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5467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docx

短文两篇答谢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doc

2004—2009中考《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一网打尽:

22个试题

1泰安市(09山东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陶后鲜有闻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濯:

亭亭净植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4分)

7.[答案]

(1)少

(2)洗涤(3)竖立(4)走.[评分]4分。

每小题1分。

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评分]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南京市(08江苏省)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

(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

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

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

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

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

答:

7.D

8.A

9.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

3湘西自治州(08湖南省)

(一)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一12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l)左牵黄,右攀苍()

(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骑/卷平冈B、酒酣胸胆尚/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

(l)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

(l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9、(l)黄狗

(2)想

10、B

11、(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C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08)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3题(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柳索元(小石潭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20、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水尤清冽()②为坻,为屿,为峪()

③遂至承天寺()④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

21、请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相与步于中庭

C、

(1)近岸。

卷石底以出

(2)以其境过清

B、

(1)心乐之

(2)念无与为乐者

D、

(1)闻水声,如呜佩环

(2)庭下如积水空明

2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①全石以为底。

译: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23、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谪时所写,都借助自然山水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还有明显的不同。

请结合文句作简要的分析。

(4分)

答:

20、①格外、特别②小岛③于是④轻快快捷(4分。

各l分)

21、D(D项两个“如”都是”好像”的意思;A、①量词②动词,散步;B、①连词,而②因为;C、①喜欢②游乐)(3分)

22、①(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2分)

23、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孤寂悲凉的情感,只是甲文更浓重一些,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留”等还寄寓作者被贬后的忧伤、愤懑之情;乙文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既反映出作者自嘲、自解的心态,又透露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共4分)

5阳山县(08广东省)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用课文原句或词语填空。

(5分)

(1)表明作者夜游原因的句子是,表明寻找张怀民原因的是,能概括作者夜游感觉的词语是。

(2)文章看似浅显,却别有情趣。

其中写景的句子是

,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文言句子: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先正面描写,后又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了月光皎洁、清澈、透明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美好意境。

我国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写月光的,请你写一句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4分念:

想,想到遂:

于是,就相与:

一同,共同但:

6、5分

(1)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欣然

(2)写景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议论句: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2分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8、2分示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德州市(07四川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月色入户户

怀民亦未寝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0.答案:

门 

睡觉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

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

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7邯郸市课改区(07河北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8湖州市(07浙江省)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

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

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

17.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9衢州市(07浙省省)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分)

19.①遂:

于是,就②寝:

睡觉③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10枣庄市(07山东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7.A

8.D

9.C

11淄博市(07山东省)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

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分)

8、

门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大体对即可。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12济南市B卷(06山东省)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

曰:

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

“超然”。

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

修整。

②撷(xié):

采摘。

③疏:

通“蔬”。

④秫(shú)酒:

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

这里是煮的意思。

⑥脫粟:

糙米。

⒍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之朝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⒐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甲文:

乙文:

6.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评分意见:

本题2分。

7.D.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

8.示例: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

评分意见:

本题共3分,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正确得2分。

语言通顺完整得1分。

9.甲文:

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

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评分意见:

本题共4分,甲、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

13宁夏实验区(06)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

为什么?

(2分)

4、不是。

①这里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

②指心-内魔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答对一个要点得满分,答对两个要点加1分。

14泉州市课改区(06福建省)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6—10题(15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何()夜无月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积水空明

ABCD

通俗易懂行万里路私心杂念深明大义

8、翻译句子。

(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

9、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4分)

句子:

景物特点:

10、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2分)

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6、于是找哪(什么)

7、B。

8、怀民也还没睡,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只是缺少像我倆这样的闲人罢了。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特点:

月色空灵皎洁。

(空明澄澈等)

10、B

15山西省课改区(06)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

(10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浪漫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