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572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docx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1个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一

1.学习需要分析

图样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和主要依据。

要完整、清晰、准确地绘制出机械图样,除需要有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必须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的各项规定。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建立“标准”的概念,并熟悉技术制图中的常用国标,比如图纸幅面规定,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在绘制工程图样时能自觉遵守国家标准

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在以后的制图学习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图线的规定画法

2、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

图线的准确正确画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问题驱动、理实一体,讲授、演示、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实物、板演示操作。

对字体、图线写法画法等在黑板上直接示,学生练习,指导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绪论,介绍机械制图课程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及学习方法

讲授

多媒体

听讲

设置情景,导入。

容讲解

10

3

介绍《技术制图》及《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的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

讲授

多媒体

听讲

容讲解

20

4

字体、图线

讲授

多媒体

听讲

容讲解

15

4

课堂练习

现场答辩

挂图与习题集结合起来

独立练习

教辅结合

25

5

作业线型、字体

讲授示法

多媒体与教材结合起来

独立试做

15

6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10

 

4、板书设计

表3

绪论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一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

(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概念

2、机械制图的概念

3、图样的作用

4、机械图样的概念

机械图样:

(1)立体图(轴测图)

(2)视图

(3)零件图:

(4)装配图:

(三)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一)图纸幅面的规定

1、图纸幅面

2、图纸格式

3、标题栏的位置和格式

(二)比例

(三)字体

(四)图线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二

1.学习需要分析

图样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和主要依据。

要完整、清晰、准确地绘制出机械图样,除需要有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求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绘图工具使用及几何作图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能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手工绘制正多边形和斜度锥度作图

掌握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

掌握几何作图方法和步骤。

掌握等分圆周作正多边形方法和斜度锥度作图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正多边形作图

2、斜度锥度作图

教学难点:

斜度锥度作图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问题驱动、理实一体,讲授、演示、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实物、板演示操作。

对斜度、锥度画法等在黑板上直接示,学生练习,指导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

讲授

实物演示

听讲

容讲解

10

3

基本几何作图(线段等分,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特别是正六边形、正五边形的画法

多媒体、与实物示黑板上板演作图

多媒体

挂图

听讲

作图示

15

4

锥度、斜度画法,

练习

多媒体

独立试做

指导操作

25

6

课堂练习

练习

指导纠正

独立试做

指导操作

20

7

徒手绘图的方法

多媒体、

多媒体

听讲

容讲解

10

8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5

4、板书设计

表三

绘图工具使用

几何作图

一、绘图工具使用

二、线段等分、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

1、三等分圆周及作正三角形

2、六等分圆周及作正六边形

3、五等分圆周及作正五边形

二、斜度和锥度

1、斜度

定义

大小

作图

标注

2、锥度

定义

作图

标注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三

1.学习需要分析

在生产实际中,设计和制造部门普遍使用图形来表达物体,而工程图样是使用投影的方法获得的。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二章投影基础

第一节投影法和三视图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能绘制简单形体三视图

1.掌握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分类

2.明确三视图的形成

3.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

三视图之间关系,特别是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问题驱动、理实一体,讲授、演示、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实物、板演示操作。

对三视图形成等在黑板上直接示演示,学生练习,指导纠正。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分类:

一、中心投影法

二、平行投影法

讲授

多媒体

听讲

容讲解

15

3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分类

现场答辩

多媒体

答辩

提问

5

4

三视图的形成

讲授、演示

多媒体

模型

自制三投影面

听讲

10

5

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1、位置关系

2、投影关系

3、方位关系

多媒体与实物示操作

多媒体

模型

听讲

30

6

简单形体三视图的绘制

练习

模型

实际操作

指导作图

20

7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5

4、板书设计

表三

投影法和三视图

一、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一)、投影法的概念

(二)、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1、中心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

(1)斜投影法

(2)正投影法

二、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1、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2)三视图的形成

(3)三面体系展开

3、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1)位置关系

(2)尺寸关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3)方位关系

主、俯视图分左右

主、左视图分上下

俯、左视图分前后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四

1.学习需要分析

空间的任何几何形体都是由点、线、面三要素组成,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和投影规律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二章投影基础

第二节点的投影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1.能根据点两面投影画出第三面投影

2.能熟练找出形体上各点在三视图中的对应投影并判断其方位

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点的投影规律

2、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2、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实物、板演示操作。

对三视图形成等在黑板上直接示演示,学生练习,指导纠正。

运用直观教具,采用讲授和演示教学法,讲清三投影面体系的有关容和展开方法。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点的投影及标记

讲授

多媒体

模型与挂图

听讲

容讲解

5

3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讲授

多媒体

模型与挂图

听讲,回答

讲解,演示

20

4

根据点两面投影画出第三面投影

练习

习题集

独立练习

指导练习

10

5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讲授加讨论

多媒体

听讲,讨论回答

引导,说明

15

6

两点相对位置

讨论

多媒体

讨论

引导,思维

10

7

重影点

演示,讨论

多媒体,实物演示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10

8

找出形体上各点在三视图中的对应投影并判断其方位

讨论

多媒体

讨论

引导思维

10

9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5

4、板书设计

表三

点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二、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OZ轴,即a′a″⊥OZ;

(3)点的水平投影a和到OX轴的距离等于侧面投影a″到OZ轴的距离,

三、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四、两点的相对位置

五、重影点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五

1.学习需要分析

空间的任何几何形体都是由点、线、面三要素组成,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和投影规律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二章投影基础

第三节线的投影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1.能根据直线的两面投影画出第三面投影

2.能熟练找出形体上各直线在三视图中的对应投影并判断其方位

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征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及作图

教学难点:

根据投影特性判别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实物、板演示操作。

以动画方式演示各类直线投影特征,用模型与多媒体对照让学生了解直线相对于三投影面各种位置的投影规律。

学习投影面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征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实际操作

容讲解

20

3

根据直线的两面投影画出第三面投影

练习

习题集

独立练习

指导练习

20

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讨论

多媒体

讨论

引导思维

5

5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判断方法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挂图

听讲

容讲解

15

6

找出形体上线在三视图中的投影并判断其方位

讨论

现场答辩

多媒体

模型

讨论

引导思维

15

7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10

 

4、板书设计

表三

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图

(二)直线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1、真实性

2、积聚性

3、收缩性

(三)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1、投影面平行线

定义:

投影特性:

两平一斜。

2、投影面垂直线

定义

投影特性:

两线一点。

3、一般位置直线

定义

投影特性:

三斜短线

(四)直线上点的投影

1、直线上点的投影

2、直线投影的定比性

(二)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相交

3、两直线交叉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六

1.学习需要分析

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利用二维图形表达三维物体的思维方法是学习制图课的关键,是画复杂形体三视图的基础。

机器中的零件可以看成是在基本体的基础上叠加切割或者综合形成,因此本节开始学习基本体,为复杂形体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三章立体及表面交线

第一节基本体的投影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绘制常见平面体的三视图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

2、能根据平面体三视图想出形体形状

1、掌握平面体的三视图特征及画法

2、掌握平面体其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平面体棱柱、棱锥三视图特征、画法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回转体平面体表面取点的作图方法,特别是棱锥表面求点投影。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实物及板演示操作。

以讲清各平面体三视图特征,表面点的位置及作图方法。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棱柱三视图形成及画法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听讲

容讲解,展示及板演

15

3

棱柱表面求点的投影及尺寸标注

讲授,演示

模型

三角板圆规

多媒体

听讲

回答

讲解

板演

15

4

棱柱画图及表面求点

练习

习题集

指导

作图

指导纠正

10

5

棱锥三视图形成及画法

讲授、演示作图

模型

多媒体

听讲

思考回答

容讲解

展示板演

15

6

棱锥表面求点投影及尺寸标注

讲授、演示

板演

多媒体

模型作图

看听思考回答

容讲解及板演

15

7

棱锥画图及表面求点

练习

习题集

作图

指导纠正

10

8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5

4、板书设计

表三

平面体

棱柱和棱锥

一、棱柱

1、形体分析:

2、直棱柱形体特点:

3、直棱柱体的三视图分析:

4、直棱柱三视图特征:

5、三视图画法步骤:

先画基准线,再画特征视图,后画其它视图

6、棱柱体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1)先判断点的位置;

(2)求点的投影。

(3)判断点投影的可见性。

7、棱柱尺寸标注。

二、棱锥

1、形体分析

2、棱锥的三视图(正三棱锥为例)

(1)视图分析:

(2)三视图特征:

其中两个视图外轮廓为三角形,另一视图为多边形,各视图皆由共顶点小三角形组成。

(3)三视图画法:

先画基准、定位线,再画底面,定锥顶,后连线。

3、棱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点在特殊面上,利用平面投影的积聚性求

点在一般位置面上,利用辅助线法求。

4、棱锥尺寸标注。

(标注底面形状尺寸和棱锥高)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七

1.学习需要分析

为讨论比较复杂形体的视图的画法和看图方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三章立体及表面交线

第三节相贯线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能绘制正交两圆柱相贯线的投影,包括圆柱与圆孔相贯,孔与孔相贯画法。

掌握圆柱面正交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圆柱面投影的积聚性求作两个圆柱体相贯的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相贯线上特殊点的确定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实物及板演示操作。

讲清圆柱与圆柱正交相贯线投影求法。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相贯线的定义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听讲

容讲解

5

3

相贯线的性质

讨论

现场答辩

模型

讨论

答辩

引导思维

回答

10

4

表面取点法求两圆柱正交相贯线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听看思考回答

容讲解

15

5

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讲授

板演

教师板演

听看

黑板板演作图

5

6

两圆柱正交类型

讨论

现场答辩

多媒体

讨论

答辩

引导思维

10

7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演示,讲授

多媒

体模型

讨论

回答

演示

引导思维

10

8

课堂练习

练习

习题集

作图

指导

20

9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10

 

4、板书设计

表三

相贯线

(一)相贯线的概念

1、相贯线的定义

2、相贯线的性质:

(1)共有性

(2)封闭性

(二)相贯线的画法

1、利用表面求点法

2、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两圆柱正交的类型

(1)两外圆柱面相交;

(2)外圆柱面与圆柱面相交;

(3)两圆柱面相交。

相交形式不同,但相贯线的性质和形状一样,求法也是一样的。

 

(三)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1、两个曲面立体具有公共轴线时,相贯线为与轴线垂直的圆

3、当相交的两圆柱轴线平行时,相贯线为两条平行于轴线的直线

2、当正交的两圆柱直径相等时,相贯线为大小相等的两个椭圆。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八

1.学习需要分析

为学生熟悉和掌握绘制、阅读机械图样以及图解空间几何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四章组合体

第一、二节组合体组合形式及三视图画法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4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能绘制切割类、叠加类综合类各种组合体的三视图

1.掌握组合体形体分析法,组合体相邻形体间表面连接处的画法

2.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步骤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

教学难点:

组合体表面连接相切相交处画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板演、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模型及板演示操作。

讲清组合体画图步骤方法及表面相交相切处画法。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听讲

容讲解

10

3

组合体相邻形体间表面连接关系

讨论

现场答辩

多媒体

模型

讨论

答辩

引导思维

15

4

组合体相邻形体间表面连接的投影画法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听讲

容讲解

30

5

课堂练习

练习

作业展示

习题集

作图

答辩

指导

30

6

叠加、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画法

讲授

多媒体

听讲

容讲解

30

7

切割类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讲授

多媒体

听讲

容讲解

20

8

图纸绘图

练习

作业展示

习题集

模型

作图

答辩

指导

提问

30

9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10

4、板书设计

表三

组合体画三视图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

(2)切割(3)综合

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1)平齐或不平齐

(2)相切:

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3)相交:

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二)形体分析法

 

二、组合体的画法

1、形体分析

2、选择主视图

3、确定比例和图幅

4、布置视图

5、绘制底稿

先基准,定位置

先主要,后次要;

先特征,后其他;

先可见,后不见;

先曲线,后直线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九

1.学习需要分析

组合体的三视图仅仅表示物体的形状,要想知道物体的大小,必须对三视图进行尺寸标注。

2.教案首页设计

表1教案首页

课题

第四章组合体

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授课班级

14机电5、6班

上课时数

2学时

上课地点

教室(配置多媒体)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能正确完整清晰的对组合体的视图进行尺寸标注

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方法步骤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

2、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结合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模型及图例。

讲清组合体标注尺寸注意问题及标注方法步骤。

教材及参考资料

胡建生《机械制图》、

3.单元课教学过程设计

表2教学过程设计表

程序

教学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分)

1

导入

讨论法

多媒体

听讲讨论

引导思维

5

2

图样上尺寸标注的要求

讲授

多媒体

听讲

容讲解

5

3

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听讲

容讲解

10

4

切割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讲授

多媒体

模型

听讲

容讲解

10

5

切割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讨论

现场答辩

多媒体

讨论

答辩

引导思维

5

6

组合体尺寸种类

讲授

图例说明

多媒体

听看

思考

举例引导

回答

10

7

组合体尺寸标注清晰

讲授

图例说明

多媒体

听看

思考

举例

说明

10

8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讲授

多媒体

讨论

容讲解

20

9

课堂作业

练习

作业展示

习题集

练习

答辩

指导

提问

10

10

总结与考核

归纳

多媒体

讨论

布置作业

5

4、板书设计

表三

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