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5395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docx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工作体会doc

医疗安全学习体会_工作体会

读了《每个人只错了一点点》这篇文章,不禁为之深深扼腕叹息。

就只因为每个人一点微小失误,“环大西洋”号海轮消失了,21位船员宝贵生命也随之消失了,这一点微小失误,导致了惨痛事发生,付出了血代价。

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样一个浅显而又深奥道理:

千里堤坝,毁于蚁穴。

重大事件起因往往是微小,甚至是微不足道,正因为微小,让人防不胜防,毫无察觉,让人麻痹大意,才可能造成意想不到后果,甚至是非常重大而又悲惨后果。

联想到我们实际工作,我们不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吗?

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是白衣天使,负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之重托,我们应该有高度责任心,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工作作风,应该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地去为病人服务。

但是在我们这个队伍里,确实还有一些人,对工作漫不经心,松松散散,业务技术不高、服务态度不好。

更有甚至者,因为一时疏忽、工作不负责任或违章操作,给病人带来死亡危胁或终生痛苦。

我们在报刊杂志上、电视节目上经常看到这种类似报道。

有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给病人及家庭造成痛苦,给个人造成终生遗撼,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以致于一些文艺作品经常利用医护人员散漫工作行为和现象,作为反面素材或讽刺对象编写一些笑话、小品等等。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当看到这些,都应该感到非常羞愧,非常痛心。

我们在深感痛心之余,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

今天我工作做好吗?

今天我工作有没有什么遗忘?

有没有什么疏忽?

今天我工作是否给病人减轻或解除了痛苦?

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

作为一个负责任医务人员、一个有强烈事业心医务人员、一个称职医务工作人员,就应该这样去做,这样去想,甚至是每时每刻。

我们科全体医务人员经过认真学习、热烈讨论,深刻地领悟到:

安全工作无小事,病人事就是我们自己事。

我们痔瘘科自建科以来,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治愈病人万余例,不仅形成了自己技术特色,而且形成了优良医德传统,在矿区及周边地区享有很高知名度。

我们在这个科里工作,要将高尚医德、严谨工作作风、温暖热情服务态度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广大,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真正让病人在感到放心、满意。

为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坚决做到:

一是加强业务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无论是在工作中、在工作之余,都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

采取集体学习讨论、个人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使自己在病人面前、在病情面前,能够做出正确诊断,给予合理治疗方案,尽快解除病人痛苦。

二是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是一个手术科室,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重要。

无论是操作前、操作中、换药时,我们都有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精益求精,决不能困嫌麻烦而省略操作步骤,以免引起感染、刀口不愈合等严重后果。

三是对病人如亲人。

病人带着伤痛来就医,无论在体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本身就很痛苦,我们要用亲人般温暖对待他(她)们,让他(她)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病人手术后,我们要及时巡视病房,仔细地观察病人病情发展及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决不能因为问题小而不当回事,以免小问题引发大问题,对病人病情演变、身体健康情况及可能出现任何状况都要了如指掌,对任何有疑问情况决不能放松,也决不允许放过,一定要弄清并解决为止,决不掉以轻心。

当前,正是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关键时期,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上做起,时时处处抓安全,上安全岗,干安全活。

“安全”应牢记在我们每个人心里,融入血液、融入理念,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一个“生命”安全保护员。

国庆长假走进茅草屋-××爱心活动家访笔记

活动地点:

广西××县××乡××小学生源地,主要包括伶站瑶族乡陶化村和浩坤村一些瑶寨

活动时间:

20××年10月2日-4日

家访笔记:

××县伶站瑶族乡××小学位于百色---××三级油路上,××县著名高山瑶族部落风景区岩流瑶寨附近,该学校目前有包括附中在内九个年级九个班级,有教师9人,本学期有学生146人,几乎全部为附近岩流,竹洞,××,弄洞弄项,弄诚等瑶族村寨孩子。

通过了解,该校学生下面几点情况格外让我们队员注意:

(1)该校有学生146人,其中有133位瑶族学生,占全部学生91%;

(2)该校有学生146人,其中有孤儿或者半孤儿18名占全部学生12.3%;

我们利用10月2号-4号三天时间到岩流,竹洞,××,弄洞等村寨进行了解。

家访第一站:

2号晚上去了岩流瑶寨。

这个寨子群众住房大部分还是只有30平方米大小茅草房,虽然寨子位于旧油路上,但是这个寨子似乎没有从便利交通条件上得到什么大改变,在和家长交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和桂柳话,我们见到许多还应该读书适龄女童刚从地里干活回来,她们都不读书了。

这个寨子里有几位学生家是我们当天家访重点:

1.罗昌二是××小学附中初二班学生,成绩很好,上学期期末考试班里第一名。

他父亲在很多年前就生病去世了,他有个在外打工哥哥,两个姐姐已经出嫁,现在就他和妈妈住在低矮小茅草屋里。

我们很困难和刚从地里干活回来妈妈沟通着:

她妈妈说希望他昌二可以好好读书,将来能有出息,但是很担心将来去外面读高中或者其他学校没有钱,她愿意把他昌二送给愿意给他钱读书好心人。

我想当时就在旁边听着昌二一定和他妈妈一样有很多无奈与辛酸。

从他家到公路只有大约20米,但是几乎没有路,我们在手电筒微弱灯光下四脚爬着。

2.罗绍威在××小学六年级读书,他头发没有染过却是黄色,他本来应该上初中了,但是他很害怕学不懂,所以坚持再读一年六年级。

他有个弟弟在五年级。

还有个妹妹罗小萍,原来上二年级,但是现在已经不读了,我们问为什么,他父亲回答“她说她妈妈老了,在家干活辛苦多,她不读书了要在家里帮忙”,但是他弟弟却回答说“爸爸叫姐姐帮放羊”。

我们还去了寨子里最富裕一家,家长大约30岁左右,却建了寨子里唯一一栋楼房,他说他读过一年初中,家里做了个小卖部,但是卖东西很少,主要是酒类和小孩吃糖,他孩子还没有到上学年龄,他说一定会送他孩子读书。

我们还发现一个很兴奋情况,那就是他还没有上学孩子会用普通话和我们说话。

有点文化家长就是不一样啊。

岩流瑶寨一共有大约20户人家,我们分为两组几乎都去了,还有很多感悟无法言表。

大家感觉似乎时光倒流到了原始时代,确,许多家庭生活条件是让现代人看了就会掉泪。

我们在晚上开活动小结会上都发表了许多深刻感想。

可是大家都没有想到接下来两天更多经历会更……

家访第二站:

3号吃过早餐,我们带上午饭干粮往学校后面山上竹洞爬。

这段路使所有队员终生难忘,难怪在活动宣传单上说可以把这次活动当做一次刺激探险活动了,抬头就可以看见寨子我们爬了2个小时,上到三分之一路程就开始在悬崖上爬行,大家都恨死了队长,因为他老是说“快到了,还有几分之一就到了”。

终于到时候大家都累坏了。

非常不理解这里孩子每天上下山去上学是怎么走。

也很惭愧那些老人小孩经常走路对我们这些身强力壮年轻人来说竟然是那么大挑战。

竹洞现在有8户人家,是八个兄弟家,我们在五年级王才家休息,她爸爸在他2岁就去世了,妈妈拉扯着四个兄弟姐妹长大。

现在姐姐已经出嫁,原来读初一哥哥王贵去年就回来了,妈妈说他们没有爸爸,想让老大早点成家,但是坚决支持王才继续读书。

王才家住是瓦房,真不知道这些材料是怎么从山下运上来。

他妈妈是从外面嫁过来,会点汉话,非常好客,不顾我们劝阻一定要做午饭让我们20几个人吃,还特意把留来过节才煮大米也煮了,杀了一只鸡,还煮了一锅他们平时吃玉米粥,后来许多队员都说吃不下那玉米粥,太粗了,也没有什么味道,山上没有电,是他们自己用石磨弄。

王才有个堂哥叫王富,去年小学刚毕业那个暑假就直接在家结婚了,想来是和王才哥哥王贵同样理由。

竹洞还有一些孩子,但是都和父母去干活了。

中午1:

30左右我们往山上另外一个瑶寨××瑶寨做过去,原来以为上山路是最难走,这时候才知道那是小乌见大乌,这段路大部分是在山顶悬崖边缘上,脚下就是1000多米悬崖,路上有地方可以看见××小学教学楼,感觉我们像是在飞机上往下眺望,一切都好小。

有几位女队员害怕得哭鼻子了,一直想退回去,但是被其他队员劝阻了,大家就这样手拉手搀扶着又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远远看见××瑶寨吊角茅草房。

××瑶寨是清一色20多户茅草房。

听说××小学旁边几十个瓦房就主要是给这个寨子人做,是全国政协委员扶贫状元陈开枝主席亲自高扶贫项目,但是寨子里群众却依然有很多留在山上茅草屋里,他们说他们在山上住方便养羊,而且他们本来不多可以种玉米石头缝也大多数在山顶,下去住了以后管理不方便。

这个寨子里有个叫陆文马孤儿,队员们虽然没有见到,却大为感叹。

因为他在8岁时候他家人就陆续死光了,群众包括他父母和弟弟妹妹。

一个小孩子就这样在同样贫困邻居照料下,自己种地找吃长到了14岁,读完6年级后过了暑假老师再想找他读初中时候他已经独自出去打工了。

××瑶寨有几位学生学习很刻苦,比如初三韦富祥,他成绩一直保持班里第一,他自己和弟弟住在学校旁边政府帮建房子里认真读书,我们也去了他山上家,他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可是看了他家后我们大家都很担心,如果我们不能帮他找到捐助他上学人,那他读完初中后一定也没有能力再读了。

从山上下到学校,队员们都累坏了,取消了晚上家访活动,吃了晚饭就陆续休息了。

4号早上本来打算还要去浩坤,但是队员太累。

所以只去了离学校较近弄洞新村。

弄洞新村也是当地政府引进扶贫状元陈开枝主席亲自搞扶贫项目,以来清一色茅草房全部在原地变成了红色砖瓦房,远远看去黑石头绿树红瓦很漂亮,这里也有××小学很多学生,我们把一位百色红豆网友寄过来一双粉红色漂亮鞋子送给了六年级陆小妹同学,陆小妹父亲在去年生病去世了……突然记得××小学有学生146人,其中有孤儿或者半孤儿18名,占全部学生12.3%;看了那么多家庭,不问也知道他们之所以变成孤儿是因为他们父母生病了也没有钱去好点医院治疗啊,不知道农村医疗保险后会不会好点,可怜孩子哦。

弄洞有个叫韦富真学生在县城上高中,是全村唯一高中生,学习成绩到了县城高中还能保持年级前几,可惜去他家时候他不在家,他放国庆长假回来帮忙干活去了,在他家门外看了他家,难以想象他和他家人为了凑足高中学费和生活费去做了什么…

离开弄洞回来,我们就结束了本次爱心行动家访活动了,每一户学生家条件都一样,让我们看了就想流泪,没有一件象样家具。

山上秋天已经很凉了,几个兄弟就挤在那张甚至连席子也没有木版床上,只有一张已经变黑了薄棉絮,他们冬天到底是怎么过。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学有内宿生30人,但是只铺了15张学生床,他们家里又怎么可以拿出多一床被子呢?

所以只能几个学生一起挤了。

很惭愧我们活动要叫爱心活动,虽然我们带来了我们爱心,毕竟我们带给那些可怜孩子东西太少太少。

活动吃住行都很辛苦,但是相信参加了这次活动队员一定都有一样深刻感想,这次活动是最有意义!

我们也真心希望通过我们本次活动能让更多朋友在自己条件允许情况下能加入到今后助学助贫志愿活动中来,为那些可怜孩子做点我们力所能及事情吧,因为作为一名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孩子,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生活啊。

教育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事业;教育是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命运最有效途径;老师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爱心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主宰一个民族兴衰基石。

百年大计,系于教育;教育大计,系于教师。

最近,我到中小学和高校就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范教育作了点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

要振兴教育必须有一支师德和业务水平过硬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先天素质。

教师素质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拓展和更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创新世纪、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世纪。

诚然,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要加快师范教育改革。

教师教育体系调整,始于自上而下体制调整。

本世纪初,中等师范基本上从教师教育体系中淡出,除少数升格为师专外,大量中等师范学校改办高中、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其中不乏转制为“公办民助”。

需要反思是,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综合素质培养、教学基本功训练、人文艺术熏陶、服务少儿启蒙专业思想养成等中等师范传统特色,是否迁移到“大专”、“本科”初等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之中?

至于师院升格师大,师大追求“综合化”,无论自身条件如何,举“教师教育”之名,却又不得不行“综合大学”之实,其中“招生驱动”、“排行引领”、“生存需要”种种非教师教育因素,似乎不依意志为转移,从而导致以下师范教育培养种种弊端。

一是师范专业生源质量普遍下降。

由于中小学教师生活待遇总体上偏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严重偏低,再加上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致使越来越多中学生不愿报师范,不敢报师范。

师范院校也追求综合性,致使师范生培养陷入了非良性循环境地,整个师范教育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

二是师范专业培养模式普遍陈旧单一。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都是老一套,缺乏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训练。

据基层反馈,近几年师范毕业生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展情况非常陌生,对新课程不了解;师范技能训练普遍有所放松,现代化教育技术、“三字一话”等基本功训练,在一些学校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证;教育实习环节和教学实践环节没有完全到位,师范院校教学、实验学习场地建设和师资配备,没有跟上扩招速度,使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三是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不够完善。

盲目扩招导致师范专业培养规模和教师实际需求失衡,初中毕业五年制专科师范生质量已近失控。

其次非师范教师资格认定仅是“纸上谈兵”,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是一纸空白。

这些问题存在,从源头上直接导致教师素质下降。

那么,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呢?

关键要在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工作。

一、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母机,要确定师范教育战略地位

我国有近500所师范院校,近200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师范教育专业,近千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世界最大规模基础教育。

1.加强师范教育是新世纪国际竞争战略选择?

党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增强,科学技术进步,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发展和全民族素质提高。

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教育,谁就能掌握21世纪国际竞争主动权。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系于师范。

在以知识和科技为基础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在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而且他们本身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弘扬者和推动者”。

加强师范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应当具有这样民族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2、加强师范教育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战略基石

十六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样,就把教育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并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向了新重要阶段。

教育创新包括教育理论、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各方面创新,但归根结底是培养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创新人才。

而正是在这一方面,教师作用不可替代。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先天素质。

贯彻党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师辛勤工作,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特别是未来教师作为新世纪教育创新主体,如果自身不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就根本不会有真正意义教育创新。

因此,加强师范教育改革,建设一支高水平、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创新基本条件和迫切要求。

3、加强师范教育是大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战略核心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教师是学生成长引导者、学生发展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主人、发展主体?

这是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真谛。

新课程所蕴含先进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宏观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追求。

新教育思想,必然要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中产生;新教育理念,应当在教育教学试验与探索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要真正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历史性转变,核心问题是能否把国家意志、专家思想转变为千百万教师教学行为,即教师要实现从理念到实践艰难转化历程。

诚然,在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中最重要、最关键是让教师接受新理念,变接受为认同,变认同为教师拥有素质,所以加强对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改革教师培养和培训课程是建立一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关键。

要让未来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实验改革进程,深刻理解、认识新课程改革理念、意义、内涵、特征和一些课改实验操作方案,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加强其教学实践活动能力,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践中、探索中感受新课程理念魅力,沐浴新课程案例光辉,品尝新课程体会甘甜。

二、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前沿阵地,要改革师范教育办学体制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母机,决定了教师成长先天素质。

我国师范教育固有缺陷使得我国教师队伍缺少了可持续发展基本素质。

1.要改革师范教育招生制度

高等师范院校生源一直不理想。

由于教师职业尚未成为令人羡慕职业,优秀高中毕业生一般不愿进师范院校。

有考生刚进师范院校大门就不想当老师,只不过是把进师范院校当作权宜之计;很多受过正规师范教育毕业生也没有当教师意向。

虽然,全国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单独考试、录取或提前单独录取、招收保送生、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免收师范生培养费、增发生活补贴、试办高师预备班等,但这一情况并没有太大好转。

现在招生制度是制约教师教育发展一个很重要问题。

要吸引、激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可以采取一些有效办法或措施:

(1)实行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优惠政策。

这项政策目在于吸引部分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学生接受教师职业学习和培训,毕业后原则上享受国家这项优惠政策毕业生必须到农村去、到国家最需要地方去从教;并辅以实行服务期制度,凡是享受国家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政策学生,必须事先与政府签订合同规定服务期限。

(2)实行本硕连读学制。

在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进入教育硕士阶段学习、接受教师职业培养;本硕连读可实行七年学制,前四年是学科专业学习,后三年中应安排一至二年时间带着课题到中小学去实践、取得第一线教育经验,然后继续完成教育硕士学业,这样可以吸收一些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

(3)实行教师培养提前单独招生办法。

要改变以往一流生源进综合性大学或名牌大学、二三流生源才进师范院校现状,应像军事院校或艺术类院校一样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让教师教育优先选择优秀生源,这样有利于改善教师教育生源质量。

(4)调整教育硕士招生考试制度。

要为优秀教师提供继续深造机会和良好发展条件,教育硕士招生应对一线优秀教师采取特殊政策,不囿于考试尤其是外语考试,要破格接受他们继续深造,并通过教育硕士制度使他们成长起来,从中产生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真正教育家。

2.要改革师范教育办学模式

要改革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师范教育特色。

我曾经在湖南师范大学说过,师范大学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

师范院校要重点投入师范专业建设与发展,不要“见利忘业”,要保证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实施,师范专业要按规定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开足课时。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等方面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学校要建立与师范生培养规模相适应稳定教育实习基地,并安排教育实习专项经费,做好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让每个师范毕业生都能成为未来合格教师。

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无疑给教师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然而非师范院校由于培养目标和价值观多元化,其教师教育将面临更多新挑战。

如江苏省教育厅对非师范院校举办教师教育情况调研结果表明,有41.7%师范生认为非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管理与其他专业学生管理相比,并无自己特色。

这充分说明非师范院校在举办教师教育时不仅削弱了师范生“师范性”,而且忽视了教师教育专业性特点。

那么如何保证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呢?

一是要明确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地位;二是要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意识;三是营造教师专业发展和文化环境;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评估。

学校领导应从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及政策保障方面重视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经费预算、科研立项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划,在教师教育专业招生、就业、师范生待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确保教师教育建设能与整个学校发展协调一致。

非师范院校还应成立专门教师教育管理委员会,对全校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促进校内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培养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高素质人才。

3.要改革师范生分配制度

我国有一千多万教师,和世界发达国家比,我国教师队伍基数大、分布广、层面多,城乡之间、教师个体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不管从质量和数量都严重失调,农村教师兴衰就是中国教育成败。

所以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一是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保证有足够优秀合格教师。

要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要采取每年由师范类学校面向全省招收一定数量优

【1】 【2】 下一页

一个草根教师粉笔生涯

作者/胡明道

扎着两根小辫子,活跃在校内外文艺舞台,又深得数理老师宠爱我,怎么也没想到会迈进语文教学殿堂。

1959年,校党总支书记一次谈话,倍感恩宠我就不无自豪地留在母校任教了。

五十多年粉笔生涯,并不全是鲜花坦途,五十多个寒暑春秋,并不都有夸奖赞扬,其间也不乏惶恐与困惑。

因为不是科班,自然就常常为底气不足而惶恐;因为没系统学过教学法,自然就往往为害怕自己是否不符“章法”而困惑。

惶恐是懦夫同义语,而困惑则常常成为懒汉托词。

我于是拼命啃,拼命赶,学习了找得到教育学、心理学读本,为是充实底气,冲出困惑。

同时,许是受了白居易就教子老妇人启发,我开始向学生咨询,走路问,开会问,问哪节课你最懂,哪节课你过得最快活,哪种老师你最讨厌,哪种讲课方法你最喜欢。

我想,要从做“不让人讨厌老师”开始,要从体会学生感觉开始。

就这样,我便“开始”了。

开始琢磨每一节课教法,琢磨如何让自己最受人欢迎,如何让学生最受益。

备课时想,休息时也想,甚至睡觉、坐车、走路也念念有词,于是有人笑我是“教书疯子”,有人戏谑“着了魔”、“痴迷了”……

我确实着魔了,确实痴迷了。

有人曾戏言:

你就是奋斗、再奋斗,直至成功典型,但是,生活色彩永远是丰富,挫折与机遇并存,失落与鲜花同在。

我也曾有过不该进“教门”委屈,我也曾有过失意痛苦、冷寂孤独,我不敢妄言有前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但聊以自慰是,我能经常以此为箴言,警策自己,鼓励自己。

对于“憧憬”,人们格外钟情,因为它绝对含着甜蜜;对于“回忆”,人们有时却不愿涉及,因为它可能带有苦涩。

然而我想,甜蜜固然是前进动力,苦涩也未必不是营养。

有感于此,在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今天,我对过去日子进行了一下盘点,聊作青年朋友赶路时谈资吧!

一、就这样,“一”变成了“十”、“百”

偌大礼堂黑压压一片,台上却光秃秃一个伴也没有。

5分钟前我突然接到来台上作20分钟发言通知,虽然兜里装着在学校写好文章;虽然从做学生起就是个“贼大胆”,多次参加过辩论、演讲,但不知怎么,此时心里仍像揣着个兔子:

突突,蹦蹦!

空气好像凝固了,大脑也一片空白,仅仅几秒钟,我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我心一横,怎么做就怎么说!

撇下了文稿,我一口气向台下前辈及同行们汇报了我是如何与学生同读、同写,变着法提高他们写作兴趣及水平。

“哗!

”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我终于在全省教学讲坛上第一次发了言。

这是1981年,改革开放后省里召开第一次教学研讨会。

说起这次发言,还颇有些戏剧性。

开学时教导主任在施政演说中规定一学期每人要交一份总结,但到期末回应者寥寥。

历来有不欠作业习惯我按期交了一篇。

新学期伊始,我忽然接到要去区里交流论文通知,吓了一跳我才知道是那篇作业“惹祸”。

就这样,我在区里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