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5957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 33页.docx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33页

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系统采购需求(doc33页)

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管理系统采购需求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企业组织资产的拥有量在不断增大,资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国家开始重视资产管理,为此于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授权监管的企业中的国资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此外,WTO的加入使我国经济与世界进一步融合,资产管理手段与先进国家接轨是大势所趋。

显然,如果再沿用旧有模式管理资产,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资源管理中心”)是在合肥市信息化办公室的领导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市信息化基础数据和基础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承担对信息化基础项目的指导、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化相关标准制定等工作。

资源管理中心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拥有数千平米的机房,目前负责管理和维护我市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全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中国·合肥”门户网群,四大基础信息库等。

随着合肥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心所管理的IT资产(计算机及相关周边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等)的拥有量不断地增大,对IT设备资产的管理也已成为中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保障中心承担的信息化项目和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对各类IT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目标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资产管理软件仅仅作为财务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只提供固定资产的统计核算,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资产管理。

当前,资产管理模式已进入到注重运营管理阶段。

产权单位从资产购置开始到资产报废,对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动态的管理。

如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如何有效管理资产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通过资产管理软件,资产的增减变动、使用维护每时每刻均处于受控状态。

而基于统计核算的静态管理方式的资产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趋势,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资产管理方式变革已成当务之急。

本项目正是为了满足上述需要而开发的软件系统,用以实现符合

了同一个资产分配给多个用户或人员使用的情况,并能辅助建立责任管理,明确拥有或负责某资产的权力和义务。

协助管理者与使用者建立积极动态的合作协定。

资产维护是资产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环节,IT资产管理系统应提供IT资产的维护功能,可根据资产的维护标准将维护信息传递给维护部门,定期对贵重物品及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减少停工时间,降低总体维护成本、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资产投资风险。

针对资产报废情况不易准确掌握的特点,IT资产管理系统应可以通过报废预测管理,提前统计报废资产,协助管理人员做好购买预算。

同时IT资产管理系统应在盘点环节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条形码规格及打印技术,可按资产分类、单位信息、规格型号、资产编码等多种信息进行打印,使用条码采集器对资产标签进行扫描,然后通过条形码扫描直接连接电脑进行实存数量与账存数量的核对,突破以往手工盘点的繁重,节约了人力物力,缩短了清查时间,保证了资产盘点工作的快速和准确。

建设需求

功能需求

系统可以划分为生命周期管理、公共功能和系统管理三个子系统,具体如下:

资产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

软件系统实现对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资产购置、资产接收、资产借用、资产登记、资产领用、资产使用、资产保养、资产维修、资产借出(租赁)、资产拨出(捐赠)和资产报废九个功能模块。

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所示:

资产购置

系统提供对资产购置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功能。

按照中心有关的设备管理办法,资产的购置过程是:

计划→申请→招标→合同订立→合同执行监督→验收。

各职能部门可根据自身需要编制年度设备购置计划。

综合管理部在与各部门讨论协商后根据各部门计划,编制整个中心的年度资产购置计划。

根据中心主任办公会的讨论结果和财政预算资金的争取情况,资产管理部门调整年度资产购置计划,形成年度资产购置实施计划。

各部门在有购置IT资产需求时,首先要提出采购申请。

购置的设备可分为一般设备和重要设备。

申请部门根据设备类型应分别填写《一般设备采购申请(审批)表》和《重要设备采购申请(审批)表》,并向系统在线提交,由中心领导审批。

购置申请审批通过后,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供应商并签订供货合同。

资产管理部门在系统中录入合同信息,包括供应商、交货时间、合同金额、合同的电子扫描件等。

系统可以根据合同信息,当接近货时间或逾期仍未到货时可以自动提醒管理部门。

同时,系统可根据预先定义的模板生成督促供货商发货工作函件。

系统根据购置合同信息和预定义的模板,生成《采购设备(软件)验收明细表》。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现场的验收情况补充录入其它验收信息。

系统可以根据验收明细表自动生成《采购设备验收汇总表》。

明细表和汇总表均支持即时打印,方便用户现场使用。

对于验收合格的资产转入资产登记环节,验收不合格的资产可以暂时拒收,等待下一次验收或退货处理。

购置设备验收后进入资产登记环节。

资产接收

直接接收的IT资产是另一种纳入资产管理流程的资产来源,主要是指在建成后移交给中心维护管理的我市信息化项目中包含的设备和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转移进资源管理中心的环节被定义为资产接收,资产管理系统应提供对资产接收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

按照中心有关的设备管理办法,资产的接收过程是:

准备接收→验收。

在接受准备阶段,资产管理部门向系统中录入待接收资产的所有信息,包括资产名称、移交单位、技术文档(电子原件或扫描件)、资产原值、设备状态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系统根据已录入的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接收设备(软件)验收明细表》。

验收过程与资产购置相同。

未通过验收的资产转入拒收环节,系统根据验收结果和相关模板生成《接收资产拒收报告》,经资产管理部门修改后在线提交,同时中止接收过程。

接收入设备验收后进入资产登记环节。

资产(租)借入

因为工作需要而临时借用外单位的设备一并纳入资产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该环节包括资产借入和归还两项内容。

按照中心有关的设备管理办法,资产的(租)借入过程是:

准备借入→验收;资产归还过程为:

准备归还→配合产权单位验收。

在借入准备阶段,资产管理部门向系统中录入待接入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资产名称、产权单位、借用期限、费用、相关技术文档(电子原件或扫描件)、资产原值、设备状态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系统根据已录入的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租)借设备协议》,经资源管理部门修改并经过中心和(租)借设备产权人双方协商后生效。

系统根据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设备《(租)借设备(软件)验收明细表》,验收过程与资产购置相同。

未通过验收的资产转入退还环节,系统根据验收结果和相关模板生成《借入资产退还报告》,经资产管理部门修改后在线提交,同时中止(租)借过程。

借入设备验收后进入资产登记环节。

在资产归还环节,系统根据已录入的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租)借设备归还函》,在线提交中心领导和资源管理部门审核。

系统根据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租)借设备(软件)归还验收项目表》,协助资产产权人对该资产进行的验收过程。

产权单位对设备的验收完成后,进入资产登记环节注销该资产的登记信息。

资产(租)借出

因为工作需要而需向外单位借出设备纳入资产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该环节包括资产(租)借出和收回两项内容。

按照中心有关的设备管理办法,资产的(租)借出过程是:

准备借出→协助接收单位验收;资产收回过程为:

准备收回→验收。

在借入准备阶段,资产管理部门向系统中录入待接入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资产名称、产权单位、借用期限、费用、相关技术文档(电子原件或扫描件)、资产原值、设备状态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系统根据已录入的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租)借设备协议》,经资源管理部门修改并经过中心和(租)借设备产权人双方协商后生效。

系统根据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设备《(租)借设备(软件)验收明细表》,验收过程与资产购置相同。

未通过验收的资产转入退还环节,系统根据验收结果和相关模板生成《借入资产退还报告》,经资产管理部门修改后在线提交,同时中止(租)借过程。

借入设备验收后进入资产登记环节。

在资产归还环节,系统根据已录入的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租)借设备归还函》,在线提交中心领导和资源管理部门审核。

系统根据资产信息和模板产生《(租)借设备(软件)归还验收项目表》,协助资产产权人对该资产进行的验收过程。

产权单位对设备的验收完成后,进入资产登记环节注销该资产的登记信息。

资产登记

购置、接收和(租)借入的资产在验收合格后进入登记环节,系统根据资产购置、接收、(租)借环节填写的资产信息表和系统资产元数据生成详细的资产记录,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对表中的资产数据做有追溯变更。

系统根据资产信息和相应模板生成《资产基本信息登记表》,该文档详细记载设备名称、设备型号、供货厂家、验收结果等基本信息,可以根据中心的规定自动生成设备编号。

除基本信息外,用户还可以录入资产的其它信息,包括硬件驱动、软件CD-KEY、相关文档(电子原件或扫描件)等。

系统可以根据登记的资产信息自动维护《设备总台帐》。

资产领用

资源管理中心各部门因工作需要申请使用中心IT资产,必须办理资产领用手续。

本系统提供对资产领用过程的管理。

申请资产领用的部门可以查询中心现存资产种类和数量,根据资产当前使用状态,在线填写《设备领取申请(审批)表》并提交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设备领用申请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建立领用记录,并维护资产的当前使用部门和状态。

资产使用

资产的使用部门维护资产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

可以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随时更新资产的状态。

一项资产在进入资源管理中心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有正常、损坏、维修、借出、闲置、报废等六种状态。

它们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的状态变迁,有些是系统自动维护,例如领用、保修、借用等;有些是手工操作,如闲置、报废等。

资产保养

使用设备的部门应该根据设备的保养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系统提供对资产保养过程的管理。

系统根据设备的保养要求生成设备保养通知定期发送至领用设备的部门,使用部门可以将每一次的保养记录输入到系统中,一次保养记录的信息包括设备编号、保养人、保养时间、保养内容等。

资产维修

资产发生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根据资源管理中心设备管理办法,本系统设定的资产维修过程是:

损坏报告→维修申请(审批)→维修→维修记录。

系统提供对资产维修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功能。

当设备发生故障而损坏时,设备使用部门首先应及时发现并报告。

系统根据设备标示和相关模板生成《设备损坏登记表》,由设备使用部门填写,设备使用部门应详细记录设备发生故障时的使用状态,中心技术部门对故障原因做出的分析判断和处理意见。

《设备损坏登记表》提交资源管理部门。

系统可根据资产的基本信息自动计算资产的折旧,并参考资产的现值和维修费用,给出是否需要继续维修抑或直接报废的建议。

在设备维修申请环节,系统根据《设备损坏登记表》生成《一般设备采购申请(审批)表》或《重要设备采购申请(审批)表》,由资产管理部门修改后提交中心领导审批。

维修申请审批通过后,资产进入维修环节。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跟踪维修过程,建立维修记录。

维修记录的包括设备编号、维修时间、每次维修情况、费用等。

当维修时需要更换配件,可以在系统中查询相关的备品配件信息,为维修提供参考。

当资产出现紧急故障时,也可以先维修后报告。

紧急维修后,使用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录入《设备紧急维修备案表》,以备以后的查询。

当损坏的设备无法继续维修或维修成本高于重新购置费用时,可以选择报废的处理方法。

设备使用部门可以在系统中查看中心其它同类型的处于“闲置”状态的设备,如果有则可重新申请设备领用;否则可以转到“资产购置”流程购买新的设备。

资产拨出(捐赠)

设备拨出是指资源管理中心根据有关政策或相关协议需将中心IT资产产权转移或捐赠给其他单位。

系统提供对资产拨出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

根据资源管理中心设备管理办法,资产的拨出过程是:

拨出准备→协助验收→转移登记。

在拨出准备阶段,资源管理部门确定拨出的资产,系统生成拨出申请,提交资源管理中心领导审批确认后,系统生成验收文档以协助资产接收单位进行验收工作。

验收工作完成后,系统生成拨出设备的各种相关文档提供给资产接受单位。

资产接收单位完成验收后即可办理资产转移登记,在系统标识资产已被转移的状态。

资产报废

对于损坏和其它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资产,系统提供资产报废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填写《一般设备报废申请(审批)表》或《重要设备报废申请(审批)表》,填写资产报废原因及技术部门意见提交资源管理领导审批。

审批通过后,系统更新资产的状态。

报废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处理。

系统根据报废申请表和相关模板生成《报废设备处理意见表》,资产管理部门在表中填写了对报废资产的处理意见后提交资源管理中心领导审批。

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领导批示完成资产处置并更新资产状态,系统设备的信息和《设备总台帐》。

公共功能

除提供IT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外,IT资产管理系统还应提供丰富的公共功能。

这些功能面向资产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方便用户的操作,提供智能化和规范化管理的支持。

资产查询

系统提供丰富的资产查询功能,可以按资产名称、编号、类型、状态、使用部门等条件进行查询,支持组合查询和模糊匹配,查询结果支持分页、排序、筛选、导出和打印。

授权用户可以查看一个资产所有信息,包括它的基本信息、保养记录、借用记录、合同、维修记录、相关技术文档等。

授权用户可以查看中心的设备总台帐,表格符合中心的制定格式,支持打印。

备件管理

系统提供对所有资产的备品配件的管理。

在资产登记时,可以录入相关的备件信息。

在资产维修时,系统可以自动提供可用的备品配件信息为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对于常用的设备备件,系统管理员可以设定备件的库存上限和下限。

当备件被领用后购进,系统自动维护备件的库存量。

系统可以自动监控备件的变动情况,当备件超出或低于合理的库存量,系统可以自动提醒。

自动提醒

自动提醒是系统重要的公共功能,它可以应用在资产管理的多个阶段,例如审批、保养、借用等。

系统根据设定好的业务逻辑,在指定事件发生时自动产成“提醒消息”在系统界面的显著位置呈现给用户,使系统变得更加智能,方便用户的协同工作。

统计报表

系统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各类业务数据自动完成数据的汇总,并可以按指定的格式输出各类业务报表。

包括《设备验收汇总表》、《报废设备汇总表》、《设备总台帐》以及各管理步骤需要的报表。

可以定义报表的表头、统计项、格式(字体、列宽、行高等),实现图形化统计和图文混排。

从而满足系统的扩展性。

报表的实现基于MSSQLServerReportingServices技术。

依靠ReportServices提供的报表平台,实现报表的制作、管理和发布,并利用WMI接口实现和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

审批

资产购置、维修、借用等多项管理工作均需要履行审批手续。

系统可以根据工作类型和设备类型(分一般设备和重要设备)定制相应的审批流程。

资源管理领导可以审批资产管理部门上报的各类资产申请事项,系统应支持可定制的分级的审批流程。

系统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提供了方便的用户管理和组管理,配合“角色管理”还可设置区分每个用户每个功能项的查看、添加、修改、删除和管理权限;

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删、改、查,把用户分配到组。

用户按不同级别分组,再按组进行角色和权限分配,以简化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每个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许可来量身定制该用户可访问的对象内容以及对内容的访问权限,这些权限一般是增、删、改和查的个体和组合。

科学严密的角色权限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防止了信息的非法访问,保证信息安全;

访问者的权限在系统不同的模块是变化的。

利用可定制的用户集和角色集,在特定的环境里,某一用户被分派一定的角色来访问资源;在另外一种环境里,这个用户又可以被分派不同的角色来访问另外的资源。

这种方式更便于灵活的用户授权、角色划分、职责分担、目标分级和赋予最小特权。

系统备份

为了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防止由于意外错误、网络故障和硬件损坏等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数据不一致等错误的发生,系统提供安全、灵活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全面保护系统中的数据资源的安全。

根据系统的数据特点,提供数据库备份和文件备份两类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库备份提供自动备份和手工备份两种方式:

即可按预定的计划或即时对数据库实施全备和差备等操作。

备份和恢复操作都基于数据库系统软件提供的标准方式,可以指定将备份集放置于本地或异地的存储设备上。

同时,系统可以对备份集进行压缩,以显著降低存储空间及网络带宽的占用。

文件备份:

对于系统中以文件方式存储的数据,如文档原件等,系统提供手工备份和自动备份两种操作方式,可以将所有文件压缩打包后备份在本地或异地存储设备中。

系统并建立良好的备份集版本管理机制,确保系统恢复时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元数据及系统参数配置

资产元数据是系统维护的基础数据,根据资产门类,系统应提供可定制的、详细的资产属性集合。

这些属性集合被系统用于生成各种资产信息分类存储依据。

系统运行参数、初始化参数(如数据库连接方式、服务器IP地址、根功能模块访问路径、默认备份策略等)以XML的格式存储,管理员并可以通过设置模块进行灵活的配置。

系统控制台

系统控制台是为系统管理员专门定制的功能模块,利用系统日志提供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的各种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线实时地了解到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掌握各个用户的在线状态的历史纪录,从而方便地了解系统的使用状况。

各用户在系统中执行关键操作时如:

登陆、审批、设备管理等,系统自动地把操作内容记录到“系统日志”表中,日志内容可按需要排序、筛选、打印和导出。

非功能需求

除以上应用需求,系统还满足:

安全性:

系统应建立严密的身份认证机制,杜绝非法用户的使用;

容错性:

系统应全面捕捉用户的操作错误,并给出友好提示。

不能因为偶尔的操作失误导致数据的不一致和其它异常的发生;

扩展性:

本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遵循Microsoft.NET规范。

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基于Web计算模式,系统必须是构件化、面向对象的,可做到灵活扩展;

标准化:

系统在设备编码、设备类型等关键数据的设计上,应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

界面:

简洁、易用、人性化,提供良好的人机体验;

接口:

系统应提供标准的应用集成接口,方便今后和办公系统、财务系统的对接。

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

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和具体实现应符合先进、稳定、可靠、完善的要求。

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性:

系统应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确保与市场主流技术标准兼容;

实用性:

系统设计应紧密结合用户实际,针对用户工作特点,确保系统使用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可扩展性:

系统应采用开放技术,支持标准协议,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为进一步开发留有接口;

基于Web计算模式和B/S架构,支持移动办公和分布式部署;

基于工作流思想,柔性设计,实现业务流程的灵活定义和扩展重组;

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和功能接口,方便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

分层安全体系,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为与合肥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技术路线相统一,本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遵循Microsoft.NET规范。

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基于Web计算模式,部署在网络环境中。

如下图所示:

系统运行平台具体如下:

操作系统:

Windows2003Server+.NetFramework

数据库:

MSSQLServer2000

安全防范要求

确保数据库安全,系统具有防篡改功能;

系统应具有较强灾难恢复能力;

重要数据应分级加密储存;

系统中所有的交互信息以日志形式记录。

性能要求

对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秒;

支持不少于30个并发连接;

系统应提供7×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

<1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30分钟。

答辩和演示要求

本项目要求投标人授权专人参加评委会的咨询答辩并应评委会要求进行演示。

演示制作的质量作为评标的一个重要依据。

演示的内容主要包括:

操作管理界面的创意风格设计;

各个系统子模块的设计;

用户权限的配置和区分。

各投标人可在合理安排演示时间的情况下,充分阐述自己对本项目的设计思路、技术特点、产品优势等。

技术服务

投标人应确保提供的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及软件产品的完整性、实用性,保证系统按照建设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和时间要求完成建设,并部署调试完成。

否则,若出现因投标人提供的系统不满足要求、不合理,或者其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不全面,而导致系统无法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的状况,投标人负全部责任。

技术方案的制定

投标人根据系统建设需求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详细技术路线、系统的技术关键问题详细说明,以及为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所设计的方案、途径等。

人员培训

要求投标人对招标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

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相关基础软硬件原厂培训、软件产品的部署、管理、使用和维护等内容。

投标人对招标方人员的培训,应使招标方人员能独立进行管理、故障处理、灾难备份/恢复、日常维护等工作,确保系统能正常安全运行。

投标人在建议书中应提出培训内容和计划,具体培训地点和人次由招标方与投标人协商。

运行维护

投标人应对售后服务及系统维护的技术责任作明确说明,包括系统经验收和移交后能够提供的系统运行维护支持期限、条件和支持体系等。

本项目要求承建商提供不少于三年的产品维保期。

在维保期内,投标人应建立完备的故障响应机制,如果本系统在维保期内运行出现问题或故障,投标人应在一个工作日内予以响应(免费上门服务),否则招标方将自行采取必要的措施,由此产生风险和费用应由投标人承担。

对于因应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需求调整,也应做到及时更新软件版本。

由于项目预算中已经开列了系统维保的费用,在维保期内,业主不再支付投标人软件修改及升级的费用。

中心现有设备数据的录入由投标人负责完成。

项目实施、组织和管理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详细描述自身技术实力和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组织、技术措施。

包括:

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本项目要求投标人通过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备案(“双软认定”);

从事与投标项目相关的背景基础。

本项目要求投标人具有良好的服务支持能力和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具体范例;

项目负责人及组成人员情况。

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所学专业、主要经历、技术专长、开拓能力及主要工作业绩等;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单位之间的任用关系。

项目开发人员总数及针对该项目的工作分工;

投标人具有的财政实力、发展业绩和承担项目风险能力,以及承担同类项目并取得成功的实例;

阐述投标人因特殊情况建设资金迟到位时,公司资金垫付的能力。

计划工期和实施方式

系统的建设分为需求调研与设计、编码与实现、测试与培训及试运行几个阶段,请投标单位根据阶段划分进一步细化成工作计划:

(1)设计阶段:

合同签订后7个工作日内会同招标方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并细化系统建设计划和测试验收方案,向招标方提供上述文档并需经招标方审查通过;

(2)编码阶段:

详细设计评审通过后40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系统建设,投入试运行;

(3)试运行阶段:

经过不少于40个工作日的试运行,修正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错误,并完成验收。

在这个阶段可同时开展培训工作。

实施阶段/时间

1-5日

6-16日

17-31日

32-40日

40-50日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