后者是前者的导向和目的

三、“经济思维”

学习经济学主要是学会“经济思维”,学会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得到一

套现成的答案。

这种思维的显著特点就是其成本-收益分析。

例一:

票证买卖。

为解决物品紧缺问题,而实行票证…票证买卖违法,但说明票证分配不适应某些人们的具体的、实际需要…监督社会票证分配、禁止票证买卖需求花费一定的社会成本…也会抬高票证的黑市价格。

经济学家应该分析与权衡票证分配与自由买卖二者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然后得出结论,而不能轻率给以肯定或者否定。

例二:

排队问题。

排队的均衡说明:

第一,要达到均衡,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十分关键的。

第二,人们的相互作用本身会产生或者披露新的信息,而这新的信息又会进一步影响参与者的行为。

四、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给

需求:

个人需求、市场需求。

价格(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收入、偏好、预期、相关商品的价格。

需求函数(需求曲线)。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规律(法则)

供给:

企业供给、市场供给。

价格、生产技术、劳动、资本、原料等的投入品价格。

供给函数(供给曲线)。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规律(法则)。

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稳定性、趋势、调整

非均衡价格的含义、后果

非价格因素变动对于均衡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偏好和选择

个人的消费行为构成了市场需求的基础。

消费决策是需要(欲望)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购买力约束之下,消费者的选择取决于他的偏好。

一、预算约束

1、预算约束:

购买力(有效需求)的大小构成了人们对于消费品选择和购买的约束,而购买力(有效需求)则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预算约束函数(预算约束方程)为:

其中,P,P分别为x,y商品的价格,X和Y分别为x,y商品的数量,I为消费者的收入。

2、收入和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一般说来,收入增加后的预算直线会在原预算直线上方与原来的预算直线相平行。

这是因为预算直线的斜率由商品的相对价格所决定,当价格被假定不变时,预算直线的斜率也不变,所以预算直线因收入增加而向上平行移动。

同样道理,当价格不变而收入减少时,预算曲线将向原点方向平移。

在预算直线图形上,如果收入和Y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X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预算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会向原点移近,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大;反之,如果收入和Y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X商品的价格下降,则预算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会向原点右方移动,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小。

在预算直线图形上,如果收入和X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Y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预算直线与纵轴的交点会向下移动,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小;反之,如果收入和X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Y商品的价格下降,则预算直线与纵轴的交点会向上方移动,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大。

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增加(或者减少),则预算直线会平行向下(向上)移动。

其它变化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类推。

至于多种商品和服务情况下的消费者预算约束,可以表达如下:

3、税赋或补贴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它们使预算线不再是线性的。

一般说来,灾民比较喜欢收入补贴而不是实物补贴。

因购买量不同而价格不同的价格制度称为非线性价格。

二、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选择的基本假设:

(1)完备性假设:

给定消费空间里任何一对消费组合A和B,下列三者关系之一必成立:

或者A>B,或者B>A,或者A∽B。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两组消费组合中作出一种明确的判断。

(2)传递性假设:

如果某消费者认为A比B好,B又比C好,那么,他一定认为A

比C好。

这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一致的,不会自相矛盾。

给定三组消费组合A、B和C,A>B且B>C,蕴含A>C。

又,A∽B且B∽C,蕴含A∽C。

由此,我们也可以导出A≥B和B≥C,蕴含A≥C。

(3)不饱和性:

在大多数消费问题中,人们总是认为商品越多越好。

这就是所谓的不

饱和性,也叫做“越多越好”的原则,即在其它状况都一致的条件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

以A=(A,A,…,A)和B=(B,B,…,B)表示两组消费组合,其中A和B分别是A和B中商品I的数量。

如果对所有的I,A≥B,并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j使得A>B,那么A>B。

此即不饱和性(“越多越好”原则)的逻辑表述。

应该注意的是这原则并非消费中的一般规律。

关键在于,这里强调的是合乎情理的“稀缺商品”,而且是有一定限度的。

对于不符合这一前提的商品和服务,当然不会是“越多越好”。

2,无差异曲线:

所有给予消费者同等满意程度的消费组合的几何表示。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

(2)凸向原点。

(3)消费空间中密布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的全体都已经对消费空间的所有组合排了序,因而完整地描绘了某一消费者对于各种消费组合的偏好态度。

越是处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越是处于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低。

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全体叫做消费者的偏好映照。

(5)消费空间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绝不会相交,也不平行。

应该注意,在一种物品“越多越好”而另一种物品“越多越糟”的情况下,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而且越是处于右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补偿原则”画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还应该注意,经济学中的偏好概念通常是静态的。

因为首先,经济学是以给定的个人偏好为出发点的。

其次,经济学一般假定个人偏好在决策过程中是不变的。

不过,事实上,人们的偏好并非固定不变。

三、替代品和互补品

两种完全替代品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数量相等,就会使消费者得到相同的效用。

于是,无差异曲线便是一条直线。

当然,该直线的斜率不一定是-1。

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呈“L”形。

多数商品既非完全替代品又非完全互补品,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呈凸向原点的形状。

这种形状即反映了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心态,也反映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边际替代率

一般而言,如果X商品的消费量变化为Δx,为使消费者的效用不变,Y商品的消费量

必需相应增加或减少Δy,比值Δy/Δx的绝对值便是边际替代率MRS(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

在两种商品都是越多越好的情况下,比值Δy/Δx为负。

要使消费者的效用不变,一种商品增加(减少)时,另一种商品必需减少(增加)。

边际替代率的精确表达应该是比值Δy/Δx在Δx趋于零时的极限的绝对值。

在图形上,边际替代率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上某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代表消费组合的点沿着无差异曲线不断向下移动时,边际替代率将变得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五、消费者选择

把预算约束和偏好映照放在一起就可以分析消费者如何选择其消费组合以达到最高满意程度(或者说最大效用)。

一般说来,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应该是预算直线和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或者说,无差异曲线在最优消费点的斜率等于预算直线的斜率。

这也可以说是,在最优消费状态下,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即MRS=P/P。

其经济含义是,在最优消费条件下,消费者个人对两种商品的相对边际价值的估量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市场成本之比。

当然,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的最优条件也有例外。

那就是“拐角解”(cornersolution)的情况。

所谓“拐角解”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它是当一种商品不被消费(或选择)而只消费另一种商品时,最优选择点出现在消费约束线的端点上的情况。

当“拐角解”出现时,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在所有的消费水平下都大于价格之比。

这时,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中的一种使其满足得以最大化。

我们的书上把“拐角解”叫做“边界解”,意思是说,消费者的消费达到了消费空间的一个边界,再也不能沿原无差异曲线的方向进行调节了。

“边界解”的产生是因为消费者个人对两种商品所赋予的相对价值与它们的相对成本(市场价格)相差太远,消费者便不得不放弃其中一种商品。

一般说来,在完全替代品的情况下,最优选择常常是“拐角解”(“边界解”)。

因为,完全替代品的需求对相对价格的反应十分剧烈。

有时价格的微小变动可以引起需求的大起大落。

在通常情况下,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其需求对相对价格的变动就越敏感,竞争也越激烈。

六、消费者选择的应用

1.实物补助、价格补助和收入补贴:

如果给定救济拨款,灾民在收入补助方案下可能比在实物补助方案下得到更多的实惠。

因为实物补助限制了接受者的选择范围,而价格补贴也会扭曲接受者所面临的相对成本,所以两者的效率都不如收入补贴。

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于税收,一般而言,收入所得税、人头税对价格扭曲的影响比销售税、周转税要小,因此效率损失较小。

当然,这里仅仅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而没有考虑补助或赋税的社会、政治效果及其影响。

2.时间约束和票证约束:

预算约束的概念可以推广到其它稀缺资源的约束。

比如,时间。

在计划经济中,价格一般并不承担平衡供求的作用。

产品供不应求时,政府往往采用配给机制来调节,比如发放票证。

也可以用时间机制来配给,比如“先到先买”的原则,通过花时间排队来调剂和配给产品分配。

如书上所给的例子,在票证约束和预算约束并存的时候。

票证约束会限制消费者使之被迫改变选择,因而造成福利损失,同时也会造成“非自愿储蓄”或者说“强迫储蓄”。

第三章效用函数

消费者选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己的消费效用最大化。

而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满意程度。

这样就必然涉及效用的衡量问题,也涉及效用函数的问题。

一、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可以明确加以度量、加总或计算的。

他们认为的这种效用就是基数效用。

但是实际上,效用却不容易度量,也无法度量。

后来,帕累托(VilfredoPareto)提出消费理论可以建立在序数效用基础上。

所谓序数效用就是指效用值的大小或者说效用程度的高低大致上可以用效用值大小的次序来表明,而效用值的准确的大小并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他认为,效用次序对于消费中的偏好选择是有意义的,而效用值的具体大小程度却意义不大。

后来经济学家多数认为,消费理论可以基本上在序数效用理论基础上展开。

实际上,序数效用和偏好映照是等同的概念。

二、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

在最优消费条件下,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都互相等。

三、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

第四章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分析

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正常品、低劣品和吉芬品

给定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就是相对价格和收入的函数。

这里,我们先研究收入和价格变化对于需求的影响。

在价格既定,收入变化的情况下:

(见书中插图)

正常品:

需求随收入增加而上升的商品。

低劣品:

需求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商品。

在收入既定,价格变化的情况下:

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有双重影响:

一是使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二是使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见书中插图)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负,所以,其总效应也为负,即需求随价格的变动而呈反向变动。

低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变动方向相反,其总效应的变动方向就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价格变化对需求的总效应为负。

如果相反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价格变化对于需求的总效应为正,即需求随价格发生同方向的变动。

这时,这种商品就被称为吉芬品。

换言之,吉芬品就是需求随价格的升降而同向升降的商品。

不过,吉芬品的存在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相近的替代品很少,因而其替代效应很弱;而是其开支占收入的比重很大,因而收入效应很强。

完全替代品的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市场需求和需求弹性

1、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的加总。

2、需求的价格弹性:

弹性概念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

需求弹性是一个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变化之后、需求量作出不同反应程度的概念。

也可以说,需求弹性是一种测度某商品的需求量对某些需求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

具体而言,需求弹性是指当某种需求影响因素的值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弹性是一个没有量纲的系数,所以可以计算出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对它们的敏感性进行比较。

不过,在理论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都可以进行需求弹性的分析,但是实际上,由于某些因素难以进行数量化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只限于对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进行分析。

(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

通常,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总是负值。

一般地,我们总是关心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以便进行比较。

我们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的商品称作富有弹性,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的商品称作缺乏弹性。

(3)几种较为特殊的需求价格弹性:

①单位弹性:

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1的商品称作单位弹性。

这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双曲线,需求量与价格的乘积为常数。

②完全无弹性:

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0的商品称作完全无弹性。

这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③完全弹性:

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趋于无穷大的商品称作完全弹性。

这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4)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点弹性和弧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点弹性是指在连续的需求函数上的某一点处的需求价格弹性。

如果需求函数Q=f(P)是关于P可微的,则由ΔQ/ΔP可知,当ΔP越来越小时,这实际上是个求极限的过程。

这就是点弹性的公式。

dP/dQ实际上是需求函数Q=f(P)在(Q,P)点处切线的斜率。

如果不知道需求函数,也可以求需求函数上两个点的平均弹性。

平均弹性就是弧弹性。

弧弹性有三种求法:

一般说来,需求曲线上的不同位置,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同。

(5)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当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时,边际收益小于0,这时销售量增加,总收益下降;销售量减少,总收益增加。

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当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等于1时,边际收益等于0,这时销售量增加,总收益不变。

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

当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时,边际收益大于0,这时销售量增加,总收益上升;销售量减少,总收益下降。

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

(6)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替代性越强,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替代性越小,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2)是否必需品:

即商品在人们消费中的重要性如何。

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通常低于奢侈品的价格弹性。

(3)购买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总收入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4)商品的市场饱和度越大,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5)考察商品和人们调节其需求的时期越长,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考察期越短,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3.需求的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一般说来,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会增加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即二者会呈同向变动。

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值。

但低档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后,需求量反而减少,因而其收入弹性为负值。

(3)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大小可将商品分为五类:

1富有收入弹性的商品(E>1):

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该类商品为优等品。

如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外出旅游等)。

2缺乏收入弹性的商品(0<E<1):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如一般消费品。

3无收入弹性的商品(E=0):

消费者收入变化后,这类商品的消费量完全没有变化。

如,食盐。

4单位收入弹性的商品(E=1):

需求量随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

如衣服。

5负收入弹性的商品(E<0):

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等。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的概念是动态的和相对的。

(4)恩格尔定理

恩格尔定理:

如果需求函数中的其它因素都不变,随着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不断减少。

或者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即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

它反映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

也就是说,当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正负取决于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商品间的关系

1替代关系:

当E>0,表示Y商品的价格P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代关系。

2互补关系:

当E<0,表示Y商品的价格P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3互相独立:

当E=0,表示Y商品的价格变动不会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既不存在替代关系,也不存在互补关系。

这两种商品是互相独立的关系。

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指用货币来度量消费者从购买并消费某商品中所获得的净收益。

也可以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和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之差。

第五章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

本章研究企业的行为。

我们把那些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技术,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品和服务并提供给社会的单位(有时是个人)叫做企业。

一、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

生产过程就是投入要素和产出产品的过程。

它一方面通过投入与生产要素市场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产品供应与产品市场相联系。

所以,生产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一定的资源配置,同时也反映了生产者与供应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技术决定的。

我们把这种由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投入产出关系叫做生产函数。

准确地说,生产函数表示的是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定量投入所能生产的最大量的产品。

常见的生产函数有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

在所有的投入都可以改变的时期,就叫做长时期;至少有一种投入在其中不会变动的时期,叫做短期。

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边际报酬递减率和规模报酬

1、边际报酬递减率: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当其它投入保持不变,随着某一投入不断地增加时,也许边际产量会递增,但是,在达到某一界限之后,边际产量就会越来越小,或者说,边际产量最终一定会越来越小。

这种情况就叫做边际报酬递减率。

注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

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

2、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上升;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下降。

当边际产量变动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和它相等。

(参见书中的插图)。

3、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讨论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时,对于某些技术而言的效率变化问题。

规模的扩大和缩小涉及所有的投入变化。

经济学把规模变化简化为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的同一比例的变化。

一般说来,给定生产函数f(K,L,…,M),对于λ>1,如果f(λΚ,λL,…,λM)>λf(K,L,…,M)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如果f(λΚ,λL,…,λM)=λf(K,L,…,M)则称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f(λΚ,λL,…,λM)<λf(K,L,…,M)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减。

对于λ<1,则将以上定义中的不等号反过来。

三、等产量曲线

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一般也是无差异曲线,只不过它的含义有了变化。

在某种技术下,完全互补的投入,其等产量曲线为“L”型。

在另外某种技术下,完全相互替代的投入,其等产量曲线为直线型。

2、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一定的投入组合条件下,为保持产量不变,两种投入之间的边际替代比例,叫做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大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