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599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0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复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复习,掌握列强侵略中国的四次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军民的反抗的史实等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的复习,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基础知识】☆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第1课:

鸦片战争

①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财政危机)

②腐蚀统治机构,加重人民负担(政府腐败)

③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毒害身心)

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削弱战力)

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1840年6月—1841年初)

打开中国的市场和殖民地(根本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1841年初—1842年8月)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建立与清对峙政权

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落后必然挨打,弱国无外交;②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③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

粉碎了英俄割占新疆的计划,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

4、精神:

3、意义:

有利于新疆的开发.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其它原因:

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略新疆1.所属国:

浩罕国2.支持国:

俄、英

二、左宗堂收复新疆

缓进急战先北后南

1、措施:

2、过程:

1、1875年,左宗堂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开始收复新疆

3、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1881年,收复伊犁

5、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大陆政策)

【知识点拨】☆

1、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2、清政府在这几次战争中一败再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其它:

原因清朝统治腐败;避战求和政策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反抗

侵略

3、举例说明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的几次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①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②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

5、

(1)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使用的手段有哪些:

[商品→鸦片→炮舰]

(2)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目的的条款是[中国同英国协定关税]★

(3)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岭南江北60多万平方公里★

(4)外国对我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入变为资本输入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

(5)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识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

①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

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

③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广厦福宁海)

④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鸦片战争前,正常中英贸易情况如何?

中国出超(中国卖往英国商品是茶叶、生丝和瓷器)英国入超(英国卖往中国商品是呢绒、布匹)

结果:

许多白银流往中国;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8、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

①目的:

中国市场(打开→进一步打开)②性质:

非正义侵略性殖民掠夺战争

③侵略国家:

侵略国家增多(英→英法)④侵略时间:

时间增长(两年多→四年之久)

⑤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开始沦为→进一步加深)

9、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

③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④清朝乾隆时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回归祖国;

⑤1865年至1884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10、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

①正确的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准备充分②人民群众的支持

③清军将士的英勇善战④灵活的外交手段⑤左宗棠的个人才能

11、俄、法、德为什么干涉还辽?

俄、法、德认为日本在华势力过大威胁他们的在华利益

12、《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

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13、比较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战争名称

时间(在位皇帝)

侵略者

第一次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咸丰)

英法联军

第二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光绪)

八国联军

【训练巩固】☆

1、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虎门销烟的领导人,他应该选择的台词是()

A、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B、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C、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D、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鸦片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告诉我们要()

①与贩毒活动作斗争②远离毒品③抵制毒品的诱惑④开展禁毒教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为加强新疆的管理和防备,1884年在新疆设立了()

A、伊犁将军B、行中书省C、行省D、中书省

4、1859年,一个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

其理由依据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5、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了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我们的眼里,中国人是野蛮的,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俄国军队

6、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1860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绝不可能看到的是()

A、圆明园燃起熊熊大火B、英法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

C、清朝皇帝仓皇出逃D、太平军攻入北京,与清军英勇作战

7、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

请问他的“二主”是指()

A、英法B、英俄C、美俄D、英美

8、来到新疆,你会看到茫茫戈壁上有一种柳树,它见证了清朝某位官员保卫新疆的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这位官员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李鸿章

9、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④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小明从《近代历史真伪》栏目中看到了以下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史实不符的一项()

A、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B、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瑷珲条约》

C、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D、割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11、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扮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低级的历史错误。

这是因为()

A、李雪健与李鸿章的形象上差异很大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日军所烧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12、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圆内“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朽B、清政府不抵抗C、中国人民的觉醒D、日本的强大

1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写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14、某剧本有这样一个镜头:

1902年,失散多年的中国兄弟团聚后聊天。

其中不符合基本史实的台词是()

A、我在日本人开的工厂上班B、我参加过义和团

C、我住在北京东交民巷D、前年我在北京看见洋人杀人放火

15、19世纪中后期,他把俄国人从新疆赶走,帮助清政府把俄国人侵占的伊犁收回。

当他停止呼吸时,俄国人松了一口气。

这个清朝官员是()

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李鸿章

16、“义和团,起山东,只因鬼子闹中原。

”描写的这一斗争主要反对的是()

A、清政府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太平天国D、汉族地主武装

17、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②④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复习提纲

复习目标:

通过期中考的复习,掌握近代中国四个政治派别对近代化的探索:

地主阶级进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和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进行的新文化运动。

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的复习,学会利用史料进行归纳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

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基础知识】

第6课:

洋务运动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内外交困

4、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创办军事工业①口号:

“自强”;

②代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4、主要成就:

(2)创办民事工业①口号:

“求富”:

②代表企业: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创办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①京师同文馆

②三种人才:

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5、破产的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消极:

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6、评价:

③它没有是中国富强起来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积极极: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营,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④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①西方列强的压制

7、失败的原因

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③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④根本原因:

只学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第7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1895年)

1、背景:

《马约》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发起人:

康有为、梁启超

3、影响: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戊戌变法(1898年)

⑴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政治方面)

1、变法的内容

⑵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经济方面)

⑶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教育文化方面)

⑷训练新式军队(军事方面)

2、变法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变法结束的标志: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主要原因)

4、变法失败的原因:

⑵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⑶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顽固势力抱有幻想

⑷只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5、变法的意义:

⑴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⑵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6、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八课辛亥革命(1911年—1912年)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组织

1、革命团体:

兴中会。

(1894年,檀香山)

2、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⑴1905年,日本东京

⑵性质:

第一个全国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⑶革命纲领:

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⑷成立的意义:

大大推动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⑸机关刊物:

《民报》

二、辛亥革命

1、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⑴民族主义:

推翻清朝统治

⑵民权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⑶民生主义:

改革土地制度,解除劳动者贫困等

⑴爆发: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2、经过:

⑵发展:

全国响应

⑶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⑷结果: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历史意义:

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主要的功绩

⑵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

4、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经验教训:

(1)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2)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2、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5、两大口号:

民主和科学

⑴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6、主要内容:

⑵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1)积极:

①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评价:

②启发者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消极: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第十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或导火线(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地点:

1919年5月4日北京

3、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主力:

初期是学生,6月后以工人为主力

5、中心:

最初以北京为中心,6月初以后以上海为中心

6、方式:

学生游行——三罢斗争(罢课、罢工、罢市)

7、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在———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8、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9、性质: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921年7月)

(1)地点:

前期:

上海;后期:

嘉兴南湖

(2)大会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①确定了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证券,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大会内容: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召开(1922年)

(1)大会内容:

制定确定革命纲领,确定现阶段党的任务是: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拨】

1、中国近代史各个阶级(派别)对近代化的探索?

(1)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救亡图存→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进步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大解放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有人说:

”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此成功了。

(2)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没有挽救民族危亡,所以失败了.

3、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政权?

(1)帝国主义的支持

(2)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3)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4)袁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5、变法措施为什么会是遭到顽固派的反对?

变法极大地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利益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7、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8、最早进行近代化探索的是地主阶级,他们进行了洋务运动。

9、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10、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新的领导阶级及其政党:

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2)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3)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训练巩固】

1、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因为()

A军费开支过大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产业布局不合理D对外贸易连年入超,白银大量外流

2、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指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应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

“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

5、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事件是()

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创办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B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7、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

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曰,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8、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由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答案:

1—5BCBCA6—7DB

8、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基础知识】☆

第11课北伐战争

1、国民党一大

①时间:

1924年②地点:

广州③影响: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2、黄埔军校

①时间:

1924年5月②地点:

广州黄埔③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④创建人:

孙中山⑤校长:

蒋介石⑥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⑦建校目的:

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⑧意义: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北伐战争

①时间:

1926年-1927年②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③北伐总司令:

蒋介石④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⑤主战场:

湖南、湖北主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⑥英雄部队:

叶挺独立团(隶属“铁军”第四军)

⑦结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⑧挫折: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上海)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武汉)

⑨反革命政变影响: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也破裂了。

4、南京国民政府

①时间:

1927年4月②地点:

南京③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①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②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月一日后来成为建军节)

③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周贺叶朱刘)

④经过:

革命军占领南昌后,南下广东,途中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转战湘南

⑤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军旗升起的地方)

2、八七会议

①时间:

1927年8月7日②内容:

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毛泽东:

政权是在枪杆子中取得的)③会后,派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

①时间和地点:

1927年9月湘赣边(湖南和江西边界)②领导人:

毛泽东

③部队番号:

工农革命军④经过:

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向农村进军)、三湾改编(党指挥枪)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①时间:

秋收起义后②地位: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③建立者:

毛泽东

④意义: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井冈山会师

①队伍:

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队伍、湘南农民武装和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

②时间:

1928年4月③共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毛红军)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